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基因健康和基因再造

一、企業是一個生命體

企業文化基因健康和基因再造

什麼是企業?傳統的經濟學一直把它定義爲“經濟組織”,認爲企業只是一個向社會提供產品和服務的經濟實體,是以收抵支生產利潤的機器。我以爲,企業是一個生命體,目的是生產快樂、創造幸福。因爲,企業是由人組成的集合體,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願景的,因此,企業也是生命,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願景的。當我們把企業視作生命體時,只重視物質財富的積累就不夠了,一個企業要想謀求長期穩定的發展,要想有較長的壽命,它必須注重精神文化財富的積累,這種財富的積累,如果滯後於物質財富積累的話,這個企業肯定出毛病,肯定會走下坡路。兩種財富的創造與積累相互適應、相互推動,企業的生命力才更旺盛。

二、企業文化是企業生命體的基因

正像其它生命體有其自身的基因一樣,企業作爲一個生命體也有自身的基因,這個基因就是企業文化。不同的企業具有不同的基因。而基因的不同,從一定意義上決定着企業不同的規模、不同的效率,決定着企業不同的生命週期,成功的企業儘管它有不同的經驗,但在文化基因上一定能找到共同點,反之,失敗的企業基因雖各有不同,但把千千萬萬個企業案例放在一起研究的話,也能找到基因缺陷的規律。比如美國LAND公司曾經做一個調查:世界上每倒閉1000家企業,可能有800家企業是決策失誤造成的。而在這800家企業中又有650家是多元化所致,這說明經營理念出了問題,實際上這就是規律性。阿里.德赫斯有一本非常重要的書《長壽公司》,說跨國公司的平均壽命只有40年到50年,而40%的新公司壽命只有10年。他對日本和歐洲的大小企業作過研究、平均壽命只有12.5年。進入世界500強的公司經濟實力確實是非常強的,但是不是長壽企業?不一定。因爲l0年前的500強,到今天已經有三分之一銷聲匿跡了。爲什麼呢?它只是大,但不一定是長壽的,它的基因不一定是非常好的。比如美國連續出現的大公司舞弊事件,證明其基因是有問題的。美國《金融》雜誌和英國國際商標組織每年分別評選出的世界50個馳名商標,往往比較穩定,爲什麼?因爲這些馳名商標有很多好的共同的基因,非常重視文化的積累,因此,它們的無形資產價值一般超過有形資產價值,。同仁堂(資訊行情論壇)有330多年的歷史,全聚德有140多年的歷史,這些成功企業的背後是有優秀基因的。

《長壽公司》這本書總結出成功企業的四條原則:第一是對環境非常敏感,與時俱進,關注變化,適應市場,適應外界的需求;第二是員工對企業有較強的認同感,即文化上的`同一性;第三是公司的寬容性很強;第四是財政比較保守,有審慎的財政政策,敢冒風險,但比較謹慎。這可能就是長壽公司的一部分共同基因。

三、企業文化基因決定企業健康狀態

企業如人。人沒有健康,什麼事也做不了,更談不上事業發展;企業沒有健康,生存都有問題,怎麼會形成競爭力,進而成長壯大呢。

企業健康同人的健康一樣,也有兩個層面,第一層面是肌體健康,第二層面是心理健康或精神健康。企業的肌體健康主要是指企業要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如一定的資金實力、先進的技術設備、良好的人力資源、豐富的客戶資源、有效的管理與控制體系等。企業的肌體處於健康狀態,或者說沒有大的毛病,才能使企業在較穩定的市場環境中生存,這是一個根基。但是,企業不能只爲肌體健康而活着,它有更高的追求,他要生活得更精彩;事實上,在充滿競爭、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中,企業的肌體也會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干擾,健康也是難保的。因此,就要研究企業的心理健康問題,企業的心理健康問題很複雜。比如說,心理健康的企業要有自己的理想和清晰的目標,要有自己正確處理義利關係的思考,要有親和環境、親和社會、親和顧客的處世態度,要有與合作者、競爭者和諧相處的心態,要有事業上的開拓創新精神,還要有不怕困難和挫折、勇於推進事業發展的精神等等。企業心理健康實際上就是文化良好,企業心理健康的狀態從根本上講取決於企業的文化基因的優劣。有優秀文化基因的企業,才能與時俱進、適應環境變化,才能防微杜漸,預防危機,才能生活多彩、生命恆久。確保企業健康,肌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缺一不可;但在肌體健康水平一定的條件下,心理健康,即文化基因優秀對企業的成長更具決定意義。

我們講到企業核心競爭力問題,毫無疑問,只有肌體健康的企業纔可能有核心競爭力,也就是說,企業有關鍵技術,有科學管理,只是具備了形成核心競爭力的基礎要件,能否形成,還要看企業的文化是否優秀,即心理是否健康,沒有優秀的文化或健康的心理,關鍵技術和科學管理只能創造暫時的競爭力,而不能形成較爲持久的核心競爭力。民營企業第二次創業問題也涉及到企業心理素質提升和文化基因再造問題。有不少民營企業在開始創業時,憑着一股激情、一股勇氣、一股幹勁,窮則思變,大膽創新,家族成員協力合作,打出一片天下,完成原始資本積累。現在開始第二次創業,很多民營企業卻跨不過一道坎,這道坎不是資本問題、技術問題,也不是市場問題,而是心理問題,文化問題。李蔚、堯軍文寫了一篇題爲《方正五道坎》的文章,分析曾經與聯想並駕齊驅的方正爲什麼到了20世紀90年代後期停滯不前,遠遠被聯想拋在後面的原因,說明方正沒有成功跨越五道坎,即技術坎、營銷坎、管理坎、戰略坎和文化坎。(李蔚、堯軍文2003)我看,這五道坎中,關鍵的一道坎是文化坎,不少企業在過這道坎時率下馬來。有些民營企業小富即安,缺乏做大事業的動力;有些民營企業受家族、泛家族文化的制約,不能大膽使用“外人”,不能推廣科學管理。這也是不少民營企業做不大的根本原因。有些民營企業,像三一重工(資訊行情論壇)、德力西、聯想、萬向、正泰、寧波方太廚具等之所以做得好、做的大,關鍵是這些企業正在探索或已成功地跨越了這道坎。討論誠信問題也是如此。誠信,實際上是企業的一種心理品質。誠信度低,心理品質就差,就談不到心理健康,這樣的企業肯定是病態的;如果一個企業完全失去了誠信,這個企業也就病入膏肓,不可救藥了。

四、再造文化基因,全面提高企業的健康水平

我國目前的企業,其文化基因有不少缺陷,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其中健康和很健康的企業只是一部分,多數企業處於亞健康狀態,還有一部分企業已經生病。因此需要通過再造文化基因,全面提高企業的健康水平。

企業文化基因與純粹遺傳學意義上的基因有所不同,不同點就在於,這種基因不是不可變的,這種基因改造起來比遺傳學意義上的基因相對容易一些。因爲決定這些基因的企業自身的內外環境因素多數是可視、可控、可變的,因此,企業文化基因也是可變的,可以改造的。不過,既然是基因,就不太容易改變,不像換個機器部件,革新一個生產流程,修改一項制度那樣容易,這也證明了企業文化建設具有艱鉅性、長期性和複雜性。

企業文化基因再造是很複雜的,從宏觀上講有兩個維度必須考慮到:一是市場經濟維度,二是人本的維度。這兩個維度缺一不可,並且要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係,力爭找到契合點。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特別是面對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挑戰,企業必須重視培育創新與變革、競爭與合作、學習與超越、虛擬與惜力、守信與增譽等文化基因;適應人的主體意識不斷覺醒,順應人本化管理的世界潮流,企業必須堅持以人爲本的價值觀,尊重人的生命價值,尊重人的獨立人格與尊嚴,尊重每個人的自我價值,滿足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在此基礎上,大力倡導協作精神和團隊意識等。

再造文化基因,可以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的健康水平。文化基因優秀身體健康的企業,其生命體徵大體應該是:以客戶爲軸心、以員工爲本的理念;永無休止的改善與創新品格;強烈的危機意識及風險防範意識;能力本位及成果導向型的激勵機制;視今天爲落後的進取性體徵;經營團隊充滿正直、活力和責任感;員工優勢互補、心智融合;承認差別及多樣化、人際關係信賴和諧。這些體徵是文化基因不好的企業所不具備或不完全具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