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五年經典語錄

這種小災小患,以我國幅員之大,似乎年年在所不免。只要小事未曾釀成大災,也就無關宏旨。

萬曆十五年經典語錄

這些事件,表面看來雖似末端小節,但實質上卻是以前發生大事的癥結,也是將在以後掀起波瀾的機緣。其間關係因果,恰爲歷史的重點。

自古以來的聖君明主以德行治理天下,藝術的精湛,對蒼生並無補益。像漢成帝、梁元帝、陳後主、隋煬帝和宋徽宗、寧宗,他們都是大音樂家、畫家、詩人和詞人,只因爲他們沉湎在藝術之中,以致朝政不修,有的還身受亡國的慘禍。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

例如經過皇帝批准,人事有所任免,文淵閣公佈其原因,總是用道德的名義去掩飾實際的`利害。因爲本朝法令缺乏對具體問題評斷是非的準則,即令有時對爭執加以裁處,也只能引用經典中抽象道德的名目作爲依據。

難道一個人熟讀經史,文筆華美,就具備了在御前爲皇帝作顧問的條件?難道學術上造詣深厚,就能成爲大政治家?

他們也要闡明三代以來的王道至今依然適用,即一個良好的政府務必選賢任能,同時在社會上提倡誠信與和諧。總而言之,道德至高無上,它不僅可以指導行政,而且可以代替行政。

科舉制度的重要性又在社會風氣中得到反外一個讀書人如果不入仕途,則極少有機會表現他的特長,發揮他的創造能力;也極少有機會帶給一家、一族以榮譽。所以一個人的進學中舉,表面上似乎只是個人的聰明和努力的結果,實則父祖的節衣縮食,寡母的自我犧牲,賢委的茹苦含辛,經常是這些成功的背景。無數的條文和墓碑,可爲例證。這些文章多有出自兒子或丈夫的手筆,其中歌頌母親或妻子給他們的贊助扶持,文句悱惻動人,情節也真實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