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備課發言稿

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我們都可能會用到發言稿,發言稿要求內容充實,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那要怎麼寫好發言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集體備課發言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集體備課發言稿

集體備課發言稿1

尊敬的省專家、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

下面,我談談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材的整體理解,以及對第5課《灰雀》這篇課文的解讀和教學設想。

第一板塊,我們對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材的整體理解。

本單元教材是講述列寧、高爾基、李四光、宋慶齡等這些名人的故事。這四篇課文所展示的不是他們作爲革命家、文學家和地質學家的豐功偉績,而是他們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這些平凡的小事中,體現出了他們崇高的,美好的品質。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通過默讀和朗讀理解詞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名人身上的優秀品質,並使學生受到薰陶和感染。

第二板塊,對第5課《灰雀》這篇課文教材的分析。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之間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了列寧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和天真。這篇課文的主要特點是:通過語言和行爲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事件的發展進程。

第三板塊,說說我對《灰雀》這篇課文的第二課時的設計。

一、備教學目標

1、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體會列寧善解人意、循循善誘和兒童的保護,懂得做錯事情應該改正的道理,同時受到保護鳥類等動物的教育。

二、備教法

“教師爲學服務的”,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採用:自主自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師生、生生互動,創設實踐語言的場景,來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備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聯繫上下文讀懂句子,理解課文內容。

難點:從人物的言語和神態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四、備教具:多媒體課件

五、備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複習導入

(二)學習新課

(三)拓展引伸

(四)板書設計

集體備課發言稿2

我的複習分成兩部分,一個是單元複習,另一個是綜合卷。單元複習分爲以下幾點:

1、測量: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長度觀念和1噸的質量觀念,並能根據實際選擇恰當的單位,同時能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進行測量。

2、萬以內的加減法:多位數加減多位數的計算方法,包括口算、筆算和估算和筆算的驗算(特別是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

3、四邊形:認識平行四邊形,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4、有餘數的除法:掌握有餘數除法的筆算方法,知道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5、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特別是連續進位的計算)

6、時分秒: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7、分數的初步認識:初步認識分數的意義,會計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會比較分數的大小。

8、可能性和數學廣角:知道事件可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描述,知道可能性有大小;能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再通過綜合卷整體的提高。

另外,我要求學生在枯燥的複習中嚴格要求自己,在做題時要求書寫工整,字跡端正。並對不同階層的學生作出不同的要求,盡力讓學生感覺到自己的進步,更加熱愛學習數學。

集體備課發言稿3

一部高品位的影視劇需建立在優秀的劇本之上。每節課能否獲得好的教學效益,關鍵取決於教案質量的高低與否。教案是教師課堂上的“施政綱領”,教師縱有滔滔不絕的口才而不得要領則於事無補,即使抓住了要領而缺少必要的深入淺出也只能事倍功半,只有提高教案的內在質量,才能實現二者有機的統一。實施教師集體備課,就是發揮集體的智慧,彌補教師備課過程的不足,取長補短,提高教學的整體水平;將集體的智慧與個人的特長提高教案質量和當前基礎教育中提高教師羣體素質、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是一種羣衆性的教學研究活動的有效途徑。

備課需要備些什麼呢?

1、備課程標準,找準落腳點。

課程標準確立了新的教學理念,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更新課程觀、學生觀、質量觀,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掌握新理念指導下的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教師備課時,首先要鑽研新課程標準,明確學科任務,弄清語文學科的性質,瞭解學科的教材體系和基本內容。

備課首先必須備課標,備課標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明確教學目的和任務的過程。因此,對於教師來說,備課..標務必找準兩個落腳點:一是找準課標確立的完成教學任務的實現程度,即不管是知識的積累,抑或技能的培養,都要切實明確並準確把握課標要求是“領會”“瞭解”,還是“熟記”“會用”等;二是找準完成課標要求的教材載體。就是通過研究課標,把總目標、總任務一一分解落實到每組課文和每一節課上,從而爲整個教學活動找到一個準確的落腳點,確保教學的計劃性、系統性,避免盲目性和隨意性。

2、備教材,吃透潛在點。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基本條件。潛在”是相對於顯露而言的。語文教材的潛在點不外乎三點:第一是要吃透字、詞、句、段的特殊含義;第二是要吃透........

每一篇課文的鮮明特色,包括德育要素和寫作技巧;第三是要吃透教材“寫的是什麼———怎樣寫的———爲什麼要這樣寫”的三步設問。從一課一得的角度來權衡,突破了這三個重點,事實上就是吃透了教材。因此,教師備課時,一定要吃透教材,正確處理教材,理清各章節在教材中所處的位置,掌握重點、難點和關鍵的地方,對哪些地方應補充什麼內容,以及實驗、練習題的安排都要心中有數

3、備教師,消除未知點。

從某種意義上說,備課的全過程無不包含着備教師。一個教師的上課水平如何,除了本身原有的知識儲備和施教能力外,與備課有很大的關係。因爲即使最優秀的教師,也不可能達到無所不曉的程度。所以通過備課來提高和完善自己就顯得十分必要。只要是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東西,都要查證覈實,去僞存真,加工製作,備而待用。唯期如此,上課時纔會胸有成竹,遊刃有餘。

4、備學生,摸清已知點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摸清了學生的知識儲量、認知水平、學習方法、思維習慣以及對本節教材內容的已知程度,教學纔有依據,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也只有摸清了學生的學情,講解才能講到點子上,解到關節處,纔能有效地克服“學生熟知的我們還喋喋不休,學生難解的我們卻不了了之”的傾向。備學生是備課的難點,難在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非常活躍又參差不齊的思維體,作爲教師,要做到胸有成“人”,就必須經常自覺地深入學生,從課堂內外的每一個環節瞭解和研究學生。根據平時對學生的瞭解情況,教師備課時應注意哪些知識學生易於接受,哪些知識學生接受時有困難,從而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教材的特點,確訂出不同的教學目標,以及如何按照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規律進行啓發、引導、點拔。

5、備教法,切中契合點

教學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備課時,要契合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本校條件、個人特長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從而更好地突出重點、攻破難點,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6、備學法,重視能力發展點。

學生學習方法的好壞,直接影響着教學質量的提高。蘇霍姆林斯基認爲:“教給學生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要金子還是要挖金子的方法)教師備課時要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教給學生合適

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由“學會”變“會學”,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7、備教學程序,巧設過渡點

教學程序是否安排得科學合理,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教師備課時,對新課的導入,課題的出示,目標的出現,目標的實施,例題的講解,課堂的提問,板書的設計,練習題的安排,以及知識的歸納小結等都要做到科學安排,

使學生在整個課堂的學習過程中始終能處於積極主動的思維狀態之中,從而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去獲取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教學程序的過渡要力求自然、緊湊、簡潔而巧妙。無論溫故知新的鋪墊,還是由分到總的聚合等都應該如此。

8、備教具,選準穿插點。

教具作爲一種直觀形象的教學輔助手段,其使用時機的選擇非常重要。教具使用不當(實爲穿插點沒選準),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其原因主要是在實際備課中往往重視了使用什麼樣的教具而忽視了使用教具的最佳時機。從教具的作用來說,備課時一旦遇到語言表述非常抽象的情況,或爲了突出教學重點,加深學生印象,就要考慮使用教具的問題。相反,如果三言兩語可說清道明的問題,使用教具反而就成了多此一舉。

9、備板書,突出重難點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集教材的“編路”、教師的“教路”和學生的“學路”於一體,是教學內容的高度概括,是完美的教學提綱。好的板書,應該是深入淺出、直觀形象、鮮明醒目,其作用在於幫助實現教學目標,體現教學意圖,突出重點、難點,形成知識結構,引導學生思路,鞏固記憶知識,增強教學效果。一般的說,課文的教學重點是就教材本身來說的,主要指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應該掌握的教材重要之處。教學難點一般是側重學生來說的,指的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掌握教材感到有困難的地方。兩者很多時候是統一的,有時則各有所指。

集體備課發言稿4

尊敬的老師: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白楊》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一組中的第三篇課文。這一組課文主要是描寫西部,祖國版圖上神奇的土地!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寫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藉助白楊,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願和奉獻精神。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繼續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的方法,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二是,體會課文怎樣借物育人,讚頌邊疆建設者;三是,一步加深對西部的瞭解。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大傘、撫摸、介紹、邊疆、陷入”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詞語,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4.體會借物育人的寫作特點。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

難點: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四)教具準備

ppt課本與板書等

二、說教法

本節課我以新課標爲指導,以學生爲中心,根據五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主要採用了課前蒐集資料,創設情境,指導朗讀,合作交流等方法,採用現代教學手段,配合板書等,努力爲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說學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習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習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裏有自由朗讀後對課文內容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對詞語理解的交流,在交流中達到一定的共識。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問題、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上兩節課我們學習了草原及我國古代交通要道絲綢之路,不知同學們課後有沒有蒐集更多的西部風光,對西部這片神奇的土地有更多的瞭解?生:自我發言。接着老師用ppt向同學們展示一幅幅西部自然風光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接着畫面停頓到傲然挺立的白楊樹。進入這一節課《白楊》

(二)生字詞的學習。

在字詞教學中要提醒學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疆”字不要丟“土”,與吧“僵”在字形字義上進行區別;“陷”字右下的筆順是撇、豎、橫、橫折、橫、橫等。

(三)帶着問題進行默讀。(10分鐘)

問題一:白楊樹的特點是什麼?

問題二:爲什麼說爸爸也是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問題三: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在這個環節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回答第一個問題並將描寫白楊特點的句子畫出。把握文章的線索,從開始西行列車上看到白楊,到討論白楊的特點和爸爸借白楊言志,最後畫面又回到窗外的白楊。從而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並初步感知白楊的象徵意義。

(四)指導朗讀、分析文章。

根據文章的線索,將課文分爲三層。重點爲第二層。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新疆建設者紮根邊疆、無私奉獻的精神。可分爲學生齊讀、教師與學生研讀;然後在小組和全班交流,體會樹的形象與人的形象是如何合二爲一的。回答上一環節中的第二的問題,明白父親也是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在討論和朗讀中,逐步清晰認識到,在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茫茫戈壁上,白楊樹再此生根,並長得高大挺秀,成爲毫不動搖的“戈壁衛士”;在經濟、生活條件艱苦,自然環境惡劣的條件下,建設者們放棄家鄉各方面優越的條件,紮根於此,奉獻青春,是堅強不屈的新疆戰士。樹似人、人如樹,二者的形象疊印在一起,藉此體會課文在表達上是借物喻人、託物言志。回答第三個問題。

另外,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瞭解本文的人物描寫特點。對兄妹二人通過幾句簡短對話,凸顯了不同的性格特徵,哥哥誠實好奇,妹妹天真幼稚,而對父親的描寫則抓住了神情的變化,來暗寫他的心理變化、志向與心願。第一次“出神”和“沉思”,因看到白楊而觸景生情,想到環境,想到了自己和戰友。第二次“微笑”,因爲聽到孩子關於白楊樹的爭論時那麼的天真幼稚;第三次是“嚴肅”,因爲它與孩子談白楊的特點,儘管孩子還不懂,但實質是在借樹喻人、抒懷言志。第四次“又陷入沉思”是有樹想到子女,從自己想到孩子的未來;最後“浮起一絲微笑”想到自己後繼有人。想到自己的孩子也將紮根於邊疆而感到欣慰。

(五)配樂誦讀

讓學生在音樂中感悟白楊邊疆戰士合二爲一,都是默默的在爲祖國的便將事業做貢獻。把無聲的文字變爲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六)佈置作業

1、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2、寫幾句話,誇誇像文中的爸爸那樣的祖國建設者或保衛者,可以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等詞語

3、延伸閱讀:《帳篷》,瞭解一些著名詩人艾青及其作品,邊閱讀邊思考以帳篷爲家的“我們”指的是誰,具有哪些品質。

4、課外拓展:向學生推薦閱讀篇目,如茅盾《白楊禮讚》,楊朔《荔枝蜜》,陶鑄《松樹的風格》等。

五、說板書設計

白楊

車窗外的白楊——————於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

父親眼中的白楊——————不擇環境、不懼災害,茁壯成長

父親心中的白楊——————紮根邊疆、無私奉獻的邊疆建設者的化身

集體備課發言稿5

全區國小數學學科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會議於9月12日下午在黃海路國小報告廳舉行。會議由數學教研員王超主持。王超主任用犀利的語言不停的肯定着,啓發着,鼓勵着,總結着......作爲一個國小數學備課組長,我深入其中,感覺受益匪淺。下面就由我向大家彙報一下此次會議的主要內容。

一、從課堂教學、備課、作業的佈置與批改、學科教研活動、高效課堂的打造、教學質量的再提升、師生的有關競賽等方面,對上學期的學科教學工作進行了全面的總結。

王超主任將1-6年級的數學成績逐一分析,每個年級的平均分,優秀率,合格率都一一彙報呈現出來,並且按學校,完小分別排名,分別表揚了前5名,當然也批評了後十名。每個年級的成績第一名和最後一名都相差很大,分析原因如下:老師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現象普遍存在,老師抄教案現象嚴重,課前不備課,不研究教材,學生替老師改作業現象嚴重,對於學生作業出現的問題視而不見。

基於以上原因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牢固樹立質量意識,把質量擺在重要位置,教師的觀念要改變,要真抓實幹。

2.做好紮實工作,鑽研教材,編寫教案,在課堂上以學生爲中心,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

3.認真研讀期末試卷,研究命題方向

2.回顧上學期得教研工作(主要視導方面)

聽課情況有如下問題:

1.沒有深入研究教材,重難點把握不清,目標達成度較低。

2.部分教師穿新鞋,走老路,滿堂灌,老師唱獨角戲,不能體現新課標理念,受課件束縛嚴重,程序化比較嚴重,講的多,問的多。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深入,流於形式,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4.鞏固練習的隨意性較大。

5.忽視了課堂常規的訓練,課堂參與率比較低

備課方面存在如下問題:

1.校際發展不平衡

2.備課格式要統一

3.教學過程要精細,新知探究部分過於簡單,沒有具體的教法和學法。

4.練習的設計要多元,題型要多樣。

5.課後筆記要深思。

作業方面存在的問題如下:

1.作業書寫不規範,不認真

2.批改要規範,細緻,不能錯批

3.激勵性評價

二、組織與會教師認真學習了學科教學常規要求,針對學科實際對落實學科教學常規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並安排黃海路備課組演集體備課。(播放錄製視頻)

三、佈置了本學科的有關教學工作9.11號校本教研先進校評比、10月1號以後進行校本教學視導、開展常規教研活動、國小數學報比賽等等)並對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提出了相應的學科教學要求。

集體備課發言稿6

9月21日,參加了縣教科局在營根鎮小心國小組織了縣、各鄉鎮教研員集體備課活動,我收益非淺。下面我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體會與困惑。

體會:

集體備課是提高備課質量的重要備課形式。它可集思廣益,將個人才智轉化爲集體優勢,共同提高教學質量。有着諸多好處,如:能有效凝聚集體的智慧,做到知識共享;能顯著提高教育教學效果;能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能大力促進學校的教科研氛圍;能夠更好地服務於教學;能較好地落實課改要求等等。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讓我感到收穫最大的還是相互學習的這個過程,在這當中,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見解,然後放在一起去討論,當我們在討論交流過程中發現別人的長處或高見後,很感到一種壓力,在很短的時間內會有很好的效果。很快便將別的老師的某種觀點轉化爲自己的東西並結合自己的觀點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這一討論的過程不僅能使得教學易於進行,還會加深老師們之間的感情,所以讓我們彼此學到很多、收穫多多。

困惑:

集體備課所帶來的好處是不容置疑的,但我總覺得集體備課形成的共案與個案實施中存有矛盾。因爲教師的教學面對的是學生,學生是人,他們是學習的主人。他們層次不齊,特別我們鄉鎮的學生,優劣懸殊。而教師層次千差萬別,每一位教師的人生閱歷、知識結構、教學經驗、個性氣質不同,以及他們對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異,又面臨不同的教學對象。那以集體教案,作爲實施教學的依據,會不會步入另一種教學極端——思維“複製”,個性“粘貼”,失去自我呢?我們在承認“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同時,怎樣保證教學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我初步接觸集體備課,難免存在着一些問題和困惑,但隨着工作的完善,我想,那將會成爲提高我們教師業務成長的有效策略。

集體備課發言稿7

本冊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主要內容是圓,六年級數學第十一冊《圓》集體備課發言稿。在此之前各冊出現的平面圖形都是直線圖形,圓是一種曲線圖形,有着與直線圖形不同的特點。在低年級圓的直觀認識的基礎上,在這裏進一步認識圓的特徵,學會計算它的周長和麪積。在圓的後面,教材還安排了軸對稱圖形,使學生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對所學的各種平面圖形中軸對稱的情況有較全面的瞭解。教材一方面注意從學生熟悉的實物出發,抽象概括出幾何圖形的知識,另一方面適當增加聯繫實際的題目,使學生學會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同時,教材通過操作,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通過知識間的聯繫和對比,使學生弄清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或計算方法。

一、本單元的基本分析:

常見的由曲線圍成的封閉圖形,它在生活和生產實際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在此之前學生曾經學過幾種平面直線圖形有關知識。學生從學習平面直線圖形到學習平面曲線圖形,不僅會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和空間觀念,加深對周圍事物的理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也爲進一步學習有關圓柱、圓錐等知識打下基礎。

本單元安排的知識有:圓的認識、圓的周長和麪積、軸對稱圖形和選學內容“扇形”。教學本單元的知識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多進行一些操作活動,比如畫圖,測量,摺疊,等等。這樣做,有利於學生形成圖形的有關概念,培養空間觀念,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本單元的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培養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係。知道圓是軸對稱圖形,會用工具畫圖。

2、使學生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與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與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與面積。

3、通過圓知識的教學,培養學生空間觀念。

4、知道圓是軸對稱圖形,會用工具畫圖。認識其它的軸對稱圖形,會找出並畫出它們的對稱軸。

5、在探索中,進一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6、通過介紹圓周率的史料等知識,向學生進行愛科學,愛祖國的教學,數學論文《六年級數學第十一冊《圓》集體備課發言稿》。

三、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1、讓學生理解在圓中直徑是最長的線段,並能根據直徑或半徑畫圓。

2、認識圓周率的含義,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

3、讓學生經歷圓的面積的推導過程,理解並掌握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4、半圓的周長、面積,環形的面積的計算。

5、掌握一些常見的規則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及找出其中圖形的對稱軸。

四、教具、學具的準備:

尺規、圓形物體(球)、剪刀、咭紙、多媒體課件

五、具體分析:

(一)關於“圓的認識”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直觀認識圓和已經較系統地認識了平面上直線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本節宜充分引導學生動手、動腦,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本節的知識及完成課本練習和補充一些課外練習,課時安排在1.5節至2節。

1、在導入新課和教學新課的過程中,應該從學生熟悉的和已有的知識出發,激發學習興趣,開展教學活動。

2、本節教學過程中,無論是認識圓心、半徑、直徑,還是學習圓的畫法,都安排了學生充分參與的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觀察、操作、猜測、討論、交流、歸納、分析和整理的機會。

3、教學本節要注意使學生初步體驗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繫,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初步的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測量沒有標出圓心的圓的直徑,找出圓形物體的圓心,車輪爲什麼要做成圓形等。

4、教學半徑與直徑時要突出半徑的一頭接圓心一頭接圓的曲線上;直徑是經過圓心兩端分別接在圓上。每條半徑和直徑都有無數條和分別都相等。直徑是圓上最長的線段。

5、本節一個重點是理解半徑與直徑的關係(半徑是直徑的二分之一,直徑是半徑的2倍),注意讓學生知道用圓規畫圓時,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是半徑。

6、注重學生記憶圓各要素的名稱及其字母表示方法。

7、教學課本P88第6題宜供有餘力的學生做,02年的區統測題就以本題爲藍本。這兩個圖是平分四等份。要畫出規則的圖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圖中大、小圓的半徑關係,無論那種畫法都要先畫出平均分佈的直徑。

(二)圓的周長:

本節通過讓學生回憶什麼是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周長及思考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周長與什麼有關係,來引出圓的周長,並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教學中,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積極參與,主動獲取圓的周長的有關知識。教學新內容及完練習需要3課時。

圓的周長,教材從回顧正方形、長方形周長的含義入手,使學生了解圓的周長的含義。接着用線或紙條繞圓一週的方法,量得圓的周長。

集體備課發言稿8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下午好!備課組是學校的一個最基本的組成部分,也是組織學校教學工作不可的或缺一個部分。

備課組工作的到位程度是衡量一門學科的教學工作是不是到位的重要指標。

備課組的合作發展有利於教師素質的整體提高,有利於新課程標準的順利實施,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下面我代表八年級年級數學備課小組來向各位領導、各位同仁來彙報我們小組這近一年來所做的工作。

1、要成爲一個出色的備課小組,團結是第一要素團結是交流合作的先決條件,我們整個數學組歷來是一個非常團結的小組,我們八年級數學組也延續了這一好的傳統,我們備課組成員都具有很高的教學水平和敬業精神,大家都把學校的工作放在首位,不計較個人得失,工作協作,努力使教學工作做到最好,在這近一年的時間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各項教學工作都進行得比較順利。

2、嚴格落實教學常規是備課組工作能夠有效實施的保證開學初,爲了保證備課組工作計劃能夠有效實施,我們備課組老師們都認真學習了教務處教學計劃,並對教研計劃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在充分討論下制定了教學計劃,並努力按照制定的計劃去做,嚴格執行學校的教學常規,認真上好每一節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並加強教學質量的管理,重視學生們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3、要使得小組工作能夠順利展開,分工明確,責任到位是必備條件在每次開學初我們小組就把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全部安排到位。

備課方面的具體的做法是每個老師們負責一個單元的備課,在集體備課時,先由主備老師們來講述這一個章節的重點、難點,知識點講到什麼程度,哪些題型是必須訓練到位的等等,再由其他老師們補充,從而形成一份大家比較認同的教案,也是集體智慧的集中。通過這樣的工作,可以促進新教師快速的成長,促進老教師不斷的學習,一起提升業務能力。同時也有效的整合固有的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完善每位老師們的教學理念,相當於由原有的一個老師們教一個班變爲一個備課小組教一個班,不僅提高了教學質量,也縮小了班級之間的差異。平時的單元考卷我們也是分工明確,在一個老師們備課時就由下一位老師們負責這一個單元的考卷,另外對於新增加的外橋教學工作,我們也是每個禮拜輪流一次。通過具體的分工,使得日常工作得以有效運轉。

4、開展必要的教學研討活動是提高教學技能和教學能力的必要手段新教材新教法對我們八年級老師們來說都是有點陌生,只有集思廣益才能少走彎路。

爲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材,更好地調整教學進度,一般每週安排一次集體備課,集體討論,總結這一週的教學工作,由每個老師們針對自己班上學生們的特點來講述學生們在學的過程中那些是掌握不到位的?那些內容在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今後如何來改善教學等等,爲後續教學工作做好鋪墊。同時確定下一週的教學安排,理清教材思路,明確教學目標,規劃教學流程,從而幫助所有教師更好地把握教材和教法,更高效地開展下一步工作。同時爲了切實提高小組成員的教學技能,我們小組也開展了互相聽課和對全組成員的公開課。

因爲每個教師上課都有自己的風格和特點,無疑也有自己的弱點,多聽課、多評課,可以學習他人的優點,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也可以暴露自己的不足,以便及時改正。

(在這裏我要代表我們八年級數學組感謝邱老師們對我們的幫助,邱老師們經常到我們八年級年級聽課,給我們小組提了很多的寶貴意見,直接或間接的促進我們成長),其次本學期我們還由吳楊楊和惠雪芸兩位老師們對全組開設公開課,也得到了全組老師們的大力支持,在此一併感謝。

通過這些措施,實現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團隊效應,切實提高了我們小組每位成員的教學技能和教學能力。

5、互幫互助、步調一致是備課組成員共同成長的基礎互幫互助、步調一致是我們備課組工作的一大特色。在平時的工作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生活上和教學上的困難,一旦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小組成員毫不猶豫的伸出援助之手。平時的教學工作是緊張的,上課,備課,批作業佔據了我們大部分時間。

但是我們備課組全組老師們步調一致,每天上課內容基本一致,並嚴格做到佈置作業也一致,在平時的單元測驗中也做到評分標準也一致。

以上就是我們八年級數學備課平時所做的一些平常而又簡單的工作,我們全組成員團結合作,默默工作。在這過程中有不到的地方請各位領導、各位同仁予以批評指正。

集體備課發言稿9

尊敬的教辦專家、兄弟學校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下面,我代表我們中心國小六年級語文備課組六位老師向大家做個彙報,談談我們對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材的整體理解,對學情的分析,以及對第六課《懷念母親》這篇課文的解讀和教學設想。

第一板塊我們對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材的整體理解

本單元教材圍繞着“祖國在我心中”這個專題,共安排了四篇文章、一次習作和口語交際、一次回顧與拓展、一次綜合性學習。四篇文章中,前兩篇是講讀課文,《詹天佑》描寫了詹天佑爲我國鐵路建設事業艱苦卓絕的奮鬥歷程,歌頌了他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傑出的創造才能。《懷念母親》表現了著名學者季羨林在德國留學時對生身母親和祖國母親無限眷戀的感情。後兩篇是略讀課文,《彩色的翅膀》則從普通的海島戰士紮根海島、建設海島平凡事蹟中,歌頌了邊防戰士對祖國的一片忠誠和熱愛的感情。《中華少年》以詩歌的形式熱情讚美了祖國,抒發了作爲中華少年的自豪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中華少年建設中華的堅強決心。 “口語交際·習作”安排了以“祖國在我心中”爲主題的學習彙報會和寫演講稿或讀後感的活動,“回顧·拓展”也是緊緊圍繞“祖國在我心中”的主題,安排了相關的內容。另外,本組還安排了一次圍繞本專題的綜合性學習,引導學生通過蒐集、採訪、參觀等方式,進一步深化“祖國在我心中”的認識。

編排這組教材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通過讀書感受中華兒女報效祖國、爲國爭光的赤子情懷,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二是爲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感到驕傲、自豪,立志報國;三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這三個教學目的,前兩個側重內容的理解,強調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導,也就是側重人文薰陶;第三個則側重對錶達形式的感悟,強調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也就是側重工具掌握。就這二者而言,我們認爲不能割裂開來、分成兩張皮,而應該巧妙地將二者融合在一起。怎樣融合呢?簡單說,就是抓住語言文字這個根本,通過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深入體會、感悟,撥動學生心靈的琴絃,讓學生與作者、與文中主人公產生情感的共鳴,回頭再品味詞句,看看作者是使用哪些詞句準確表達出自己的情感並打動我們的。這樣,我們就帶着學生在文本中走了一個來回,全面達成了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用書建議,我們可以安排14課時。其中,精讀課文6課時,略讀課文2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習作3課時,“回顧·拓展”2課時。另外,學生還必須在課外利用部分時間完成綜合性學習。

第二板塊學情分析

1、我們的學生已經邁入六年級了,接受各種形式的愛國主義教育少說也有六七年了,學生對祖國的歷史、文化、人民、地理等有了初步的淺顯的認識。尤其是今年5·12汶川大地震中,學生對全國人民衆志成城、抗震救災的偉大精神有了直接的感受;在今年剛剛閉幕的北京奧運會上,學生看到自己祖國的五星紅旗一次次在奧林匹克賽場上空冉冉升起,一次次感到作爲一名中國人的自豪和驕傲。

2、學生對我國近代那段屈辱的歷史還不是十分了解,因爲他們今天生活得十分幸福,他們不知道什麼叫做被壓迫、什麼叫被侵略、什麼叫侮辱,而且,他們沒有遠離祖國、遠涉重洋的坎坷經歷,現在,他們認爲出國是一件十分榮耀的事情,所以,他們在對當時歷史背景不太清楚的情況之下,理解《詹天佑》《懷念母親》,是十分困難的。

3、就學習經歷而言,在五年級曾經學過一組表現父愛母愛的課文,不過這組課文所表現的父愛母愛都是和學生生活實際聯繫比較緊密的,能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但是,他們現在一般還不能體會出與母親生死離別、陰陽兩隔的痛苦和悲傷,在學習《懷念母親》一文時存在較大障礙。

4、在五年級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理解詞語、句子的.學習方法,如:查工具書、聯繫上下文、聯繫自己生活實際、展開想象等。在本單元學習中,這些方法依然要用到,並要加以鞏固。

第三板塊對《懷念母親》的解讀

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一位是生身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永遠不變的熱愛。本文初讀平淡無奇,甚至感覺跳躍性比較大。讀過一些相關的作品,瞭解了寫作背景,慢慢走近作者的心靈,再回頭去讀,漸漸讀出了味道。季老學貫中西,文通古今,對如何寫散文有自己的獨有看法。他曾說,散文的精髓在於“真情”二字,“真”就是真實,“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分。現在,爲了自傳“只寫事實”,他在寫此文時盡力勸真”而去“情”,使文章讀來顯得平淡了。可是文章“平”和“淡”的背後,隱藏了更深的“情”。

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作者開門見山,指出兩位母親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爲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調,同時引出下文對兩位母親的描述。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與親生母親的關係:雖然相處時間不多,但母子感情卻絲毫未減,相反因爲母親的離世,更加深了自己對母親的歉疚,併爲此不斷懷念母親,這爲闡述自己對祖國母親的愛鋪墊了感情基調;然後,作者藉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描述了在漫長的留學生涯中,對母親和祖國的懷念,將對兩位母親同樣的敬意、相同的愛慕表達得酣暢淋漓,這是文章的重點所在。最後,作者呼應文章開頭,說明爲什麼會有對兩位母親不變的情懷,使文章結構渾然一體。

在表達方法上,有如下幾個鮮明特徵:

1、直抒胸臆。文章表達對母親、對祖國的崇敬與摯愛,沒有敘述一件具體的事情,而是體現在直截了當的表白中。這種以抒情爲主要表達手段的散文對學生而言,理解與感悟很難達到一定的深度。

2、引用日記。作者爲了表達當時最真實的情感,按照自己一貫的主張,沒有以自己現在的感受去推測當時的心情,而是在文章中用較大篇幅引用了當時的日記和文章片段,用自己的真情將這些片段串在了一起。

3、前後照應。文章有兩組前後照應的地方,一組是開頭與結尾,一組是第二自然段和第六、九自然段。

4、環境烘托。在作者的日記裏,作者巧妙地借對環境的描寫,烘托出自己當時的心境。

5、同時寫兩位母親。將親生母親和祖國母親同時寫進一篇文章,而且結合得那麼精巧,在其他文章中很少見。連作者本人也認爲:同一篇文章,寫兩個母親,比較有意思,也比較容易接受。國小生要懂得熱愛祖國,懂得對自己的父母盡孝心。

第四板塊《懷念母親》教學設想

一、教學理念

1、以生爲本就是從學生實際水平出發,聯繫學生的生活,調動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在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礎上,主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充分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

2、以讀爲本就是用讀貫穿全文教學,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昇華情感,在讀中積累語言。

3、讀寫結合一是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如前面提到的直抒胸臆、前後照應、環境烘托等,二是以文本爲依託,借用文章《尋夢》開頭結尾,激發學生想象,補寫其中片段,進一步在讀寫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目標設定

1、會寫8個生字,學寫“真摯、避免、朦朧、淒涼、引用、強烈、思潮起伏、可見一斑”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三、教學重點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抓住那些表情達意的關鍵詞句,通過朗讀感悟,理解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我們覺得本文值得一抓而且應該抓好的關鍵詞句有:

1、關於懷念親生母親的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着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如今到了德國,來到哥廷根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爲什麼,母親頻來入夢。

▲我看了她的神氣,想到自己的在故鄉地下臥着的母親,我真想哭!我現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

▲夜裏夢到母親,我哭着醒來。

▲我悵望灰天,在淚光裏,幻出母親的面影。

2、關於懷念祖國母親的

▲我的祖國母親,我這是第一次離開她。離開的時間只有短短几個月,不知道是爲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然而這淒涼卻並不同普通的淒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我現在還真是想家,想故國,想故國裏的朋友。我有時簡直想得不能忍耐。

▲我仰在沙發上,聽風聲在窗外過路。風裏夾着雨。天色陰得如黑夜。心裏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國了。

▲一想到我的母親和祖國母親,就心潮騰涌,留在國外的念頭連影兒都沒有。

▲這種懷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時候,異常強烈。以後也沒有斷過。對這兩位母親的懷念,一直伴隨着我度過了在德國的十年,在歐洲的十一年。

四、教學難點及突破策略

課文語言富有跳躍性,而且作者對母親和祖國的這種深厚感情,學生缺乏現實體驗。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會存在一定的困難。

我們的突破策略有三個:一是瞭解了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瞭解到季老歐洲十一年中對兩位母親的懷念始終不斷,季老在散文中想把這種情感經歷表達出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篇課文。二是調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想象失去母親的痛苦;三是補充一些密切相關的資料,幫助學生理解作者對母親的深切懷念。讀作者的其他作品,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解讀文本。季老的散文《賦得永久的悔》,回憶幼時的生活和表達對母親早逝而自己無從迎養的愧疚、悔恨,對解讀《懷念母親》很有幫助。此外,《懷念母親》中有兩段文字摘自季老寫於1936年的《尋夢》。《留德十年》附錄中有《尋夢》全文,不但有助於解讀《懷念母親》,而且此文寫得情深意切,讀後齒頰留香,回味無窮。

五、課時安排

三課時

六、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

1、【出示圖片】這張照片上的老人是誰?你認識他嗎?

2、說說我們學習過季羨林老先生哪些文章?你對季老還有哪些瞭解?

3、【課件簡介季老簡歷:季羨林,語言文家、文學家、佛學家、翻譯家、散文家。19XX年出生于山東臨清縣,6歲時被送到在濟南的叔叔家開始讀私塾,9歲開始學英語,12歲讀《左傳》、《戰國策》、《史記》,15歲學德語,17歲開始發表小說,19歲發表翻譯作品,24歲赴德國留學。193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5年至1945年留學德國,獲哥廷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任北京大學教授,爲終身教授。他從讀高中時開始創作散文,幾十年筆耕不輟,至今已出版散文集20餘本,150萬字以上。

季羨林家境貧困,小時候整天跟隨着母親跑前跑後,一有問題便問個沒完沒了,母親總是耐心地回答。在於母親共同生活的6年中,母親總是把家裏最罕見的白麪餅子給季羨林吃,而自己一生都以難以下嚥的高粱餅子爲伴。季羨林暗下決心,自己大學畢業後,有了工作,就立刻迎養母親。可是,沒等他大學畢業,母親便永遠地去了,這使他感到悔恨萬分。季羨林一生寫過許許多多懷念母親的文章。

季羨林熱愛祖國,在留德的十年裏,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多災多難的祖國。季羨林在哥廷根大學學業期滿,幾次想返回祖國,報效祖國,可都沒有成功。季羨林說:“中國優秀傳統的人文精神,集中起來就是兩點:一是愛國主義,二是有骨氣。” 】

你現在對季老又有了怎樣的瞭解?

4、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季老的另一篇文章——《懷念母親》。大家先猜猜,季老在文章裏可能寫些什麼?

【調動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自讀課文

1、自由放聲朗讀全文,藉助工具書,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想一想,課文都寫了些什麼內容?

3、讀完課文,你有哪些感受,做上批註。

4、文中有哪些地方自己弄不明白,做上記號。

【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

三、檢查自讀

1、指名接讀全文,正音。

2、分小組比賽讀全文,教師評價。

3、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引導學生用文中的句子概括全文主要內容:a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我對這兩個母親懷着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b對這兩位母親的懷念,一直伴隨着我度過了在歐洲的十一年。】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生身母親祖國母親

4、初步交流

【指名說說自己的初步感受,不求深刻,只要是第一感受就可以了,師對學生回答略加評點。】

5、質疑問難

讓學生充分提出自己經過思考後仍不夠明白的問題,師稍加梳理,區別對待:有的讓學生自己解決;有的當堂解決;有的留待下一節課解決。

四、補充閱讀材料

將季老的《賦得永久的悔》下發給每個學生,自由閱讀。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二、研讀課文

(一)研讀對母親的愛

你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愛?

引導學生抓住以下關鍵詞句體會:

1、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着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從這些句子中你首先體會出的是什麼?

——尤其是哪幾個詞語讓你感受到作者的“痛”?

(痛哭、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終天之恨、淚流不止)

——你對“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是怎麼理解的?

——“終天之恨”是一種什麼樣的恨?你能結合補充材料說說你的理解嗎?

(我也隱隱約約地立下一個決心:有朝一日,將來長大了,也讓母親吃點“白的”。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還沒有等到我有能力讓母親吃“白的”,母親竟舍我而去,留下了我一個終生難補的心靈傷痕,抱恨終天!)

——你還從“數十年如一日”中體會出什麼?還有哪些地方表達了這個意思?

——指導朗讀。

2、如今到了德國,來到哥廷根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爲什麼,母親頻來入夢。

——“頻來入夢”是什麼意思?母親爲什麼會頻來入夢?

3、從好幾天以前,房東太太就向我說,她的兒子今天家來,從學校回家來,她高興得不得了……但她的兒子一直沒有回來,她的有點沮喪。她又說,晚上還有一趟車,說不定他會回來的。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長眠於故鄉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現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

——哪個詞最能體現作者此時的心情?(真想哭)爲什麼?

——母親和房東太太怎麼一樣?

——當時我明白嗎?現在呢?

——指導朗讀。

4、幾個月以後,我寫了一篇散文,題目叫《尋夢》。開頭一段是:

夜裏夢到母親,我哭着醒來。醒來再想捉住這夢的時候,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去了。

下面描繪在夢裏見到母親的情景。最後一段是:

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灰天,在淚光裏,幻出母親的面影。

——我爲什麼會“哭着醒來”?

——作者母親的面影是怎樣的?你你能想象出來嗎?

——比較句子:我仰望藍天,在淚光裏,幻出母親的面龐。

我悵望灰天,在淚光裏,幻出母親的面影。

(灰天暗示我的心情也是灰暗的、悲痛的;悵望充分表現出我的無可奈何、悲痛;面影說明母親在我腦海裏的印象是模糊的、不清晰的。)

——指導朗讀。

——你能想象到作者在夢中都夢到了什麼嗎?

【試着寫一個片斷】

(二)研讀對祖國的愛

你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作者對祖國深深的愛?

引導學生抓住以下關鍵詞句體會:

1、我想到故鄉,故鄉里的老朋友,心裏有點酸酸的,有點淒涼。然而這淒涼卻並不同普通的淒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淒涼怎麼理解?

——爲什麼又感到甜蜜?

——我們在什麼情況下用“糊”?這裏爲什麼用“糊”?

2、我在國內的時候,只懷念,也只有可能懷念一個母親。現在到國外來了,在我的懷念中就增添了一個祖國母親。這種懷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時候,異常強烈。以後也沒有斷過。

——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種懷念“異常強烈”?

3、我現在還真是想家,想故國,想故國裏的朋友。我有時簡直想得不能忍耐。

——不能忍耐怎麼理解?

——你做什麼事有過不能忍耐的經歷?

——作者不能忍耐什麼?他想怎樣做?

——還可以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一點?

4、我仰在沙發上,聽風聲在窗外過路。風裏夾着雨。天色陰得如黑夜。心裏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國了。

5、一想到我的母親和祖國母親,就心潮騰涌,留在國外的念頭連影兒都沒有。

——現在還覺得甜蜜嗎?

——指導感情朗讀。

三、小結昇華

1、結合作者簡歷以及歷史背景,簡要解釋作者滯留歐洲十一年的原因。在作者心中,母親與祖國已經融在了一起。想到母親,就會想到祖國;想到祖國,自然也會想到母親!

2、遊子在外,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自己的家鄉、自己的親人、自己的祖國。上學期我們學唱了一首《故鄉的雲》,還有一首歌曲更能打動千千萬萬海外遊子的心靈,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播放《白髮親孃》】

3、自由感情朗讀全文。

第三課時

一、複習導入。

二、表達方法歸納小結。

三、課堂練習。

四、生字教學。

五、佈置作業。

1、讀《祖國,我們回來了》。

2、完成同步精練。

疑問:我的願望到底指什麼?

思念祖國的甜蜜一直如此嗎?

集體備課發言稿10

今天集體備課,我是主講人之一,我的發言結合上學期人教社版五年級上冊的教學體會,發言主題爲《活用品德與社會教材,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發言分爲三部分:

一、期初整體把握教材,突出三單元《我愛祖國山河水》重點;

二、提前一個月開始培訓學生做“小導遊”(略:詳見教案教學後記);

三、做好課後延伸:喜報,課堂照相再分享,學生撰寫體會,教師澳門行的分享;

四、師生收穫都多

1、學生:增長學識,鍛鍊能力(信息和文字處理);充實生活,提供週記素材。

楊思成文章的4-7小節寫到“這當小導遊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們首先得逼着自己學和做本來不需要學的幻燈片製作,然後得根據幻燈片的內容寫文字稿,接着是一步步的進行修改、試講,最後還得學會操作。完成這些步驟,我才能在課堂上正式開講。

爲了當小導遊,我把大部分課餘時間都放在了這上面,雖然很辛苦,但我卻十分快樂。我不僅知道了如何做幻燈片,更加了解了我介紹的廣州,還得到了何老師親手爲我寫的喜報。

這次演講也十分順利時,雖然我們還只第二次接觸和使用多媒體室的設備,但卻也十分熟練。

這次當小導遊的經歷,將成爲我永久的記憶和財富。”

2、教師:體驗幸福,兩封家長的來信享受做教師的幸福;收穫資源,我用學生的資源,拉近距離,形象導入第三課;充實生活,四篇博文記錄從培訓學生到收到家長來信。

集體備課發言稿11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下午好,剛纔你們看到的就是我們八年級語文組集體備課的日常,我校自20xx年9月建校來,成立課程開發中心,在課程開發中心的領導下開展集體備課活動,每週二下午13:50分,我們會準時在C區三樓美術室開展集體備課。

我們深知:集體備課是教師合作研究的一種最有效的形式,是發揮教師團隊精神,集思廣益,取長補短的備課形式。它可以充分展現教師的羣體智慧,博採衆長,擇善而從。

八年級語文備課組全組教師共6人,自20xx年9月份建立,20xx年9月新加入教學經驗豐富的付老師,兩年來我們沒有發生過教學及管理之外的任何分歧,而在業務上是互幫互助、團結協作,青年教師何夢欣、甘瓊能主動詢問、探究教育教學中的疑難問題,發揮青年教師特長,積極主動承擔教學教研任務;徐老師教學經驗豐富,在全組起到傳、幫、帶作用,韓老師、付老師學識淵博、資歷高,語文教學中涉及的教學進度、課件設計、課型設置、改革方向、都需要她們把關,正是這樣一羣可愛的人,充分發揮各自特點,形成優勢互補,達到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兩年來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集體備課中汲取營養,不斷成長,也總能在討論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實實在在的把集體備課成果運用到教學中去,我們知道,抓好集體備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我們堅信,在以武校長爲領導的帶領下,大悟思源實驗學校的教學質量將再上新臺階!

集體備課發言稿12

本月21日,我參加了縣教研室組織的教研員集體備課活動,我們語文組在組長覃老師的安排下,分爲3個小組,我被安排在第3小組,這個小組由思源學校、黎母山國小、什運國小、南方國小組成,小組長是吳琴教導。吳教導在紅毛國小的時候組織開展過集體備課,比較有經驗,使我們這個備課小組備得比較順利。我們首先跟營根國小借來三年級上冊語文課本,小組成員把第二單元的教材內容看了,再重點看第5課《灰雀》,因爲我們要備的是《灰雀》這篇這課文第二課時。具體步驟如下:

一、大家分析教材

二、討論確定教學目標。

我們原先把教學目標分爲知識目標和情感目標,可是難以表述,總是覺得表述不太理想,後來還是不分知識目標和情感目標了,而是把知識目標和情感目標融合在一起來表述。這課時的教學目標是:1、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懂得做錯就改,做個誠實的的孩子;2、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三、討論教學重點、難點

經過大家討論,教學重點定爲:瞭解列寧不見灰雀後主動與小男孩交談,使小男孩放回灰雀的經過。教學難點定爲:通過了解人物的語言,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討論教具

生字卡,教學流程的第一個環節複習生字時用;灰雀圖片,學習課文時用。

五、討論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的討論,我們小組長都已做了記錄了,在這裏我就不用多說了。

經過參加這次教研員集體備課活動,我懂了怎樣進行集體備課,增加了組織開展集體備課的信心。回到學校,我會按照我校的教研計劃,根據我校的實際組織開展好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發言稿13

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要向大家彙報的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的內容,本冊教材包括8個單元,我要說的是第4單元體育主題。

下面我就從課標,教材和建議三個部分九個方面研說這一單元。

第一部分,說課標。

我將從課程標準和內容標準兩方面說。

1、課程標準

我重點研說學段目標。目標由五方面組成,分別是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在識字寫字方面,會認3000個,會寫2500個,同時注重培養主動識字和良好的書寫習慣。閱讀方面,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有一定速度,在閱讀中瞭解文章表達順序,體會作者思想感情,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習作方面,懂得寫作是爲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口語交際方面,要學會傾聽,把握主要內容,表達有條理。綜合性學習,結合語文學習,蒐集資料,策劃活動,在活動中學會合作。

2、內容標準:結合本單元內容說具體目標。

在識字寫字方面:

1、認會23個生字。

2、寫會30個生字,培養識字興趣和書寫習慣。

閱讀方面:

1、朗讀課文,理解體育精神;背誦《體育頌》部分段落。

2、學習默讀,練習不出聲,不指讀。

3、結合上下文了解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習作方面:圍繞單元主題,結合“綜合活動”完成相關文案,展示體育的魅力。

口語交際方面:口語交際方面,結合“綜合活動”,培養參與討論、敢於發表看法、認真傾聽的習慣。

綜合活動方面:結合“綜合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體育精神。

第二部分:說教材

我將先後從編寫特點、編寫體例,內容結構和立體式整合四個方面講述。

(一)北師大版教材在編寫上有四個顯著特點:

1、重視積累,感悟豐富的文化內涵。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積累,如引導學生識字、寫字,不僅學會認字、寫字,而且滲透漢字的文化;指導學生閱讀古今中外文化精品、背誦經典的古詩文、名家格言,感受豐富多彩的文章樣式和語言創造力。

2、重視感悟生活的能力。三篇課文都是從孩子的視角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金鑰匙”適當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提示和引導。對學生階段性的學習還有“自檢”,培養學生自審能力。

3、整體推進,全面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教材採用“主題單元”的形式設計編排,體現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整體推進的課程理念,具體表現在課文和語文實踐活動的整合,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的結合。

4、具有開放性、靈活性、適應性。教材打通語文課本、語文課堂、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其他學科的、學生興趣愛好之間的關係。讓學生以語文教材爲切入點,與其他學科和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通過查找資料、參與社會活動等方式,拓展學生的語文學習領域。

(二)編寫體例

北師大版教材不同於人教版,以內容整合,主題單元形式呈現,包括:文本、課後思考題、語文天地。全冊教材最後還設計有查字表、認字表、寫字表等內容。

以本單元爲例:包括單元主題名稱、課例(3篇主體課文,在課文後邊有生字表,藍色爲多音字,褐色爲以前要求會認,黑色有注音的爲認字內容,不注音的爲寫字內容。);課後思考題,一般一道和課文內容有關,一道和課文寫法或學習語言有關。《語文天地》“開卷有益”設計了2篇略讀課文。並且《語文天地》有固定欄目(如拓展閱讀、日積月累、綜合實踐、習作,金鑰匙等)語文天地中的所有內容都和主體課文緊密結合,不能作爲單獨的內容來處理,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教學時出現的問題靈活安排,隨機組合。

(三)內容結構

六年級上冊共8個單元,按內容分爲八大塊:高尚、美與醜、母親河、體育、往事、戰爭、地球家庭、歲寒三友。

第四單元“體育”教材由3篇主體課文和1個《語文天地》組成。編排的3篇主體課文分別爲《體育頌》、《把掌聲分給她一半》《學弈》,都表現了“體育”這一主題,讓學生感受到體育的魅力。

《語文天地》除了有字、詞句的積累與練習,還安排了對劇本的認識,讓學生在輕鬆的活動中再次感受到美。結合單元主題配合相應的閱讀、習作、活動等語文實踐。“金鑰匙”指導學生有效自讀,單元小結又一次幫學生梳理了單元知識。

(四)立體整合

橫向整合:主體課文雖然體裁不同,抒寫事件大小不同,但都是緊緊圍繞“美與醜”這一主題。《語文天地》的“日積月累”中的國內外大家關於美的名言又讓學生加深了對美的認識。

第三部分:說建議

(一)教學建議

我將從“識字寫字、閱讀、活動、習作、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分別敘述。

①識字寫字。20xx版課標:更注重培養識字能力、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書寫習慣。識字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引導主動識字;寫字每天都要安排十分鐘以上。

②閱讀教學。 20xx版課標: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在本單元教學中可少講多問多讀,以讀爲本、積累語言——如《學弈》、名言可讓學生熟讀成誦——感悟內容、昇華情感。 ③活動:本次語文天地安排的活動課其實可以理解爲口語交際。(課本劇的排練)20xx版課標:口語交際是聽與說的互動過程。

本單元的活動結合主體課文《足球史話》學習進行,也可以單獨進行。讓全班參與、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思考力,觀察力、促進同學間的合作。

④習作建議:20xx版課標: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結合本單元主題組織學生繼續學習寫人習作,要求通過兩件事體現人物的特點,結構上要求用上總分總來設計,課堂上學生先口頭講述人物故事,再進行練寫。

⑤綜合性學習:20xx版課標:結合語文學習,觀察社會,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本單元主要體現爲金鑰匙,即自讀課文方法的歸類。

(二)評價建議

(1)充分發揮檢查、診斷、反饋、激勵等多種功能

(2)實施評價,應注意多種方式、多元參與、突出整體性和綜合性。強調口頭、書面、激勵、多元、展示、過程性評價。單元知識與能力評價表、學習態度評價表、喜報、表揚信、習字反饋表、獎章和爭章臺。

(三)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1、最大限度的利用課內資源

(1)文本資源:通過閱讀其他教材來拓寬學生的視野;可以向孩子們推薦圖書,利用班級圖書角。

(2)多媒體資源:利用教學課件,發揮媒體作用。

2、合理開發課外資源

(1)藉助網絡資源,學生們可以在校園網站、班級羣等媒介上查閱信息,瞭解他人的生活,正確評判生活中的美與醜。培養審美情趣。

(2)生活資源

關注身邊生活,閱讀報紙、看電視。

研說教材,吃透教材,挖掘教材,利用教材,以教材爲載體,讓語文教學更紮實、更高效。

以上是我對教材的解讀,不到之處敬請指正,謝謝!

集體備課發言稿14

一、教材分析:

這一單元以“人與自然”爲主題,一共選了四篇課文:《父親,樹林和鳥》,《花是種給別人看的》,《植物之間的“愛”和“恨”》,《失蹤的森林王國》和兩首古詩《小池》,》《泊船瓜洲》。另外還有一個“積累與運用”。

《父親,樹林和鳥》這篇課文寫了作者的父親一生最喜愛的是——樹林和歌唱的鳥。讓人像是走進了優美的大自然,去感受鳥兒的呼吸,去聆聽鳥兒的歡唱。

《花是種給別人看的》《花是種給別人看的》講了作者多次對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感到吃驚,因爲他們認爲花是種給別人看的,進而體會人們美好,淳樸的心靈。

《植物之間的“愛”和“恨”》這篇課文各人們介紹了有關植物之間的科普知識,讓人們知道植物之間也可以相生相剋。

《失蹤的森林王國》這則童話,以森林王國變化前後的不同景象,以及它最後的消失,說明了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是很大的,喚起了人們環保的意識。

《小池》這首詩歌是宋朝詩人楊萬里寫的。這首詩寫的是小池。小池裏有一股細細的泉水,水面上有樹的倒影柔和的陽光照耀着小池民,池中荷花尖上停着一隻蜻蜓。抒發了詩人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泊船瓜洲》這首詩是宋朝詩人王安石的作品。全詩基調總體上是愉快,喜悅的,要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當時複雜的心情。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重在激發學生環境保護的意識,激發熱愛地球,保護地球的情感。

二、學情分析:

本單元是有關“人與自然”爲主題的文章。三年級學生對這一方面瞭解不多。我們要向他們進行教育:地球是我們的母親,是人和動,植物共同擁有的美好家園,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自覺保護她。節約用水,減少用電,不使用一次性用品等等。讓他們開展一次環保宣傳活動。

三、教學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會本單元的生字詞語,並能準確書寫,隨文理解重點詞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教育學生從小樹立環境保護的意識。

四、教學重難點:

重在激發學生環境保護的意識,激發熱愛地球,保護地球的情感。

五、教具準備:

課文中的插圖,生字卡片,相關的音像資料和文字資料。

六、教法,學法指導:

“積累與運用”教學時要重視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讓學生在自主的基礎上去感悟,去發現,去探究。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掌握學習方法,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質疑,自己釋疑。教師的點撥要能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本單元的學習,重在培養學生探索的興趣和意識。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孩子在朗讀中領悟內容,抓住課文中重點詞句瞭解作者要表達的感情。

七、課時安排:

《父親,樹林和鳥》3課時,《花是種給別人看的》3課時,《植物之間的“愛”和“恨”》2課時,《失蹤的森林王國》1課時,兩首古詩《小池》,》《泊船瓜洲》共3課時。另外“積累與運用”共4課時。

集體備課發言稿15

各位老師:

大家好,首先感謝縣教師進修學校的各位領導、老師給我們提供了與各位老師學習、交流的機會。今天我們集休備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第四冊第六單元的第一部分“買電器。”(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百以內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啓發學生探索並掌握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並結合生活實際解決問題。本單元的內容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就是今天我們大家要共同探討的整十、整百數的加減法口算。而且本節課的內容是後面三位數加、減法的教學的重要鋪墊,基於本節內容的特殊地位,並且)

教學目標:

結合教材內容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結合買電器的情境,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探索並掌握整百、整十數的加減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教學設想:爲了完成以上兩個教學目標,我打算在教學中首先創設買電器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結合情境圖當中的數學信息提出與自己生活相聯繫的數學問題,並嘗試獨立解決,探究出整十、整百數加減的口算方法,然後用這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流程下面我就把這節課的教學流程和設計意圖作一下介紹

一、創設生活情境

我以:老師家新買了一套房子剛裝修完,就差家用電器沒買了,你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到家電商場去買電器呢?引出課題並板書。之後課件出示相關電器及價格,讓孩子像售貨員那樣爲大家介紹這幾種家用電器的價格。(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創設與學生生活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二、探究算法、感受算法多樣化[提出問題]:

聽了營業員的介紹你們能提出什麼問題呢?學生獨立思考後找找同學說出自己所想的問題。(在學生彙報所提的問題時我用課件有選擇地進行演示)。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結合具體情境,提出數學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探究算法、解決問題]:

1、計算,交流合作

先讓孩子們獨立解決:一臺洗衣機和一臺電視機共花多少元?再在小組內交流算法。(設計意圖: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思考角度出發,嘗試計算,產生不同的運算方法。而且讓學生經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使學生能從聽取、反饋別人的方法中受益,這樣不僅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提倡的算法多樣化,同時也使學生獲得了知識技能,而且發展了自己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合作交流的能力,獲取到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2、彙報算法,感受算法多樣化

然後指定小組彙報,說出本組同學交流的幾種算法,再問其他小組有沒有不同的算法。(隨着孩子的彙報、講解課件演示幾種算法的算理。)(設計意圖:一是爲了使孩子再一次體會到算法多樣化,二是爲了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三是爲了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都能在一節課之後感到自己有所收穫,那對於一些學困生就有必要把算法算理交待清楚。)

3、靈活運用

接着讓孩子們用今天所學的辦法解決:一臺冰箱比一臺電視機貴多少元?孩子們獨立解決後交流算法。(設計意圖:從整十、整百數的加法過渡到減法,使學生的知識經驗得以適時的延展)

這時師指出: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整十、整百數加減的口算方法”(板書副標題——整十、整百數的口算加減法)

隨後讓孩子們說出在計算過程中有什麼地方需要提醒同學注意的(相同數位上的數字才能相加。)

最後讓孩子們運用所探索的口算方法解決前面提出的其他問題。再指名回答並說算法。而且要求孩子們解決與前面同學不一樣的問題。(設計意圖:充分利用課堂生成的資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三、闖關遊戲

第一關:看誰算得準說得好。書上54頁第一題第二關:比大小。書上54頁第二題:讓孩子們先獨立思考,填寫,再交流說出自己是怎麼想的。

(設計意圖:低年級的學生只有在新奇生動的刺激下,才能引起他們的注意,而長時間的集中學習會讓他們感到疲勞。這時我將書後的練習融於闖關遊戲中,讓學生在玩中學,這樣既讓學生感到輕鬆又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談收穫

五、個性化作業:

今天回家以後問問爸爸媽媽家裏電器的價格,並根據父母所提供的數學信息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並解答出來。這樣再一次讓孩子們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