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會計理論述評最新論文範文

人力資源會計是指對組織的人力資源成本與價值進行計量和報告的一種會計程序和方法。它是會計學科發展的一個新領域,是人力資源管理學與會計學相互滲透形成的新型會計理論。一大批會計學者堅持不懈地研究,其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領域:人力資源會計的基本理論框架與理論基礎;人力資源成本會計;人力資源價值會計;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理論體系設計。

人力資源會計理論述評最新論文範文

  一、人力資源會計研究的高潮時期

1999年關於“人力資源會計理論與方法”的一個研討會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召開,把對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推向高潮。關於人力資源會計的文章非常多,這其中也存在着良莠不齊的現象。論文論文參考網劉大賢教授對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十分中肯的看法,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七大問題:介紹性論文較多,獨創性研究成果較少;單兵作戰多,有組織研究少;闡述必要性多,研究可行性少;過分強調人力資源會計在管理中的作用;過分強調人力資源投資資本化的意義;過分渲染傳統會計沒有恰當的計量和報告人力資源的經濟價值;忽視了人力資源會計的`科學性和適用性。

李世聰教授在《國內外人力資源價值計量方法的比較與啓示》一文中歸納出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研究中存在的四個問題:缺乏羣體研究;獨創性研究成果少;計量模型多樣化;忽視科學性和適用性。

  二、典型觀點分析

(一)閻達五、徐國君:勞動者權益會計。他們提出改良的人力資源會計模式——勞動者權益會計,並將其分爲兩個部分:一是在與傳統財務會計融合基礎上創新的核算模式;二是在與傳統管理會計融合基礎上增加的管理內容。

他們重構了會計等式,將勞動者權益觀念引入會計等式:

資產=債權人權益(負債)+勞動者權益+所有者權益

確立了人力資產和人力資本的概念,並與勞動者權益概念一起引入會計等式,將其進一步擴展爲:

物力資產+人力資源投資(人力資本)+人力資產=債權人權益(負債)+勞動者權益+所有者權益

(二)劉仲文:以生產者剩餘爲基礎的人力資源價值會計。提出了三種人力資本參與企業分配的形式:1、以勞力股的形式參與企業分配;2、以職工股的形式參與企業分配;3、以生產者權益股的形式參與企業分配。

劉仲文教授的觀點是,生產者剩餘是人力資源創造的增值部分,包括用於職工集體福利和用於擴大再生產兩部分。其中,用於職工集體福利部分相當於企業公益金,這部分不能用於職工分紅,也不能用於擴大再生產;而用於擴大再生產的部分,實際上屬於生產者剩餘。生產者剩餘相當於生產者對企業的投資,屬於生產者的權益,生產者應該享有對其的要求權。

(三)張文賢:人力資源會計的制度設計。張文賢教授在人力資源會計制度設計所包含的內容上,提出了“8個W”。即,what:什麼是人力資源會計?Why:爲什麼要建立人力資源會計?Who:由誰來開發人力資源會計?When:何時開始動手?Where:從何處入手?Which:哪些是人力資源成本?Wheel:推行人力資源會計的原動力?Whim:人力資源會計的奇想、創新。根據以上8個方面的內容,張文賢教授詳細地進行了人力資源會計的制度設計。

(四)李世聰:人力資源價值會計的計量方法——“當期價值理論”。李世聰教授提出了“當期實現價值”這個新概念,創建了當期價值理論。

當期實現價值=人力資本當期投入價值+人力資本當期已實現的價值

人力資源當期實現價值的核算內容:一是人力資源投入成本的核算;二是人力資源產出價值的核算。簡單地說,就是對人力資源投入量和產出量的核算。包括:人力資產成本會計和人力資產權益會計。

1、人力資產成本會計中成本的項目有以下幾個:取得成本、開發成本、使用成本、保障成本。

2、人力資產權益會計——人力資源新增價值的計量。

李世聰教授提出將企業人力資產和物力資產共同創造的營業利潤和投資收益之和,通過與調整後的人力資產佔總資產投資比例相乘而得到人力資產所佔的份額,從而求出人力資產創造的新增價值。同時,李世聰教授提出,由於人力資產價值反映於整個財務會計體系中,所以新的會計平衡式應爲:

資產=負債+勞動所有者權益+投資所有者權益

  三、人力資源會計的幾大難題

人力資源的確認問題。是否把人力資源看作是一項資產,是人力資源會計能否成立的關鍵。傳統觀點認爲,人力資源不同於會計上的資產,它帶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對其也難以用貨幣計量,不能完全被企業控制。另外,將人的價值金額化,也有損於人的尊嚴。與此相反,張惠忠教授認爲,人力資源是企業能夠控制和利用、能夠用貨幣計量並能爲企業帶來預期收益的資源,其符合資產的定義,因而可以將其確認爲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