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管理中的職業生涯與職業規劃

  一、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和作用

人力資源管理中的職業生涯與職業規劃

1、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

對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解是建立在對職業選擇和職業發展階段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形成的。所謂職業選擇,既是個人依據自己對職業的興趣、期望、能力分析,對職業細緻分析、評估,選擇與自身素質相符的某一職業從事工作的過程,職業選擇是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實現的先決條件。

職業生涯發展階段,既是個人或者組織在職業發展過程中,依據一定標準,劃分的具有質變的成長過程,一般來講,職業生涯共經歷成長、探索、成熟、維持、衰退五個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都有自身特點,職業發展階段分析是執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職業生涯是與工作相關的一個連續過程,它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包括行爲活動和價值態度兩方面的內容,必須注意的是,職業生涯是一個職業發展階段,並不包括對職業成就的評價。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員工或企業組織通過對影響職業生涯發展的各種因素進行分析,在個人與企業共同發展的原則下,制定出相應的工作目標,並制定相應的工作、學習、培訓計劃的過程,職業生涯規劃的主體是個人、員工或者企業組織。

2、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

職業生涯規劃與企業人才培養具有共同目標,既爲企業發展服務。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是使員工建立明確的發展方向,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爲企業人才培養明確方向和目標。首先,企業人才培養可以爲員工職業生涯規劃提供如職業指引、職業培訓、職業晉升等服務,使員工職業生涯規劃得到更好地實行;其次,明確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方向,可以爲企業制定人才培養計劃,人力資源規劃等方面提供保障。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加速員工成長,增強員工歸宿感。通過對員工個人特徵進行分析,員工和企業可以更好的匹配與個人特點相符的職業和崗位,員工在工作過程中由於有長遠的計劃,可以加快成長速度。同時,員工由於有好的規劃,對未來充滿期待,工作責任心和積極性更高,可以增強員工歸宿感。

職業生涯規劃是企業新型創新人才的需要。現代企業生產方式的轉變以及全球競爭的加劇,企業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培養要求,企業對創新性人才的需要日益加大,同時對於企業知識性人才和核心技術人才也更加重視,人才的穩定性對於企業發展來講十分重要,加強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增強員工對企業的信心,從而留住更多的優秀人才。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實現員工與企業的合作共贏。加強職業生涯規劃設計,不僅爲員工個人發展提供更好的前景,而且員工個人的發展可以有效促進企業發展,實現兩者之間的合作共贏局面。

  二、職業生涯理論的發展與運用

(一)國內外關於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研究

1.國外研究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職業生涯規劃管理理論起源於美國。這些年來,職業生涯規劃管理實踐研究不斷深入,專家、學者將其與經濟學、組織行爲學、社會學、心理動力學理論相結合進行研究,該理論系統日趨完善。在發達國家,職業生涯規劃管理是人力資源管理的一種有效方式,同時,已是學術界一個相對獨立的研究方向。

舒伯、霍蘭德、施恩、帕森斯等專家都將職業生涯的發展分爲相互聯繫、各有側重的階段,並從不同側面提出了多個職業生涯發展的階段理論。舒伯以年齡爲依據劃分職業生涯階段,詮釋了職業生涯發展的概念模式,格林豪斯則是從職業生涯發展所面臨的主要任務的角度對職業生涯發展進行探討,施恩則立足於人生不同年齡段面臨的問題和職業工作主要任務。

19世紀60年代,施恩領導專門研究小組,對斯隆管理學院44名畢業生的12年職業生涯進行研究,提出了著名的職業錨理論。90年代,施恩發展了職業錨理論,將職業錨增加到八種類型,並提出了職業錨測試量表。在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界,另一廣爲人知的理論爲職業選擇理論,帕森斯和威廉姆斯初步研究了人一職匹配理論,但未提出人一職業匹配具體的模式。他於1978年出版的《職業動力論》(Career Dynamics,中譯名爲《職業的有效管理》)一書中率先從職業發展觀出發,勾勒出了個人與組織相互作用的基本圖式,爲我們認識個人成長和發展,組織發展與變革,管理角色與管理功能等領域的一系列問題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該書由於首次提出了“職業錨”概念而成爲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的經典著作。他在這一概念中指出,職業錨清晰地反映出當事人進入成年期的潛在需要和動機,它也反映了個人的價值觀,更重要的是反映出被發現的才幹。施恩根據對麻省理工大學畢業生的研究,提出了五種職業錨:技術/功能能力型職業錨、管理能力型職業錨,創造型職業錨、安全/穩定型職業錨、自主/獨立型職業錨。

帕森斯的特質-因素理論是職業生涯管理理論中最爲悠久的一種理論。它源於官能心理學的研究,美國職業指導之父帕森斯(Frank Parsons)教授明確闡明職業選擇的三大要素和條件:(1)應該清楚地瞭解自己的態度、能力、興趣、侷限和其他特徵。(2)應清楚地瞭解職業選擇成功的條件,所需知識,在不同職業工作崗位上所佔有的優勢、不利和補償、機會和前途。(3)上述兩個條件的平衡。帕森斯的理論內涵即是在清楚認識、瞭解個人的主觀條件和社會職業崗位需求條件的基礎上。職業-特質匹配,分爲兩種類型:(1)條件匹配。即所需專門技術和專業知識的職業與掌握該種特殊技能和專業知識的擇業者相匹配:或者髒、累、險勞動條件很差的職業,需要吃苦耐勞、體格健壯的勞動者與之相匹配。(2)特長匹配。即某些職業需要具有一定的特長,如具有敏感、易動感情、不守常規、有獨創性、個性強、理想主義等人格特性的人,宜於從事審美性、自我情感表達的藝術創作類型的職業。

霍蘭德的職業性向理論將特質-因素理論從一種靜態的模式擴展到了一種動態的模式,他認爲,職業性向(包括價值觀、動機和需要等)是決定一個人選擇何種職業的一個重要因素,並給予自己對職業特徵測試的研究,發現了六種基本的職業性向:實際性向、調研性向、社會性向、常規性向、企業性向、藝術性向,每一種職業性向適合特定的職業。同時,他將職業類型也相應地分爲上述六種類型。職業性向理論強調個人的職業性向與職業類型的適應性,分別代表六種職業類型和六種職業性向。每種職業性向和各種職業類型之間存在着一定的相

關關係,連線距離越短,相關係數就越大,適應程度就越高。若人們無法在個人職業性向偏好的領域找到合適的工作,那麼,在六角形中的近距離選擇往往比遠距離的選擇更爲適合。

2.國內研究

我國古代哲學家孔子在《論語.爲政篇》提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規”,是我國最早關於職業階段的理論。但90年代中期,職業生涯規劃理念才從歐美傳入我國,所以,該學術研究領域在我國還處於起步階段。我國學者廖泉文提出了職業生涯發展“三三三制”階段理論和“能崗匹配”理論,是我國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界比較全面地研究職業發展的學者。“三三三制”職業生涯階段理論從職業階段發展過程中,深入研究了職業階段發展的個人和職業環境狀態,“能崗匹配”理論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指某個人的能力完全能勝任崗位的要求,即所謂“人得其職”;另一個指崗位所要求的能力這個人完全具備,所謂“職得其人”。能崗匹配理論最優的不一定是最匹配的,匹配的纔是最優。即職得其才,才得其職,才職匹效果才最優。隨着社會對職業生涯規劃重視程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學者從事了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理論的研究,職業生涯相關著作增加,我國職業生涯規劃理論不斷充實。

(二)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在國內外的成功運用

1.供電企業(以下簡稱 A 公司)是位處珠三角、隸屬於中國南方電網公司的大中型供電企業。於 1981 年 1 月成立,2002 年 1 月改制,主營電網經營管理,擔負着全市各區電能的送、變、配、營業務及向澳門部分供電業務。共有職工 700 多人。A 公司自1981 年建局到 2008 年底,最高負荷從 1.9 萬千瓦增長到 163 萬千瓦,增長了 85 倍;變電站從 6 座增長到43 座,110 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從 46 千米擴展到 1310 千米;總資產增長了 1089倍。至 2008 年底,擁有 220 千伏變電站 8 座,110 千伏變電站 34 座,35 千伏變電站 1座,主變總容量 5758 兆伏安,輸電線路總長 1336 公里。完成供電量 87.94 億千瓦時;10 千伏城市供電可靠率 99.961%;農村供電可靠率 99.801%;電壓合格率 99.71%。目前,供電可靠率、電壓合格率等多個重要經濟技術指標均處於全省領先水平。根據廣東電網公司創建先進省級電網公司工作總體框架方案的要求,A 公司需於 2011 年達到國內同等規模的`供電企業先進水平,需於 2013 年達到國內同等規模的供電企業領先進水平。但是在人力資源方面,A企業還存在一定問題。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供電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基礎工作仍需進一步加強

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目前仍停留在基礎水平,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未能全面建立。現雖已根據在上級統一部署開展了人力資源管理規劃、組織機構優化、績效體系完善、培訓等大量工作,但仍需改變傳統的人才價值觀,從傳統的“人事管理”向現代的“人力資源管理”轉變,進一步利用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方法,實現良性發展的現代人力資源體系。

(2)任職資格制度需進一步完善。

任職資格管理就是對員工的上崗資格進行管理,對資格的評價也就是對職位的具體要求。目前 A 公司有了五類人才的概念,但此五類如何分類、如何分級仍未有體系化的管理,如何使將不同職位員工的貢獻與薪酬福利等掛鉤,公司對員工實行分級別管理等方面的任職資格管理制度需進一步完善。

(3)員工職業生涯規劃不受重視,晉升通道單一。

受長期的計劃經濟和能源行業壟斷地位的影響,A 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不象外資企業、民營企業般靈活,員工的職業生涯管理工作並未受到重視,導致目前供電企業的人才隊伍開發和管理模式無法滿足創建國內先進供電企業的需要,難以實現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可持續性,人力資源的培養和使用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目前基本上沒有開展針對性的員工職業生涯規劃工作。現行職業發展通道狹窄,主要側重於行政通道(即領導型和管理型人才),技術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選拔、使用和管理機制不健全,“人崗不匹配”現象普遍存在;人才評價體系和績效考覈機制不健全。

結合 A 公司的管理模式及人力資源現狀,爲解決目前 A 公司在員工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問題,A公司重新確立了發展員工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路。

經過六年多的融合,南網的責任文化、安全文化、服務文化、執行文化和廉潔文化已逐步深植、內化到系統內的十幾萬員工的心靈與行爲之中,A 公司的員工職業生涯規劃應充分考慮南網企業文化內涵,這是其可行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