如何組織語文課堂活動

課堂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按照明確的目的、循序漸進地以掌握教材爲主的一種教育活動。如何組織語文課堂活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如何組織語文課堂活動

從學校活動總量統計上來看,課堂教學所佔的時間最多、涉及的知識面最廣,對學生髮展的影響最大。因爲課堂教學是嚴密組織起來的傳授知識、促進學生髮展的最有效形式,是進行全面發展教育、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所以,能否組織好課堂教學,是一個教師教學成敗的關鍵。

第一:教師自身形象、語言和情感體現是前提條件。

1、教師應注重自身形象,營造良好氣氛。有人把課堂比作舞臺,一堂課就是一場精彩的演出,作爲“主要演員”的老師,其形象將會影響和感染教室裏的每位學生。其語言、神態、舉手投足都要有吸引力,有感染力。有很多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不大注重自己的形象,上課時隨便穿身衣服,有的甚至衣衫不整;有的滿臉通紅、醉眼朦朧......面對這樣的老師,學生會怎樣想呢?他們會有心思聽課嗎?所以,我們老師在走進課堂之前要整理好自己的儀容,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精神飽滿地走進課堂,學生見了自然精神爲之一振,這樣,就營造了一種良好的課堂氣氛,爲這堂課打下了成功的基礎。比如在講《最後一課》的時候,我特意穿了一套新衣服,一走進教室,學生的目光就被吸引過來了,我於是自然就導入了新課,引出了韓麥爾先生穿新衣的原因,從而使學生情緒高漲,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2、高度的語言藝術是取得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人說:“正確的教學語言是教師從事課堂教學最起碼的條件;高度的語言藝術是課堂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此話不假,課堂教學語言藝術重要性不亞於戲劇、影視中的語言藝術。課堂教學過程中,知識信息的傳遞,師生之間的感情的交流,對學生個性的'薰陶,引導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等智力活動,都必須藉助教學語言。教師的教學語言主要是指一種專業的口頭語言,這要求教師在運用語言的時候必須做到準確、清晰,如果語言不準確,會使學生茫然無解,無從回答;其次,要做到簡潔、生動、有啓發性,語言越簡潔,越生動,學生就易於接受,反之,重複羅嗦則會使學生心情煩躁,精神懈怠;最後,要有適當的幽默感,爲活躍課堂氣氛,一些教師常常會使用名言、警句、比喻、誇張、歇後語等,使教學語言聲情並茂,“幽默感”是教學語言中的調料,一個小小的調侃,引來課堂的笑聲,學生會學得興趣盎然,一些優秀的教師,一節課中話不多,他總給學生創造“說”的機會,而他自己在適當的時候,自然地詼諧一下,使課堂活躍起來充滿歡快與生機。

3、情感是構成教學語言的內在因素。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情感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對教材深刻理解以後,感情發生共鳴,不可抑止地會形諸與外;一是對學生的熱愛、關注之心,自然地溢於言表。教師感情充沛的語言會感染學生,使之心情振奮,精神煥發。

第二:精心設計導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往往是學習的先導,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精彩的課堂好比優美的文章,開頭寫好了,就能吸引讀者,有經驗的老師比較注重新課的導入。精美的課堂導語,能使學生對這堂課一見鍾情,有先聲奪人之效,像一快磁鐵一樣牢牢抓住學生的心魄,喚起他們求知慾望,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思維,全身心投如到課堂中來。比如我在上《安塞腰鼓》的時候,用多媒體放映黃土高原上安塞腰鼓表演的片段和圖片,一開始,學生就被這震撼的場面所吸引,自然興致百倍,整堂課,學生都積極思考和回答問題,沒有一個學生偷懶打瞌睡,課堂上激情飛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當然,教學內容不同,教師的素質和個性不同,所採取的導語設計也不同,我們不管採取哪種方式,都要達到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情緒的目的。

第三:巧妙組織課堂,採用多種形式來調動學生情緒。

我們老師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在課堂上,任你老師講得東南西北,唾沫亂飛,可偏偏就有學生要麼看小說,要麼東張西望,有的看似“正襟危坐”,實則“身在曹營心在漢”,有的精神不振,懨懨欲睡......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們採取的方式各種各樣,但是效果並不明顯,反而讓師生之間產生情緒上的對立。其實仔細想想,學生上課不能聽課,跟老師的課堂組織教學有很大的關係,說明我們的課堂不精彩,不能吸引學生,學生不感興趣。所以作爲課堂“組織者”的老師必須巧妙組織課堂教學,才能改變這種不同現象。那麼如何巧妙組織呢?除了上面所具備的之外,我們還應該做到以下兩點:

1、應用激勵原則,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

我們的教學,很大程度上仍沒有跳出“應試”範圍,“灌輸”的教學模式仍在發揮其餘威。而課堂應該是師生互動、學生學習的主陣地,老師的強制灌輸已經不再適應現代教育理念。試想:老師在課堂上按照自己的步驟大肆宣講,不給學生任何的思考時間和互動的空間,會是什麼樣的效果呢?有很多學生在回答老師預設的問題時,沒有達到老師預期的答案,就被老師全部否定,這樣的課會吸引學生嗎?因此,老師在課堂上要採取激勵原則,想辦法找學生的閃光點,變換角度,引導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能體驗到愉快,嘗試到成功,享受到尊重,那麼我們的課堂還不會被學生吸引住嗎?這就要求我們教師首先要轉變自己的角色,從過去的“主體”轉變成現在的“主導”,成爲學生個性發展的指導者。把課堂交給學生,也就是把問的權利放給學生,把讀的時間還給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尋求知識,獲得知識的習慣。語文課文,每篇都是豐富多彩的,學生只要全身心投入,自主閱讀,和作者親密接觸與交流,用心去感受去欣賞,就會領略其美妙意境。

2、讓學生放開手腳,大膽質疑;教師要掌握充分的材料,對學生的討論進行引導。

新課改下,無論是大學聯考還是會考,其試題都趨向於靈活性和課外延伸,要求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因此,這就要求課堂教學進行改革,對教師有了更新一層的要求。我們過去的課堂比較沉悶。而在新課改下,我們的課堂發生了變化:首先是教師的地位發生了變化,由以前的“主體”變成“主導”;其次是學生變成了課堂的主人,增加了主動性。所以,現在的課堂上,我們要注重學生的參與,要把課堂放手給學生,讓學生大膽質疑。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我們的語文課堂特別明顯,教師往往注重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過程的流暢,而忽略鼓勵學生的質疑,總是按部就班、機械、生硬地完成教學任務。殊不知,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創造性也是很強的,只是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學生的這種潛能與創造力被埋沒,甚至被壓制。雖然“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角色定位早已提出,但在“接受性學習”模式一統天下的情況下,學生的“主體”地位仍未能得到體現。這正是我們傳統教育體制的最大弊端。如今,在教學實踐中引入研究性學習理念,學生的主體地位才真正得到突出。研究性學習的推廣,要求我們改變原有單一、被動的教學方法,選用和創新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質疑,使其個性彰顯和主體得以弘揚,學生能提出疑問,是其思維在大膽探索,在不斷創新,是師生之間經驗的共享,心靈的碰撞和對話,這樣的課堂讓學生精神煥發,積極性大大提高,那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學生對課堂進行大膽質疑,那麼我們教師該做什麼呢?我認爲:首先我們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學法學習,比如:反覆朗讀自己體會、找出重點詞句體會、找自己喜歡的地方感悟、同桌討論進行等方式,而教師應該採用鼓勵或表揚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比如用讚揚的語氣說:“你的想法真棒!”“老師相信你能行的。”“你幫老師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途徑。”或用親切的眼神或動作,讓學生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樂趣,這樣課堂學習效果就很好了;其次,面對學生的質疑,老師需要準備充分的材料,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一篇課文可供研究的要素不夠,或者爲了讓學生獲得更開闊的視野,得到更多的鍛鍊,教師可以增加一些與教材有關的文章,引導學生把一篇文章放到一個更大的參照系中,通過比較,分析其異同,領會相互特點,以提高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同時,現在的學生思維比較開闊,會在課堂上提出一些意料之外的問題,如果我們教師不充分準備的話,就可能讓課堂出現無法控制的局面,所以教師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要根據所掌握的材料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

第四、展示課堂精彩的結尾

有人說,課堂結尾不重要,下課就下課了,沒什麼需要準備的。其實一堂好的課除了開頭和過程精彩之外,結尾也是一個不可小視的環節。正如人梳了個漂亮的髮型,著一身筆挺西裝,再往下一瞧,光腳一雙,總給人失禮和不雅之感。好的結課有餘音繞樑之效,因此,我們必須精心設計好結課,使學生產生激情猶存、餘興未消、意猶未盡之感。

課堂結尾方式多樣,有情景創設型(主要針對學生在要下課時注意力分散,來調動學生注意力的一種)、懸念誘發型(設計一些能激發學生求知慾望的問題,驅使學生主動探索)、方法指導型(總結課堂學習的方法)、遊戲娛樂型(課尾,學生比較疲倦,用這樣的方式收尾,能使學生重振精神)、資源欣賞型(引發課外資料,學生收集資料)等方式。我們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堂採取不同的結尾,其目的是使學生在課外也能感受我們課堂之美。我在上《喂--出來》這篇文章時,學生對環境保護問題比較感興趣,因此,我就叫學生相互討論一下對我們學校的環境問題怎麼看,我們該做些什麼,大家興趣極高,下課了還在談論自己的看法。所以,好的結課是我們課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綜上所述,組織課堂教學是一個複雜而多樣的工作,課堂教學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作爲老師,要努力加強自身修養、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做到“爲人師表”的同時,還要積極組織課堂,採用靈活巧妙的方式來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能力。從教案設計,課堂引入,到精妙組織課堂教學,以及如何啓發、引導學生到精彩的結語,使課堂呈現生動活潑的局面。這樣的課堂纔是新課改下比較成功的課堂,這樣的教師才能擔當起時代的責任,引導學生真正實現新課改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