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用紡織品及其在我國的發展前景論文

摘 要:一方面從國內,國際市場的變化說明了發展產業用紡織品勢在必行,這也是當前我國紡織工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之一。進一步闡述發展產業用編織品在我國具有廣闊的前景 。

產業用紡織品及其在我國的發展前景論文

關鍵詞:紡織論文

  高性能複合產業用紡織品加工技術

  耐高溫、耐酸鹼過濾材料

用於高溫、酸鹼等環境下的過濾。目前需要進一步解決的關鍵技術包括:將聚苯硫醚、芳碸綸、亞酰胺等高性能纖維應用在過濾材料中開發幅寬2.5針刺過濾材料生產設備和工藝,年產規模爲1000萬m2。國內已有成熟的針刺非織造布生產設備和過濾材料生產基礎,但是質量不夠穩定,需要開發高產能、質量穩定的過濾用材料。

  微滲、緩釋非織造滲透膜

在缺水地區使用微滲、緩釋非製造材料,可以保證水定向、連續向根部滲透。目前需要研究解決研究高吸水性大分子材料的合成、微滲、緩釋膜結構的製造。瞭解缺水地區的情況,在管式、板式滲透膜技術產業化的基礎上進行研究開發。

  多維紡織成型技術及關鍵設備

多維紡織技術是研製大型/異性高性能複合材料結構部件的關鍵技術,主要應用於航空、航天等領域。目前需要解決的課題是突破中試條件,研究大型和異性複合材料結構件多維編織成型工藝及關鍵設備,包括:三維紡織技術及其技術裝備;液體模塑成型技術及其技術裝備;CAD/CAE技術;先進紡織複合材料增強體及製件的質量檢測技術和標準的制定。天津工業大學在三維紡織技術和紡織複合材料製備的工藝技術方面有很好的技術基礎,許多關鍵技術和設備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並已成功應用於我國航天、航空等領域。在現有基礎上,預計在2~3年的時間內,我國將完成三維整體制造技術及計算機輔助設計、液體模塑成型技術和計算機輔助設計、能夠滿足批量生產的關鍵技術。

  自修複復合材料

複合材料出現機械損傷、裂紋後可以自動修復,有效消除隱患、增強材料的強度和延長其使用壽命。目前正在研製在使用環境下可以長期穩定儲存、裂紋形成後即能進行快速高效自修復的材料。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深入研究修復體系的結構與修復性能的關係,修復劑的修復機理、修復劑填充裂紋、實現粘結的動力學及熱力學的全過程。

  埋地管道修復用管狀紡織複合材料的加工成型技術

在不開挖地表的條件下,採用紡織纖維材料製成管狀織物,對其外表面進行熱熔附防滲膜與內表面浸漬粘接樹脂,然後採用翻轉法利用氣壓或水壓使之粘接並襯於舊管道內壁上,在一定壓力下,樹脂常溫或加熱固化後,形成內壁光滑的管狀紡織複合材料,從而完成對舊管道的保護與修復。據統計與更換新管道相比,一公里能夠節省20萬~30萬元,其經濟效益顯著,且免去了開挖帶來的諸多負面影響。天津大學從2004年起開始研究這一項目,主要針對管狀織物的原料適應性、結構設計、製作原理與方法、複合成型原理與工藝等進行了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與企業合作的項目“應用於燃氣管道翻襯修復技術中的管狀及織物附膜複合材料的小樣研製”已順利開展兩年,爲企業提供了很好的理論與技術支撐。目前側重於實驗室小樣產品的設計與研發,下一步將針對實際應用產品尺寸開展大樣研究。

  吸油纖維工程化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

目前這一項目需要解決的關鍵技術包括聚合工藝研究:凍膠製備、貯存及粉碎技術研究加熱狀態下凍膠的流變行爲,提高凍膠的紡絲可紡性;研究凍膠紡絲過程中纖維橫截面的形成理論,開發適用於凍膠紡絲的脫溶劑設備及工藝;凍膠紡絲過程中的拉伸及熱定型等後處理工藝;完善連續雙螺桿紡絲、拉伸、熱定型等關鍵裝備。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資助下,在單體制備或提純、聚合物合成、紡絲及後處理工藝、關鍵實驗設備、纖維結構與性能關係等方面已有六年多的研究工作積累,目前已完成了基礎研究和小試工作。

  高檔複合非織造布技術

  熔噴非織造布開發

該項目目前需要解決的關鍵技術包括:3.2m連續式寬幅、自動化程度高的熔噴生產設備和工藝生產線安裝技術,組建參數調整,及投產試用。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溫州市甌海昌隆化纖製品廠等單位正在研究開發1.6m、2.4m、3.2m的熔噴非織造布生產線,2.4m幅寬的熔噴生產線2006年已投產使用,2007年1.6m的熔噴非織造布生產線已出口土耳其,併成功開車。

  紡粘-熔噴-紡粘(SMXS)非織造布生產線

項目已進入產業階段,目前還需要調整改進設備的設計和應用,牽伸方式,調節軋棍的轉速和溫度,進行多層複合(SMMS)的研發,降低設備製造和使用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同時要進一步開發高速紡粘-熔噴複合非織造布的生產技術。溫州市甌海昌隆化纖廠已完成3.2m寬幅紡粘-熔噴-紡粘(SMS)非織造布生產線,填補了國內空,改變了以往國內SMS生產設備全部依賴進口的現狀。我國也已研製出雙模頭細旦紡粘非織造布生產線,解決了複合中採用較少熔噴非織造布達到SMS產品所需求的靜水壓和隔離過濾效果。

  雙組分紡粘-水刺複合非織造布開發

現在項目正在將複合紡絲與非織造布加工技術等多種工藝技術結合起來,開發建設年產3000噸/年雙組.分紡粘水刺無紡布生產線,目標幅寬:1.6m、3.2m,重量:50-200g/m2。重點研究提高開纖率,研究提高雙組分超細纖維的均勻性。大連華綸化纖工程有限公司自主開發生產橘瓣形雙組分超細纖維紡粘水刺無紡布,項目已完成小試及批量試驗。

  新型醫用紡織材料技術

  醫用紡織材料(人工腎)的開發

國內每年用量100多萬隻膜組件,完全依賴進口膜。實際需求量僅1000萬隻,因價格高,患者使用不起,降低了生活質量,縮短了壽命。目前這一項目在研製出高通量、高性能的血液透析膜技術的基礎上正在通過工藝、配方、設備研究,實現中空纖維血液淨化膜製備關鍵技術的國產化。天津工業大學利用幹-溼相轉化法研製出高通量、高性能的聚醚碸(PPS)中空纖維血液透析膜,已於2007年10月完成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研究,取得了很好地初步結果,需要在原工藝、配方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中空纖維膜性能,進行應用試驗,同時進行工業生產技術與設備研究。

  一次性一般防護手術衣用SMS無紡布三防後整理技術

目前項目面臨的問題主要是解決非極性聚丙烯纖維SMS無紡布材料的防水、防油污、防酒精等三防的`大生產廠家的合作與整理技術。目前我國已經開展了SMS無紡布的防水、防油污、防酒精等多功能整理實驗研究工作,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並研究了非極性聚丙烯纖維SMS不同的前處理技術對後整理性能的影響。

一次性高防護手術衣及防護服用附膜產品生產設備及生產技術

目前項目已進入產業化階段,需要進一步開發高阻隔性、良好過濾效率、高透溼性的環保型產品,產品透溼性達到並超過5000g/m224hr。我國已經開發了高阻隔性、高過濾效率、低透溼性、低成本的一次性紡粘無紡布與PE不透氣薄膜的複合生產技術,並已有產品銷售。開發了高阻隔性、良好過濾效率、較高透溼性、低成本的一次性紡粘無紡布與PE透氣薄膜的複合生產技術,產品透溼性達到4500g/m224hr,並已有產品銷售。

  透溼型高阻隔性能緊急醫用防護服面料生產技術

目前這項目需要解決的關鍵技術包括:研究並解決重複性使用產品的阻燃、防水等性能的耐久性問題;進一步開發出透溼性達到並超過3000g/m224hr的高阻隔性、高過濾效率、低成本的重複性使用緊急醫用防護材料。我國現已開發了高阻隔性、高過濾效率、較高透溼性、低成本的重複性三層符合產品的生產技術,產品透溼性達到2500g/m224hr,並已有產品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