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濟南的冬天教案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老舍在英國講學六年之久,英國的霧氣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還去了西南地區,因此來到被譽爲“泉城”的山東省會濟南後,感受非常強烈。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濟南的冬天教案,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七年級濟南的冬天教案

  【1】濟南的冬天教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發現並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品味優美的語言。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感知內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2、分析並體會文中比喻、擬人句子的精妙之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整理感知、研讀賞析1——3自然段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跟着 魏老師去領略了春的絢麗多姿,跟着蔡老師去尋味夏的熱情奔放,又跟着謝老師去感受了秋收的喜悅之情。那麼現在,請大家深呼一口氣,跟着老師,一起踏尋老舍的足跡,去感受“濟南的冬天”!

(二)檢查預習情況

1、生字新詞檢查

響晴 溫晴 安適 肌膚 秀氣 綠萍 水藻 貯蓄 澄清 空靈 水墨畫 藍汪汪 鑲(xiāng) 髻(jì)

2、認識作者——老舍

老舍(1899—1966),現代小說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品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兒》、《茶館》和《龍鬚溝》。

3、寫作背景

我們剛剛認識到老舍是北京人,可是,他爲什麼不寫“北京的冬天”而寫“濟南的冬天”呢?

老舍,於1929年離英回國,1930年前後來到山東,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他稱爲“第二故鄉”。《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可見作者是懷着對“故鄉”的深情來寫的。

4、齊讀課題,初步感受作者的深情。

(三)解讀文本

初讀課文

1、請大家帶着對“故鄉”的深情,好好地,有感情地自由朗讀課文。思考:濟南的冬天有什麼特點?

沒有風聲(無風)、響晴、溫晴

2、作者寫濟南的冬天是無風的,響晴的,溫晴的這三種特點。那他是通過什麼手法來寫的呢?

對比

3、都和那些地方進行了對比?

與北平相比,濟南是無風的

與倫敦相比,濟南是響晴的

與熱帶地方相比,濟南是溫晴的

4、從這三方面,作者發出了自由的感嘆?

濟南真得算個寶地。(讀)

再讀課文

1、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想想作者都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山:陽光朗照下的山(第三段)

薄雪覆蓋下的山(第四段)

城外的遠山(第五段)

2、大家找的非常好。那麼,現在請大家細讀第三自然段,談談作者寫了陽光朗照下的山有什麼特點,你從哪寫句子中可以體會到?(品析句子)

特點:溫靜(溫暖、安靜)

預設1句子:“請閉上眼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的睡着;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睡着”“喚醒”都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冬天的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請閉上眼睛想”創造了一個優美的意境,表達了作者的讚美之情。

預設2句子:“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

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濟南周圍的小山比作“小搖籃”,形象生動地寫出濟南的可愛。

預設3句子:“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裏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

這句話讓我們想到了雪萊的一句名言: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也從側面反應了濟南冬天的溫暖。

3、在品析句子的同時適當的進行朗讀指導。

4、請同學們用同樣的學習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找出薄雪覆蓋下的山有什麼特點,你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特點:秀氣

預設1句子:“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鑲”字用得好。“鑲”的意思是把物體嵌入另一物體內或圍在另一物體的邊緣,這裏的“鑲”形象地寫出了白色的山尖連接着藍天,就像是一道銀邊圍在藍天邊緣的景觀。

預設2句子:“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忽然害了羞”用擬人的方法描繪了夕陽斜照下雪色嬌美的情態。一個“羞”字,不僅畫出了雪景的“色”,與“粉色”相貼切,而且繪出了雪景中的情和內在美。

預設3句子:“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用與老天商量的語氣,說怕小山被大雪壓垮了,實際上是讚美,讚美小雪後濟南小山的秀美。一個“太”字。讚美之情全出。

5、作者寫薄雪覆蓋下的山,有沒有一定的寫作順序?按什麼順序?

有。按從上到下的順尋寫的,先寫山上,再寫山尖,然後寫山坡,最後寫山腰。(穿插學習老舍寫作的條理性、邏輯性)

6、從色彩上看薄雪覆蓋下的山。

看山上,它是白的,“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鬆的.翠與雪的白相映生色;看山尖,它是銀的,“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看山坡,它是彩色的,“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是它的色;看山腰,它是粉色的,“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微微泛紅:讓讀者以美的視覺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