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5篇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5篇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

非暴力溝通---用心觀察,用心傾聽,用心感受;少一些猜測與評價,少一些否定與說教,少一些命令與指責;多一些觀察與感受,多一些傾聽與反饋,多一些鼓勵與感激;客觀真實的表述所聽、所見、所想;坦誠交流,用愛主導學習與成長;滿足彼此的需要與請求,讓彼此更舒服與快樂;改善心境,滋養格局,修行人生。

從宏觀層面系統的解密華爲二十年來的發展歷程,以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融合全球最佳實踐方法論,通過組織、人才、技術的持續動態變革,藉助IT信息系統實現供應鏈、技術鏈、信息流、資金流、物流、業務流的全球高效協同平臺搭建。驚歎其戰略格局與人才格局,受人敬仰!

營銷精華---策劃,運籌帷幄。執行,需求(物質與榮耀)滿足。營銷,用戶體驗。

天命---人人都有自己的天命。天命就是傾聽自己的心,用心感受生命,追隨自己的心,讓心迴歸世界之魂,用愛滋養着世界之魂,心就會爲你指出藏寶之地,宇宙會合力助你實現願望。願望來至宇宙的靈魂,是我們在世間的使命。我們的使命是體驗,既要看到世上的奇珍異寶,又要永遠不要忘記勺裏的那兩滴油的幸福,這需要我們去創造、等待、抓住、放手,這就是生活---馬克圖布。不愧是經典寓言式小說!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2

非暴力溝通的本質是心中要有愛,對他人有愛,對自己有愛,非暴力是愛的外在形式。在溝通過程中通過一種結構化的方式解讀自己和他人的內心、體會各自的感受,並將這種感受合理地表達出來,使得雙方能夠互相理解,最終實現和諧的、充滿愛的溝通。非暴力溝通的基本前提是假設人感受的一致性以及同理心,即人的基本感受是相同的,正因爲人類的感受相通,所以才能相互理解。

讀這本書一方面能夠學會如何運用非暴力溝通這種方法,另一方面讀書的過程也是對心靈治癒的過程。書中對人心理需要和感受的剖析之精準,時常讓人覺得還真是這麼回事,如果早點知道這些該多好啊。在此,我非常感激本書作者和譯者,讓我們知道應當多注重自己內心的需求,以及如何合理地表達這些需求使溝通能夠愉快地進行,下面列一些令我感觸較深的點,談不上感受,權當雜記吧。

(1)外在的驅動力是壓力,內在的驅動力纔是真正的動力。一個人如果總是以“應該”做什麼來要求自己、命令自己,那他一定會偏離自己的內心,導致內在的分裂與不滿。就像戀人剛開始是出於對對方的喜歡,所以一切關係都很融洽。而當熱戀期過了,出於讓對方幸福這一責任方面的考慮,愛情往往變得沉重起來。

(2)喜歡使用暴力的人,無論是肢體暴力還是語言暴力,是因爲他內心的平靜遭到了破壞,尤其是被暴力所破壞,所以他纔會用暴力的方式維護自己內心的和平。但暴力從來無法根本性解決問題,因爲暴力不是人內心最終的需求。

(3)每個人都有自己內心的需要,故而真誠待人比委屈求全更可靠、更長久。

(4)向別人傾訴有助於瞭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就像有些東西在你你說出來的時候你才能更客觀、更全面地理解它。在痛苦的時候,合理的傾訴能夠避免自己被充斥在頭腦裏的各種想法所束縛。

(5)最後,這本書值得時常拿出來看看,當作一碗心靈雞湯吧,需要的時候治癒一下自己的內心。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3

《非暴力溝通》與其它溝通類的書籍有所不同,一般市面上溝通類型的書籍主打場合式的溝通技巧,而這本書講的是從人的情感訴求出發,說話前三思,並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思考來進行交流的溫和式溝通。

初次看到書名,我就感到疑惑,暴力溝通難道是武力解決問題嗎?相對而言,非暴力溝通就是常言道的“君子動口不動手”嗎?書中給出的答案是,暴力溝通指的是語言暴力,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語言傷害性往往比肢體暴力更嚴重,也更持久。書中指出,生活中大多的矛盾與衝突就是因爲這些被長期忽視的語言暴力引起的,非暴力溝通告訴我們要做到的是,學會觀察對方與自己,講究內心的需求與感受,並用溫和的語言表達出來。

艾提·海勒的日誌中寫道:“我不會輕易害怕。那不是我勇敢,而是我知道,他們也是人,我必須用心理解他們的行爲。今天早上,那個性情粗暴的年輕蓋世太保衝我吼叫,我沒有生氣,而是關心他。我想問:‘你的童年很不開心嗎?女友拋棄你了嗎?’他看起來愁眉苦臉、躁動不安、陰沉而又虛弱。我當時就想幫助他。他那麼痛苦,一旦爲所欲爲,是多麼危險!”我們常常在第一眼的時候就妄自下了批判與看把自己的主觀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這就往往導致雙方之間產生誤會。

非暴力溝通就是突出強調這一點帶來的傷害性有多大,書中介紹了實用的溝通模式。首先,誠實地表達自己,而不是隨便地批評指責別人。第二,關切地傾聽別人,而不是在未細心觀察上解讀爲批評指責。人們容易混淆觀察與評論,傾向於聽到批評而反駁對方。比如,他是個懶惰的人。這就是評論。他是個四五天都不出門的人。這是觀察。有人認爲他不經常出門就認定他是懶蟲。但未曾細想,幾天不出門的人就是懶人嗎?強加自己的價值觀念於人就是一種暴力溝通的表現。

聽到不中聽的話我們可以有四種選擇:責備對方;責備自己;體會自己的需求與感受;體會對方的需求與感受。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自己的見解,人們的反應常常是爲自己辯駁。相反,如果直接說出我們的需求與感受,人們就比較有可能做出積極的迴應。而在提出自我需求時,要具體明確而不是抽象模糊的概念。

比如,“我想要每個星期出門三天”,而不是“我想要自由”。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爲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而是重視每個人的需要和感受,幫助我們在傾聽同時與他人建立聯繫。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4

這周繼續讀《非暴力溝通》這本書,說實話,我很喜歡這本書,經常在讀書時不由自主的聯想到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

當今社會,人們可能習慣於圍繞個人利益去採取行動,往往忽視了他人的感受,條件反射式的語言暴力既傷害了他人也傷害了自己。可能我們已經習慣了自己的說話方式,並不認爲自己的說話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卻會引起他人和自己的痛苦。現實生活中的自己就是心直口快,經常說話不經大腦考慮,一句無心的話就讓別人生氣了,自己還不知道咋回事。事後想想,一定是我的說話方式有問題,要不就是我說話語氣重,讓人覺得是在諷刺或批判。

再想想我的家庭,爸爸在世的時候是一個脾氣挺倔的人,說話也衝,經常一句話就把人噎住了,讓你不想再跟他說下去,因此媽媽經常氣的流眼淚。只要爸爸在家,我們都不敢大聲說話,更談不上歡聲笑語了,有事了也只去跟媽媽說。

如今我們姐妹都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中自然也少不了一些生活瑣事,自然也就有爭吵,情緒上來的時候會不加思索的說出一些難聽的話,發一頓火,但事實是對方並沒有因爲你的發火而有所改變,還是無動於衷,最後還把自己氣的夠嗆。

前幾天姐姐和姐夫因爲回家看老人的問題鬧彆扭。姐姐說:“上夜班要休息,不想去,又不是週末。”

姐夫說:“回家看爸媽還要挑時間啊?你就是不孝順。”

“我怎麼不孝順了?我給爸媽買的東西還少嗎?你憑啥這樣說我?”

就這樣兩人就吵起來了,姐夫打電話把我叫去了,我看着她們倆的樣子都有點苦笑不得,都幾十歲的人了,孩子都成人了還這樣。就跟他們說起了《非暴力溝通》這本書,要學會好好說話,學會溝通,要學會傾聽和尊重對方,學會換位思考問題。跟姐夫說:“不能給姐姐貼上不孝順的標籤,會破壞她的情緒,肯定會跟你反擊啊,要冷靜,你們都用暴力語言也解決不了問題啊,只會傷害對方,有話好好說。”事後姐姐還開玩笑的跟我說:“咱家人說話是不是遺傳啊?咋都跟老爸一樣衝呢?也難怪你姐夫生氣,肯定是我說話語氣太重了,一點就着,跟個炮仗一樣,那個男人會喜歡啊!”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一定要善用語言,愛自己,愛家人,把愛溶於生活。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5

在我們的生活裏,特別是和親密的家人,先生之間,普遍存在着,冷暴力和語言暴力。逃避解決問題時採用“冷暴力”,一時氣上心頭不能自制時就會用狠毒的語言中傷對方。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行之有效的具體溝通模式。

非暴力溝通的模式是:

1、觀察而不評判;這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犯的毛病,妄加判斷,添油加醋地加入個人主觀判斷,用自己的主觀意識給他人“貼標籤”

2、感受而非想法;直截了當地說出自己的感受,畢竟我們是有情緒的個人,允許有情緒,但直接表達就好,不必用過分偏激的語言或者行爲來提醒對方我很失望、生氣、憤怒

3、個人的需要/價值觀念;靜下來捫心自問,是什麼樣的個人需求和價值觀念導致我會有現在的情緒,不去責怪他人的行爲,而是將”矛頭“指向自己,是因爲自己的某個需求,而導致會這樣看待他人的行爲,是自己的需求和觀念導致了自己的情緒。

4、請求;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請求(而非命令),注意語氣委婉。女生愛玩”你猜猜猜“的遊戲,希望男生能明白自己的心思而猜出自己的請求,至少曾經我是這樣的,而男生的思考方式是直接了當的,因此會起很多不開心。直接地說出自己的需求。

這樣的一種溝通模式,實踐下來也會帶來思考問題方式的轉變,我們不會再怨氣沖天負能量地去抱怨指責他人,而是在自我觀察剖析之後,說出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的需求。同樣,當他人在抱怨指責時,我們平靜地去傾聽他的感受,剖析他的需求,那麼爭論也能平息。

我想這本書將把我帶入一個新的世界,我期待着自己的轉變,和影響到別人。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6

暴力!這個聽起來就很暴力的詞!

溝通!這個社會交際必備的技能

理解中的暴力就是動不動就動手打架、大聲吼叫,甚至是戰爭等等,總之就是不和諧,很不文明,讓人很不舒服的行爲方式!而用這種方式去與人溝通,那無疑是非常不好的一種方式。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非常清楚她的不妥之處,但是,我們身邊乃至於我們自身卻經常如此,那些無情的語氣話語即使不動手卻傷人更深!唉,無比的感慨!多少次,自己也陷入這個冷暴力的漩渦當中!

幸好,幸好我是一個相對理性的,給自己點個贊!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自己都能夠快速脫離這個冷暴力的氛圍,然後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真的`非常慶幸讀到這本書,非暴力溝通真的是愛的語言!只要在溝通的時候注意規避道德評判、進行比較、迴避責任、強人所難,多現在對方立場考慮問題用心去感受愛的語言,那麼,溝通的效果勢必會比想象中好很多,幸福指數也會提高不少!一定要學會區分觀察和評論,體會和表達感受,去深刻感受愛的根源並請求幫助,那麼你就將成爲非暴力溝通的高手!

書中總結12個關鍵字——懂觀察,講感受,談需要,提請求!營造好溝通的氛圍,學會使用愛的需要!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7

之前沒有意識到,語言是一個tricky的工具,這個工具如果使用方法不當,會帶來多大的誤會,造成多大的傷害。

於是我尋求這本《非暴力溝通》的幫助,以期改善自己在交流時存在的種種問題,確實收穫很大,讓我對溝通本身有了全新視角的認識。

這本書不是一本討論語言技巧的書,不是教你更漂亮的話術,不是教你如何說話更好聽。書中強調通過溝通,將對話的重心落在體會彼此的感受和需求上,這不正是我們溝通想要達到的目的嗎?同時這本書講的也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用觀察替代評判、探究感受背後的深層需求,這些都在教我們如何去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內心。

通篇讀下來,我爲自己過去溝通中夾雜的暴力和評判感到震驚,爲自己拒絕嘗試瞭解對方感受和傾聽對方需要感到羞愧,這些問題也全都指向我對自身感受的認識不足,自己還未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那些暴力的語言就已經破口而出。是我本人,給和我交流設下了重重阻礙。

書中介紹的非暴力溝通模式,還需要通過練習得到鞏固。希望自己在未來與人的溝通中能夠做到:1、誠實的表達自己,而不批評、指責。2、關切地傾聽他人,而不解讀爲批評或指責。用愛和合作的態度感知彼此,化解問題和衝突。讓身邊的人能夠感受到尊重、理解和關愛,讓自己充滿愛和能量。

《非暴力溝通》一直強調,感受是源於我們自己的需要和期待,以及我們對其他人言行的看法,所以我們需要爲自己的感受負責任。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體會例文參考》,供大家參考學習,歡迎閱讀。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8

文丨劉晴。對於“應該”或者“不應該”這個詞特別的不舒服,用在自己身上是打擊自己,用在別人身上是激起憤怒。

記得有一次老公的弟弟出了點醫療事故,據說可能需要通過司法部門解決,可能需要個人賠償。而弟弟個性比較寡淡,老公是個急性子,一直催促着問弟弟採取了什麼自救方式,弟弟說等科室大主任回來開會做決定。老公開始坐不住了,一個人乾着急,又急又惱地一直跟我數落弟弟對於這件事的不作爲。忽然間來一句:“這件事情估計要自己掏賠償,我們應該幫忙。”如果這是這樣二話不說肯定是盡全力幫忙的,但是一聽到老公那些強勢的話,心裏的火蹭的就冒起來了,直接頂了回去了:“什麼叫應該?”心裏想:我欠他的嗎?憑什麼應該呢!

其實想想這裏這個“應該”加上老公強硬的語氣讓我感到的是他根本不是跟我商量,甚至都不是通知我,而是強勢地向我下達命令。稍微冷靜後,想表達我不喜歡他跟我說話的方式,然而一出口就是帶着憤怒的指責。希望自己在認識到錯誤的做法後,可以慢慢有所進步。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9

言語之力,可以把生者活埋,把巨無霸徹底打垮。------海涅

有一段時間,感覺生活一團亂麻。爲什麼那麼多煩心事?爲什麼我說的話總是錯的?爲什麼我的感受總是被忽略?爲什麼沒人理解我?無數的爲什麼,讓我每天愁眉苦臉,躁動不安。

偶然的機會,讀到了一篇介紹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的文章。他告訴我:生活中,有很多常見的語言,不經意間脫口而出的話,在深深地傷害着我們,而我們也總是以條件反射式的不滿傷害別人,於是人與人之間的愛與溫暖,便因此遭到破壞。

我突然意識到,一個人的語言及表達方式對生活有着巨大的影響。我所有的問號也許在《非暴力溝通》中可以找到答案。於是,我加入了有書共讀營,希望能得到幫助。

“你瞅啥?”

“瞅你咋地?”

“就瞅你了怎麼地?”

“信不信我削你?”

這是一個網上流行的關於東北人的一個梗,說是百分之五十的衝突都是由這幾句話開始的。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暴力溝通的例子,這樣的對話接下來很可能會引起暴力事件。

大部分語言暴力的根源,其實在於人們忽視彼此的感受與需要,將衝突歸咎於對方。而使用暴力的人其實是因爲他們內心的寧靜遭到了破壞,所以纔會用暴力的方式維護尋求心靈的和平。這或許是暴力的蝴蝶效應吧。

非暴力溝通,又被稱爲“長頸鹿語言”。之所以稱之爲“長頸鹿語言”,是因爲長頸鹿有一顆大大的心臟,長長的脖子讓它擁有的良好視野。長頸鹿在進食時能夠把刺化爲自身的營養,代表着溝通順利進行,最終達成一致。

長頸鹿語言是解決爭端,讓生活和工作的溝通更加順利有效的最好溝通方式。它提醒我們專注於溝通的四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書中通過一系列生活對話實例,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不再條件反射式地迴應,既能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能尊重與傾聽他人。特別是在發生矛盾和衝突的時候,運用非暴力溝通,可以促進傾聽、理解和發自內心的互助,讓愛和尊重重新融入生活。

人們常說:愛能使心靈的創傷痊癒。如果你希望周圍充滿愛,讓我們一起學習長頸鹿語言吧。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0

《非暴力溝通》是我在過去的20xx年所讀的書中最喜歡的一本,也認爲,在讀完第一遍後,它確實對於我個人產生了的影響和改變。它是我當初加入《媽媽你聽》全國讀書會大羣讀的第一本書,和其他羣裏的媽媽們每天讀書打卡,每次閱讀都能感受到收穫良多。每天讀書,也會特意留意觀察自己與別人相處的日常,反思了自己與周圍人的相處模式是不是有不妥的地方。

慢慢懂得了,原來自己與別人的溝通並不是真正的溝通,因爲最後的結果不是解決了問題,而是使我們之間矛盾更加激烈化了。以前的我們總以不是你輸就是我贏,或是兩敗俱傷收場。

把書讀了第一遍後我懂得了觀察、感受、需要,請求,是讓非暴力溝通順利進行的四個基本要素。我也把它運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對於有時孩子無理取鬧,我也多了一份耐心。

有時候,有些話,從老人嘴裏說出來,我在以前可能會不高興立馬反駁,但是我現在不會,因爲他們說出的並不一定是事情的全部,或是他們說的不一定就是他們真正想表達的。他們之所以感受到不滿意或憤怒的言論,只是因爲他們自己的觀察結果,給他們帶來的評價而已。當初因爲太喜歡它,迫不及待想更多的人分享它,所以在閱讀完第一遍之後,就在參與的同城讀書會中把它和其他人的書給交換了,目前它還是沒有被交換回來。

很高興,在進精進小組後,我還能再次和大家再次閱讀這本書,但我不想耽誤進度,想跟上和大家一樣的讀書進程,我就再在網上買了一本新的。因爲我認爲,這本書它是值得反覆去讀,多讀多領悟。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1

非暴力溝通可以引領我們改變與他人溝通的方式。溝通時,我們所給他人的觀點或反饋不應該再是間的條件反射,而應該是建立在客觀觀察的基礎之上。

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在溝通時,我們應該準確把握特有的溝通情景,並留意所發生的事情——我們觀察到的結果。不論我們是否喜歡,只需說出觀察的客觀結果。

在觀察的過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區分觀察和評論,因爲如果將觀察和評論混爲一談,人們將更多的聽到批評,令他人反感,排斥溝通。需要強調的是,非暴力溝通並非要求我們做到絕對的客觀,不能用任何的評論,只是說將觀察和評論進行區分是重要的。

尊重人性,傾聽心靈的聲音。

感受是天然的情感體會,想法則是帶有人文色彩的認受主體特有的人文背景影響。 處於尊重他人以及尊重自己的需要我們應該學會努力體會別人的感受並且勇於表達自己的感受。他人的行爲也許會刺激我們,但是我們感受的根源在於自己。是我們的需要和對他人的看法導致了感受。

需要,生命健康成長的要素。

一種要素是否被當作需要,關鍵在於它能否促進生命的健康成長,準確的表達並理解需要可以有效地提高溝通的質量和生活的檔次。明確了觀察的結果,瞭解了感受,那麼就要去揣摩他人的需要,並明確自己的需要。

自身的需要產生請求。

提出請求時,別人所聽到的並不一定是我們想表達的,爲了避免誤會和麻煩,提出的請求應該是清晰的、具體的,並且請對方反饋信息以確定對方是否準確的理解了我們。避免請求成爲命令。

放下自己的想法與判斷,傾聽他人內心的聲音,體會感受,發現需要,準確的理解並引導,實現與自己和他人的有效溝通。讓愛的語言帶來愛的力量,摧毀暴力的溝通,彌補語言這一人類特有卻先天不足的工具,關愛人性。

非暴力生活的關鍵——感激生活的賜予而不貪心。

愛與感恩主導着非暴力生活,這樣的生活中充滿了尊重、理解、欣賞、慈悲等等,將貪婪、憎恨、敵意徹底趕出去。我們必須爲自己的行爲負責,世界上沒有那麼多“不得不”的事情,更多的時候“不得不”只是一個看似很完美實則很拙劣的藉口。

“我深信,出於對生命純潔的愛而不是出於恐懼、內疚、羞愧、職責或義務來選擇生活,是愛自己的重要體現”。帶着感恩的心態去生活,生活就應該由快樂來支撐,而非被貪慾所奴役。試想,如若馬航MH370航班上的154同胞們此刻能夠安全的降落在北京國際機場,當他們踏上祖國故土的時候還會爲事業的坎坷,感情的跌宕而寢食難安嗎?或許不會了。人的悲哀就在於——只有到失去的那一刻,才發現自己已經擁有了如此之多,卻不曾珍惜。在攀登頂峯的路上卻沒來得及欣賞沿途的風景,忘記了我們登山的初衷!

非暴力溝通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繫。使用非暴力溝通時我們希望人們的改變和行動是出於對生命的愛”。愛和感恩是非暴力溝通的靈魂,貫穿始終,是其源泉亦是其終結,是其動機亦是其目的。“如果我們只是想改變別人,以使他們的行動符合我們的利益,那麼,非暴力溝通並不是適當的工具”,因爲動機錯了,目的也不對。

《非暴力溝通》與其說是一部講述溝通技巧的專業書籍,我更願意相信她是一部教授積極生活的哲學書籍。因爲溝通的技巧無非是服務於社交和事業,而社交和事業也不過是從屬於生命理想的具體目標。生命理想!是什麼?幸福、快樂僅此而已。狹隘嗎?“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古有大同社會,今有共產主義,其追求不就是一人之樂,人人之樂,天下之樂嗎?那麼大同社會、共產主義的基礎是什麼?物質資料的極大豐富嗎?也許更重要的是一顆滿是愛與感恩的心!如果只有貪慾,那麼有限的資源相對於人類無限的需要如何能做的極大地豐富呢?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2

這段時間有點疲憊,心中那個懶惰的小我時常在作怪;期末孩子的學習也讓我焦慮,書讀得也不走心。

前一段時間孩子生病,落了許多課,最近忙着惡補,家裏家外判若兩人。在外面和風細雨,在家裏一看到兒子不急不憂的神態,心裏就極度不舒服,雖不是河東獅吼,勉強的微笑也是醜陋至極。兒子說我沒有耐心,我特意在他的書桌上寫了“耐心”。看到我寫了“耐心”,自己也寫下了“認真”二字,說:“希望自己寫作業能專心,不讓媽媽生氣了。”當聽到兒子的話,心中滿是悔恨。

其實人生最大的障礙是自己,如果不能破除我對孩子那份直執(我所期望的),就很難獲得真正的快樂。我之所以覺得痛苦,是因爲我害怕失敗(事情沒有像“我”想的那樣發展運行,事情到最後,並沒有獲得“我”預期的結果)所以“我”就會痛苦。

《非暴力溝通》讓我們學習如何讓愛融入生活,世間最大的誤區不是不愛,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去愛(觀察,道德評判,比較,強人所難),世間最大的欠缺、比愛還奢侈的,是“懂得”,給予對方所想要的,而不是給予對方我們想給予的。

說得直白一點就是心態的建設,就是一個不斷放下自我的過程。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3

這個周的學習讓我知道,不僅要體會到自己的需要還要正確的表達自己的需要。書中說的家庭主婦的例子就跟現實的我一樣,先把情緒發泄了,事情還得自己做,然後還覺得委屈。

學習以後,可能還是控制不住發泄情緒了,但是我會馬上意識到,會心裏問自己,我的需要是什麼,我希望對方做什麼或者給我什麼樣的反饋。很多時候,我對自己太苛刻了,不寬容和真實的面對自己的感受,所以纔會出來很多情緒,然後把這些情緒歸責於別人。我應該對自己的意願、感受和行動負責。

清楚這一點之後,我們對別人提出請求的話,應該越具體越好,一方面可以讓我們更加認識自我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讓對方瞭解我們的目的,有助於溝通的進行。通過學習,我知道了請求和命令的區別,這也有助於我去理解PET這本書中用第三法跟孩子做出雙方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如果我提的方案被孩子說No了,我要用心去體會孩子的需要和感受,是什麼使他無法說Yes,除非我充分體會了什麼妨礙了他同意,我不會試圖說服他。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4

一、《重獲生活的熱情》

傾聽內心的聲音,解決內心的衝突。生活中,有時我們會感覺沮喪,是因爲一個人處於激烈的內心衝突中,無所適從,沮喪意味着我們不瞭解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以及如何滿足願望。運用非暴力溝通,我們不再苛責別人,而是用心去感受自己的需要,這樣我們的內心就會變得逐漸平和。一旦我們發現自己心底深處的願望,並採取積極行動,我們將重獲生活的熱情,原來激起對生活的熱愛這麼簡單。只要捫心自問,我到底要的是什麼?然後積極行動起來。

所以,別人說什麼不重要;所以,外界什麼樣子不重要;所以,誰對誰錯不重要。關鍵是,我想要什麼?我要怎麼樣?我自己內心的需求什麼?我要變成什麼樣子?明瞭了這些問題,我就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了,去行動,行動起來,我們就有了生活的熱情。

二、《表達感激》表達感激的方式:

A、對方做了什麼事使我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B、我們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滿足

C、我們的心情怎麼樣

表達感謝我們往往說:“謝謝,太感謝了!”、“真是太感謝了!”如果我們聽到別人口中說出:“謝謝你,你這麼忙還把我送回家,讓我及時看到了孩子,沒再爲孩子擔心,太感謝你了!”這樣的感謝和一句“太感謝你了!”心裏的感受一定是不一樣的。

旁邊餐桌上坐着父女倆,他們一邊吃火鍋一邊等媽媽。媽媽來了之後,垮着張臉不動筷子。爸爸一邊往女兒碗裏夾燙好的菜,一邊問媽媽:“你莫樣了撒,做個鬼樣?”孩子媽媽看起來很生氣的樣子:“你一直在跟她夾菜,還管我吃不吃!”孩子爸爸覺得莫名其妙,罵罵咧咧的把筷子一甩,買單走人了。母女倆坐了一會後,也離開了,留下一桌子動都沒動過的飯菜。

夫妻倆看似都很愛孩子,還夾菜給孩子吃。可是他們讓孩子一邊吃飯一邊看他們吵架。他們的溝通很失敗。孩子媽媽很想讓爸爸哄一鬨她,可是她沒有說出自己的需要,孩子爸爸用憤怒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心情,於是事情一團糟。

大哥莫說二哥,其實我自己說話也這風格。我很想改變這低效的溝通方式,於是我靜下心來,耐心研讀《非暴力溝通》。

正如書中所說,我們經常把對別人的批評錯誤理解爲自己的需要和感受,以爲把別人吼一頓就能改變別人。所以書中安排了好些練習,來就事論事的判斷什麼是需要,什麼是感受,瞭解自己爲什麼生氣了。只有真正瞭解自己了,纔可能心平氣和的去了解別人的需要。

我身邊有大把的事例可以練習。上課上到一半,有一個同學插嘴,全班大笑。我正準備批評那個插嘴的同學。突然想到了非暴力溝通的步驟。我問自己爲什麼生氣,是因爲自己的什麼需要沒有滿足而生氣。我慢條斯理的說:“我計劃今天把認識人民幣的知識講完,可是沒想到課堂上被這個同學打斷了,我好擔心啊!我擔心其它班會比我們班學得好、學得快。我擔心這個插嘴的同學沒有真的聽到我在說什麼,那麼他這節課就沒有收穫。”我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之後發現,就我擔心是沒用的,那是皇帝不急急太監。課堂上花時間批評某一個同學更是沒效率的做法。我應該想其他有效的辦法才行。

雖然,目前我還沒有用這種溝通方式解決任何問題,但是我的心情好了許多。因爲我知道我爲什麼生氣了。

一天早上我還在刷牙,妮妮就起牀了。孩子自己起牀,當媽的不是應該高興嗎?可是我不高興。因爲妮妮發現衣服洗好了,想幫我曬衣服。我反覆問自己,爲什麼看到妮妮曬衣服我這麼焦慮,我在擔心什麼?我很認真的思考並回答自己的問題。我擔心妮妮不是像我那樣曬衣服,我擔心妮妮不會用晾衣架。我繼續追問自己,我爲什麼擔心這些?最後我明白了,其實是我自己不知道妮妮遇到困難的時候我應該怎樣幫助她。想清楚了之後,我不焦慮了,靜靜等待。果然不出我所料,妮妮被晾衣架夾了手。我沒有像平時那樣驚呼着批評她,而是一邊關心的看她被夾到的手指,一邊和妮妮一起研究爲什麼會被晾衣架夾到。雖然,妮妮最後曬好的衣服我很不滿意。但是我沒有像平時那樣嚷嚷,“不是這樣……不是那樣……”而是先肯定了她做得好的地方,再明確的告訴妮妮,如果她能把牛仔褲抖平整再曬,那麼曬乾後牛仔褲就是平整的。用了非暴力溝通,我們母女倆渡過了一個沒有吼叫的早晨。

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我能夠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才能說出我的請求。這之後,才能傾聽學生或者女兒的需要。當學生或女兒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的時候,事情纔可能有轉機。

生活中情急之下,我們通常會選擇自己習慣的溝通方式。而那樣的表達,會讓我們互相傷害。非暴力溝通是打開愛和理解的密碼。這是種技能,得練。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5

依稀記得,中學時代的我特別頑皮而母親總是“以柔克剛”地訓導我:“瑞漢,看到茶几下的兩雙髒祙子和電視機旁那三雙,我不太高興,因爲我很看重整潔。”接着,她沉心靜氣地向我問道:“你是否願意將它們放進房間或洗衣機?”母親期待的眼神使得我立馬收拾好雜物,這種非暴力的溝通方式至今讓我印象深刻,可惜現在卻沒有多少機會感受她的“嘮叨”。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溝通方式,但《非暴力溝通》絕對不只是一本提高語言修養的書,經過一個多月的閱讀,我彷彿找到了一個“新大陸”。或許你在工作上感到很懊惱,爲什麼大家總是不懂我呢?爲什麼我們的工作效率提不上去?此時,我建議你要學會聆聽內心的聲音以及它們所反映的需要,包括我們的言語是否給別人帶來傷害?這本書可以有效地促進我們內心的和諧、自我理解、改善關係。

美國著名作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寫的《非暴力溝通》蘊含着人與人之間語言的深度和文字的簡潔,勾勒出我閱讀的濃厚興趣,同時也在腦海中構造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非暴力溝通時刻提醒我專注於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我的母親雖然沒讀過多少書,卻能機緣巧合地運用非暴力溝通的四大要素來培育母子間的尊重與愛,懷惴着這份難忘的經歷,站在未婚男士的角度來看一些家長對孩子語言上的批評,有時候遠勝於他們肢體上受到的傷害。

當我把這本書的內容給悟透後,自己的內心莫名有一種幸福感:一次約會時,我便把它分享給女友楊曉雯,當時我潛意識只想讓她更多地運用於與顧客的語言表達上,畢竟她是做服裝銷售的,一段時間過後,萬萬沒想到的是,她對於我們親密關係的處理上也頗有好轉,不再試圖分析對方有什麼毛病,而是全心全意去體會我們內心的需要,至此,我們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難得的平和。

我曾經讀過《關健對話》,但《非暴力溝通》用深入的角度剖析了暴力產生的來源,爲什麼我們和別人對話的時候容易產生暴力的狀況?並且提供很多解決方案,如果說這本書是《關健對話》的升級版,那一點都不爲過。實際上此書還可以當作改善國家政治摩擦的潤滑劑,有時候雙方在點燃戰火的前期不妨先冷靜下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嘗試站在彼此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尋找需求而不是一味只想着解決紛爭,相信我們採取的這種溝通方式定能改變着當下乃至未來的局勢。

非暴力溝通不是固定的公式,它可以適應不同的情況,並根據自己的個人風格及文化環境做出調整,它的精髓在於對其四個要素的覺察,而不在於使用怎樣的字眼進行交流。工作總結靜謐的夜色,一個人進入非暴力溝通的世界,彷彿見到了青春期的母親和現在的情人,她們倍伴着我一起成長,雖不能改變全世界,卻可以讓彼此獲得愛、和諧與幸福。這是一本終生受用書籍,如同一把神奇的刷子,幫助我們更好地褪去隱蔽的精神暴力,流露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