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時期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幾點思考

論文關鍵詞:高校 就業指導 專業化

關於新時期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幾點思考

論文摘要:大學生就業已成爲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增加就業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從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角度,必須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轉變觀念,加強隊伍建設,改進工作策略和模式,從而爲大學生就業提供更爲積極有效的指導。

近幾年我國高校畢業生的年增長量均在60 -}$0萬人,而社會可提供的就業崗位的增加卻有限,因此造成就業矛盾十分嚴峻。同時,畢業生就業市場化與畢業生滯後的就業觀之間的衝突顯得非常突出,畢業生到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基層就業的態勢尚未形成,而且人才供需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這些都影響着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如何適應就業市場化的轉變,調整就業指導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模式,開展科學、有效的就業指導和服務,促進畢業生充分、合理就業,是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所面臨的新問題,也是科學發展觀和和諧社會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提出的要求。

一、就業指導工作理念人本化

隨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轉向大衆化教育,畢業生就業因此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就業指導工作也由原來的以管理等行政手段爲主,轉向以服務、指導爲主的運作模式,因此,我們要以新的理念來指導畢業生就業工作。

堅持“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指導理念。就業指導要把促進大學生個人全面發展作爲工作重點,綜合考慮學生的性格、特長、興趣和能力,注重開展對學生個性化的就業指導,不僅要幫助大學生實現充分就業,而且要爲學生提供可持續發展的職業指導。就業指導工作逐步由“季節化”向“全程化”方向發展,使就業指導貫穿於大學教育的全過程,進一步探索把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和素質教育、專業知識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結合學生的人學教育、專業教育、畢業教育等活動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幫助學生正確認知自我,認知社會,確定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並依據自己的目標,合理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不斷完善知識結構,逐步提升專業技能。同時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就業心理專題輔導、個體心理諮詢、網絡心理對話等形式,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求職擇業心態,增強心理承受能力,緩解因就業壓力而產生的焦慮、怯懦等心理障礙。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社會實踐活動、校園文化建設等素質教育形式,深人開展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的就業指導體系和育人運行機制。

堅持“以就業爲導向”的服務理念。高校就業指導工作要不斷豐富工作形式和內容,爲學生提供一系列的就業培訓、就業指導、就業推薦等服務,在就業市場與畢業生之間架起一道便捷、有效的橋樑。增強大學生求職的主體意識,爲學生提供就業諮詢、指導和服務,包括有關就業政策、就業技巧、求職途徑、就業信息等方面的職業指導,增強大學生的市場與競爭意識,幫助大學生充分了解就業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包括對專業、對知識結構的要求、對個人綜合素質、對職業技能的要求等等,提高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的針對性,促進大學生在知識、能力、素質、觀念等各方面努力適應社會的需要。增強大學應用型人才的定位意識,爲學生提供就業培訓服務,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如崗前培訓、雙證制培訓服務等,培養學生的實用技能,使之同學生的專業知識互爲補充、協調發展。

二、就業指導工作隊伍專業化

隨着就業制度的改革和就業市場逐步完善,就業指導工作日常化、專業化,就業指導職能多樣化、社會化,加強就業指導工作隊伍的專業化建設勢在必行。教育部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隊伍建設提出新的要求:要儘快提高就業指導教師隊伍的整體業務素質,把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擺在整個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業指導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水平川。專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是開展專業化和個性化就業指導工作的基礎和保障。

專業化就業指導隊伍的建設至少應該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加強專業化就業指導隊伍建設。首先,要挑選那些有就業工作經驗、綜合素質高、對學生有愛心、親和力強的人員作爲專職的就業指導人員。其次,要吸收具有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信息學等專業知識的教師作爲兼職的就業指導人員。另外還可吸收一些兼職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行政、政工人員,這樣就形成了一支專兼結合的畢業生就業指導隊伍。二是加強就業指導隊伍的專業化培訓。專業培訓分爲在崗培訓、專項培訓和全面培訓等。通過培訓,掌握最新就業政策和要求,增強責任意識,豐富和充實業務知識,全面提升綜合就業指導的能力,使每位就業指導人員都顯示出各自的就業指導主攻方向和強項,最終形成優劣互補的就業指導綜合體。三是加強就業指導隊伍的專業化管理。建立起嚴格的考覈標準和考覈體系。"

三、就業指導工作運行模式網絡化

就業指導工作是一項複雜性、系統性、開放性的工作,涉及到諸多方面,必須面向社會和市場,面向學校的各個部門。我們可以將就業工作的運行視爲由兩大網絡組成,一個是由政府主管部門、人才市場、人力資源中介機構、用人單位、兄弟院校等組成的外部聯繫網絡系統,另一個是由高校內部如招生辦、教務處、學生處、各院系、就業指導中心等相關部門組成的內部指導服務網絡系統。

構建就業指導工作外部聯繫網絡。一是建立覆蓋全國的就業網絡共享平臺。在全國範圍內,充分整合就業信息資源,擴大就業信息發佈量和利用率,爲廣大高校畢業生和各類用人單位提供一個求職和招聘的信息化大平臺,有效改善高校畢業生的求職環境。二是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構建多層次就業平臺。通過與政府主管部門、人才市場、勞動部門、職業介紹所、用人單位、兄弟院校的聯繫合作,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建立用人單位需求信息資源庫,拓寬信息收集渠道,擴大高校就業指導工作視野。三是推進就業指導社會化。政府要大力發展社會公共服務體系,高校要充分利用社會各方面資源,拓展畢業生求職渠道,實現多元化就業。聘請社會培訓機構、用人單位人力資源專家以及兄弟院校的就業指導教師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以此拓展高校就業指導內容和方法[C2]。並通過學生的社會實踐、實習實訓、勤工助學、志願者服務等活動,促進學生對社會、對職業的瞭解,縮短學生由學校人轉爲社會人、職業人所需的適應期。

加強高校內部就業指導與服務網絡建設。一是加強招生、教學、學生管理、就業等工作的互聯、互動與相互促進。以提高職業能力爲核心,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二是建立畢業生就業情況反饋機制。加強畢業生的跟蹤調查,逐步建立高校畢業生社會評價體系,瞭解用人單位對學校畢業生的評價。加強對大學生就業市場需求的研究和分析,及時反饋就業市場對人才綜合素質的需求。通過反饋導向,爲高校人才培養、專業調整、課程設置等改革提供參考依據。三是開發就業實習基地,開展“訂單式”培養模式,拓展校企“產學研”合作的途徑。四是實行校一院一專業(班級)三級管理模式[3],就業指導工作的重心下移,將工作細化,提高就業指導與服務的成效。

四、就業指導工作手段信息化

加速實現就業服務信息化,充分發揮計算機網絡在就業工作中的優勢,實現畢業生就業信息網絡化管理,爲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提供信息交流的平臺。

建立信息網絡平臺。打破時空的界限、地域的限制,通過網絡向學生介紹就業政策,教授擇業技巧,提供檔案查詢、網上諮詢、網上推薦等個性化就業指導和信息服務;爲用人單位提供學校的專業查詢、畢業生基本情況查詢、網上招聘信息發佈、網絡遠程面試等招聘服務。

發展無形畢業生就業市場。建立人才市場信息和高校畢業生信息的互聯與共享,爲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提供完備的網絡信息服務和遠程招聘服務,逐步實現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的相互聯動、優勢互補,使畢業生就業市場化更加完善。

推廣職業測評系統的應用。在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逐步普及運用科學測評軟件,如人員素質測評、職業能力測評、職業興趣測評等軟件,幫助學生客觀分析自我職業傾向,給自己合理的評價和定位,並根據自己的能力、性格、特長來確定求職計劃,設計、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尋找適合自己的就業崗位,使所學知識、技能與社會需要有機結合,在求職中逐步實現“人職匹配”、“人崗匹配”,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