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大學生職業規劃錦集10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萬物在更新,而我們在成長,如何才能提升自己,職業發展順利呢?請一起努力,寫一份職業規劃吧。但是你知道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生職業規劃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大學生職業規劃錦集10篇

大學生職業規劃 篇1

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爲一個十分棘手的社會問題,這其中固然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從大學生本身來講,還要直面困難,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識和能力水平,提高競爭力,在激烈的競爭中爲自己撐起一片藍天.及早地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顯得尤爲重要,因爲“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清楚的認識自己的內部條件,做出合理的規劃,並堅定的實施,相信工夫一定不負有心人的.不過,就目前而言,在大學生當中沒有制定清晰的職業規劃的仍大有人在,這不僅給今後的職業發展帶來很大的盲目性,也使當前的生活學習缺乏目標和動力.職業規劃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從大一起就使學生逐漸形成對自己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根據自我認識擬定初步職業的方向.大二階段可以圍繞職業選擇提高基本素質,打好知識基礎;大三階段提高全面素質和能力,考考相關的資格證書;大四時加強自身職業技能訓練,使其成爲就業的“t”型人才.再者,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發掘自我潛能,增強個人實力和競爭力,提升成功的機率.

爲了清楚大學生職業規劃的現狀,特進行了此次調查活動,從大學生對自己專業的認識程度,對自身的認識程度,對就業前景的認識程度以及職業期望四個不同的角度對大學生做了調查,發現了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並針對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前言

當今國內外就業的嚴峻形勢,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在軍訓的時候,學校就讓我們07級的學生寫了《大學生涯規劃》,但很多同學都不知道怎麼寫,對就業依然很模糊,大多數人都沒想過畢業後的事……所以,在這次的政治實踐調查報告中,我們選擇了這個十分普遍並且和我們息息相關的的問題進行調查

那麼,究竟什麼是職業生涯?職業生涯規劃對我們大學生究竟又何重要意義呢?我們通過資料的查找與收集,作出了以下的解釋:

職業生涯是指一個人一生工作經歷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動和行爲.職業生涯規劃分爲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和組織的職業生涯規劃,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在對個人和內部環境因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對個人興趣、能力和個人發展目標的有效規劃,以實現個人發展的成就最大化爲目的的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由此可見,大學生的職業選擇不是個人面臨就業時的某個單獨事件,而是貫穿於整個教育的全過程.

職業生涯規劃研究在國外己有多年的歷史,但在國內尚屬起步.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各類組織對人力資源的爭奪越來越激烈,對個人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大學生正處於學習生涯結束期和職業生涯開始期,大學生如何在學習過程中正確定位自己,發展自我,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成功地職業生涯規劃,在這一交替時期合理規劃職業生涯之路,不僅有助於縮短職業適應期,減少職業試錯過程,而且對今後的職業成功及對社會的貢獻都有很大幫助;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不僅有利於人儘快成才,而且可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提高.大學生進行切實可行的職業生涯規劃,對畢業時進行職業選擇和今後的職業生涯成功都具有重要意義.職業生涯規劃活動將伴隨我們的大半生,擁有成功的職業生涯規劃才能實現完美人生.

大學生工作越來越難找,1997年計劃招生101萬,首次突破百萬大關,達到這個數字用了20年.從100萬到現在的500萬,只用了10年,平均每兩年半就淨增100萬.到20xx年,隨着1999年擴招50萬入學的那屆大學生畢業,人才時常持有各種文憑的學生越來越多,直接觸發人力資源供需失衡,導致大學生就業困難.

與此同時大學生員工的流動率也在不斷上升,給社會提出一個沉重的話題,也給在校的大學生們提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職業發展理論認爲:選擇一份符合自己天賦與興趣的職業,不僅能帶來人生的快樂,而且能讓個人在工作中更有競爭力.有句話說:人放對了地方是天才,人放錯了地方就是垃圾.事實上在幾百萬的大學畢業生裏,選擇到自己稱心如意的職業的還是少數,這樣的情況促使我們去思考,爲什麼會總成這種現象?怎麼樣使大學生及早做好職業規劃,適應市場的需求.

二、調查內容和方式

1、方式:通過問卷調查,在網上收集問題進行篩選,採用不記名的方式,對不同年級班級的學生進行調查,包括四川農業大學和其它一些大學的學生,最後統計算出其百分比.

2、內容:根據此次調查的目的,問卷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爲“對所學專業的認識程度”(4小問),用於瞭解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識、瞭解程度和學習的熱情程度;

第二部分爲“對自我的認識程度”,用於分析大學生們對自身的個性、能力、職業傾向和認識程度;

第三部分爲“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通過對社會實踐態度、就業前景把握、意願就業方向等調查分析大學生對畢業後工作前景的認識程度;

第四部分爲“職業期望狀況”(4小問),用來了解大學生的就業標準、職業規劃情況等.

三、調查現狀

(一)對所學專業的認識程度

經過“黑色六月”的嚴酷考驗,升入大學的學子們,對於自己大學四年的學習有個什麼樣的認識?專業,這個在高中時代還很陌生的字眼,突然之間擺到自己的面前,我們將通過大學四年的學習,來打開自己的職業生涯之門,雖然社會上諸多成功人士的事業領域並不是自己原來所學的那個專業,但總是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大學裏開設的專業,是爲適應社會需求而設,並無高低好壞之分,正確認識自己的專業,找到合理的契合點,對大學生今後的成功至關重要.

1、對所學專業的喜歡程度:大學生對所學專業基本上還是滿意的,一般的學生對專業沒有太大的要求.

對自己所學專業的喜歡程度關係到大學生在校期間是否認真學習專業知識,積極探尋專業發展方向與專業相關的就業方向.據統計,48%的學生的第一專業是自己選擇的,30%的學生是通過調劑而到所學專業的,而通過家長或老師選擇專業以及隨便選擇專業的各佔11%.

2、在大學期間學習和生活的目標確定:大部分大學生都有清晰的目標,但是很多的都是短期目標.

明確的目標和興趣一樣,是努力和追求成功的動力.有明確的目標才能夠不渾渾噩噩的度日,才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才能清楚自己每個階段的任務.

3、不喜歡自己的專業的打算:近半的人選擇“日久生情”的方法來繼續學習自己的專業,僅有1/3的人會轉專業,但學習第二專業向綜合性人才發展的人數增加.

大學的門檻越來越低,專業越來越多,加之目前社會上多數人沒有從事本專業的工作,致使大學生們對專業的喜好降低.

讀本專業轉專業

48%32%

4、考研的目的:絕大多數的人考研都是爲了提升學歷,爲了以後便於職場發展.

隨着研究生的擴招,考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不過嚴峻的就業形勢,也使部分學生產生了上兩年學不如早工作兩年積累經驗的想法.另一方面,現在有相當一部分人爲混文憑而考研.原北京郵電大學招生辦負責人李社江說:原來每年北郵都有至少3/4的學生考研究生,至少1/2的學生能考上,但現在只有1/2的學生準備考研究生.由此可見,大學生對考研表現得比較理智了.在本次調查中問到考研的目的時,62%考研學生是希望通過讀研究生來提升學歷,以便於職場發展,另有12%的人希望通過考研改行.

(二)對自我認識程度: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能力、興趣、職業傾向都缺乏深度瞭解.

包括個人的興趣與特長、個人的性格與價值觀、個人所選定的目標與需求、個人的工作經驗、個人的學歷與能力、個人的生理情況等七個方面,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職業生涯目標是指可預想到的、有一定實現可能的目標.而職業目標的選擇並無定式而言,關鍵是要依據自我實際,這就要求我們要對自己有所瞭解.通過個人分析認識自己,估計自己能力,確認自己性格,發現自己興趣,明確自己優勢,衡量自己的差距,並以此來開發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6.7%52.3%41.0%

(三)對職業前景的關注程度:不同專業的學生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就有顯著性差異,冷門專業的學生比熱門專業的學生更加關注就業前景.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對我過大學生就業情況的統計,20xx年我國大學生人數達340萬人,但實際就業率不超過70%,也就是說20xx年就有102萬大學畢業生無法找到就業崗位,將形成高學歷待業的情況.同時大學生就業的起薪水平也隨之在大幅度的下降,一般本科大學生的起薪已由往年的20xx元/月下降至1000元/月;研究生已降爲20xx元/月.更有甚者一些大學生爲了儘快就業,採取“零其薪就業”的辦法.面對如此嚴峻的市場,我們應當早早地做好準備.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直接影響了對爲所選職業所做的準備程度和將來職業所帶來的成就高低.在調查中發現,只有14.5%的學生對當前的就業狀況有比較清楚的瞭解.

(四)職業期望狀況

1、對“先就業,後擇業”的態度:絕大多數大學生看重“先就業,後擇業”的主流,沒考慮自己是否適合.

在當前,大學生就業比較困難的情況下,“先就業,再擇業”的態度成了多數大學生的首選

2、對就業單位的選擇:大學生普遍都表現出過分追求外企,看重就業單位的名氣.

通過調查發現,外企仍是大學生心目中最理想的就業單位.選擇前三個的學生就將近佔了總人數的70%.

3、對就業地區的選擇:大學生對就業地區的選擇過於集中,都比較看重就業城市的經濟發展狀況.

大多數學生選擇就業的地點仍然是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廣東、及其其它沿海較發達的城市;而選擇中部地區的比例則非常小,選擇西部地區的更是少之又少,人才地區供需矛盾十分嚴重.

4、對工資的期望:大學生普遍對薪酬的預期過高.

四、原因分析

總結其原因,主要是兩個方面:

(一)社會原因

其一,隨着我國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衆教育轉變,就業由分配式向自主擇業轉變,學生人數激增,學校對學生的指導卻難以深入細緻;同時,高校和社會本身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和實行還不是很到位,所以導致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知識欠缺、得不到有效指導.

其二,片面強調職業的經濟收入.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因素開始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佔據着最重要位置.人們評價大學生就業情況時,往往以大學生從事職業經濟收入的多少、就業單位的知名度和地位的高低論,導致大學生容易急功近利.

其三,“出人頭地”,“光宗耀祖”,“非公不選”等觀念嚴重影響青年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

(二)自身原因

其一,大學聯考填報志願時對專業的瞭解與自身瞭解的缺乏,可能是導致只有21.0%的學生對所學專業持滿意態度的原因之一.因爲對大學生活的憧憬,對五花八門的專業的不瞭解,抱有神祕感,從而選了一個自己以後不喜歡的專業.另外,個人興趣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也可能是原因之一.也許選了一個自己並不感興趣的但賺錢的專業,夢想與現實出現落差,從而對所學專業不滿意.而專業在一定的程度上決定了職業取向,如果對本專業不滿意或態度模糊,勢必會影響自身潛能的開發,以及今後的擇業.

其二.自身重視不夠,很多的大學生進入大學之後精力沒有專注在自身的發展和職業生涯規劃中,或者把時間浪費在上網、玩遊戲或者談情說愛上,或者把時間放在準備考研究生或者各種社會活動中,再草草搞一下職業生涯規劃,之後卻不再修正;

其三,青年大學生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習,整體而言缺少社會經驗,因而缺乏規劃的寬廣眼界;

其四,自我認識不夠,不少大學生不清楚自己的興趣、愛好,優勢、劣勢,要麼自認爲學識淵博,從政、經商、做學問輕而易舉;要麼自認爲自身條件好,素質較全面,工作能力強;要麼缺乏自信心和競爭意識,對進入社會感到膽怯,所以不能根據自身的特點進行趨利避害的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五、措施與建議

我們應該明白成功的一般規律.美國的成功學大師安東尼.羅賓斯曾提出過一個成功的萬能公式:成功=明確目標+詳細計劃+馬上行動+檢查修正+堅持到底.

(一)明確自己的目標和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

成功是要付出代價的.你必須先辛勤工作好幾年,才能達到你賺錢能力的極限,並讓你享受渴望的生活方式.一定要先付出代價,持續不斷努力好幾年後,才能達成真正有價值的目標.不管想在哪一行出人頭地,你起碼要投入五年的時間來做準備.不管做的是哪一行,你若想出類拔萃,就一定要有全身心投入至少三五年的心理準備.你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培養出足夠的專業能力,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走向成功.否則,如果我們經常的更換城市,更換我們從事的行業和從事的具體工作,那麼隨着我們變換工作,我們平時積累的相關的知識、技能、工作經驗和圈內的人際關係,到時可能都將用不上,最終可能會是畢業許多年了,還沒有真正的找到合適自己的職業,也沒有真正建立起自己獨特競爭優勢,而陷入一種在現有工作上繼續下去出路不大,重新定位又要費很大力氣的尷尬.我們選擇職業時也要慎重的對待.中國的古話“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職業對於我們每個人的重要性.

(二)要做好正確的自我評估

與個人有關的所有因素,包括興趣、氣質、性格、能力、特長、學識水平、思維方式、價值觀、情商以及潛能等.簡言之,要弄清楚我是誰?我想做什麼?我能做什麼?當然,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所以在自我評估中還應善於聽取他人意見.雖說“先就業,再擇業”已成爲一種主流,但要考慮真的適合我嗎?

(三)職業環境的分析

職業環境對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作爲社會生活中的個體,我們只有應職業環境的需要趨利避害,最大可能地發揮個人的優勢,才能實現個人目標.職業環境分析包括對社會政治環境、經濟環境和組織(企業)環境的分析.要評估和分析職業環境條件的特點:發展與需求變化的趨勢;自己與職業環境的關係以及職業環境對自己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等.要弄清楚自己在這種職業環境條件之下,究竟能幹成什麼?這樣的你的職業生涯規劃纔會切實可行,而不致流於空乏.

(四)調整自己就業心態

企業認識更多的認爲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首先在於調整大學生的心態,而從針對大學生的調查結果看,大學生在就業地區選擇、就業單位性質選擇上都有一個相近的現象,“經濟發達地區、高薪酬、外企”仍是多數大學生的首選.但是現實的情況是能夠實現這種願望的大學生的比例其實是很小的,那麼多的大學生都在爭奪很少的職位而忽略了其他職位,這可能是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增長,是造成這一現象的真正原因之一.所以,正如同企業的建議一樣,既然不能改變現實,只能先調整自己的心態,在選擇就業地區、就業單位性質、薪酬等方面不要過於要求高,最好適當的擴大自己的就業選擇面.

(五)實施策略與措施

即爲實現職業目標而制訂的行動計劃.在我們確定職業生涯目標後,就要制訂相應的行動方案來實現它們.實施策略要具體可行,容易評估.應包括職業生涯發展路線、教育培訓安排、時間計劃等方面的措施.

(六)反饋調整

現實社會中種種不確定因素的存在,會使我們與原來制訂的目標有所偏差,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地反省並規劃的目標和行動方案作出修正或調整,從而保證最終實現人生理想.從這個意義上說,反饋調整就是一個再認識、再發現的過程.

(七)建立和用人單位之間更流暢、更有效的溝通交流渠道,爲將來擇業打好基礎

(八)最後,持久性改變是人生力量的積累,這需要一種“長期的時間觀念”.優秀的人對於他們自己以及生活.一般都

有長遠規劃.對職業的長期眼光,是我們未來的事業能夠登峯造極的重要條件.

六、總結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所以我們開頭就要把握好.我們首先要選擇一個最適合我們發展的行業和工作,然後確定我們的目標,同時對我們的整個職業生涯進行初步規劃,最後付諸行動,並且經常的對自己的目標和計劃進行檢查修正,最後堅持到底,定能獲得職業生涯的成功.

大學生職業規劃 篇2

隨着現代社會的迅速發展,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已成爲現代社會的共識和緊迫要求。本文通過探討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狀態,闡述心理健康對大學生生活、學習、工作的重要性,由此引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樹立正確的擇業和就業意識。從而順利度過難忘的大學時期,胸有成竹地踏上工作崗位,順利地走向職業生涯。

一、大學生常見類型

考上了大學,開始追逐自己的理想;離開家庭生活,開始獨立參與團體和社會……大一新生邁進校門後,激動、興奮,對一切都是那麼好奇。如何度過四年的大學生活,如何在將來的就業中脫穎而出,成爲許多大學新生剛入校就開始考慮和探討的話題。

(1)學習型:爭取考研。“大學四年我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我校(遼東學院)新生趙同學說,“我認爲學習是樹幹,只有學好了本專業知識,才能長成參天大樹。”這一觀點得到該校不少新生的贊同。新生江同學認爲,大學是人生最重要的路程之一,這段路程決定着人生的方向。她不敢懈怠,並訂下了目標:努力學習,準備考研。

(2)社會型:豐富自己。與“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同學不同,有的新生則想通過參加各種活動鍛鍊自己,提高綜合能力,增加就業砝碼;有的新生還計劃邊學習邊打工,增加社會閱歷,爲今後找工作打好基礎。“僅靠一紙證書,可不好找工作。”新生李同學說,雖然只是大一,但現在就要考慮將來如何才能找到稱心的工作。這位來自吉林的女孩爲自己做好了初步規劃:大一儘量多參加社團活動,豐富自己的業餘生活;大二開始試着去校外兼職打工,學着如何掙錢,並藉此瞭解社會;大三要猛補學業,讓各門功課順利過關,把該拿的證書爭取都拿下;大四要利用各種機會強化求職技巧、進行模擬面試等訓練,積極參加招聘活動,希望早日找到理想的工作。

(3)迷茫型:走一步是一步。“十年寒窗太累了,大學四年自己先要看看。”也有一些大學生對未來的生活略顯迷茫,還來不及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我沒想那麼多,能拿到畢業證就行了。”新生劉同學很率真,他說:“從小上學到現在太累了,現在要儘量享受一下清閒的生活。”至於就業問題,他認爲,就業所需要的不一定只是學習成績,如果一個只會讀書的人,將來就業以後也未必就是一個好員工。他說:“車到山前必有路,畢業時再說吧。” (4)專家:學習仍是首要任務。從中學到大學,對於大學新生來說是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大學生要儘早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最好從步入大學校園就開始。生涯規劃是一個動態循環過程,並不是規劃一次,就可受用終身。具體的生涯計劃要隨着社會發展和個人情況的變化而進行相應的調整。

對大學生來講,學習仍然是首要任務,首先必須學好本專業知識。但由於未來需要“一專多能”人才,因此廣泛涉獵其他知識、適當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也很重要。大學幾年是年輕人精力最充沛、最具創造力的時候,因此專家建議新生們,合理規劃大學生活,及早邁向成功人生。

二、大學生常見心理健康問題

第一,緊張有節奏和懶惰怠慢同時並存。我們許多大學生對生活節奏把握得很好,知道什麼時候緊張什麼時候鬆弛。他們會爲做作業而專心致志,會爲漫步校園、活躍運動場和週末舞會而感到生活輕鬆愉快,這種有張有馳的生活正是大學生生活節奏的體現。然而我們也有不少同學一進入大學,就產生一種“船到碼頭車到站”的鬆懈思想,不善於把握自己,拖拖拉拉,毫無節奏,表現在上課鈴聲響了,才從宿舍往課室百米衝刺跑去;爲能快點吃飯而隨意逃課、早退;飽食之後,或者抱牀擁衾,或者打牌吹牛,鬆垮懶散的現象使這些學生的生活變得紊亂無章。

第二,獨立性與依賴性同時並存。大學生有一定獨立思考能力,敢於發表個人的獨立見解,好爭論,勤思考,對別人的意見不易輕信和盲從。但由於剛離開家庭,加上又缺乏必要的知識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因此,在處理各種較複雜問題時,常易受他人的影響,依賴老師的指導,行動上常表現爲遲疑不決畏首畏尾。

第三,情緒反應強烈而又不穩定。情緒就是人們對環境刺激的一種內在反應,在身體各部分發生變化而帶來的一種複雜狀態。它表現爲快樂、憤怒、悲哀、恐懼等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大學生熱情奔放,情緒體驗來得快而強烈,情感性強,感染性大,可因一件小事而高興,也可因一件小事而失望,能從高度興奮一下子轉入沉默和抑鬱。不但如此,情緒體驗與動作聯繫很密切,既可能具有極大的建設性,又可能具有極大的破壞性。如看到鬥毆或欺侮婦女事件,有正義感的大學生常前去制止,這種行爲具有良性的社會效應;也可能有的大學生以“哥們義氣”“朋友之情”而大打出手,尋釁報復,打架鬥毆,這樣的行爲則具有破壞性。

第四,在學習上富有創造性又具有隨意性。大學生年齡相差不大,是一生中最有活力和創造性的時期。他們不保守,對事物充滿好奇的憧憬,喜歡大膽探索。在學習上表現爲喜歡懷疑和爭論,不盲從已有的結論,勇於批判等等。縱觀歷史,許多重大的學術論爭常是由青年學生髮起。另一方面,他們在學習上又不如成年人那樣有耐心有計劃地研究和探討問題,容易表現爲忽冷忽熱,興趣也不穩定。如對某一問題有濃厚興趣時可廢寢忘食,一旦失去興趣,積極性就會一落千丈,甚至會厭倦這門學科,隨意性大,很難持之以恆。

第五,時有賭氣行爲。賭氣,是逆反心理的表現之一。如一些大學生在戀愛、服飾等方面遭到同學、老師的批評或責難時,不是冷靜分析,卻抱着“我偏要這樣做”的逆反心理,不顧後果,這時可能會做出學校和社會不認可的事。

第六,社會交往不斷擴大而且多元化。市場經濟的發展,開拓了大學生的視野和活動的範圍,使他們廣泛結交了與自己志趣相似或利益、需求相近的各種人,形成開放的交往圈。他們的交往圈也從原來的本班、本級、本系、本校逐步向整個社會擴展。如近年來一些大學生尚未畢業,已與工廠、機關等定下求職的契約。交往內容也從原來娛樂和禮儀轉向吸取和傳遞各種信息,表現爲多元化。 第七,追求時尚。時尚是追求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風尚,主要表現在生活方面。如在文革中以穿軍裝、戴軍帽、束皮腰帶爲榮,改革開放之初牛仔褲和高跟鞋受到大學生青睞,後來又時興跳舞和卡拉ok等業餘活動,近年來又出現高消費現象和互相攀比心理。追求時尚,反映了大學生追求新事物的特點,這有利於推動新思想的傳播和發展。一種好的時尚可能轉化爲民族社會的好風尚,這對於振奮民族精神有重要意義。反之,大學生中不良的時尚也有極大的消極作用。大學生活是如此豐富多彩又複雜多樣,作爲大學生要正確認識自己,認識生活的複雜性,克服自身的弱點缺點,成爲大學生活的強者。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與職業規劃

對大學生而言,生涯設計與定向關乎着其今後的發展方向,也決定着大學生的校園生活與學習的重點。生涯不確定的大學生經常會出現焦慮、目標與興趣模糊不定、缺乏求學動機,學生角色投注不足、學業成績偏低等現象,進而不能適應今後的發展。但大量的研究發現,大學生中缺乏生涯規劃與定向的情形較爲普遍和嚴重,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並不能自覺地確立自己的生涯發展方向,

心理學家Marcia(1980)從自我認定的角度,依據面對的選擇危機和專注定向,將青年的自我認定歸納爲四種不同的形態,就生涯認定向角度而言,四種自我認定形態分別爲:自我定向者(Identity Achievement-IA),即在經歷抉擇危機之後,逐漸確定其生涯方向或職業目標。提早定向者(Foreclosure-F)本身未曾面對抉擇危機,但在生涯方向或職業目標上,已接受父母或他人的安排而定型。延遲未定者(Moratorium-M)面對個人的抉擇危機,正在尋求定向。茫然失措者(Identity Diffusion-ID)面臨抉擇危機,因生涯方向或職業目標模糊不定,而感到焦慮,甚至逃避抉擇。其中,提早定向者(F),在社會的限制和父母的保護之下,面對生涯抉擇之際不致產生過高的焦慮,但在從事生涯準備或課程學習方面,能避免聽天由命、缺乏學習興趣和動力的狀態;延遲未定者(M)和茫然失措者(ID)在面臨生涯抉擇之際,由於缺乏目標定向,可能會產生焦慮、不安等不良心理,不利於其課程學習和學校適應。Marcia的研究結果說明,生涯確定是青年期主要而關鍵的發展任務之一;生涯決定的明確與否不但可能阻礙個人長期的發展,更影響其當前的生活調適。

四、總結

大學生的生涯並不是一個單一的靜態事件,而是一系列的動態歷程。生涯目標並不是一次成型的,而是不斷髮展的。隨着大學生身心的發展,大學生應不斷形成數個暫定的長期生涯目標,以不斷探究生涯的意義,併爲尋求生涯意義而努力。

大學生職業規劃 篇3

人的一生勢必要經歷學習、工作、享受三個階段,當然這三個階段並不都是獨立存在的,在不同的時期,都有不同的側重點。對處於當前時期的我們來說,學習是最重要的。但我們也不能忽視我們人生的下一階段“工作”的重要性,爲了能夠順利的進入工作階段,爲自己謀求一份好的職業,爲我們人生的下一階段增添輝煌的一筆,我們必須在此之前,爲自己做職業規劃。

所謂職業生涯規劃,即在步入工作崗位之前,明確好自己的求職方向,並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爲達到自己對未來工作的期望,作出的一番規定和計劃。我是一名大二專科生,性格偏內向,做事仔細、認真,愛沉默思考。重感情。業餘時間愛看書,也喜歡聽音樂,外出散步,聊天。

自我優勢;做事認真細心,有條理,有計劃,有責任心,人際關係較好物流專業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書物流專業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書。

自我劣勢;對於問題的考慮往往不夠周到,做事有時不是太自信,總希望做的更好。

人各有志,而我的志向是能夠進入一家大的公司,在辦公室裏面工作,當白領。當然了,這是我的最終目標,當前我只是想在畢業後能夠找到一份與我的專業相關的工作,比如文員、制單員之類的。我是一個生長在農村的人,家裏的沒什麼背景,這也就意味着我的工作只能靠我自己的努力爭取。所以在大學裏我必須不斷地充實自己,不僅要學好專業知識,還要搞好人際關係,爲自己以後的工作生涯做好充分的準備。爲了達到這些目標,我決定:

在大二下學期,我要努力學習會計知識,爭取取得相關證書,熟悉計算機二級的有關操作,拿到證書,必在空閒時間多學習英語,提高自己的英語會話水平。大三的時候,開始接觸社會,熟悉工作環境,積累人際關係,主要做好職業生涯的基礎工作,加強溝通,虛心求教。初步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工作環境、崗位。此外,我對我的未來職業人生也作出了三階段的規劃:

1)20xx-20xx年:在物流基礎崗位工作,積累工作經驗。在工作期間,充分利用空閒時間爲自己補充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2)20xx-20xx年:在原來企業做上一名中層管理者,成功管理自己的下屬,加強與上級的溝通,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條件擴大社交圈,重視同學交際,重視和每個人的交往物流專業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書職業規劃。

3)20xx年以後:到一家外資物流公司,學習跨國企業先進的管理理念,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先進的科學技術,爭取當上一名外資企業中級物流經理。

我覺得只要我在大學裏努力做到正確的目標,學習好各種知識,掌握好各種技術,上述人生職業規劃可行的機會是很大的。如果畢業後找不到物流方面的工作,到時候我會根據市場的供需的情況而再次決定適合我的工作。不管周圍環境及自己人生某一階段出現何種的變化,都應該善於發現其中的各種機遇並駕馭這些機遇。

大學生職業規劃 篇4

一、前言

當前社會的總體就業形勢已經備受矚目,由可知的數據顯示,大學生的就業將要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如若經濟增長拉動就業的能力降低,用人需求明顯減少,供求缺口將進一步加大;社會學家分析,就業形勢需要集中解決的突出難點之一首先集中在畢業生就業難。

在大學畢業生面臨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的同時,許多的畢業生缺乏自主擇業觀,缺乏對自身的評估也成爲了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此,我們應該在平時的學習之餘,多關注社會,從而使得自己能夠根據社會需要,去更好的練就自己的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除此之外,更需要結合當前的社會形形勢、分析自己畢業後的社會形勢,提前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對自己進行充足的評估。爲自己將來要實現的目標,做一個客觀、完整、全面的規劃。這就是這篇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所在。

當然,我所認知的職業生涯規劃並不僅僅是自己制定完整的步驟與目標去一步步去獲得自己所想要的職業。在我認爲,自己的職業生涯裏也應該包括在這麼一段實現目標的時間裏,怎麼去改變自己,怎麼來讓自己得到充足的鍛鍊,怎樣讓自己獲得想要的成功。

二、 自身目標

自身設定目標:社會成功、職場成功的目標太過遙遠,首先,還是讓自己成爲一個自身成功的人;並且認爲這樣的人才能夠適應今後的社會。

對我來說,作爲一個成功的人的定義,並非如今所普遍認爲的在職場上或者在自己的身家上獲得了多少,這只是社會上的普遍認知,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的成功。但對於個人來說,我所認知的成功是:

1.首先身體健康。這是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最基礎的一點。高中的時候我們的校長和我們說過:一個人就像一樣產品,學習不好是次品,思想不好是危險品,但身體不好是殘品。

2.與自己的家庭與家人保持和諧的關係。一個與自己的親人都無法和諧相處,無法正確處理自己與家人關係的人,想必在社會上、職場上都不會有很高的處事的能力。

3.至少擁有一個自己在裏面小有威望、與幾乎所有的人都保持着友好關係的朋友圈。至少擁有一個這樣的朋友圈,說明你能夠與別人能夠正常的的交流與相處,不存在與大多數人的溝通障礙。這也是一個人交際能力、溝通能力、人格魅力,甚至是領導能力的一種體現。

4.擁有健康的心理。這也是一個自我成功的人必不可少的一項,一個人所擁有的心理素質是否強大,是與這個人的處事能力成正比的。

一個生理素質與心理素質良好的人,能夠正確的的觀察到自身、他人的行爲,由此分析出言行的動機,從而更好的調整自己,更懂得如何與他人相處。

同時,能夠正確的分析出人的人格或者個性,包括需要與動機、能力、氣質、性格和自我意識等,從而得出更適用於我們自己的、一般性的規律。運用這些規律,將更好的服務於我們自身在社會上、職場上的活動與實踐。

5.擁有良好的專業基礎與專業素養。這也是人處於社會、職場中最爲重要的一點。我們的許多本領和能力不是天生的,都是在學習中積累而逐漸擁有的。知識是能力的前提,爲了我們將來能夠擁有一個更好的職業,作爲一個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珍惜大學這四年的寶貴時光,努力學習好自身的專業,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自身整體的專業素養,做一個既有一定專業知識又有實踐動手能力的綜合人才。作爲一個學生,學業對我們來說永遠都應該排在第一位。

6.擁有廣泛的興趣愛好與除專業外的一定的特長。也許有的時候,一個人廣泛的興趣愛好與特長比你的專業能力更爲實用,同時這也是一種很好的維繫自己與他人紐帶。擁有廣泛的.興趣愛好特長,會提高你個人整體的素質與形象,在自己今後在社會的發展,在職場的打拼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能力。

三、自我評估

(一)個人分析:本人品行端正、善良且有社會責任感。性格相對而言的外向,能夠很好的處理人際關係,身處三四個相處較好的朋友圈,交友廣泛並且擁有一定數量的深交朋友。脾氣好,有足夠的耐性。性格多樣,在不同類型的朋友面前表現不同的自己。偏愛安靜同時也偏愛熱鬧,有時喜歡安靜的一個人做一些事情,例如散步、看書、聽音樂、寫東西;但有時也會很喜歡和一幫朋友一起玩鬧,談天說地。無論是怎樣的狀態,都能讓我感到舒心。喜歡關注一些社會現象,敬佩李承鵬、韓寒等人,有些憤青。

興趣愛好:喜歡看書、聽音樂、寫東西、唱歌、散步、聊天,喜歡文學、歷史、心理學、音樂。但是無法學好理科。

(二)個人缺點:做事無毅力,無法長時間堅持。偶爾脾氣暴躁一發不可收拾。沒有方向感與目標,感到茫然。只能把有興趣的東西學好。自控力差,無法遏制一些消極的想法。

(三)價值傾向:我渴望能力能受到肯定,希望能有不受條規限制與拘束的發展空間,樂意與正直卻又懂得變通、有社會責任感與自身自責任感、上進心的人交往。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並通過在大學的學習,使自己具備良好的的價值傾向。

四、大致規劃

(一)大學期間

1.積極參加體育運動,爲自己的身體做一定的體育鍛煉。注意各方面的生活習慣與飲食習慣。使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2.努力學習各門功課,尤其是自己的專業課程,考到英語四級證書與一些相關證書,要以優秀的成績畢業。

3.維持與家庭家人的良好關係,即使在外求學,也要培養自己與家人的感情。

4.廣泛交友,鍛鍊自己的交際能力與溝通能力。建立一個龐大的交際網絡。但是要懂得認識他人,更應該明確他人的性格與人格是否值得交往。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自己的關係,提高爲人處事的能力。

5.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興趣愛好及特長。更加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

6.積極參加學生組織。學會抓住機會讓自己得到一定的鍛鍊,加強自身心裏素質與各方面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與素質。爲今後出到社會做好全面的準備。

(二)社會環境規劃和職業分析

當前我國的社會經濟形勢喜憂參半,經濟形勢回升向好的基礎進一步鞏固,但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不足,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但是經濟總體呈上升趨勢。我國的經濟正在快速的崛起,雖然也包含一定隱患,但在國家綜合實力增強的情況下,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內,中國必將成爲一個新興的潛力市場,其經濟與管理類行業在中國也將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但如今不可迴避的是,國內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不足,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並且,近年來,經濟與管理類的專業一直處於填報大熱的狀態,當前社會上經濟與管理類的畢業生佔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經濟與管理類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形勢尤其嚴峻。因此,作爲一個經濟與管理類專業的大學生,在做好社會環境的規劃與職業分析的前提下,更應該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也就是前文所提到的讓自己成爲一個擁有較高的綜合能力的人,今後才能增強自己在社會當中的競爭力。

五、反饋與調整

自己所制定的大致規劃中,有很多條都能夠很好的達到預期,並且目前一直有所落實。如果其中有預期未能達到,便盡力而爲,或者及時調整或者重新制定自己的整體規劃,能夠較好的符合自己實際的發展需求。

六、結束語

這些就是我在大學裏對自己的規劃,當然也囊括了今後自己在社會一定的分析和規劃,雖說並沒有很詳細,也沒有很明確自己今後在職場上的目標。但是做出一份規劃很容易,但是具體實施卻並不簡單。

所以在這篇職業生涯規劃中,我選擇的規劃重點突出在大學階段,對自身知識與能力的一個培養上。並不是說在大學裏學到的知識,你所學的專業,在今後的工作上一定會用到,所以在還沒有能夠大概能夠看清未來的經濟形勢與自身職業生涯之路的情況下,我覺得我更應該努力把大學的四年走好。並且讓自己能夠在大學四年裏得到充分的鍛鍊,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和素質,爲今後的職業之路做好最完善的準備。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的實現還是要靠自己,無論將來社會的形勢是怎樣的,自己的心境和所希望獲得的東西有了怎樣的改變,但是隻要自己做好了準備,以後的路上所遇到的,自己應該都會有能力去應對。

理想。事實上,這個世界不符合所有人的夢想,知識有的人可以學會遺忘,有的人卻在堅持。做好我的職業生涯規劃,便是我選擇堅持的第一步。

大學生職業規劃 篇5

上完這一堂職業生涯課程,我整個人就有一些鬱悶了。以前自己過得舒舒服服,我從來沒有想過畢業之後該怎麼走未來的路,這一堂課下來,我幾乎都是懵着度過的,一方面是焦慮,一方面是自責,還有一方面是對自我的反思和懷疑。雖然在這一堂課上我感受到了很大的一股壓強,但是定定神之後我還是給自己的未來也做了一些規劃,我想這就是這堂職業規劃課給我最大的啓發吧。

我現在已經大三了,很快就要畢業了,在畢業之前,我們進行了一堂職業規劃課程,當時我就在想這樣的課程有什麼用呢?路還不是人走出來的嗎?現在規劃好,將來走不了又有什麼用呢?但是當我在這一堂課程裏學習了之後,我就不那麼認爲了。老師在上課的是時候說了一句,“每個人的未來如果沒有規劃,就很容易偏航,也很容易南轅北轍。就像在大海里丟掉了指南針,全部是一樣的海水,一樣的海平線,你又怎麼知道哪裏纔是你想去的出口呢?”

其實聽完老師說的話之後,我就開始有一些思考了。我以前總覺得享受現在最重要,我不喜歡想事情,做事情也總是喜歡走一步算一步,其實說下來,還是我太不管事了,對自己太不上心了。我們每個人的青春都是有限的,現在我所浪費的時間也就是我充滿生機的青春啊。回想起過去幾年的日子,我就發現自己真的太懶惰了,不僅在行爲上懶惰,在思想上也是非常懶惰的。這讓我感到有些後悔,也讓我突然間就清醒了一些,對未來也稍微有一些緊張了。

我的確沒有認真的去計劃過自己未來到底要做什麼,從小到大我的父母都給我安排好了路,跟着走已經成爲了我思想中的一條必定路線,但是現在我已經是一名成年人了,我不可能再跟着父母的決定走,我必須要由自己的想法,我應該獨立起來,有自己的目標和理想。這纔是我自己的人生,纔是我最應該去走的道路。

上完這堂課之後,我也反思了自己很久,最終我還是想明白了,我想繼續按着自己現在喜歡的方向前進,也就是繼續堅持我的專業,不管是接下來的大學時光還是之後進入社會,我都想在這個領域裏繼續去突破一次,成長一次。這是我接下來的目標,也是我接下來前行的方向。

大學生職業規劃 篇6

對於大學生的職業生涯我想提些個人觀點。沒有別的意思,不同意的也請見諒,希望沒人拍磚就好。我覺得對於大學生職業規劃應該立足於一個課題,需要上升一下層次,而不是停留在具體的幾項事情上。這和培訓工作是很類似的。舉個例子吧,培訓如果就停留在課程內容上,而忽視了學員的需求,只是一味的強制擠壓,最後結果並不一定會如我們所願。所以職業規劃,更是要任重道遠,不是講幾個故事,說明幾個道理,讓他們從中感悟就完了。而是要有體系,有系統。把職涯規劃開發成一套系統來切實幫助大學生解決職業選擇和個人發展的問題。

其實看過一些國外的書,在國外,真正的職業規劃從高中就會開始。從我國國情來看,上大學前跟學生們談擇業、或者簡單的談擇校都是空話。因爲這個時期的孩子們大多還是處於家長的控制之下,進入大學則不然了,很多人離開家,面對新的世界新的生活。學知識的方式以及面對社會的方式也會產生很大的不同,這時候會產生很多的問題,而且隨着階段的不同,問題也在隨之增加,在畢業前夕進入一個頂峯。就我們自己這代人來說,問題可以分爲幾個階段:

大學入學期:

1、我選擇的專業有前途嗎?

2、我該如何規劃大學4年的生活?

3、我的理想究竟是什麼?我沒能力成立什麼機構,我只想借助自己的平臺,給更多的人提供瞭解自己的機會。積累大家的需求,最後有機會給更多的朋友去分享。

我必須承認一點,以上的很多問題,是我當時的困惑,可能現在的學生增加了更多的內容。另外,我一個人是不可能完成一個課程體系的開發,如果完成也只是皮毛。藉此機會,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來探討吧。希望有人願意和我一起來研發這個課題。

有人會說,已經很多老師在樂此不疲的這麼做了。我想說,那是他們,很多人只是拿老師的思維去看問題。而我經歷了學生時代,我牴觸過,我更願意接受那些用學生的思想去思考問題的人。

其實在人生的旅途上,誰是學生誰是老師呢?

大學生職業規劃 篇7

大學生職業規劃中自我認知包括哪些內容?

第一步,分析自己的性格。

每個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有的人性格外向,善於言談,人際關係能力強,喜歡在公衆面前發表自己的言論;有的人則性格內向,忠厚老實,喜歡獨立地去思考問題;有的人對事情執著,遇到挫折不氣餒;有的人則脆弱,容易被失敗擊垮;有的人喜歡挑戰性的工作,壓力越大斗志越旺盛;有的人則喜歡安定平穩的生活,不能忍受過大的壓力……任何事情都具有雙面性,有好就有壞。熱情、善談的反面就造成穩重不足;忠厚脾氣好,容易變成沒有主見……先要分析自己的性格,看看自己到底具備上述性格中的哪些方面,看看自己性格中的長處、短處,如果是熱情、善談、喜歡有挑戰的人,相對來說比較適合做營銷、公關等工作;如果自己內向、認真,可能適合做財會工作。準確分析自己的性格,一方面便於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另一方面可以提醒自己在工作中注意克服性格的不足。

第二步,分析自己掌握的知識、技能。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知識、技能。有的人喜文,有的人喜理;有的人動手能力強,有的人操作能力弱;有的人思想跳躍跨度大,有的人邏輯思維能力強……分析自己學習過和掌握的知識技能,羅列出哪些是自己精通的,哪些是自己熟悉的,哪些是自己的弱項。然後再分析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勝任崗位要求需要具備哪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結合自己的實際,確認自己和崗位相吻合的條件,以及不足之處,如果崗位要求具備較高的計算機水平,而自己這方面欠缺,就可以通過參加學習班或找人傳授相關知識,來提高自己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只有做到上述這些方面,才能讓自己在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

第三步,分析自己掌握的或能夠調配的資源。

這裏的資源不但包括金錢,還包括自己在社會上的人脈。俗話說的好"有多大的能力辦多大的事”,也就是說要儘可能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都知道如果要開辦公司,就要有一定的資金,最少要保證10個月沒有利潤還能維持公司的運營。同樣的道理,如果從事一項工作,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擅長的,如果碰到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就要想自己能夠調動的資源,自己的同學、朋友、親戚中,有誰擅長此類事情或從事過相關行業,自己就可以去取經,直接掌握問題的關鍵點,避免工作中走彎路。

職業規劃中適合的工作纔是好工作

假如職業規劃師說你不適合做會計,儘管你是學會計的,並不是說你一點都不具備做會計的能力。其實你可能已具備了一定的做會計的能力,假如你去做,也不是說一定會做不來。

“從事適合的職業”就是“做回我自己”、從事適合我自己的職業,代表了五層意思:

1、 從事“做回我自己”的職業就是從事“最有工作滿足感”的職業,就是每天享受工作,而不是每天厭煩上班、對從事的工作感到厭倦甚至痛苦。

2、從事“做回我自己”的職業就是從事“進步和發展最快”的職業,最能發揮自己的性格和天賦優勢,是職業發展的最佳路徑。

3、從事“做回我自己”的職業就是從事“一生長期發展”的職業,能取得一生職業生涯長期的成功,而不是依賴某個偶然機會的短時間內的成功。對有些人來說,適合的職業意味着對他是最好的職業,不是唯一可以做得來的職業;對於另一部分人來說,適合的職業可能意味着是唯一能夠持續發展的職業,不適合的職業很難持續發展下去。

4、從事“做回我自己”的職業就是從事“最成功”的職業,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潛力,在這個職業上能發展到很高的層次,能取得自己可以獲得的最大的成功。

5、從事“做回我自己”的職業就是從事“最有競爭優勢”的職業,與其他人競爭時有最重要的優勢——性格和天賦優勢。因爲即使一個人有專業的優勢或經驗的優勢,大家都從事同樣的工作一段時間後,有性格和天賦優勢的人進步更快,在知識和技能上會逐步趕上並超過僅僅有專業優勢或經驗優勢的人,這樣這個人的這些後天優勢也會逐漸喪失。

大學生職業規劃 篇8

中國學生職業規劃普遍較晚

日前,在國際青年成就組織(JA—JuniorAchievement)與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聯合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JA志願者日”活動上,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大學生,對於未來的職業規劃,多數人顯得比較迷茫,“能在畢業前找到一份工作我就很滿足了。至於將來的發展,還沒有考慮太多。”

“從我們跟衆多大學生接觸的經驗來看,中國學生對職業發展規劃的思考普遍起步較晚。”國際青年成就組織中國部的項目經理黃琳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般經歷了高中時代的魔鬼訓練,很多學生在大一、大二的時候都比較放鬆,盡情地享受大學生活,而到了大三、大四面對就業問題的時候,他們纔開始考慮職業規劃。”據介紹,這類學生差不多佔到了9成。

雖然各高校都開設了各類的選修課程,但總體來看,中國大學生們在職業發展規劃方面的知識非常欠缺,甚至很多人都不明晰自己將來想做什麼。對此,黃琳分析,這跟中國的教育體制以及家長對小孩的過度關愛、事事包乾的做法有很大關係。

價值觀不匹配導致就業難

而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學習及職業發展副總監張偉虹女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則指出,中國大學生當前的就業難,與全球金融風暴導致的企業招聘需求下降有關,但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大學生缺乏正確的職業發展規劃,以及其與企業的價值觀不匹配造成的。

中國大學生在自主性方面非常欠缺,很多大學生入讀大學時的專業選擇以及畢業後的就業選擇都是由父母決定甚至操辦的,這對他們現在以及將來的職業發展非常不利。

對此,張女士認爲,要解決當前的就業難問題,除了要擴大就業需求外,還要幫助大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並幫助他們瞭解如何設定正確的職業發展規劃。

職業規劃三部曲:知己、知彼、選擇

那麼中國學生該如何補上這一課呢?

黃琳指出,即便是大三、大四纔開始考慮職業發展規劃也不算太遲,通過基本理論的學習,並結合自我和社會的需求分析等,大學生還是可以做出一個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的。

張偉虹則指出,職業規劃的三步曲應該是知己、知彼、然後做出選擇,這三者缺一不可。

張女士結合當天下午的活動,解析了這三個環節的奧祕和注意事項:

所謂知己,就是清楚地瞭解自己的性格、興趣、能力、理想和價值觀等方面。

大學生職業規劃 篇9

在現代社會中,有一個永恆的話題,那就是人才競爭,必須認清自身的實力,還要不斷的學習、改正、充實、完善自己。爲未來擬定一個方向,並朝着這方向勇往直前。有了目標,纔有奮鬥的動力。

  二、自我認知:

1、優勢:專業的技術強勁,術業有專攻。就業高。這個專業人手不夠。

2、劣勢:對其他非專業知識的掌握較少。

3、機遇:國家政策開放,透明。進出口簡單。

4、挑戰:專科生會受到高學歷的影響,有的不招收專科生

  三、職業認知:

1、家庭環境

慢慢地長大後,認識到應該改變自己,適應這個社會,不能一直依靠着父母。而且和睦的家庭,使我在外闖蕩具有了動力。

2、專業前景

①適於發展水產養殖許多水域未被開發利用。

②養殖種類的迅速傳播,提高了產量。

③先進養殖技術應用極大地豐富了養殖種類。

④人工繁殖理論的應用爲其供應大量苗種。

⑤高密度流水養魚、混養、綜合養魚等技術的出現爲養殖空間的擴大提供了可能。

  四、職業目標:

1、近期目標

大一:通過英語B級和計算機一級。

暑假:找公司對自己的專業的實踐機會。

大二:上學期打好專業知識(考慮升本),下學期出去實習,磨練。

大三:畢業論文。

2、中期目標

在獐子島一邊工作一邊深入學習,努力做好自己的分內的工作,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瞭解工作的最新動態,時刻讓自己處在工作的最前沿。

3、長期目標

經過幾年的工作,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和管理經驗還有腰包,帶着我的技術回我的老家,開始我人生的新的起點。

大學生職業規劃 篇10

不少大學畢業生還沒有真正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確切含義,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不瞭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程序,缺乏進行規劃的具體技巧。所以不少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或冷眼相對,或茫然無以適從,或使規劃流於形式,或不顧主客觀條件任意隨自己的興致來"規劃",這都會導致職業生涯規劃的應有作用不能充分發揮。

職業生涯規劃及其意義

職業生涯規劃簡稱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併爲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設計的目的絕不僅是幫助個人按照自己的資歷條件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達到與實現個人目標,更重要的是幫助個人真正瞭解自己,爲自己定下事業大計,籌劃未來,擬定一生的發展方向,根據主客觀條件設計出合理且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

大學生首先要認識到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職業生涯活動將伴隨我們的大半生,擁有成功的職業生涯才能實現完美人生。因此,職業生涯規劃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第一,職業生涯規劃可以發掘自我潛能,增強個人實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將會:①引導你正確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現有與潛在的資源優勢,幫助你重新對自己的價值進行定位並使其持續增值;②引導你對自己的綜合優勢與劣勢進行對比分析;③使你樹立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與職業理想;④引導你評估個人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⑤引導你前瞻與實際相結合的職業定位,搜索或發現新的或有潛力的職業機會;⑥使你學會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採取可行的步驟與措施,不斷增強你的職業競爭力,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與理想。

第二,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增強發展的目的性與計劃性,提升成功的機會。

生涯發展要有計劃、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運",很多時候我們的職業生涯受挫就是由於生涯規劃沒有做好。好的計劃是成功的開始,古語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提升應對競爭的能力。

當今社會處在變革的時代,到處充滿着激烈的競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職業活動的競爭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後。要想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並保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不打無準備之仗。而不少應屆大學畢業生不是首先坐下來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而是拿着簡歷與求職書到處亂跑,總想會撞到好運氣找到好工作。結果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與資金,到頭來感嘆招聘單位是有眼無珠,不能"慧眼識英雄",嘆息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這部分大學畢業生沒有充分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與重要性,認爲找到理想的工作*的是學識、業績、耐心、關係、口才等條件,認爲職業生涯規劃純屬紙上談兵,簡直是耽誤時間,有那時間還不如多跑兩家招聘單位。這是一種錯誤的理念,實際上未雨綢繆,先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磨刀不誤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認識與明確的目標之後再把求職活動付諸實踐,這樣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經濟、更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