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前沿講座學習心得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學科前沿講座學習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科前沿講座學習心得

學科前沿講座學習心得1

朱真才,肖興明,劉同岡和李威四位教授講了機械工程學科的現狀及前沿發展,學科研究方向,重大項目研究方向,中國礦業大學機電學院的學科科研現狀。通過聽他們的講座,我對我們機械工程專業的研究方向及未來發展方向有了個系統和比較深入的瞭解,再也不是過去模糊的概念了。

就內涵來講,機械工程學科是研究機械系統和產品的性能、設計及製造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的科學,包括機械學和製造學兩大領域。機械學是研究機械結構和系統性能及其設計理論與方法的科學,包括製造過程及機械系統所涉及的機構學、傳動學、動力學、強度學、摩擦學、設計學、仿生機械學、微納機械學及界面機械學等。

就研究現狀來講,近些年來機械工程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進展和原創性成果,爲我國機械工程和經濟建設提供了大批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影響,有的領域已在國際學術界佔有一席之地。例如,清華溫詩鑄教授等提出了薄膜潤滑概念,發明了納米薄膜測量技術;燕山大學黃真教授提出少了自由度並聯機構綜合的普適性方法和通用自由度計算公式;重大彭東林教授發明了時柵位移傳感器及其測試系統,是精密測量領域少見的原創成果;武漢理工華林教授提出了環件軋製咬入孔型、塑性鍛透和剛性穩定力學模型。雖然我國科技工作者已經取得了大量成果,但機械工程學科在國際上總體還處於落後地位。未來製造業發展總趨勢是全球化、信息化、綠色化、知識化和極端化。製造技術的發展總趨勢是基於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基礎上的數字網絡化、高效精確化、智能集成化及製造極端化。許多高新技術我國尚未掌握,許多重大裝備我國不能自主設計製造,缺乏自主創新能力。

同時,我國的國情也對我們學科發展有很大的影響。經濟快速持續增長,但資源、環境壓力增大。經濟的快速持續增長對能源資源的需求明顯加大,而我國人均資源不足。另外,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造成能源資源消耗過多,環境污染嚴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超過環境承載能力。國際貿易快速增長,但貿易結構和增長方式亟待優化。當前我國貿易仍以數量增長爲主,走的也是規模擴張之路,出口產品主要是勞動密集、低附加值產品,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難以爲繼。因經濟增長過渡依賴出口,造成人民幣流動性過大,增加了升值壓力,且不斷面臨貿易摩擦。

作爲當代機械專業的大學生,我們要牢牢把握住未來機械工程技術發展的五大趨勢:綠色、智能、超常、融合、服務。

這就要求我們,運用新的製造資源和基礎理論發掘新的製造原理與方法——發展新概念產品。從多尺度演變及其界面效應傳遞的角度探索零件幾何結構與物理性能的高精度調控原理與方法——發展高效、高品質製造技術。以系統科學的視野研究複雜製造過程和裝備的集成科學——拓展裝備設計理論。以信息流通全局監控爲基本線索實現製造與服役過程精確調控——實現智能化製造。製造過程和產品更多體現和諧世界的目標與追求——實現人造系統與自然世界的和諧相容,提升人類生活品質。

我們機械專業的學科研究方向主要有: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微機電工程,我們要根據自己的愛好及個人能力選擇合適的方向,以求最好的發展個人的未來。

本專業的重大項目研究方向包括:複雜機電系統的功能原理與集成科學,高性能零件/構件的精密製造,微/納製造科學與技術,生物製造與仿生製造科學,

學科前沿講座學習心得2

大學裏開設的課程總是異彩紛呈,可以無限地滿足我們學生求知慾和好奇心,似乎無論我們對哪一方面感興趣,總可以在琳琅滿目的課程條目中找到自己的歸宿。然而,本學期我院開設的學科前沿講座,卻在衆多的課程中獨領風騷,展現出了其獨特的魅力,其專業性、尖端性,在學術領域給我們打開了新的窗戶,使我們眼前一亮。

學科前沿是指某一學科中最能代表該學科發展趨勢制約該學科當前發展的關鍵性科學問題、難題及相應的學說。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裏,我們有幸參加學習了各種學術講座和教育講座。這無疑全是精華中的萃取,而對於我們學生而言,則更是一場知識盛宴,帶給我們完全優於課本,來自時代尖端的知識風暴。下面我將就自己這一學年的所學,談談自己我簡單的想法。

在這十六次精彩紛呈的講座中,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校醫院開設的`急救知識安全培訓講座。

主講老師理論聯繫實踐,深入淺出地向同學們講解了災難的分類、急救的基本程序、創傷救護的基本技術以及心肺復甦的實施方法。講座現場,老師與學生們形成良好互動,由學生扮演受傷者,現場演示了不同傷情下創傷救護的止血包紮方式,並利用模擬人手把手地教同學們如何進行心肺復甦操作,對胸外按壓的部位、頻率、深度和氣道開放消除異物的方法以及人工呼吸的要點進行了詳細講解。同學們聽得非常投入,反響熱烈並積極參與,幾名同學代表在老師的指導下先後進行了現場練習。

此次講座內容豐富精彩,達到了預期效果。通過學習和演練,同學們對急救知識有了更加全面的瞭解,同時也掌握了一些基本急救技能,增強了同學們的自我保護意識。極大的提升了自己的急救能力。

既然上學了,免不了面對就業問題,在3月27號,潘顯鍾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場就業指導講座。潘顯鍾老師主要從學校理念的各項數據入手,包括研究生畢業初期的待遇情況,近幾年畢業生的留京比例,以及繼續深造與直接就業的差異等等,深入淺出的爲我們剖析當前的就業形勢。

一個人如果想實現他的目標,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他在開始之前需要有很多的準備工作。所以我們不能夠在面臨就業抉擇之時纔去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應該儘早做出打算,給自己定一個符合自己能力範圍內的目標。職業生涯規劃的訓練有助於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避免學習的盲目性和被動性;規劃個人的職業生涯,可以使職業目標和實施策略能瞭然於心中,並便於從宏觀上予以調整和掌控,能讓大學生在職業探索和發展中少走彎路,節省時間和精力;同時,職業生涯規劃還能對大學生起到內在的激勵作用,使大學生產生學習、實踐的動力,激發自己不斷爲實現各階段目標和終極目標而進取。

大學生首先要認識到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職業生涯規劃將伴隨我們的大半生,擁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才能實現完美人生。因此,職業生涯規劃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人的成功或許就在於那一分鐘的堅持,一分鐘之後你或許就是那個成功者,但是如果那一分鐘你沒有繼續堅持而是選擇放棄,那你註定是失敗的,潘老師用實例向我們證明,沒有人天生愚笨,也沒有人註定一事無成,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在於他對一件事情的熱愛程度,決定於你對目標的堅持。每個人的潛力都是無窮的,只要你足夠自信,相信自己,並鎖定目標堅持不懈,那你就是最後的成功者。

大學是人才的培養基地,講座則是大學生活中濃墨重彩的一道風景。豐富多彩的講座對於繁榮校園文化,活躍學術氣氛,鼓勵理論研究和學術創新等,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而對於人才培養和教育而言,在“通才教育”理念佔據教育哲學主導地位的時代,講座是其中不可忽視的培養和塑造手段。指導性講座能給大學生以切實的人生指導,引導他們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學術性講座是大學生開闊知識視野,發掘學術興趣和增強學術功底的第二通道,並能廣泛涉獵各個學科領域,這對於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講座這個自由的空間裏,我們有機會和來自各個方面各個行業的人接觸,能從他們那裏聽到許多在校園中接觸不到的事情;在學術科研講座上,我們有機會分享專家、學者們潛心研究的成果,聆聽他們的觀點和見解,瞭解他們學術人生的平凡與偉大;聽了某位成功人士的演講我們可能會熱血沸騰,激發出創業的勇氣和信心……以上種種,都是講座給我們帶來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