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淺析高校職業生涯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析高校職業生涯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關於淺析高校職業生涯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xxx

(雲南經濟管理學院,雲南昆明650106)

摘要:目前,就業難是高校學生普遍面臨的問題,也是社會愈來愈關注的問題。高校學生就業難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是高校職業生涯教育的缺失與滯後。我國高校職業生涯教育存在着諸多的問題,如教育目的不明確,教學手段乏味單調,教育過程急於求成,師資力量短缺等問題。因此,怎樣將“以擇業爲本”的就業指導,進一步向“以人爲本”的職業生涯教育轉化,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是仍需積極探討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高校;職業生涯教育;問題;策略

作者簡介:xxx(1965-),女,河北故城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繼續教育。

近年來,高校普遍實行擴招,畢業人數逐年驟增,隨着近來我國經濟發展較緩慢,社會就業環境複雜多變,導致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嚴重。爲此,針對當前的社會環境,開展高校職業生涯教育勢在必行。我國高校職業生涯教育起步晚,處於初級階段,結合我國高校職業生涯教育實際情況,職業生涯教育可理解爲:對個體進行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自我職業生涯的意識和技能的培養,促進個體綜合職業能力、職業生涯發展的活動,是以引導個體進行並落實職業生涯規劃爲主線的綜合性教育活動。所以,注重專業化教育,構建高水準的教師團隊;強調教育實效性,採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凸顯分層教育,創建全程漸進的教育體系;實行人本教育,加強對職業生涯教育的認知。

一、高校職業生涯教育存在的問題

1.職業生涯教育意識薄弱。長期以來,我國對職業生涯教育意識薄弱,“就業安置”、“唯就業率”的簡單思維佔據主導地位,直接忽視對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培養。職業生涯教育缺乏,致使學生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盲目參照市場要求、聽從家長安排,忽視本身職業興趣和本身愛好。另外,高校本身對職業生涯教育意識薄弱,進一步造成學生學習的盲目性,表現在學習目標、職業興趣、職業發展的不明確。此外,衆多高校對職業生涯教育認知存在認識誤區,將職業生涯教育等同於就業指導,商業性擇業指導居多,教育性的觀念解惑所佔比重較小,單方面側重就業指導,忽視職業生涯教育,片面追求一次性就業率的出口指導。教育過程急於求成、盲目跟風,導致當前愈演愈烈的出國熱、考研熱、考證熱、外語熱等狀況。在職業生涯教育方面存在諸多不足,如缺乏對職業生涯教育重要性的認知,缺乏對職業生涯教育全員化在知識能力構建上的整體性和協調性的思考和規劃,以及職業生涯教育功能的發揮等方面都存在嚴重不足。

2.教師專業性不足,師資力量短缺。目前,社課老師和輔導員主要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這些教師一般是從事學校黨務和政務的工作人員,他們對職業的感性認識不足,缺乏系統的職業規劃教育和培訓,企業工作背景空缺,沒有工作經驗和實踐操作技能,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研究欠缺,理論功底薄弱,不具備開展職業生涯教育的.能力,專業化程度和本身素質偏低。專業性是職業生涯教育的基本要求,從事職業生涯教育工作的人員,必須具備基本人力資源管理知識以及企業從業背景。但是,當前的高校教師這部分知識普遍欠缺,直接影響職業規劃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導致職業生涯教育成效低。以社會培訓角度進行分析研究,我國從1999年開始實行職業指導師資格鑑定,職業資格證書獲得者達到5萬人,獲得高級職業指導師資格的臨近3000人,而據統計,2014年全國大學畢業生達到700萬人,生師比例嚴重失調,嚴重影響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實施,師資力量嚴重匱乏。

3.教育形式和內容單一。高校職業生涯教育工作系統性比較強,需要學校內外多方參與。但是,我國職業生涯教育工作現狀是就業指導中心主要負責這一方面的工作。形式以信息指導爲主,職業訓練、心理諮詢、教學滲入等方面的培訓欠缺。當前,高校職業生涯教育工作較爲普遍採用的教學方式是課堂教育,以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形式爲主,這種教學方式起到一定的普及知識的作用,但具有侷限性,限制於課堂輔導。內容上主要以求職技巧、信息發佈、政策解說指導爲主,缺乏職業分析、自我評估的教育,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缺乏職業道德教育,無法達到多元化教育方式的需求。停滯在擇業期的擇業指導,是“季節性的快餐”,過分強調擇業問題,導致學生職業能力發展的缺失,其實質是“問題性”指導,而“發展性”指導纔是職業生涯教育指導的核心。職業生涯教育課程並沒有在所有高校普及,比較多的高校採取講座和開會的形式進行職業生涯教育,爲學生規劃職業生涯藍圖,忽視職業道德、職業素養、專題輔導等方面的教育,另外聯繫實際的心理諮詢教育也相對欠缺。正確的職業生涯教育,應根據個體的價值觀、能力傾向、個性特點、文化背景及成長環境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實現職業生涯規劃的個性化指導。

4.發展層次偏低。了結式就業、和諧性就業和發展性就業是高校職業生涯教育三個層次的目標,其中所謂第一個層次的了結式就業,主要指幫助學生實現就業,幫助學生畢業之後成功就業,避免畢業即失業的現象;第二個層次即和諧性就業,指在幫助學生就業的同時,選擇與學生專業匹配度較高的職業;第三個層次是發展性就業,指對學生自主擇業的意識、理念及能力的培養,旨在達到長遠的職業發展。但是,就當前我國高校職業生涯教育現狀,教育目標仍停滯在第一個層次,着重於開展就業指導。指導範圍具有侷限性,僅限於對畢業生的指導,且時間緊湊具有集中性,教育活動集中於臨近畢業一段時間內。而且,這段時間的職業生涯教育重點放在即將畢業學生的就業程序上,只讓學生片面瞭解到畢業時需面臨的就業事件的了結,卻無法保障學生未來擁有良好的職業狀態以及職業發展能力。

二、高校職業生涯教育改進策略

1.多元化的教育方式課程介入。首先,高校需根據學生本身實際發展需求以及學科理論前沿,定期開展教學研討活動,採用滲透拓展的教學方式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進一步開展擇業觀教育。擇業觀教育的開展,有助於學生職業情感、紀律、道德和觀念的提升,有利於職業理想價值觀的形成,轉變陳舊的以職業經濟價值爲主的就業觀念。其次,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初級階段,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必修課的開設,有利於職業適應、職業發展、法律和政策、就業形勢及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等相關知識的傳授,從而讓學生形成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瞭解職業規劃的技能與措施,提升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能力,並擁有良好的職業生涯發展。

2.多元化的教育方式職業測評。評估、探測、診斷和預測是多元化教育方式職業測評的四大功能,是讓學生擁有自主學習、設計未來、反思人生能力的一個過程。高校開展職業生涯教育活動,應以心理輔導方面作爲着手點,利用測評器材,充分挖掘心理測評能夠發揮的作用。另外,創建網絡自主平臺及職業測評系統,有助於職業規劃的開展,進一步實現對學生個體進行全方位的認知,如不同個體的心理特點、興趣愛好、性格特性、動機需求和理想道德,幫助學生深入瞭解自己。在學生掌握自身基本條件的前提下,培養學生構建職業認知,瞭解職業環境,並結合自身職業經驗和職業技能、職業興趣和職業知識、所期望的職業方向和職業環境,樹立準確的就業意向和職業定位,進一步完成職業生涯規劃。

3.多元化的教育方式素質拓展。職業技能的培養在職業生涯教育中尤爲重要,職業技能的培訓需結合學生專業進行職業能力拓展培訓以及開展團體輔導活動。其中,組織學生進行勤工儉學、社會實踐、參觀企業、崗位實習等實踐活動,即爲職業能力拓展訓練。

設置職業能力拓展訓練,有助於鍛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提升責任感和主動性,從而使職業素質和個人能力得到拓展,爲未來的就業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職場實踐活動,進一步深入瞭解職業對素質的要求,拓展學生視野的同時,職業適應能力得以提升,領悟職業價值和工作意義。以此爲基礎,培養學生檢討自己,全面思考問題,構建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鑑於此,幫助學生進行有針對性選擇專業知識面,掌握與本專業相關的職業專業知識及相近的職業技術,爲就業打好基礎,爲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打下堅定而淵博的知識基礎。

4.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整合資源。社會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有助於高校開展職業生涯教育,拓展社會資源範圍,讓其充分發揮作用,實現教育與實踐、學校與企業的合作。高校可以約請各界專家和行業知名人士,結合學生專業,定期開展講座和研討會,讓學生了解所學專業就業方向、發展趨勢及人才需求,培養學生對社會需求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能力,讓學生清晰明確地瞭解所學專業的就業領域、就業前景、崗位特徵及對從業人員知識素質的要求,從而明確職業目標。

另外,組織校友交流會,開展朋輩成長經驗分享交流活動、就業創業教育活動,以現身說法方式,引用實踐案例,讓學生產生共鳴,進一步深化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內驅力得以發揮,讓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

5.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專題輔導。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專題輔導,是指舉辦專題講座和研討會,主要探討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專題輔導爲學生解疑答難,對其職業發展提供指導。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對職業生涯規劃新理論和新方式的利用,開展有目的、有計劃地集中輔導,爲學生解決在職業生涯規劃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總之,職業生涯教育需要相關職業部門、用人單位、高等院校及學生家長相互協調配合,各司其職、通力合作,提升學生各個方面的綜合素質,從而提高就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