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讀書心得體會(8篇)(讀書筆記蘇東坡傳)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你想好怎麼寫讀書筆記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蘇東坡傳讀書心得體會(8篇)(讀書筆記蘇東坡傳),歡迎大家分享。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體會(8篇)(讀書筆記蘇東坡傳)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體會(8篇)(讀書筆記蘇東坡傳)1

今天,當提到蘇東坡時,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宋代一位偉大的詩人和散文作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然而他不僅詩作得好,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書法家。

蘇東坡生於宋仁宗景佑三年,卒於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他在北宋的皇帝當政期間長大,在一個心地善良但野心勃勃的皇帝在爲期間做官,在一個十八歲的呆子榮登王位之時遭受貶謫。所以讀《蘇東坡傳》同時也是在瞭解關於北宋盛衰的一部史詩。提到蘇東坡,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和他有很大關係的人王安石。衆所周知,王安石是當時很的詩人,而且還是蘇東坡政治上的對頭。在當時的腐朽政治之下,王安石爲了實施自己那套社會改革新法而不擇手段,將倡異議之人全予罷黜。然而廣事宣傳新政的結果卻是:在五穀豐登的年月,農民的生活卻苦不堪言,他們爲了躲避官兵的追殺不得不逃離鄉里。然而蘇東坡只能爲他們呼天求救,但是卻無法一施援手。由此可見,當時淳儒賢臣遭到迫害、小人當政的朝廷是多麼可怕啊!

蘇東坡之所以在歷有着特殊的地位,一則是由於他對自己的主張原則始終堅定而不移;二則是由於他詩文書畫上的卓絕之美。蘇東坡很巧妙地描寫了他自己的爲文之道,其行止如“行雲流水”。也許,用“能使讀者快樂”六字來評價蘇東坡的作品最恰當不過了。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體會(8篇)(讀書筆記蘇東坡傳)2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照古時人

望着夜幕中的那輪月,深邃的黑幕將我引向千年前的那抹身影。空明的月光如積水滿溢整個庭院,影影綽綽的是似荇藻般交叉錯雜的竹與柏的影。似乎才情總與美酒爲伴,他在月下舉杯邀飲,衣角被清風帶起,空氣中久久迴響那空靈的詩。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這位月下的漫步者,正是蘇東坡。

最先知曉蘇東坡,是從他的詩、他的詞開始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簡簡單單的幾處景物便描繪出一幅江南的早春圖;“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洋溢青春樂觀的精神;“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道出人生的哲理。他的詩詞始終大氣磅礴,一如他的人。蘇軾的一生,交織着才情與坎坷,亦是一首令人回味的詩。一首帶着畫,隱着情,有時天真,有時老練的史詩。

在《蘇東坡傳》中,林語堂的筆下,卻讓我看到了一個更爲生動的蘇東坡。最吸引我的卻是他剛正不阿,一心爲民的品性。他在面對邪惡,面對錯誤,勇於提出,敢於批評。在他看來,榮華富貴,安寵榮辱不過是一己私慾,過眼雲煙。他雖身在官場,心卻在田野。他的雙眼,關注的是百姓的愉悅與疾苦;他的目標,定位在百姓民生之上。就如西湖的蘇堤,原來是蘇軾在杭州做太守時,發現西湖中有一種水草,破壞了湖的水質,影響了杭州百姓的生活用水。於是他帶領大家清除水草。然而清除的水草無處可放,他便想到了在西湖中建堤。這樣既爲這些水草找到合適放置的地方,同時還可以方便人們在西湖的出行。真是一舉兩得的好舉措。

蘇東坡也曾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真是好一個“無一個不好人”啊!人之初,性本善。即使是一個大奸大惡之人,也會有他善良的一面。但放眼現在,誰能說自己相信“天下無一個不好人”。最多也不過是認爲天下並非全都是惡人罷了。不過這也有無可奈何之處,現如今,我們無法辨認他人臉上的表情是出於真心,亦或是假意。於是,我們不再相信陌生人,乃至於身邊的親近之人。說到底,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吧。因此,現在的我們或許無法理解古人是以怎樣的心態說出這樣的話,那份淳樸、摯誠是我們所不能想象的。

爲人父母,蘇軾卻曾爲他剛出生的兒子寫下這樣的詩句:“惟願我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不免讓我有些許詫異,沒有望子成龍的期盼,沒有要其出人頭地的要求,卻只希望他兒子“愚且魯”,這是爲何?細細一想,卻也瞭然。他是明白的,他知道自己此生的多災多難,多是由於他的才智。能力越高,身上的擔子也就越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士人向來就多了一份責任,那兼濟天下,關護黎民的責任。是了,或許糊塗是福啊。他自然不願他的孩子如他般艱辛,這也是一個父親最真切的祝福吧。

他一生都處於政治漩渦之中,卻並不精於自謀,應該說他是放任不羈、風光霽月的。“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這句蘇軾的《留侯論》中的話,不也是他自身的寫照嗎?這樣的他,是那般的令人傾倒而又望塵莫及。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

黃州惠州儋州

這首蘇軾的絕命詩,寫盡了他一生坎坷。他的一生就如大海中的一葉孤舟般大起大落,雖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卻更趨溫厚,而無尖酸刻薄。我想,我無法走近這位偉人,卻也願在這千年之後探尋他的足跡。

春去秋來,朝午暮夜時,彈指間,流年暗換,物轉星移,爲之奈何。逝者如斯,惟餘滄海桑田中的翩然一角。凝望那千年前的身影,泛舟湖上,談笑風生間,淡看宦海沉浮。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體會(8篇)(讀書筆記蘇東坡傳)3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盞。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東坡的一生,浮浮沉沉,生如浮萍,只能隨風不定,可是他憑藉着得天獨厚的達觀心態依舊把每一天都當作是命運的福祚,不辜負任何一次的朝暉。如他所言,“人生有味是清歡“,清者自清,哪怕舉世皆濁,他依舊自在如風,因爲風清月朗,他已然瞭解生命真諦;歡愉可享,不畏世道艱險,他仍舊能夠恣意歡歌,因爲歷盡千帆,他早就明白及時行樂的道理。

蘇軾作爲天生奇才,感受細膩,思想盈透,詩文俱佳,赤子秉性,絕不爲自身利益而動搖,也不因俗見而改變。他不精於自謀,卻願意爲百姓分憂解乏;他雖不存一文,但卻覺得自己富比王侯;他性格倔強卻富有捷才,多才多藝、好奇深思。他處世接物不落俗套,動筆爲文則自然典雅;爲父兄、爲丈夫,以儒學爲準繩,而骨子裏則是一純然道家。

論文采學識,東坡遠超同道,因此他反而比某些沽名釣譽之輩更溫和友善。在爲官職所羈絆時,他自稱侷促如轅下之駒。處此亂世,他猶如政壇風暴中之海燕,是庸妄官僚的仇敵,是保民抗暴的勇者。

然而,或許是才學過富,蘇軾有時未免太心直口快,這也許就已經爲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埋下了伏筆。時人都稱蘇學士滿腹學識,唯有其侍妾朝雲一語道破,“學士滿肚子的不合時宜“。這話聽來即是好笑可愛卻又讓人心酸感傷。性格耿直如他,自然不屑表裏不一,可是在言論遠不算自由的北宋,禍從口出實在平常。更何況他一直站在世人關注的頂峯之上,高處不勝寒,暗地裏不知有多少雙嫉妒的陰爪只等着他一個不防備,便要將他拽入萬劫不復之境。

“成也其詩,敗也其詩”,說的便是東坡了。

“烏臺詩案”讓人不禁感嘆:天才向來易被妒,鋒芒畢露泄天機。曾經同道狼子心,子瞻禍從口中出。但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他沒有鬱鬱寡歡,而是隨遇而安,創作才情也像是被瓢潑春雨侵襲之下的嫩筍,反而瘋狂滋長。在那遠離京都的密州,他只是擡頭遐思,而後沉吟之間,便寫下了那首膾炙人口的《水調歌頭》。即使千年之後,我們不見斯人,卻仍然可以在這皎皎月光下想見其時其景。後來晚年的他身處嶺南蠻荒之地,卻依舊可以寫詩道“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其人之大觀讓現時多少妄自菲薄之人自愧不如。

雖然飽經憂患拂逆,卻讓他的人性更趨溫和敦厚,而非尖酸刻薄。今天的我們之所以喜歡蘇東坡,也是因爲他飽受人生之苦而不尖刻的緣故。

起起伏伏的人生也造就了東坡身份的多元性,難怪林語堂先生說:“元氣淋漓富有生機的人總是不容易理解的。”他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友人,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實踐的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祕書,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他還是詩人,是生性詼諧卻又會在月下漫步遐思萬千的性情中人。

然而才學也好,樂觀也罷,最讓我感動的是他的淳樸自然。他人生的第一次失意來自於王安石,結果人人皆知,這位曠世奇才要從光輝萬丈的神壇上被驅至偏遠鄉壤,他被流放道了惠州。東坡完全可以從朝廷大員變爲普通農夫,說一點不在意是不可能的。可他又是那樣地泰然自若,“他脫去衣袍、帽子、靴子,頭髮用最廉價的髮帶束起,躺在草地上盡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澤。”子瞻當真赤子也。

“他爲了和朋友在船上相聚暢聊,竟回家央求妻子給他些酒”。讀到這一段我幾乎可以想象出蘇夫人搖着頭微微發笑的模樣,她那才冠古今的丈夫現在就像是個小丈夫在向她撒嬌。“他會努力地學習種糧食、向有經驗的農民討教,認真地種地。”他就是以爲名副其實的農夫。東坡更愛研究東西,他研製過墨,後來聽大兒子邁說,他差點把房子點着了。最讓蘇東坡着迷的還是煉丹術。在流放的閒雲野鶴的生活中,蘇東坡還結識了很多道士和尚,這讓他產生了歸隱之思。但一切在皇帝駕崩,小皇帝即位,太后掌權後又有了變化。他脫去農夫的外衣,繼續他的使命。

他就這樣一直在路上,歸京又被貶,大起再大落,其中坎坷,不由分說。顛沛流離,親友漸散,可東坡還是東坡,依舊是那個從四川眉山走出來丰神俊逸的少年,永遠年輕,永遠熱情澎湃。在臨死之前,他自題畫像道”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他把他的苦難作爲一種歷練,他永遠是笑着的蘇子瞻。

林語堂先生做結時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纔是萬古不朽的。“

於是千秋萬代,蘇東坡這個名字,註定要被永遠銘記了。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體會(8篇)(讀書筆記蘇東坡傳)4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一首膾炙人口的《念奴嬌》讓我認識了蘇東坡,但確切的說,是在看完林語堂老師的《蘇東坡傳》之後,纔對這位不朽的傳奇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蘇東坡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但連林老先生都說自己無論如何都無法用詳盡的語言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說他是自己“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但有一點可以確認:蘇東破是一位人格完整,可以駕馭自己心靈的高士。再加上他曠古無今的文學造詣,敢做敢爲的正直作風,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造就了一個浩然不朽的偉大生命。

從出生到架鶴西去,他的足跡遍佈中國的大江南北。他每到一處,都會給當地人帶去他所獨有的深遠影響。他憂天下之憂,嘗黎民百姓之苦,在艱苦的環境依然生活愜意;他在官場沉浮,受盡小人排誹,依然潔漱一生;他敢於嘗試,勇於實踐,做工程,學瑜伽,煉仙丹。“伸手摘星,未能如願,但它不會弄髒你的手。”同樣,他嗜酒成癮,還喜歡月下漫步。他一生都在實踐他的理想,他是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的結合體。

受其樂觀的性格影響,蘇東破的文學作品可以在精神上取悅於人,他最在意自己文章的“自然與真醇”,他說做文章“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他說他最快樂就是寫作之時,“我一生之至樂在執筆爲文之時,心中錯綜複雜之情思,我筆皆可暢達之。我自謂人生之樂,未有過於此者也。”

蘇東破的一生飽經憂患,但他的人性更趨溫和厚道,並沒有變得尖酸刻薄。我們之所以喜愛蘇東坡,也是因爲他飽受了人生之苦的緣故。中國有一句諺語,就是說一個人如何,要“蓋棺定論”。人生如夢,一齣戲演得如何,只有在落幕之時纔可以下斷語。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體會(8篇)(讀書筆記蘇東坡傳)5

蘇東坡,他既反對王安石比較急進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馬光盡廢新法,而是主張穩健行事,凡事皆從是否有利於國計民生的實際效果出發,不去阿附迎合,不爲“新法”或“舊制”所囿,因而在新舊兩黨間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蘇東坡一直卷在政治漩渦之中,但是他卻風光霽月,高高超越於蠅營狗苟的政治勾當之上。他不伎不求,隨時隨地吟詩作賦,批評臧否,純然表達心之所感,至於會招致何等後果,與自己有何利害,則一概置之度外了。

蘇東坡以儒家思想爲本,又能博採佛道之長,奉儒而不迂執,好道而不厭世,參禪而不虛佞。處順境時不驕惰逸樂,在逆境中能隨遇而安,用樂觀、灑脫的態度堅持對人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因此他得以實現從現實人生到藝術人生的轉化,使他的坎坷境遇化作充滿藝術審美情趣的人生,並體現在他豐富多彩的文學藝術創作中。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宋神宗的一位侍臣告訴人說,每逢皇帝陛下舉箸不食時,必然是在看蘇東坡的文章。即便在蘇東坡貶謫在外時,只要有他的一首新作的詩到達宮中,神宗皇帝必當諸大臣的感嘆讚美之。但是皇上對蘇東坡的感嘆讚美就正使某些大臣害怕,必使神宗在世一日,使蘇東坡一直流放在外,不能回朝。

蘇東坡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和厚道,並沒變成尖酸刻薄。這正是我們太多的讀者喜歡他的緣故。近千年來人們不會從內心愛慕一個品格低劣無恥的作家,他的文字再富有才華,也終歸無用。

文學上萬古不朽的美名,還是在於文學所給予讀者的快樂上。蘇東坡的作品能使歷代人人愛讀,而不爲短暫的文學風尚淹沒,甚至歷久彌新,是具有一種我們稱之爲發乎肺腑的“真純”。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體會(8篇)(讀書筆記蘇東坡傳)6

今天,當提到蘇東坡時,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宋代一位偉大的詩人和散文作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然而他不僅詩作得好,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書法家。但相比之下,蘇詩更爲著名。

蘇東坡生於宋仁宗景佑三年,卒於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他在北宋最好的皇帝當政期間長大,在一個心地善良但野心勃勃的皇帝在爲期間做官,在一個十八歲的呆子榮登王位之時遭受貶謫。所以讀《蘇東坡傳》同時也是在瞭解關於北宋盛衰的一部史詩。提到蘇東坡,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和他有很大關係的人——王安石。衆所周知,王安石是當時很著名的詩人,而且還是蘇東坡政治上的對頭。在當時的腐朽政治之下,王安石爲了實施自己那套社會改革新法而不擇手段,將倡異議之人全予罷黜。然而廣事宣傳新政的結果卻是:在五穀豐登的年月,農民的.生活卻苦不堪言,他們爲了躲避官兵的追殺不得不逃離鄉里。然而蘇東坡只能爲他們呼天求救,但是卻無法一施援手。由此可見,當時淳儒賢臣遭到迫害、小人當政的朝廷是多麼可怕啊!

蘇東坡之所以在歷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是由於他對自己的主張原則始終堅定而不移;他詩文書畫上的卓絕之美。蘇東坡很巧妙地描寫了他自己的爲文之道,其行止如“行雲流水”。也許,用“能使讀者快樂”六字來評價蘇東坡的作品最恰當不過了。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體會(8篇)(讀書筆記蘇東坡傳)7

我是懷着與兩位天才對話的欣喜之情,來閱讀《蘇東坡傳》的。

蘇的才華,自不必淺學評價了,至於腳踏東西文化,心平宇宙文章的林語堂其名也早已貫天下、垂青史,更不消多言。

給古人做的傳記,我以前也讀過幾本,然而大都工於學術,讀起來如同應對戴着瓶底厚眼鏡的老學究,壓抑之餘,興味寡然。比如有梁啓超先生著,叫做《王荊公傳》的,叫淺學很是自愧於學而不精,乃至搔首弄姿,汗如雨下,大有與字典同歸於盡的衝動。

和理解最遙遠的距離是仰慕,想必林語堂先生是深曉此理的。所以他纔會用一種介紹朋友的語氣,以有那麼點英雄惜英雄的心境爲子瞻作傳吧。託了老外的福,這書裏是見不到之乎者也一類了。我們也應此得見一個有血有肉的東坡居士形象。這一點,怕是前無古人的吧。

在靜寂的夜晚,我聆聽着蘇子的腳步聲,和他一齊走遍中國大半個中國,與他一道爲這片土地上的農民疾呼。在蘇看來,貶謫實在只是換個地方,他的職責實在一分未減。他見不得大宋農民在豐收的日子也必須舉家逃荒,流離失所,所以只能大聲疾呼。後人談蘇軾,多敬佩他的曠達,卻不知這份曠達只用以應對他自我的苦難,對他人的苦難,蘇大多是流下同情的淚水。

蘇的名聲是伴着他的貶謫越傳越遠,越傳越大了。他在詹洲的文章,竟不需幾月就能傳到京師,成爲得勢者喉中鯁住的魚骨。於是一貶再貶、越貶越遠,便成了蘇人生的常態。你啊,滿肚子不合時宜。侍妾朝雲竟是這樣聰慧,一語道破蘇的宿命。

但我想,這句玩笑話必是含淚說的吧。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體會(8篇)(讀書筆記蘇東坡傳)8

說到大才子,唐,想到的第一個大多是李白;宋,想到的第一個大多是蘇軾。從流傳的民間小故事裏,可以看出李白和蘇軾這兩個天才的些許不同。李白,或是下水捉月,或是騎鯨飛昇,或是粲花之論,或是力士脫靴貴妃捧硯,無不帶有濃濃的仙氣和浪漫色彩

人們心中,李白是學不來的,他的浩蕩才氣和仙氣絕無可複製性,五千年,只出了一個李白。而蘇軾則不然,他修的河堤叫蘇堤,研究出的做豬肉的法子叫東坡肉,還有個了杜撰的妹妹蘇小妹,還常常和佛印調笑嬉鬧。是如果說李白是活在天上,那麼蘇軾就活在人間,他更真實,更可親。

李白那樣的仙氣不能複製,東坡那樣的魅力同樣是無法複製的。用儒家的精神入世,用道家的精神出世,用佛家的精神超脫,他完美的詮釋着宋代文人儒釋道三家融合的趨勢,是北宋文人最精彩的一位。

我最敬佩東坡的是他的真曠放,他不像陶潛一樣把出世作爲無法實現人生抱負的末選,也不像辛棄疾一樣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在蘇軾的眼中,世上沒有壞人,一切都很美好,不管是流放還是牢獄,似乎都不能成爲擊倒他的箭矢。謫居黃州,沒錢買別的肉,就買當地的豬肉,專心研究怎麼做的才能做的好吃,又發配到嶺南,一片蠻荒之地,也能因爲有荔枝可以吃,便一笑置之。

讀完後對照林語堂的一些事蹟,不免覺得兩個人有很多相通之處,我想林語堂爲蘇東坡作傳,大概也是因爲蘇東坡是他希望達到的境界,自勉也勉勵後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