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英語啓蒙教育突出的三個問題

目前中國國內英語啓蒙教育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問題,具體如下。

中國英語啓蒙教育突出的三個問題

  一是聽力積累不夠。

關於聽力啓蒙的時間,國外有研究成果說,從9個月開始孩子的聽力辨音能力尤其是對音素的辨音能力就開始減弱。說到對音素的辨別,還有英語的韻律節奏,這都是基礎中的基礎。書中曾經舉個一個例子,是說安妮4歲的時候聽歌,爸爸有個別歌詞沒聽懂,問她,她就能完整地重複出來,那個時候她剛回到加拿大(9個月以前她在加拿大),還基本不能開口講英語。但是這說明了她的聽力辨音能力。而此後她上daycare包括後來的閱讀能夠突飛猛進,和她的這個聽力辨音能力都有很大的關係。而這個能力怎麼獲得的?當我看到上面說的這個理論的時候,我才明白。因爲這個,我也在書裏特別強調了早讓孩子聽原汁原味英語的重要性。不是爲了聽懂,就是爲了辨音能力。聽懂是第二步的問題。

  二是糾結於懂與不懂的問題。

目前特別多的家長都非常重視懂不懂,比如孩子看動畫片看得津津有味,大人就說,能看懂嗎?一說孩子看英文原版書,大人更是覺得懷疑了,能看懂嗎?因爲擔心孩子的不懂,所以就按照教知識的方式來教孩子學英語。找教材、背單詞、記句型、背語法,這樣學出來的孩子,能面對的是考卷,但是不能面對真實的英語環境

現在特別多的家長對於孩子的英語輸出非常期盼,也想了很多辦法,包括上很多的外教班,但是最後沒有效果。爲什麼?因爲,積累不夠。什麼積累不夠?場景積累不夠。當你的腦子裏裝的都是單詞和句型的碎片,那麼當一個場景需要用一句話來表達的時候,大家的'做法是要自己重新造句,而所謂的英語思維是怎麼辦呢?是套用場景。這一點我在書中介紹了小寶在加拿大上幼兒園回來輸出的情況。他就是,幼兒園裏什麼情景下老師說了什麼,遇到同樣或者類似的場景,他就會去用英語表達。後來讀書也是這樣,書中有個火車從山坡上滑下來的場景,然後有一句臺詞,那麼他滑滑梯的時候遇到了類似的場景,就會脫口而出。

回頭去看這個不輸出的問題,根源就在於孩子腦子裏真實的場景太少,碰上的真實場景太少了。

那怎麼能夠獲得足夠的場景積累?一個方法是動畫片,一個方法是圖畫書,還有一個方法就是真實的生活情景。最後一點在中國難度稍微大點,努力利用好前兩點。積累100個場景和1000個場景,孩子的語言能力是不一樣的。看看孩子們中文的習得模式,不就是在一個個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學會了各種表達?哪裏有人把一句話拆開了去分析,這個詞是什麼意思那個詞是什麼意思。孩子獲得語言的方式就是通過自然的場景,自然習得。中文是這樣,英文也是這樣。

  三是創造英語環境的問題。

是不是要整天和孩子說英語纔算創造英語環境?我覺得不是必須的。當然,媽媽英語好能和孩子交流自然好,但是對於特別多的媽媽,包括我在內,先不說口音的問題,大家日常生活的口語就很難做到地道。這個時候,教孩子或者和孩子交流都是有利有弊的。也因此,一些英語口語不好的媽媽會覺得,對於孩子的啓蒙沒有辦法入手。

其實這完全是個誤區。回國以後,我一直通過論壇、qq羣和媽媽們交流,我發現,真正對孩子英語啓蒙做的好的,很多英語水平並不高。怎麼做呢?一方面,提供充足的視聽資源,另一方面,就是多去關注情境對應的問題。

什麼叫情境對應,就是一個場景一句話一個單詞,把圖畫和單詞、詞組、句子結合起來。對於中文基礎已經確立而英語啓蒙沒有開始的孩子,如果你直接用英語給他讀書,他很大可能會排斥。這個時候,要用中文講圖讓孩子理解情節,然後用情境對應的方式讓孩子把英文和圖片對應上,最後,孩子聽英文腦子裏反應的是圖片。隨着孩子英文聽力理解能力的逐漸增強,中文退出,變成了英文和圖片的對應,而這,纔是輸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