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英語閱讀的水平

當代英語文學作品色彩紛呈,不乏激揚飄逸之作。名家名作的文字難度很大,許多創作手法體現了 20 世紀人類文學想象力的至高成就。不經過訓練,學生很難“吃透”作品。即便是教授,私底下聊天時,也會“抱怨”名家名作解讀起來並不輕鬆。

如何提高孩子英語閱讀的水平

英語閱讀,是需要讀解技術的。技術欠火候,閱讀水平就不能飛躍。

下面我以 Pulitzer 獎得主 Wiiliam Saroyan 的短篇小說 The Daring Young Man on the Flying Trapeze 爲例。該小說曾於 1934 年獲得 O. Henry Award,不經過系統的高級英文閱讀訓練,學生無法欣賞 Wiiliam Saroyan 的文筆。

小說第一段如下:He dressed and shaved, grinning at himself in the mirror. Very unhandsome, he said; where is my tie? He had but one. Coffee and a gray sky, Pacific Ocean fog, the drone of a passing street car, people going to the city, time again, the day, prose and poetry. He moved swiftly down the stairs to the street and began to walk.

我本人給學生講課時,就這一段話,會問學生2個問題:

第一、 怎麼理解“Coffee and a gray sky, Pacific Ocean fog, the drone of a passing street car, people going to the city, time again, the day, prose and poetry.”這句話在段落內部的作用?這個句子是在描寫心理活動嗎?

第二、 prose and poetry 字面意思是“散文與詩歌”,作者要表達什麼?

不經過嚴格的閱讀訓練,學生不可能回答出我的問題。

再比如,爲了幫助學生領會在英美報刊雜文和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的“內心獨白”、“自由聯想”和“意識流”風格,我會在教學中詳細分析意識流大師 James Joyce 的短篇小說 Araby

我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爲沒有“精雕細刻”的講解與訓練,學生很難突破英語閱讀瓶頸。到頭來,學生雖然報了不少培訓班,但一拿起稍有思想深度的原版書,仍舊擺脫不了“霧裏看花”的閱讀瓶頸。

李岑談少兒英語:孩子什麼書都不愛看怎麼辦

前年參加過一個教育論壇,當面回答了一些家長的提問。有一位家長訴苦說:孩子上二年級,不愛看書,什麼書都不愛看,希望我能出個主意。

從我對中學生的觀察,可以斷定一點:如果孩子小的時候,什麼書都不愛看,那麼孩子到了青春期,學習一定越來越差,這是確定無疑的。

孩子看書有偏好,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有的孩子喜歡冒險故事,有的孩子喜歡歷史故事,有的孩子喜歡幽默故事。麻煩在於,孩子什麼書都不喜歡的話,說明孩子沒有閱讀趣味。

趣味之養成,源自從小的.習性和環境教育。孩子的成長環境,是至關重要的。“孟母三遷”的故事,直擊教育的本質,令人拍案叫絕。當然,對於大部分家庭來說,改變居住環境是很困難的。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居家環境。

我給這位家長出了一個主意:“先學會扔東西,先把家裏囤積的雜七雜八的物品處理掉,以此告別庸碌的過去。然後,在客廳擺上一組高低書架,擺幾張好看的書桌,再採購 300 本書,新書舊書都可以,把書架填滿。晚飯後,大人儘量少看電視,儘量保持屋子安靜,坐在書架前閱讀半小時。”

看到在場家長頻頻點頭,我又講了一個故事,故事蘊含一個重要的教育哲理。

有一個當爸爸的男人,喜歡喝酒。每天,在家吃過晚飯,他還要到鎮上的酒館痛飲幾杯。冬日傍晚,飄着鵝毛大雪,他仍舊和往常一樣,飯後直奔酒館。但是走着走着,覺得後面好像有人跟着他,回頭一看,原來跟着他的正是自己年幼的兒子。

爸爸叫道:“你不做功課,跟着我幹什麼?”

看到爸爸回頭,兒子興奮地喊:“爸爸,你看!雪好大呀,我可以踩着你的腳印往前走,真好玩!”

爸爸好像涼水澆頭,心想:“兒子玩着玩着,不就跟我玩進酒館了嗎?”從此,爸爸再也不去酒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