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

  篇一:宋濂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

古人云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做舟至今我都沒有真正讀懂勤苦的真實含義,我自詡聰明絕頂,任何老師講的東西,只需稍稍意會就能學透,於是乎對學習很不用心,幸得遇到了幾位良師,成績纔沒有下滑。但當讀了《東陽馬生序》之後,我才發覺我錯了。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

宋濂,明初著名詩文家、政治家,官之副宰相,年幼家境貧寒,但勤勉勵學,終成一代文豪、政治。是什麼讓這個窮小子取得如此之成就呢?是勤奮,是信念,是執着。

小時候,宋濂就十分好學,但因家貧,無錢買書,只得向別人借,親手抄錄,並在規定時限歸還,在酷冬時節也不例外。試問你不要說在酷冬抄書,就算在初秋時節叫你在一定時間內讀完一本書,恐怕也很困難吧!更何況在寒冬天氣親手抄錄了,你想想手指僵硬,寒風撲面的情景也應該十分心悸吧!到底是什麼讓他這麼執着呢?

成年後的宋濂外出求學,在求學途中的艱苦,校舍生活的簡陋,老師態度的惡劣與嚴厲。在一次次衝擊着宋濂,假如他向前邁一步,那迎接他的將是成功,但這一步卻是理智和理性的廝殺,而向後一步,同樣,迎接他的只是水月鏡花下的火海,這一步到底應該如何抉擇,宋濂選擇了前者,到底是什麼讓他這麼執着呢?

是信念,是勤奮。之所以他會成功,是因爲他堅信只有勤奮纔有成功的資本,只有刻苦纔有美好的明天!

再次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倍感羞愧,宋濂在物質生活短缺、無師諮詢的艱苦條件下自學成才,在優越的今天,我們竟連其千分都比不上,是否我們該反思呢?

  篇二:宋濂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

前幾天,我讀了一篇贈序,是明朝文學家宋濂贈給他的學生馬生的《送東陽馬生序》,這篇贈序透過介紹作者的求學經歷來勉勵馬生勤奮學習。讀了這篇文章,我確立了人生的新目標,擁有了前進的動力。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確立了人生的新目標。是它讓我明白了路途的坎坷,人生的艱難,是它讓我學會了堅持。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這就是作者當年的學習環境。它激勵我從失敗邁向成功,在不斷地體驗挫折與失敗的過程中完成自我的人生追求,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擁有了前進的動力。有時遇到困難真想放下,但這時,宋濂求學的身影便浮此刻我的眼前,給了我堅持下去的信心,讓我重新振作,迎接挑戰。在挑戰過程中,跌倒是難免的,但只要把自我與宋濂相比較起來,就會感到很慚愧,只能擦乾眼淚,繼續前行。個性是當我讀到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時,我更加體會到宋濂當年求學時所遇到的困難之大,學習勤奮之至。在那種條件下,他都能學習,而我們又有什麼做不到呢?

作者在校舍中不與別人比吃穿也是我們應當學習的。同舍生皆被綺繡,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袍敝衣處其間。儘管如此,作者還是略無慕豔意。聯繫到自我來談,以前我總是與同學相攀比,因此浪費了許多時光和錢財。此刻呢?我讀了這篇文章後,已經爲自我樹立了一個警示牌了:不要把過多的時光浪費於與別人攀比上,這與圖財害命沒什麼兩樣。

讀了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我確實明白了很多道理。有宋濂的`經歷在前,又能有什麼困難阻礙我們前進的腳步呢?

  篇三:宋濂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

《送東陽馬生序》是選自宋濂的《宋學士文集》。文章先敘述作者青少年時求學的種種艱辛,然後聯繫馬生求學的優越條件,這樣,我們不難就可以得出其中之一道理:一個人是否學有所成,關鍵在於自己的專心與否。

文章中提到宋濂自己小時候讀書的情況餘幼時即嗜學。學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在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宋濂小時候讀書的環境是那麼惡劣,家中無錢,問人借書,寒中抄錄,而自己的學習態度是勤奮好學,刻苦鑽研,專心求學。因此,他後來有名望有地位,詩文成就高。由此看來,一個人是否學有所成,關鍵在於自己的專心與否。

其實,學有所成並一定要在順境中、逆境中、優越的社會年度中、機遇中才能達到的,最重要的也是自己,自己的專心與否。

外國有這們一則故事:貝多芬小時候跟外國的老師學唱歌和彈鋼琴,由於貝多芬對彈琴方面有興趣,學得比較好(若跟其老師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老師看好他,並想把自己畢生精力傳授給他,但貝多芬的語言跟其老師的有所不同,導致他聽不懂、理解不了。因此,貝多芬在那時起,在練習彈琴之餘,還要學老師的語言,他很認真一天有20小時,他的眼睛是有光線射進去的。皇天不負有心人,2個月之後,他根本把該語言學到七七八八了。這樣一來,貝多芬就可以得到老師的指導,最終在世界上有名義;有地位,對於第六交響曲,我想人人都有聽過、聞過。

誠然,學有所成、成纔不是三心兩意,亂來就可以達到、實現的。而是要努力、勤奮、艱苦、刻苦鑽研,再加上自己對學習的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