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小三年級數學連乘應用題教案

  教學目標

關於國小三年級數學連乘應用題教案

1.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連乘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係,學會列綜合算式.

2.使學生學會用兩種方法解答連乘應用題的同時能用一種解法檢驗另一種解法.

3.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提高用簡煉的數學語言表達的能力.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5.培養學生認真檢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連乘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初步學會兩種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連乘應用題的兩種解題思路,掌握解題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1.先分析數量關係再解答.

(1)某車間每班有4個組,每組有11人,每班有多少人?

(2)一輛卡車可以裝30袋化肥,每袋重50千克,一輛卡車能裝多少化肥?

2.演示動畫“連乘應用題”

根據動畫演示的內容分別補充問題,再解答.

(1)一個商店運進5箱熱水瓶,每箱12個,_______________?

(2)每箱有12個熱水瓶,每個熱水瓶賣35元,______________?

3.引入新課.

教師提問:複習中的應用題都是兩個已知條件和一個問題,它們的數量關係共同的特點是什麼?(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計算.)

把動畫複習的兩道應用題連起來看,讓學生把複習中的兩道題合併成一道題.教師根據學生的敘述板書題目,引出例1.

教師導入:看來,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光會遇到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還會有這樣稍複雜的問題等待我們去解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共同學習:應用題.(出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一個商店運進5箱熱水瓶,每箱12個.每個熱水瓶賣35元,一共可以賣多少元?

(1)指名讀題,並說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繼續演示動畫“連乘應用題”,實物圖逐步轉化爲線段圖.

(2)小組討論:你準備怎麼解答這道題?並說出解答的思路.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討論,教師巡視,並參與學生的'討論.

(3)彙報討論的結果,並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學生可能想到:

方法1:要求一共賣多少元,需要知道每箱賣多少元和一共有多少箱.已知共有5箱,未知每箱多少元.因此,要首先求出每箱多少元.已知每個35元,每箱 12個,求出每箱賣多少元就是求12個35是多少,用35×12=420(元),再求出5箱一共賣多少元,就是5個420是多少,用 420×5=2100(元).

板書:①每箱多少元?

35×12=420(元)

5箱一共多少元?

420×5=2100(元)

方法2:要求一共可以賣多少元,需要知道每個賣多少元和一共多少個.已知每個賣11元,未知一共多少個,先要求出一共多少個.每箱有12個,有5箱,求一共多少個就是求5個12是多少,用12×5=60(個),再求一共賣多少元,就是求60個35是多少,用35×60=2100(元).

板書:②5箱一共多少個?

12×5=60(個)

5箱一共多少元?

35×60=2100(元)

(4)教師談話:像這樣的兩步計算應用題,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綜合算式,請同學們自己試着將這兩種解法分別列成綜合算式.

學生動筆列式,彙報訂正:

35×12×535×(12×5)

教師提問:第一種解法是先求的什麼?再求什麼?第二種解法是先求什麼?再求什麼?爲什麼要加小括號?不加行不行?

(引導學生說出第一種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種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個,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因爲運算中要先算12×5,就必須加小括號,否則運算順序就變了,不符合題意.)

(5)比較、辨析:這兩種解法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明確兩種解法的區別是:第一種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種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個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思路不同,用的已知條件也不同.聯繫是:最後都能求出來“5箱一共多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