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心得體會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孫子兵法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孫子兵法心得體會

孫子兵法心得體會1

孫武認爲用兵之“勢”要理解“奇正”之術的變化運用。何謂“奇正”之術,奇是指變化多端、出敵不意的作戰方法;正是指傳統正規的佈陣作戰的方法。“奇正”之術需要視實際戰況而靈活搭配運用,而“奇”更重要一些。孫子將進攻的節奏比喻爲弓弩拉滿時的形勢,態勢非常短促而險峻。所以將帥除了要懂得布奇陣、出奇兵,還應隨着情況的變化而改變“奇正”的戰法。

正如奇正”關係,諸如“勇怯”、“亂治”、“強弱”,它們在一定條件下都能相互轉化。所以善於調動敵軍的人,給敵軍一點好處,敵軍很可能會上當所騙。當敵軍發現恐怕是爲時已晚,因爲我方早已部署重兵來嚴陣以待。

所以善於指揮的人追求的是有利的“勢”,而不是去苛求士兵,因此能選擇合適的人才去早就相應的“勢”。而他們所製造的“勢”,就像圓石從很高的山上滾下來一樣,來勢兇猛,無法阻擋。

經典佳句:“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孫子兵法心得體會2

《孫子兵法》是一部經典的兵法著作,書中道“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經典之所以成爲經典,是因爲他在後世被應用被實踐,並且讓實踐者獲得成功。在《孫子兵法》出現過後的幾千年中,歷史歷經了多少場戰爭,又有多少猛將銳兵借用《孫子兵法》中的戰略戰術大獲全勝。《孫子兵法》古人用之於戰,現代人亦可用之,用之於生活。

何爲道?道乃明政。古時的戰爭需要人力,更需要人心。君主應當同民衆一樣有必勝的目標,有保家衛國的理想,意志統一,共同生死。古之用兵需要有嚴明的政治,今之社會又何嘗不是如此。我們身處和平年代,沒有戰爭,卻又災難。在大災大難面前,我們需要“道”的存在。這不禁又將我的記憶帶回那段痛苦的時光,那段自豪的時光。我們,經歷了雪災地震。但是種。種不幸並沒有打到我們,我們的領導人和祖國人民團結一心,共同抗災的場景令人感動。這樣的上下一心不就是兵法中“道”的體現嗎?或許那段往事不堪回首,但是那段往事讓人難忘。

何爲天,何爲地?天乃天時,地乃地利。古時用兵作戰不僅要靠軍隊實力,除了之前所說“道”之所用帶來的人和之外,還需依靠天時地利。如若不是江面大霧瀰漫,或許諸葛亮便會因爲自己定下的三天之內造十萬支軍箭的軍令狀而喪命了吧;如若不是東南風的吹拂,或許火燒赤壁中周瑜只會燒傷自己了吧;如若荊州不是軍事要地,又怎會成就其兵家必爭的美名呢。天時地利在戰時很重要,在現在的生活當中同樣很重要。爲什麼商人會在情人節將玫瑰花精美包裝然後賣出,爲什麼大雨天總會有人撐着一把傘外出賣傘,爲什麼經營者會挑選店面位置?這些不都是人們在生存和競爭中對天時地利理解過後的運用和實踐嗎?

何爲將?將乃明將。戰時擁有一個賢明的大將是福,現在擁有一個賢明的領導人同樣是福。我們同樣期盼自己的領導富有才華,賞罰有信,對下屬關愛有加;我們也同樣期待着自己可以成爲一個勇敢果斷受人尊重的領導。《孫子兵法》中的“將”告訴了我們領導之方,告訴了我們成功管理的方法。

何爲法?法乃軍法。古時戰爭中軍法嚴明是衆所周知的,只有擁有嚴明的紀律纔會有嚴明的軍隊,只有嚴明的軍隊纔會取得戰爭的勝利。古之軍法,現之律法。在現代這樣一個法治社會,我們需要懂法更需要守法。只有在有規有矩的社會中,我們才能夠自由發展,良好發展。試想一個沒有法律的國家將會是怎樣,那將會是沒有管制,沒有保護,沒有人權的混亂世界。

《孫子兵法》是兵書,指導軍隊在戰爭中獲得勝利;《孫子兵法》也是生存指南之書,指引我們在生活中走向成功。

孫子兵法心得體會3

那一篇講的是蜀爭奪漢中之戰:赤壁之戰後,劉備佔據了荊州、益州,與佔據黃河流域的曹操、佔據江南的孫權構成了三足鼎立的形勢。公元215年,曹操消滅了西北的馬超、韓遂勢力後,親率大軍進軍漢中的張魯,佔據了漢中。漢中地處益州,曹操的進軍漢中,使劉備感到自我在四川的統治權及其穩定性受到影響,而且,由於漢中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於是,劉備爭奪漢中之戰發生了。劉備用“知迂直之計”轉敗爲勝,迫使曹軍退出四川。

我讀完十三篇之後,明白了打仗不僅僅要有兵力,還要有計策。

《孫子兵法》說:“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我理解就是要明白自我優點是什麼,缺點是什麼,競爭謀個位置或者某個目標的優勢是什麼,劣勢是什麼,你的同事中哪個最具有競爭力,對你最有威脅,他的長處是什麼,不足是什麼,然後衡量一下自我是繼續與他爭下去,還是另謀他就,還是韜光養晦,應對現實,調整爲其他更實際的目標。

《孫子兵法》說,決定戰爭勝負的五大要素是: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就是道義,就是要堅持正義,做官要正直,這樣你才能在道義上佔有優勢,才能上上下下都支持你,天就是天時,你時機沒到,就不要急,就不要躍躍欲試,鋒芒畢露,欲速則不達,你時機到了,接把握住機會,略做努力,一切水到渠成;地就是地利,位置與位置是不一樣的,你在有利的位置上爭取下一個目標就有利的多,反之則很吃力或者根本沒有期望;將就是自身的潛力,沒有潛力再好的天時地利也只能白白浪費;法則是工作方法,如何團結同事,加強羣衆基礎。

《孫子兵法》說:“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工作中也要靈活機動,善於創新,善於思考。

《孫子兵法》說,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和同事之間相處,要靠自我的品德讓別人信服自我,而不是靠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甚至靠高壓政策更不可取。

《孫子兵法》說:“主不能夠怒而興師,將不能夠慍而致戰。怒可復喜,慍可復悅,亡國不能夠復存,死者不能夠復生。”工作中必須要制怒,想想經常在工作大怒,真就應好好改改了,因爲怒而興師最後失敗的例子太多了。

孫子兵法心得體會4

一、兵道對商道的啓發

在進入21世紀的今天研讀《孫子兵法》,我感覺到非常有必要,因受到全球經濟一體化大環境的影響下,商道規則正在急劇變化,學習“兵道”的觀點也會因現代環境下的天時、地利、歷史背景變化而在變。那麼究竟研讀《孫子兵法》的作用又會如何?我認爲我應該採用“以時俱進”的研讀方式進行學習,因爲在兵道最爲關心的是誰勝誰負問題上,我感覺倒在商道上已明顯受到挑戰,有些顯得已經不那麼重要了。因爲目睹許多戰勝者們“做大做強”後,結果變得不一定是好事,例如:綜觀國內許多企業爲例,先做強做大的那部份贏者,則先亡也,逃脫不了還欠一身債,從而徹底退出商道舞臺的命運;而早早敗下陣者,也不一定是壞事,許多因戰敗而早早收兵,“夾起尾巴”,吸取教訓,保存實力者,反而躲避了全軍覆沒身敗名裂的下場。重要的是一切都在變,上世紀講究單打獨鬥、品牌壟斷市場;21世紀“商道”遊戲規則強調全球經濟一體化,區域經濟效應,重視資源整合;通過敵對鬥爭佔領市場摸式存在,那麼《孫子兵法》兵道作用凸顯;但通過資源整合進入市場的模式也明顯突出,較強者用橄欖枝不“鬥”地收編弱者,而弱者又不“鬥”而心甘情願降級主動接受強者收編,變成強者不戰而贏又允許弱者共存,結果是提倡共存共贏,弱者不戰而求得生存,那麼《孫子兵法》兵道作用則減弱,因爲鬥者則兩敗俱傷;和者則共存共贏。

但是,無論如何,作爲企業的管理者學習《孫子兵法》,從基本原理、基礎、規則、規律、道德、戰略和戰術方面都會收穫無窮。

二、捕捉戰機對捕捉商機的啓發

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孫子兵法》中的“系統思維,悟道知勝的其中之一----十四術,即1、能而視之不能2、用而視之不用3、近而視之遠4、遠而視之近5、利而誘之6、亂而取之7、實而備之8、強而避之9、怒而撓之10、卑而驕之11、佚而勞之12、親而遠之13、攻其不備14、出其不義。”理解,把《孫子兵法》的戰略戰術,運用到現代商戰活動中去,很快地教會我們如何去捕捉商機,在學習這《孫子兵法》的時候,我總覺得就好像過去在學習毛主席當年的軍事思想,特別是“能而視之不能”這一戰術在捕捉商機方面很有作用,企業在當前選擇投資項目時,擺到你面前的所謂“肥肉”商機,表面上可“能”,但在今天信息時代的商道上,視之“不能”是對的,因爲這些商機人人偕知,絕對是不能投入的項目。

三、“將”的素質對現代企業領導的啓發

《孫子兵法》關於“聞道、悟道、行道、明道爲師之才和全身之道的根基:不聞道不足以明理;不悟道不足以成器;不行道不足以立業;不明道不足以善終生”的論述,對古代帶兵打仗的將領的基本要求;對現代帶領團隊在商戰中“衝殺”的企業管理者來講,也是“師之才和全身之道的根基”,深刻學習和理解《孫子兵法》“道”的內涵,結合到現今社會的實踐中去,企業管理者才具備“將”的基本素質,才能“明白事理”,可以“成器、立業”,有機會“以善終生”。

企業管理者具備“師之才和全身之道的根基”後,必須重點學習《孫子兵法》的:“將之智、將之信、將之仁、將之勇、將之嚴”這“將”才必備的五德。將之智---將之智要超常。“見勝不過衆人之所知,非善之善也。”企業管理者在經營管理中必須有高瞻遠足的目光和智慧,準確預測市場未來走向,撐控整盤棋的主動權。在整個經營管理學習、撐握、運用《孫子兵法》的“知糧草資材饋給、知天時地利人事知已知彼,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知度、量、數、稱、勝;知火攻用間之道等本領。將之信—賞罰孰明,“令素行以教其民,民則服。令不素行以教爲民,則民不服。令素行者,與衆相得也”。企業經理人在經營管理中能否做到獎罰分明,會直接影響到員工的士氣和企業的成敗。將之仁---“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蹊;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愛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亂而不能治,臂如驕子,不可用也”。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雖然穩操勝券,但企業經理人跟競爭對手儘量不採用明斗方式獲得市場和顧客,而是用自己的實力和智謀取勝,避免明鬥出現的兩敗俱傷發生;對待本企業員工,則必須做到“視卒如嬰兒、視卒如愛子”才能夠充份發揮企業文化和體現企業團隊精神的威力。將之勇---“戒匹夫之勇,齊勇若一,政之道也。勇怯,勢也”。企業經理人在經營管理中所體現“將之勇”,並非“單打獨鬥,蠻打蠻幹,意氣用事”等來體現,企業需要的是“智勇雙全”的將才。將之嚴---“法令孰行,合之以文,齊之以武。”對一個企業來講,必須有嚴格的、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並得以實施,才能做到“一切行動聽指揮和步調一致”。

四、商場與戰場有何異同

我認爲《孫子兵法》兵戰與商戰的普遍認同之處是:都是對抗性競爭;都是爭奪某種利益;都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都要運用戰略與策略;都是雙方經濟、科技、管理、後勤等整體實力的較量;抗爭過程都要耗費大量資源,成本很高;雙方指揮官或總經理的智謀精神,士兵或員工的素質、士氣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都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都要堅持以道貫術。

但是我認爲,《孫子兵法》兵戰與現代商戰普遍認爲有區別方面都有相同之處的。

普遍認爲:

兵戰活動目的是:爲了獲取政治經濟利益;打垮或征服敵人。

商戰活動目的是:爲了獲取商業利益;贏得或創造顧客。

我認爲:

現代商戰活動目的同樣是:“是爲了獲取政治經濟利益;打垮或征服敵人。”不是嗎?只要你的企業“做強做大”獲取經濟利益,出得起“錢”,老闆們不也是加入了“政協、人大”的行列中,從而獲取政治利益嗎;

在行業競爭中不擇手段、採用《孫子兵法》的戰略戰術,“打垮或征服敵人---競爭對手的產品”,而令對手企業倒閉不也多的是嗎?

普遍認爲:

兵戰雙方關係是:敵人(直接性);

商戰雙方關係是:非敵人(間接性)。

我認爲:

現代商戰雙方關係同樣是:敵人(直接性),屬於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是魚死就是網破,敗者將會出現企業破產,產生銀行壞帳,因債務糾紛而“刀槍劍影”,大量員工下崗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隱性“妻離子散”,自殺案件增加……

普遍認爲:

兵戰行爲方式是:不遵守遊戲規則(兵不厭詐)

商戰行爲方式是:遵守遊戲規則(誠信爲本)

我認爲:

現代商戰行爲方式應該是:採用在“以時俱進,應對恢色地帶給企業造成的負面影響”的前提下,遵守遊戲規則(戰略上以誠信爲本,戰術以時俱進爲本),因目前國家一些法律法規遠遠跟不上經濟高速增長的發展,一方面長期的政府行爲,因受WTO約束而不得不快速退出;另一方面所謂的行業協會,也正處於萌芽之中,會長多爲退下原政府元老、祕書長仍是由政府主管出任;行業規則許多都是從原來的計劃經濟慢慢地向現代市場經濟過渡中的產物….等等.,這些“遊戲規則”正在令真正遵守遊戲規則(誠信爲本)的企業“慢性中毒”。事實上,目前(起碼3-5年內)能夠生存發展的部份企業表面上是“遵守遊戲規則(誠信爲本),實際上是遵守遊戲規則(戰略上以誠信爲本,戰術上以時俱進爲本)”;部份企業是“採用《孫子兵法》的不遵守遊戲規則(兵不厭詐)”;純“種”的遵守遊戲規則(誠信爲本)企業(包括許多上市公司)也在這現今的“商道中苦苦掙扎”……

普遍認爲:

兵戰的抗爭結果是:破壞性

商戰的抗爭結果是:正當競爭是建設性的,不正當競爭是破壞性的

我認爲:

現代商戰的抗爭結果同樣是:無論是“正當競爭”還是“不正當競爭”都同樣具有破壞性結果,只不過兵戰破壞性結果是明的;而商戰破壞性結果是“看不見的戰線”而已。

五、兵法的系統觀對完善企業管理有何借鑑意義

學習兵法的系統觀對完善本企業管理必須借鑑的體會是:

一、在關於《孫子兵法》“五事”方面的應用:1、道2、天3、地4、將5、法:

1、公司在學習“道”方面是:確立以人爲本,誠信爲首,爲顧客創造價值,公司正建立的“9+2”泛珠三角汽車服務網絡項目宗旨,正是在這一方面體現出來,建立了以汽車服務爲切入點,資源整合的商貿網絡平臺,一方面爲商家開闢新的網絡營銷渠道,另一方面爲會員、客戶創造價值;最後所產生的利潤,才屬企業自己;

2、公司在學習“天”方面是:“泛珠車網”定位爲“9+2”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組織提出的“一天交通圈”戰略提供配套服務項目,符合了“天”所要求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技術、自然等環境的各種要素;

3、公司在學習“地”方面是:企業“泛珠車網”項目建立處於我國進入WTO時期汽車“井噴”階段,產生於因汽車後市場在市場調整中的服務遠遠未能跟上汽車的發展速度環境下的汽車服務平臺,在泛珠三角區域內競爭對手不多,由於網絡平臺屬於資源整合性質,對會員、商家、合作者不存在競爭與矛盾,所以對於公司的空間發展和前進速度非常有利;

4、公司在學習“將”方面是:“泛珠車網”的競爭力在於,無論在企業核心競爭力方面;在汽車後市場服務方面的高科技應用;網絡化、信息化等綜合方面都處於主動領先位置;

5、公司在學習“法”方面是:由於“泛珠車網”的經營理念是先投資建設網絡平臺,然後整合社會資源,再爲顧客創造增值服務後的前提下追求利潤,這均符合《孫子兵法》的原理。

二、在關於《孫子兵法》“七計”方面的應用:“主孰有道?將孰有能?法令孰行?

兵衆孰強?士卒熟練?賞罰孰明?”等,《孫子兵法》已經非常簡單,明瞭地告訴了我們如何去完善企業管理,指出了前進的座標。只要我們不斷地將《孫子兵法》的精髓部份,通過我們努力學習和實踐、應用、適應和以時俱進地發揮,我們的企業一定會得到健康地發展!

孫子兵法心得體會5

如果說《武穆遺書》是武俠小說中的兵學聖典,那麼《孫子兵法》絕對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可以說孫武可以稱得上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兵法之祖。這段時間我參讀了書中的“始計篇丶作戰篇和謀攻篇”,頗有收穫。

《始計篇》中孫子提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較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戰爭是國家的大事,必須從道義、天時、地利、將領、組織結構五個方面,將雙方各種情況進行考察分析後,預測是否能夠獲勝,再選擇出兵與否。這其實就是當今SWOT分析法(優劣勢分析法),它常用於制定集團的發展戰略和分析競爭對手。

我認爲,我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也應該應用這種方法,與身邊的同學朋友相互比較,分析自己的優劣勢,揚長補短,使自己不斷進步。不過孫子的思想不能完全照搬,這是爲什麼呢?因爲《孫子兵法》畢竟是一部軍事理論著作,它強調以強勝弱,不是以弱勝強,比別人弱,就不要戰丶不能戰,戰必敗矣。在比賽中,如果我的實力比別人弱,難道我就棄權不比了嗎?顯然孫子的思想也是具有侷限性的,即使不如他人,我們也應該努力求勝。

《作戰篇》中強調戰爭最重要的是速勝,他提到:“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戰爭曠日持久,消耗的人力物力不斷積累,國家就變得疲憊,國力就會衰弱,所以就算贏得了戰爭,對國家也沒有益處。

學習工作也是這樣,起初定了目標,如果因爲各種原因拖延行動,到最後它也僅僅是個目標。這裏我所強調的不是爲了最快達成目標不擇手段,而是定了計劃就不要拖延,要爲了實現它盡的努力。這個篇節中也講到,善於用兵的人,是懂得將敵軍的資源化爲己有,減輕自己國家的負擔。諸葛亮草船借箭就是的例子。企業競爭中,如果能夠將競爭對手的人力資源搶佔過來,那麼對競爭對手的經營會造成一定的衝擊,削敵壯己。

最後是《謀攻篇》,這篇的思想精要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他被孫子譽爲是“打仗用兵的境界”。凡是戰爭,必定是要付出代價的,但是如果利用高深的謀略讓敵軍不戰自敗,就獲得了全面勝利的利益。企業競爭也是一樣,如果通過商業間諜讓競爭對手內部集團人心渙散,自我瓦解,那樣企業就能避免消耗大量財力物力來取得競爭的勝利。

讀了《孫子兵法》前三篇,我發現《孫子兵法》也不像傳說中那樣神祕莫測,而是平凡的道理而已,只是我們習慣於將孫子看做聖人,把他的兵學著作看做天書而已。我瞭解到,外國對《孫子兵法》的推崇是很高的,美國人將它靈活運用於戰場,日本人將它運用於商場,日本二戰後經濟僅用20多年就恢復有很大原因就是因爲在經濟中採用了孫子的思想。所以,我們也應該重視起來,認真學習體會其中的思想精要,把它運用到學習生活,國家建設當中去。

孫子兵法心得體會6

其實暑假的時候一直沒有想到要看這本書,直到……

那天電視上碰巧在播黃曉明版的電視劇《風流才子唐伯虎》,那一集的情節大致是這樣的:秋香被任命爲華府總管,負責處理華府各項事務,卻遭家丁丫鬟的百般刁難。唐伯虎深知其中難處,想要幫助秋香,於是暗中送與秋香一本《孫子兵法》,並附言:“雖知總管之職首重管理,然《孫子兵法》乃調兵遣將管理軍隊之不二法門,正好一用。”看完這句話,我腦子裏靈光一閃:秋香是華府總管,平時既要管理華府家丁丫鬟,又要處理各項事務;而我目前也擔任學校團委組織部的部長,以後可能也會遇到與秋香相似的經歷,我爲什麼不也學一學呢?於是,我便開始準備讀一讀這本書。

《孫子兵法》第一篇是《始計篇》,其中有一句話是這樣寫的:“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就是說將領們要具備“智”、“信”、“仁”、“勇”、“嚴”這五方面的素質。將領帶兵打仗不僅要有智慧,足智多謀;更重要的是要對手下的士兵講信用,誠信是根本;另外要有廣闊的胸襟,對人仁愛;要有追求,不懼怕困難,勇於探索;還要有原則,該嚴的時候就得嚴格。若是缺了其中任何一個,將領想要打勝仗應該是很困難的。我想,我們作爲學校的學生幹部,作爲一個團隊的管理者,想要帶領好自己的團隊,這五個字是同樣適用的。其實,除了帶兵的將領、學校的學生幹部這狹小的範圍,做人何嘗不也是同樣的道理呢?

第二篇《作戰篇》談論的是作戰的策略,這裏孫子強調了戰爭要注重效率。其實,在我們的學習、生活、工作過程中,也經常會提到“效率”二字,這兩個字很重要。

第三篇《謀攻篇》,孫子寫道:“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孫子將攻心放在首位,充分說明了使人心服的.重要性。戰爭中如此,作爲學生幹部帶領手下的幹事亦是如此。幹事們在各學生組織工作的一年時間裏,遇到棘手的問題難免走彎路走錯路,這個時候,我們不僅要告訴他,他錯了,更重要的是要告訴他,他爲什麼錯,錯在哪兒。讓幹事們心服,這纔有利於學生組織的長遠發展。

此外,《謀攻篇》中還提到:“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這是對自知之明的概括。知彼,要求我們客觀地分析別人;知己,更要求我們客觀地評價自己。社會是一個羣體,不是某一個人的私有物品。對於“知彼”,我們和別人生活在一個社會中就必須客觀地分析別人;不能因爲別人和自己的某個意見不合就輕易否定別人,更不能因爲別人某個方面的欠缺而瞧不起別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我們要做的就是學習別人的長處。相比“知彼”,“知己”則更重要,如果一個人連自己都不瞭解自己又怎能奢望別人來了解自己呢!更可怕的是,當自己取得一點點成就時便忘記了深入分析一下自己,認爲自己什麼都會,什麼話都對,自我膨脹嚴重。其實究其原因,就是沒有好好地瞭解自己。只有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才會做到“知己”,才能“百戰不殆”。

第四篇,論述了攻守之勢,孫子認爲,能夠取勝的信號發自於敵,而不能被戰勝的信號來自於己,爲將者要讓自己保持不可被戰勝的防守之勢,不被對方鑽空子,又要善於發現敵人的“可勝之勢”,及時地奪取勝利。其方法論意義就是,要使自己時刻保持充分準備,又要善於觀察對方的每個細節。反映在自己的部門工作上,就是要使自己做好充分的準備,根據自己以前的工作經歷和工作經驗,對自己部門的幹事們在以後工作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不讓幹事因爲他所提出的問題無法得到解決而使他的工作積極性受到打擊。

《孫子兵法》第五篇講兵勢,第六篇講虛實,突出一個“變”字,隨機應變,適時而動,以無盡的變化來擾亂敵人,使其摸不着頭腦,從而克敵制勝。

第七篇論述的是“軍爭之法”。

第八篇講的是九變。“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便出自此篇。這一篇中,孫子列舉了“五地”和五個“有所不”,指出了在各種地形和情況下應該採取的應變措施。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想說,在平時的學習、工作過程中也要如此。任何問題都具有其特殊性,我們只有找到正確、合適的方法,才能解決問題,而不是生搬硬套。

第九,第十,第十一篇,分別論述了行軍過程中的注意點和地形的利用,這些經驗在古代戰爭中是非常重要的。第十二篇中孫子介紹了火攻,第十三篇中則介紹了離間計的使用。

《孫子兵法》原本只是一部兵書,但是到了現代,它的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一部兵書,裏面包含的戰略戰術思想已經被廣泛地運用於各個領域,而它富含的哲理也是非常深遠的。它是一部千古奇書,不是三言兩語可以感受得了的,就如同品茶,得慢慢品味,才能品出其中味道。

孫子兵法心得體會7

孫子兵法,我國曆史上現存的第一本兵書,相傳是孫武所著,後由其子孫孫臏整理。該書對我國古代軍事學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被譽爲“百世談兵之祖”,同時對世界各國的軍事思想產生重大影響,它是美國西點軍校參訓軍官必讀的書。

孫武生活於春秋末期,正是中國古代社會更替——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之際,階級鬥爭激烈,諸侯國之間爆發戰爭。一方面,孫武借鑑以前人留存的思想資料作爲這部兵書的起點;另一方面,孫武充分地吸收所處時代的理論上的和實踐上的成果,如參考春秋五霸(齊桓、晉文,秦穆、楚莊、宋襄)的戰事。雖然書中很多作戰方式對於科技發達的現今來說早已過時,但真正的瑰寶是在於其永不落後的戰略、戰術思想,一些基本的原則甚至滲透在社會各行各業當中,在商業競爭、體育比賽等領域廣泛應用。

孫子兵法心得體會8

孫武認爲通過“不戰而屈人之兵”超過憑藉武力而屈服對方。百戰百勝並不是好中最好;不戰而勝纔是好中最好。而要使自己百戰百勝,需要很好的瞭解對方。因此,作者總結得出軍事行動中最上的策略是用謀略擊敗敵人,其次就是用外交手段戰勝敵人,再次就是用武力擊敗敵軍,最下的策略就是攻打敵人的城池。

孫武提出用兵的原則是:十倍於敵就要圍殲敵人,五倍於敵就進攻敵人,一倍於敵就要設法分散敵人,勢均力敵就要設法戰勝敵人,兵力少於敵人就設法擺脫敵人,如果各種條件不如敵人就要避免與其正面作戰。

最後,孫武提出五條預見勝利的方法:能夠準確判斷仗能打還是不能打的會取得勝利;能夠根據敵我雙方而配備兵力取得勝利;全軍上下同心協力的會取得勝利;有充分準備對付毫無準備的會勝利;將領精通軍事,而己國君主不橫加干涉的會勝利。

經典佳句:“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孫子兵法心得體會9

顧名思義,本所講述的是火攻的種類、條件以及實施方法等問題。孫子把火攻簡要分爲“火人”、 “火積” 、“火輜”、“火庫”和“火隊”五種。火攻的條件就是天氣乾燥,風向適宜。一是做好發火器具的準備,“行火必有因,煙火必素具”。二是掌握髮火的時機,“發火有時,起火有日”。孫子認爲當月亮運行在箕、壁、翼、軫四個星宿時便會起風。而火攻是通過裏應外合聯合實施,“裏應”是指在敵人內部放火煽動,“外合”是指外圍部隊及時、乘機發動攻勢配合。

此外,孫武在本末端指出君主和將帥對待戰爭要慎重從事,提出“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戰爭主導者不可感情用事,應該遵照如“非利不動,非得不用”“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等以整體利益爲重的原則。

經典佳句:“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

“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溫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

孫子兵法心得體會10

“變”體現孫武高度的辯證法思想,與老子所提出“福禍雙倚”有異曲同工之妙,孫武認爲用兵佈陣需要達到見利思害、見害思利的境界、並根據不同的地形、敵情綜合考慮問題,採取靈活激動的戰術。

本孫武指出九變之地利以及將帥之五危,用意是在強調洞察“利害”的重要性。即便身陷死地,只要用兵得當也有逆轉乾坤的可能,這也是我們常道的置之死地而後生;即便是廉潔好名、溺愛子民的將領,也可能會被羞辱而喪失理智、會因民衆的煩擾無法抽身迎戰,從而陷入戰爭的被動。所以“變”中一直貫穿着孫武臨危不亂、居安思危的軍事原則,它進一步完善和豐富將領備戰策略。

經典佳句:“圍地則謀,死地則戰。”

“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

“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孫子兵法心得體會11

《孫子兵法》是我國古代一本著名的軍事著作,經過兩千多年的繼承、發掘、不斷擴展應用範圍,其很多原則和原理已經在其他一些存在競爭和對抗的領域得到應用。孫子說:戰爭是國家的大事,是關係人民生死、國家存亡的重要領域和根本問題,是不可不加以認真研究的。古今中外的軍事家們都使用其中論述的軍事理論來指導戰爭,而且,其中論述的基本理論和思想還被運用到了現代經營決策和社會管理方面。 《孫子兵法》是一本具有指導商業行爲價值的書。企業的經濟利益都是從與別人的競爭中獲得的,如何贏得競爭,是管理者每日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全在《孫子兵法》中。從這個角度來看,《孫子兵法》就是我們如何獲得經濟利益的方法庫。戰爭是從準備工作開始的,因爲任何優秀的將領都不會打無準備之仗。同樣,任何商業競爭也都是以準備工作爲發端,競爭的實質是比拼誰準備更充分。在準備工作中,最爲重要的是對對手的瞭解,以及對競爭的環境的分析。孫子說:“故知兵者,動而不迷,舉而不窮。故曰: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僅“知”一字,足以體現出孫子的戰略分析思想。孫子始終把“知”看做是戰略思想的核心基礎,認爲只有知才能爲戰略環境分析提供足夠的信息依據。知彼能把握彼之弱點,知己能發揮己之優勢。戰略準備的充分與否,決定着戰略結果。其實,戰爭的結果往往從決策時就已經註定。孫子說:“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將有所指,軍有所向,如果出現錯誤的決策,無論士兵再怎麼努力,只能是南轅北轍,與成功背道而馳。同樣,在商業競爭中,如果管理者不能識別時局,制定出正確的決策來,最終會使努力付之東流,不僅與成功無緣,而且會陷入萬劫不復的衰敗深淵。如果說商業競爭存在着顛撲不破的黃金規則,那麼這個規則就是誰佔有優勢誰就能獲勝。孫子說:“我專爲一,敵分爲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衆而敵寡;能以衆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集中兵力爲一處,分散敵兵爲十處,形成局部的以十攻一的態勢,以多打少,顯然是兵力多者易勝。除了兵力優勢之外,管理者還可以建立天時優勢、地形優勢、資源優勢等等。一言以概之,要想獲得勝利,就必須創造優勢。很多管理者會心存疑問:如何創造優勢?對此,孫子爲我們列舉了多種方法,比如:“攻其無備,出其不

意”,“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孫子要求作戰時必須做到奇正相生、虛實結合。這都是創造優勢的方法。管理者只要把握住競爭局勢,充分抓住對手的弱點,就一定能改變雙方勢力的對比結構,從劣變優,從弱變強,最終取得勝利。競爭是商業發展的常態,獲得勝利是企業的最終目標。目標的高度決定着成就的高度。孫子十分重視全勝目標的確立,“不戰而屈人之兵”;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對於企業管理者而言,目標定得越低,取得的成就就越低;只有不斷追求全勝之境界,才能成就鰲頭之霸業。

《孫子兵法》的魅力在於他是中華五千文明的結晶,他蘊涵了普遍的、樸素的、辯證的真理。在這裏我們不能把其視爲萬古不易得的真理,也不能把他捧上高高的神壇。但是,我我們現在又必須把他捧上神壇,這不僅是因爲數千年《孫子兵法》和孫武在國人的心目中已經成爲百戰百勝、決戰決勝的鋼鐵統帥的代名詞及其聖經,更重要的是,其文筆簡約,正因爲簡約,可以引申出無限的聯想和解釋,言簡意賅,內涵深厚,高屋建瓴,高高瞻遠矚,就像“三個代表”。其道理尚存,“法無萬古不便之法。”古時的聖經,現在很多以喪失其曾存的魅力,如“唯女子與小人者難養也,遠之則怨,近之則不遜。”,如“男女授受不親,嫂溺,叔援以手,權也。”如“蠻夷之有君,不若華夏之無也。”《四書》《五經》“六藝”,多以不用,就正如列寧所說:“歷史是客觀事物的排列,邏輯是主觀對歷史的排列。”,或如郭沫若所提出的:“爲革命而研究歷史。”舊瓶裝新酒,使古老的東西披上新的外衣,外延其適用,內涵其道理;“新的實踐產生新的理論,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使新的理論有古老的外殼,讓其與中華文明完美的結合。正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能夠使“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現代,與古老,完美的結合,這也就是其真諦之所在。“中學爲體,西學爲用。”“古爲今用,洋爲中用。”一個道理。用古文闡釋現代,用現代充實古文。《孫子兵法》有其長久適用的道理,因此,我們可以用它來解釋、指導現代的實踐,獲得成就。

學習“孫子兵法”,真的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深厚與精髓,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我們的老祖宗原來在數千年前就已認知和分析得如此確切與深透,使我們不

得不深深感嘆前人的偉大和華夏文明的精深,相信一部孫子兵法,只要認真領會其神髓並不斷實踐,必將對我們的自身素質的提高助益良多。

孫子兵法心得體會12

孫武把將“虛實”定義爲通過分散、集中兵力的戰術變化影響戰爭形勢從而打敗敵人。它是上“勢”的展開,講述“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的方法。

兩方對壘,己方需要利用各種方法,迷惑、分散、甚至調動敵人的軍隊。書中列舉了如誘敵深入、攻其不備、以逸待勞等作戰方法,其核心主要是準確判斷戰爭的實時態勢,集中己方優勢力量,進而分化對方從而贏得勝利。

因爲每一次作戰所採用的具體方法不盡相同,所以陳思佈陣的方法應該要運用得更加巧妙隱蔽。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人們都知道我之所以克敵制勝的方法,卻不知道我是如何應用這些方法獲勝的。

經典佳句:“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

“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爲一,地分爲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衆敵寡。”

孫子兵法心得體會13

本主要論述使用間諜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將用“間”術昇華到很高的層次。孫武在內提出五種間諜,分別是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因間”,就是利用同鄉關係去從事間諜活動,現代社會“因間”的範圍更廣,包括親人、同學、同事、朋友等。“內間”,解釋爲利用敵人內部派別之間的矛盾進行間諜活動。“反間”,就是收買或利用敵方派來的間諜,使其爲我所用,同時也是最活躍、最生動的一種方法。“死間”,針對敵人內部那些瞭解我方弱點的人,及時改變或製造假象掩蓋我弱點,使敵方主將懷疑提供情報的人,乃至將其殺掉的方法。“生間”,生間者是指那些派往敵方偵察後親自返回報告情況的人。

《孫子兵法》以《用間》收束全書,不僅與戰略決策的《計》相互輝映,同時也使我們看到,孫武的“知彼知己”,“先勝而後求戰”的“全勝”思想是始終如一,一貫到底的。《孫子兵法》問世XX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案卷重溫。爲它博大精深的內容,莊重嚴謹的結構,渾然如一的體系而驚歎不已,同時爲我國古代文化遺產寶庫中有這樣一顆瑰麗的瑪瑙感到自豪和驕傲!

經典佳句:“非聖智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

“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幹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故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爲間者,必成大功。”

孫子兵法心得體會14

即使是兩千五百年前的書,然後,時間的悠久,歷史的變革,並沒有讓這本兩千五百歲的書籍與我們產生隔閡。然後,《孫子兵法》對筆者而言是親切的。

印象中,與權謀有關、與兵法聯繫的文字,必定帶有不可一世的冷漠,甚至有讓人難以啓齒的陰險。然而作爲“世界三大兵書”之一、“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鼻祖”的《孫子兵法》是熱情的,是光明的,是激勵人心的。

作爲兵法,《孫子兵法》倡導“慎戰”,第一篇《始計篇》便提出了“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慎戰思想。第二篇《作戰篇》便講述了“久暴師則國用不足”的戰爭與經濟與人民生活的關係。第三篇《謀攻篇》道明瞭“不戰而屈人之兵”“必以全爭於天下”的至上兵法。

諸如此類的兵家思想,表面上在指導戰爭的進行,實則處處彰顯和平的思想。在軍事領域,世界處於和平狀態,莫不因爲《孫子兵法》提出的“不戰而屈人之兵”這一偉大兵家理論,纔有不單純以武力解決紛爭的國際局面。而對筆者個人而言,《孫子兵法》是良師是益友,其書五千言,包羅萬象,深入淺出。將許多對個人發展有利的道理揭露出來。生活就是戰爭——同人爭,同天爭,同萬物爭,同疾病爭,還有同自我內心不合真理的意念爭。臺灣學者林英華在《孫子兵法》中提取出六十七條原理,作爲人生的座右銘。

而在閱讀《孫子兵法》的過程中,筆者有了阿特伍德一般的感悟,“每讀一次便會肅然起敬”,“而益發覺察自我的藐小”,於是愈發激勵着自我前行。

孫子兵法心得體會15

《孫子兵法》既是一部軍事經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輝的哲學著作,是我國燦爛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貴的遺產。孫子在書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義的軍事規律,不僅受軍事學家所推崇,在經濟領域、領導藝術、人生追求甚至家庭關係等方面,也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初讀《孫子兵法》,只覺得晦澀;再讀《孫子兵法》,腦袋會思考了,好象是有那麼回事。如今,又捧起《孫子兵法》,想寫點感悟,與專業相關的東西。

商場如戰場,很貼切的比喻。《孫子兵法》是套源自戰場的理論,那麼在商場上,我們對其加以變通的理解,很多理論、原則都可以借鑑。

一、用人之道

當今企業,都提倡以人爲本,優秀的人力資源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孫子在兵法十三篇中貫穿了人在戰爭中的決定地位。在《始計篇》中提出“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強調將帥在治理軍隊、領導部屬時要賞罰分明、恩威並重;“智、信、仁、勇、嚴”是將帥必須具備的五種能力;“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這裏的“兵”是“懂得用兵的將帥”,孫子十分重視將帥在戰爭中的作用,這與現代企業視人力資源爲企業的珍寶如出一轍。又如,“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這些強調的都是將帥的重要性。其實,對於士卒,也強調了其作用。“視卒如愛子”企業強調團隊合作,關愛員工,培養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和歸屬感也是必要的。“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企業是一個團隊,團隊合作是企業興旺發達的重要因素,如果企業內部不能同心協力,必然使更多的資源浪費於內耗之中。

二、企業文化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而況於無算乎!”戰爭的決策者一定要在戰前做周密的計劃,對戰爭中可能出現的種種情況做出不同的估計和安排,也就是說,要打有準備之仗。這點對人力資源戰略和規劃作出了很好的詮釋,面對日益複雜、變化加劇的外部環境,面對組織內更高的員工要求,組住對戰略已越來越重視。人力資源規劃是一種預測性活動,簡而言之“算也”。一個年度開始時,企業要制定本年度的戰略,對人員需求、培訓、績效考評、薪酬管理等做好規劃、未雨綢繆,就可以從容應付未來的發展變化。如果什麼都不準備在當今高速運轉的市場環境中,勢必淘汰出局!

“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其中要點在“勢”而不在“人”。正如將帥看到戰爭中的“勢”一樣,企業主管應把握商場上的“勢”,及時組織合適的人力,抓住商機,而不是被動地對下屬求全責備,人員的組織架構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它必須能因“勢”的變化而變化,讓合適的人才在合適的位置上,掌握好機會,發揮出作用。這裏所講的“勢”與“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三、激勵機制

“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要使軍隊英勇殺敵,就應該激發士兵同仇敵愾的士氣;要想奪取敵人的物資,就必須藉助於物質獎勵。企業若要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成爲一個頗具戰鬥力的團隊,就應該提倡一種“同仇敵愾”的企業精神。正所謂“上下同欲者勝”一樣的道理。企業良好的績效管理還需要輔之激勵手段,如物質獎勵。隨着人們對需求的不斷提高,從生理需要慢慢上升到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所以有時候在會上的一番表揚可能來得更有效。這點於“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中強調的“避實擊虛”的效果一樣。企業在極力員工時,要儘量做到投其所需,避開員工已得到滿足的需求,去滿足員工渴望得到的需求,實現激勵化。

“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孫子在治軍上強調文武兼施,賞罰並重。在企業管理中,也只有文武兼施,賞罰並用,才能提高員工的生產積極性,使人人爭先,個個努力,形成良好的企業氛圍。

《孫子兵法》是商戰中的“聖經”,特別是在今天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飛速過度的時代,也就是在各個行業的商戰中從一統“周天子”天下的局面向“春秋”再飛速向“戰國”發展的時代,《孫子兵法》對我們的企業家們更具有深淵的指導意義和實際的使用意義。

《孫子兵法》只讀一遍等於沒讀,要多讀多思考,才能發覺其中無窮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