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1

讀完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我的思想像潮水在涌動,我的心情像波濤在澎湃,我深感,作爲跨世紀的一代,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行,將來才能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富強。

作者的求學經歷使我難以忘懷。從文中,我看見宋濂的讀書環境是如此惡劣。天氣十分寒冷,硯臺裏的墨都凍成了堅冰,手指都凍得不能彎曲了,他也不放鬆抄寫,四處求學。

《送東陽馬生序》中,作者有的只是艱難與困苦。這樣的條件下,作者可以成功,而同爲學子的我們在生活條件、讀書環境、教學條件、讀書條件都如此優厚的條件下,爲什麼不能成功?或許如宋濂所言,我的學習沒有大的進步,如果不是因爲我天資不夠聰敏的話,只能歸因於不如宋濂專心和勤奮了。

文章開篇“餘幼時即嗜學”,不錯,學習要從小時候開始。“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就是此意,要珍惜時間,才能如宋濂學有所成。

我們讀書不再是因“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也不是爲“光耀門楣”,更不是爲了“敲開官府的大門”,只是爲了震響那一聲“爲中華之崛起!”

現在,社會飛速發展,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在向知識與能力相結合的方向發展。要成爲新世紀的人才,必須豐富我們的科學文化知識。而學好科學文化知識並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經過長時間努力追求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主動學習,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在我們生活中,一些青少年在掌握一些知識後,便自命不凡,“欣欣然”起來。殊不知,學無止境,知識永無窮盡之日。對知識,我們必須抱有謙虛的態度,宋濂寫到“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這不就正體現了他謙虛的品質嗎?身爲八九點鐘的“太陽”,我們理所當然地要以謙虛求實之心,勇於攀登科學文化的高峯。

有人認爲只要學好科學文化知識,便不用去追求那些繁瑣的東西了。我不以爲然。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作爲炎黃子孫,華夏兒女,我們的責任與角色同在,我們揹負的不僅是振興中華的使命,還要發揚優良的傳統道德。

古人教子就注重德的培養,從細節上看,《送東陽馬生序》中不正有:謙虛、誠信、尊敬師長、勤奮好學等優良品質嗎?

可能有人會說,在當今社會,知識已不再是唯一的出路。我們何苦再被教條所限。我認爲此言差矣!今天是知識的社會。沒有知識怎能成功?學習知識路上怎能不付出艱辛?

不要再說讀書苦,讀書累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古訓應牢記!趁着青春年少的大好時光,努力讀書吧!則民族的振興,祖國的騰飛,指日可待。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2

“蓋餘之勤且艱若此。”合上課本,我反覆回味着剛讀完的《送東陽馬生序》,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在《送東陽馬生序》中,宋濂借自己幼時“勤且艱”的求學經歷來勸告馬生要好好讀書,不知道馬生看到這篇文章時,會是什麼樣的心情?也許和我的感受一樣,震撼且有受益匪淺吧。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在當今社會,像宋濂這樣抄書的精神,還有幾個人有呢?我們借到一本書,大多人只是翻一翻,囫圇吞棗,一目十行,尚未領悟其中的意思,便大呼讀完了,實際上,自己連這本書的皮毛都沒學到;只有少數人想留下這本書多多鑽研,最多隻會去複印,而根本不會自己去抄一遍,雖然書的內容沒變,但是,古人那種求學好學的抄書精神已經改變了。

我也是這大多數人之中的一個,平時,我總是不認真看書,以爲書中的知識沒有什麼大不了,可是,宋濂的故事讓我醒悟了。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宋濂就是通過讀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書中的知識是無窮無盡的,難道我要讓這些知識白白溜走嗎?現在,我們都是生活在溫室裏的花朵,在爸爸媽媽給予的優越環境中成長。坐在明亮的檯燈下,不用因擔心沒有書讀而抄書,不用擔心沒有好的老師,不用在寒風中跑好幾十裏山路去求學……可是,我們卻把這些優越的學習條件當成了揮霍的資本,坐在明亮的教室裏卻不認真聽課;面前擺放着一本本飄着墨香的書卻不認真讀;做作業時總想一天拖一天……

比起宋濂,我們這些現代有着優越環境學習的學生是多麼慚愧呀!

我們要學習宋濂這種勤奮刻苦的精神,雖然沒有必要“頭懸樑,錐刺股”,但也要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不要辜負了家長、老師的一片期望1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讀完《送東陽馬生序》,我深刻意識到,只有勤奮學習,日記月累,才能積累知識,獲得成功!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3

火紅的太陽在西方慢慢地落下了。我也始終相信,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不管怎麼樣都會是一個擁有智慧的人,而只要擁有了智慧,那麼,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中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的,因此在我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始終把媽媽的教導記在心上;

宋濂從小勤奮好學,家裏貧窮,沒錢買書來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親手抄錄,和他們約定日期歸還。在非常冷的冬天裏,硯臺都結了堅固的冰,手指凍得沒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懶。當他出外去追隨老師的時候,揹着書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凜冽的冷風,大雪積了好幾尺深,腳、皮膚都凍裂而不知道。他博覽羣書,最終成爲明代的大學士。

時光過去了600餘年,今天我們的生活、學習條件與600餘年前相比,發生了不可同日而語的變化。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老師和顏悅色地爲我們傳道授業解惑;我們不需要抄書、不需要長途跋涉,也沒有寒凍之苦,可是,我們真正像宋濂那樣用心求學了嗎?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4

他因爲家貧,沒辦法得到書來看,他實在愛讀書,他就向別人借來抄寫,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真是皇天不負有心人啊,終於讓他遍觀羣書,要是我們冬天一到,早上就特別會賴牀。總是不可起來,等到過了早讀的時間纔起來,作者成年以後,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他就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經書去請教老師,而老師的臉色和語言都未放溫和些,但是作者還是尊重專心的請教老師,而我們上課時總是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更別說去請教老師了,因爲作業勤奮還是有收穫的,去求學時,負篋曳屣,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夫皸裂而不知,到了住宿,四支僵勁不能動彈,在飯店裏每天只能吃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味道可以享受,跟作者住在一起的同學們,個個都穿着光彩照人好像仙人一樣,但是作者也沒有因爲這樣就覺得自己吃的和穿着不如別人了,因爲他清楚他是來學習的,要是我們現在啊,只知道用珠寶來裝飾自己,卻不知用知識來裝飾自己,我們現在都追求時尚,願意以大早起來打扮自己,卻不願意一大早起來早讀,作者是這樣刻苦勤奮來求學的。

我百感交集,現在還有多少人如此勤奮學習,我們現在的壞境條件變好了,卻不再有那麼多人愛學習了,爲什麼?我們就不知道感恩和珍惜社會給我們學習壞境創造了一個這麼好的壞境呢?現在大部分學生對學習都特別鬆懈,想讀就讀,不讀就讀,比起作者我們真是慚愧啊!我們應該去學習作者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我們要也他爲我們學習榜樣!向他學習。

其實很多時候,我都會執著;大學聯考前的一個悶熱午後,我看完一篇小說,突然拿起手機把那個想法告訴她。我想每個人剛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都是單純而善良的。不過遊戲已經開始了,總該將實驗進行到底吧;兩條相交線偏離了既定的軌道,終究都是錯。我化盡千年靈力,只爲再見你一面。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5

囊螢映雪,東晉祖逖聞雞起舞法劍,四漢孫敬晝夜苦讀,以繩系頭懸屋樑,他們這麼苦讀勤學的精神已經讓我益慕地不得了,但是,今天我學習了《送東陽馬生序>這篇課文我對宋濂老師的崇敬以及對他這種求學的精神真找不到任何詞語來形容了。

他因爲家貧,沒辦法得到書來看,他實在愛讀書,他就向別人借來抄寫,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真是皇天不負有心人啊,終於讓他遍觀羣書,要是我們冬天一到,早上就特別會賴牀。總是不可起來,等到過了早讀的時間纔起來,作者成年以後,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他就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經書去請教老師,而老師的臉色和語言都未放溫和些,但是作者還是尊重專心的請教老師,而我們上課時總是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更別說去請教老師了,因爲作業勤奮還是有收穫的,去求學時,負篋曳屣,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夫皸裂而不知,到了住宿,四支僵勁不能動彈,在飯店裏每天只能吃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味道可以享受,跟作者住在一起的'同學們,個個都穿着光彩照人好像仙人一樣,但是作者也沒有因爲這樣就覺得自己吃的和穿着不如別人了,因爲他清楚他是來學習的,要是我們現在啊,只知道用珠寶來裝飾自己,卻不知用知識來裝飾自己,我們現在都追求時尚,願意以大早起來打扮自己,卻不願意一大早起來早讀,作者是這樣刻苦勤奮來求學的。

我百感交集,現在還有多少人如此勤奮學習,我們現在的壞境條件變好了,卻不再有那麼多人愛學習了,爲什麼?我們就不知道感恩和珍惜社會給我們學習壞境創造了一個這麼好的壞境呢?現在大部分學生對學習都特別鬆懈,想讀就讀,不讀就讀,比起作者我們真是慚愧啊!我們應該去學習作者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我們要也他爲我們學習榜樣!向他學習。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6

學習了《送東陽馬生序》這篇文章,我深深感受到了宋濂對於學習的喜愛,爲什麼呢?您且聽我細細道來。

小時候,他因爲家裏窮困買不起書本,就自己主動到有書的人家裏去借,借回書便日夜不停地抄寫,即使是再寒冷再艱苦他也絕不放鬆學習,抄寫完成後又立刻跑去把書送還。這樣,大家都願意把書借給他,他肚子裏的墨水也漸漸濃了起來。成年後宋濂的學習沒有老師指導,他便跑到百里之外,恭敬地向前輩請教,一來二去,也能有不少收穫。當他外出求學,揹着書箱拖着鞋子在深山中行走,且不說山路的崎嶇,光是天氣都讓他腳上的皮膚凍的破裂。住在宿舍,每天只有兩頓飯吃,其中沒有鮮嫩可口的吃食可以享受,同他一起的學生錦衣玉食,即便這樣,他也並不覺得羨慕,反而更加認真專注地學習,這種吃苦耐勞,腳踏實地的求學精神是很多學生所不具備的。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付出多少便能得到多少的回報,宋濂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做到勤奮刻苦地讀書,從來沒有一句抱怨,現在想想,我遠遠比不上他,也做不到像他那般熱愛學習。

如今,我們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電子書、網絡小說、經典名著等隨時都可以閱讀,比起他借書再抄書,我們的出發點早已高了不少層次,獲取知識的難易程度也大幅度降低,正因如此,我們要加把勁兒,用功讀書用心學習。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7

他是我國元末明初的一位文學大家,他被明太祖朱元璋稱爲“開國文臣之首”。不僅如此,他還與高啓、劉基並稱爲“明初詩文三大家”,在當時很受歡迎。他是誰呢?他是—宋濂。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與斯人,必先勞其筋骨,磨其心志”。而宋濂恰好驗證了這一句話。宋濂自幼便好學,但因爲家境貧寒,沒有書看;便常常從別人家裏借書看,遇到好的文章便抄下來。無論嚴寒酷暑,他都能準時的把書歸還。因此,很多人願意把書借給他看。所以,宋濂看了很多的書。

從中我明白了,做人做事要講誠信。

宋濂到了中年以後,更加熱愛讀書學習。他在外地求學時,他的吃穿不如別人,他的舍友都穿着綢制華美的衣服,但他仍然樂於其中。同時,宋濂面對老師對他的責罵,閉口無言。看到老師開心時,又拿着經書去向老師請教。在現實社會中的我們能達到宋濂的那個樣子嗎?

現在的我們面對老師的責罵,有的大打出手,有的和老師頂嘴,還有的辱罵老師。唉!古代雖然沒有現代先進,但是古時的人們、學生尊重老師。現在的學生比父母;比吃穿;比誰家有錢。尊重老師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我們要像宋濂一樣,刻苦努力學習。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要想立足,就必須養成‘講誠信,尊重老師’的好習慣。‘不攀比,低調做人,高調做事’也是一種好品質。

宋濂用自己的經歷去勉勵後一倍的人,也勉勵了我們大家。他希望我們能像他一樣優秀。我也希望大家能像宋濂學習,學習他那優秀的品質和他那高尚的人格。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8

靜謐的午後,挾一本心愛的書籍,躲開校園飯間的喧雜,獨自來到教學樓後的白楊林中,選一塊巨石靜靜的坐下來,耳邊伴着樹葉輕輕的“嘩啦”之響,目光正如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一樣,在一行行的鉛字上流淌。隨着明初大文學家宋濂的名作《送東陽馬生序》的牽引,使我彷彿看到了“幼時即嗜學”的他求學苦讀的艱辛之旅。

宋濂雖自幼嗜讀,但家境貧寒,“無從致書以觀”,借書抄書中的艱辛等諸多困難,都在這個嗜讀的學童面前逐一被克服,因此雖幼便能“遍觀羣書”,隨後他遠道投師,克服了無師之難,學習中,雖師嚴厲,但始終謙恭對待,終於“卒獲有所聞”,成爲大家。

自古以來,“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求學的勤與苦永遠是並行的。大文豪宋濂在樂讀的同時,不乏奔走受凍、衣食不如人,但他終因“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在艱苦的條件中持之以恆,最終成就了他在中國文壇上的歷史地位。

瀝覽中國求學的才子偉人,哪一個不是苦讀而成名成家的呢?就連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孔子在讀《易經》時,都曾“韋編三絕”,更不必提“懸樑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偷光”……古人勤學苦讀的佳話,至今令人稱頌。

看如今,我們與先人的求學之難相比,我們似乎基本沒什麼困難可言。不必說學校有藏書幾萬冊的圖書館,也不必說教室中還有數百冊的圖書角。就連每個家庭中的藏書也不再像以前父輩母輩求學時那樣匱乏。更不必說信息時代知識大爆炸的現在,電子書、網絡圖書等書籍更是隨處能讀。這些與宋濂的借書、抄書而讀之難真是有天壤之別,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而不讀呢?

朋友們,與書爲伴,能盪滌我們的心靈。在你憂傷煩惱時,讀書能給你快樂。在你得意忘形時,讀書會給你警醒。讀書能開闊你的視野,豐富你的閱歷,啓迪你的智慧,涵養你的人生。讀書,更是你人生成功的基石,終會引你到達理想的殿堂。

和着樹葉的輕響,讓我們共同走進書香。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9

“亂世出英雄。

”而我認爲:亂世確實出人才。

在亂世之中,沒有按部就班,沒有井井有條,如果你不想學習讀書,絕沒有人強迫你,只是即使你渴望讀書,許多硬件設施與條件的不完美,又造就了許多喜好讀書學習的人最後放棄了。

最終只有那些視讀書學習爲生命的人才實現了自己的讀書夢。

同時,能夠如此爲一件事去拼命的人,對於整個世界,又何嘗不是一個“福利”呢?

《送東陽馬生序》的作者宋濂所處的時代雖然安定,但由於“家貧”,他的讀書路上盡是坎坷。

但他最終還是因爲自己對於讀書學習的熱愛與堅持,他戰勝了命運,超越了自己。

在古代窮人家,他也許會有許多空閒時間。

那麼,如何用好每天的空閒時間就成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他會孜孜不倦的抄書、賞文、作詩,而我呢?儘管我沒有像他那麼多的空閒時間,可每一分鐘,我是否真正的不荒廢時間呢?我讀的書,是否又都是名著、史書呢?我對文章是否有自己的見解呢?這一個個問題,我想我不能肯定的全部說“是!”難道我們要將這一切推給社會嗎?我想不是。

學習是自己的事。

現在的社會,你無需“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也無需在“窮冬烈風”中“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那麼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對學習說“不”呢?

“碩師”就在幾十米外,“羣書”就在眼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沒有“戴朱纓帽”的人,也沒有“腰白玉環”的人,沒有一天只吃兩餐的生活,也沒有每時在抄書的辛勞。

我們還要如何苛刻的要求社會?要我說,我們現在應該首要做的便是反省。

反省我們爲什麼不求甚解,爲什麼態度不端,爲什麼“無事可幹”,爲什麼“出言以復”。

我認爲我學習的最大的問題不在於不聽“碩師”的教導,而在於課後的獨立思考。

老師講的固然重要,可自己的課後“賞析”同樣不可或缺。

我應該每節課後多問自己幾個“爲什麼”,然後再遇到不會的時候,先自己找答案,最後與老師交流。

我認爲:如此便可成大器!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10

在國學課上,張老師帶領我們學習了一篇新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這篇文章不僅是寫給同鄉晚輩的一篇贈序。更是對我們現代國小生的一種勉勵。

宋濂以青少年時期在艱苦條件下刻苦學習的親身經歷,勸勉當時的馬生不要辜負良好條件,要刻苦學習。寫的字字親切,語句平易暢達。

當我讀到宋濂在天氣非常寒冷,把硯池裏的墨汁都凍成了堅硬的冰塊,他的手指即使被凍的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敢停止抄書時,我想到了那些不喜歡讀書的同學,我們現在的書都是父母掙來的錢買的,不用再抄錄,有的同學買來的書看都不看一眼,直接扔在一邊。讀到這裏,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認真讀書呢?

當我讀到宋濂在住旅館時,主人一天只給他兩頓飯吃,並且沒有新鮮肥美、味道好的食物可以享受時。我想:“我們現在在家裏個個像小公主、小王子一樣,倚仗着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溺愛,挑吃穿,儘管有可口的飯菜,還嫌棄這個菜做的沒有色,那個菜做的沒有肉。在宋濂那個貧窮的年代,哪能像我們這樣挑呢?”

當我讀到宋濂冒着凜烈的寒風,在深山巨谷中奔走百里求學,腳上的皮膚因寒冷乾燥而開裂卻不知道,回到學舍後,四肢被凍得僵硬不能動,要用熱水澆洗,用棉被裹着,很久才能暖和過來時,我陷入了沉思:我們現在的國小生,天天車接車送,嬌生慣養,從來沒有捱過凍,受過罪,更別提把皮膚凍裂,四肢凍僵了。身上有厚厚的羽絨服,腳上穿着既美觀又暖和的鞋子,又有誰能想到這些衣服,鞋子都是父母辛辛苦苦工作換來的呢?

宋濂雖然每天同那些貴族子弟在一起學習,但沒有沾染一點惡習,依然專心學習,因爲可以學習是他心中最大的快樂,他的心中已經被學習的快樂填滿,裝不下任何東西了。

“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從古至今,哪一個著名的文人學士沒有經過很多磨難呢?唐僧取經,還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取到真經,就連明星也不是輕輕鬆鬆就能出名的。又有哪個紈絝學子可以成爲婦孺皆知的名人呢?

人需要苦難來磨鍊自己,把苦難當做我們攀登成功的高峯時一塊毫不起眼的石頭吧!把它踩在我們的腳下,很快我們就會是站在高峯上的眺望者。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11

我讀了一篇《送東洋馬生序》的,這次給我了很多回憶,很多想法。

讀了這篇後,我回想了自己是否像他一樣能刻苦讀書嗎?能像他一樣捱餓挨凍嗎?還能像他一樣求師艱難嗎……所有8ttt8。com的答案只是一樣的,一個字,是“不”字,我很像文中第二段的“諸生”那樣的人。

又回想一下,我爸爸呢?我媽媽呢?對,沒錯!他們曾經介紹過,他們年輕時,家庭經濟非常貧困,連一隻布鞋、草鞋都買不起,學校遠,只能赤腳走去,應有多麼痛楚!但他們不放棄,他們認真學習,結果有一個這麼好的家庭,他們還能把我養得白白胖胖。

讀了這篇後,我心裏只有慚愧,我有這麼好的頭腦,我讀了九年,唉!一點沒有進步,真遺憾!我現在dddtt。com已是高中了,我能否在三年內努力改變嗎?那就看我的信念吧?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12

一天我翻開《歷代散文選注》,恰巧打到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一文,我立刻被那簡潔清新的詞句所吸引。“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我深爲作者刻苦學習的精神所感動。我又想到:古人家境貧寒買不起書,尚能借書,“手自筆錄,”而我們今天的學習環境比他們好,既無凍餒之患,又無奔走之勞,更應嗜學。

我們有些同學在學習中缺乏毅力,不能吃苦。他們學習不好,往往不在自身找原因,卻強調其他客觀原因,如家裏無人輔導、手頭少書、時間太緊等。而宋濂青少年時是如何學習的呢?“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嘗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宋濂不顧天寒凍手,堅持抄書。遇到問題,跑到百餘里之外,請教別人。我們今天如果遇到疑難問題,可以在學校問老師,可以查參考書,也可以同學之間討論,即使到老師家中去,總也不至於跑上百里吧!由此可見,學習要靠自己的勤奮。

還有些同學認爲自己學習條件比別人差,因此就失去了學習的信心,這是不對的。我們今天的學習條件再差也無法與宋濂相比呀!像宋濂那樣刻苦學習的例子在古代是不勝枚舉的,如車囊螢、孫康映雪、匡衡鑿壁偷光……他們都是家境貧寒,學習條件極差,但都靠自己的努力成功了。我們今天的條件和他們相比,不知要好多少倍。我們學習成績再不好,誰之過?正如宋濂所說“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資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看來,搞好學習比要靠自己的努力,必要靠勤奮。高爾基說得好:“天才就是勞動,人的天賦就像火花,它可以熄滅,也可以燃燒起來,而逼它燃燒起來的就是勞動再勞動。”只要我們勤奮努力,吸取前人的好經驗,循序漸進,學習再學習,就一定能夠取得好成績。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13

我讀罷此文,感觸頗深。不只因此文言辭精闢,道理明瞭,更因內容極爲生動,毫無自詡之言,感情摯深,言辭樸實無華,此皆本文之大成也。

讀罷此文,對宋濂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古時求學艱難,衣食無保,一覽無餘。濂置身其中,仍可自律自檢,自強自愛,實屬不易.求學艱難之路上,先是手自筆錄,計日而還.而後千里求學,拜讀與飢寒交迫之際,求學於寒風凜冽之間,勤勤懇懇,幾十年如一日,手不釋卷,廢寢忘食,終有成就,實屬難能可貴。

而今之人,不學無術,凡有小之得則自詡於衆人,毫無濂之自謙也,更無需徒步數十里拜讀,只需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實屬可悲,然惰之心人皆有之,非獨賢者有是心也,賢者能勿喪爾。

今世之人,何等舒適,應道是高枕無憂.食有山珍海味,行有高級轎車,住有高樓公寓,本應刻苦自勵然,那知古人大智大慧頹廢至此!悲矣!羞矣!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14

人生就像一場戲,不在乎最終的結局,而是在於體驗這其中的過程。有人說:“活到老,學到老。”我們的生命有限。但學習的精神是無限的。如果每個人都沉淪於世,那麼存在就沒有任何意義與價值。我們要好好把握自己的一生,相信我的未來不是夢。

在一次語文課上,老師在講解《送東陽馬生序》一課時,我對此內容深有感觸。其中一句話爲:“以中足有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於之勤且艱若此。”意爲,因爲我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指讀書),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認爲這句話很有道理。作爲學生,我們是知識的求學者,應該懂得禮貌、謙卑,因爲知識可以讓我們不斷進步,不被世界淘汰,所以學習對我們是有利而無一害的。而社會在進步,經濟水平在逐步上升,祖國爲我們提供了優越的學習條件,我們應該更加努力學習回報祖國。而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有些同學在校上課不認真聽講,並且公然頂撞老師,這實在令人大爲汗顏。不僅如此,有些同學還互相攀比,這些現象都是我們不想看到的。

因此,我建議大家讀讀這篇文章認真領悟其中的道理,改掉一切惡習,做一個文行並美、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15

自從讀了《送東陽馬生序》這篇文章後,我懂得了很多,和作者宋濂比較起來,我才知道我以前是多麼的無只。我更沒想到的是被譽爲“開國文臣之首”的明初散文家宋濂背後卻有那麼多的心酸事,年經的他爲了求學,不惜在冬天雪地裏穿破鞋去上門請叫老師,他爲了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他面對老師的責罵卻是“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要達到這種境界對現代學生是容易的麼?

讀了這篇《送東陽馬生序》之後,我明白了我們應該好好用工讀書,我們和宋濂比較起來,真是幸運兒,想起我們左說說好好讀書,右說說好好讀書,真是可悲啊!作者喜歡讀書,因爲家裏窮的原因,沒有辦法得到書來讀,所以他就經常向那些有書的人家去借,看玩之後就親自動手用筆抄寫,抄寫完之後怕日期過了用跑的去還書。

然而現在的我們,父母養育了我們這麼多年,含辛茹苦,只是希望和盼望兒女都成龍成鳳,出人頭地,可是卻反而弄巧成拙,但這並不能怪父母,要怪只能怪自己,光嘴裏念念長大後想要一份好的工作,能出人頭地,可是做的卻與說的相反。你們要知道這天下不會白白掉下餡餅啊!更不會掉下黃金的,我們一切只能靠我們自己的雙手去拼搏。

所以,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我們要好好學習作者勤奮好學,以苦爲樂。而且能夠誠實守信得以博覽羣書,更應該學習的是尊重老師,虛心求教,這樣才能做到了好好用功讀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