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形勢下高校做好畢業生就業指導

隨着大學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方式向着“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市場化方向轉化。在“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爲主的就業方式下,高校畢業生和社會用人單位是以市場的供求關係爲基礎來實現人力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雙方通過供需見面、雙向選擇來達到高校畢業生自主擇業,用人單位擇優錄用的目的。進入新的世紀以來,知識經濟已顯端倪,科學技術迅猛發展,職業結構的變化也是日新月異,作爲一個剛跨出大學校門,初次就業的畢業生僅憑自己對職業的認識和掌握的職業供求信息,是很難及時恰當地選擇到理想的職業崗位的。“自主擇業”對畢業生來說,意味着在相當程度上獲得了擇業的自由,但對學校來說,自主擇業並不是對畢業生撒手不管,而是責任更大,事情更多,任務更重。那麼如何才能幫助大學畢業生順利的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崗位呢?目前,做好就業指導工作已經成爲各高校爲把本校畢業生更好的推向社會所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業指導就是指學校幫助大學生認識自己,給他們介紹職業知識,提供職業選擇意見,輔助他們規劃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生涯。就業指導實際上是對大學生進行職業觀教育、職業選擇分析、職業心理分析、職業生涯設計的過程,也是提供職業信息和進行職業素質培訓的過程。

關於新形勢下高校做好畢業生就業指導

在目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做好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對於大學畢業生來說,有效的就業指導能夠幫助大學生正確地瞭解所選職業的特點和要求,幫助他們選好適合自己的職業,爲他們事業上的成功和人生價值的實現提供良好的開端。其次,對社會來講,有效的就業指導能減少社會勞動力的非正常流動,有利於降低失業率,減少社會不穩定因素,爲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營造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再次,有效的就業指導也能間接幫助用人單位選擇到自己所真正需要的人才,實現人力資源和資本的優化組合,爲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創造出有利的條件。那麼如何才能更好地開展這項工作呢?筆者認爲對於高校來說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機構的職

能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機構的職能主要是使其具備並完善其如下的職能。

(1)大學生就業的指導、諮詢、培訓職能。重點指導畢業生如何準確地進行自身定位,如何根據自身特點選擇合適的職業、怎樣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掌握基本的擇業技巧等。

(2)供需雙方間的橋樑職能。一方面要做好校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向畢業生髮布用人單位信息,另一方面,又必須承擔向用人單位宣傳學校、介紹並推薦畢業生的工作。在當前形勢下,還必須在適當時間、適當場合爲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創造雙向選擇的機會,如舉行畢業生供需見面會等。就業指導部門還應建立本校的人才信息庫和用人單位信息庫,爲用人單位和畢業生提供服務。

(3)指導學校辦學方向的信息反饋職能。畢業生是高等學校的“產品”,通過反饋他們走向社會後,社會對高校培養的畢業生如何評價,高校培養的學生是否適應社會的.需要,哪些專業宜擴大招生規模,哪些專業需要適當控制招生規模,哪些專業需調整培養方向,哪些教學內容應得到加強,高校應注重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等等,這些信息對於高校確定發展方向及培養目標是至關重要的。所以高校就業指導機構必須承擔起爲學校發展提供參考依據的重任,建立完備的信息反饋系統。

(4)公正客觀的監督職能。高校就業指導機構有責任和義務向用人單位如實介紹學校和畢業生的相關情況,考證用人單位的基本情況以及對畢業生的需求情況,而畢業生和用人單位一旦達成就業協議,則需監督畢業生及用人單位遵守所籤協議。

(5)其它服務職能。如畢業生就業協議的簽署,組織、實施畢業生檔案的保管、整理、寄送,以及平時的就業諮詢工作等。

二、加快畢業生就業觀念的轉變。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擇業觀

目前畢業生在就業觀念上明顯存在着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區域偏好明顯。現在畢業生擇業區域主要集中於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區,且非大城市、中心城市不留。學校應該教育畢業生明白一個人的價值大小不在於其所處的地理位置,而在於其創造價值的多少。鼓勵他們自主創業,用自己的熱情和智慧去爲國家、爲地方創造財富,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

(2)對收入期望值過高。在廣州的一項針對大學畢業生對未來月收入期望值的調查中,有45.63%的大學生期望自己工作後的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這和用人單位實際提供的薪水水平之間有較大的差距。

(3)過於看重工作的穩定性。由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當前就業形勢比較嚴峻。人才流動已成爲普遍現象,不能再抱着“一次就業定終身”的觀念,即使初次就業不理想,以後還可以跳槽,重新找工作。因此,要幫助學生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引導學生適當降低就業期望值,應先找到工作,積累工作經驗,待時機成熟,再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以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

三、加強畢業生就業政策的宣傳和指導

這是就業指導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業指導,首先要公開就業政策和辦法。學校要通過各種形式向畢業生宣傳國家的就業方針和政策,讓他們認真學習研究國家及地方政府關於畢業生就業的方針政策。並向畢業生們宣傳本校畢業生的就業辦法和具體規定,就業渠道及就業手續,使畢業生明確在畢業過程中,學校、用人單位和自身的權利和義務,學會運用就業政策保護自己的就業權利,解除就業方面的困惑心理。學校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還要熟悉就業指導方針政策,做好畢業生就業的跟蹤調查和人才市場情況的預測工作,制定符合本校實際的具體實施措施。

四、加強畢業生擇業技巧的指導

在採取雙向選擇的就業方式下,用人單位與學生要通過互相認識、互相瞭解、互相認可的過程才能達成最後的協議。學生決不是靠一紙文憑就能就業的,他們需要了解掌握求職擇業的程序,怎樣準備筆試內容等,學校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都應在這些環節上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甚至於在儀表包裝、言談舉止等細節的技巧也要組織畢業生進行培訓。對此學校應儘可能地採取授課、講座、諮詢、報告會等多種指導方法,給學生以擇業技巧的輔導。

五、加快畢業生就業信息網絡建設

隨着社會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畢業生就業工作正在向以信息技術爲基礎的現代化管理模式轉變,就業工作的手段也正在向信息化、網絡化的目標邁進。畢業生網上擇業和用人單位網上招聘已經成爲未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發展的新趨勢。在這種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必須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加快畢業生就業信息網絡的建設,爲廣大畢業生就業提供網上信息交流和服務。加大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網上交流的力度,爲主體雙方開展網上“雙選”提供便利和高效的服務。對於高校畢業生來說能夠及時獲取有價值的信息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單個畢業生去搜集大量的信息顯然是非常困難的。學校應充分發揮自己的整體優勢,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廣泛收集畢業生需求信息,加強高校畢業生供需信息網絡的建設。力求讓畢業生能夠通過國家、省、市及學校互聯網及時發送個人資料和收集社會需求信息。當然,學校同時也要通過多種可能的途徑與方式,及時瞭解各行各業最近的就業形式和人才需求情況,國家及各地的發展規劃,重點發展的行業,用人單位的發展情況以及對人才素質的要求等。並將收集的資料信息處理後通過網絡及時反饋給畢業生,供其擇業時參考,以便他們在擇業的過程中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

六、加強畢業生在擇業中的法律意識,增強法律指導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非公有制經濟有了很大發展,公有制企業也在加快轉換經營機制,由此帶來了勞動關係的複雜化、多樣化。國有、集體、個體、民營、中外合資、外商獨資等多種經濟成份並存,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利益糾紛逐漸增多。因此增強大學畢業生的法律意識,加強對他們的法律指導就顯得非常重要。特別是目前,一方面由於部分畢業生缺乏信用意識,法律觀念淡薄,視諾言和就業協議爲兒戲,認爲雙向選擇就是自由擇業,無視“雙向選擇”行爲的對等性和就業協議的法律效力;另一方面畢業生即使已做好擇業及就業準備,學校也應主動與用人單位聯繫,防止在用人單位與畢業生意見不一致的情況下,用人單位以某種不正當理由拒絕接收畢業生。因此,學校要在加強畢業生職業教育的同時,幫助畢業生增強法律意識,並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正當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