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暑期河南考察報告與思考推薦

 湖北文理學院劉鬆

關於暑期河南考察報告與思考推薦

XX年暑期,我參加了省教育廳組織的赴河南考察活動,暑期河南考察報告與思考。此行共有52位來自湖北省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骨幹教師。湖北工業大學受教育廳委託承辦組織聯絡工作。從XX年7月23日到27日,歷時一週,我們參觀了河南林縣紅旗渠景區、安陽殷墟博物館、安陽文字博物館,與安陽師範學院兩課教師進行了座談交流、聽取了殷商文化、甲骨文研究專家、安陽市政協副主席張堅教授所做的《燦爛的殷墟文明》專題報告,遊覽了焦作雲臺山風景區,並聽取了導遊介紹焦作城市戰略發展歷程,最後遊覽了漯河市臨潁縣紅色億元村——南街村,聽取了南街村村党支書王宏斌的彙報。可以說這次參觀考察是一次愛國文化之旅、綠色生態之旅、紅色革命之旅,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歷程考察之旅,更是一次信仰追尋之旅。

在此行中,也引起了我對一些問題的思考。下面按照遊覽的順序簡要梳理一下。

一、現代青年需要革命傳統文化教育嗎?如何進行這方面教育?

在河南林州市參觀了紅旗渠風景區。剛一下車就看到航天員劉洋(女)的巨幅照片,上書“中國劉洋林州的驕傲”背景就是紅旗渠(劉洋剛於6月16-29日飛天返回,林州風景區就豎起巨幅宣傳照片,7月28日《飛天嫦娥劉洋》勵志圖書在鄭州首版發行,讓我們感受到宣傳的現代速度)。據導遊宣傳,劉洋就是喝着紅旗渠的水、吃着這裏的石碾小米長大的,所以身體倍棒,榮膺中國第一位飛天女航天員。紅旗渠修在太行山山腰懸崖峭壁上,長約1500公里。據說當年10萬人修了十年,沒拿國家一分錢。在當時這確實是一項創舉!特別在當年沒有大型挖掘設備,人們缺糧少錢的時代,當時修建這段水利工程需要膽識和魄力的,我深深被紅旗渠“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打動。

有老師也說,要在今天,讓大家不用機器設備、不拿一分錢苦幹十年,簡直不可能!現在有了現代化的機械設備和科學辦法,也不會再有這樣的挖渠的'做法了。言外之意:紅旗渠精神一去不復返了!歷史不可複製!那麼,今天,當我們科學進步了,不需要人們肩扛背駝了,那麼還需要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嗎?我們思政課教學還需要學生們學習“紅旗渠精神”嗎?在“前人種樹”所付出的代價後,需要乘涼的後人們再去效仿這種笨辦法去開挖河渠嗎?顯然不需要了。但我們需要學習這種精神!那麼,用這種精神教育學生,僅僅需要讓他們記住、感恩、回報嗎?如果需要後人感恩、回報,又如何體現共產黨員和先輩們的無私奉獻精神呢?往往我們說,不需要回報的愛,纔是偉大、無私地奉獻。其實,我們需要下一代也像我們一樣艱苦奮鬥、自力更生,而不能不思進取、坐享其成。所以,對大學生進行“紅旗渠精神”教育還有必要。

如何學習這種精神呢?我們又如何教呢?我覺得還是要在實踐中來鍛鍊,讓學生在實踐中去體驗更有說服力。要讓他們獨立承擔實踐任務,不給他們現成條件,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去體驗這種獨立自主、艱苦奮鬥的艱難。特別是在“錢”解決不了問題的時候,團結協作、獨立自主地開動腦筋解決問題。看來,我們思政教育理論課的實踐環節很重要,同時,也不一定非要學校投入太多經費才能解決問題,有時候,艱苦點也是件好事,它可以激發人的團體創造力、想象力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