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考察報告

在當下社會,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考察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考察報告

教育考察報告1

爲了更好地考察、學習和借鑑外省市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工作的先進做法和經驗,開闊視野,拓寬思路,推動我市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工作,考察組遠赴河南鄭州、貴州貴陽考察學習農村遠程教育工作。

考察組一行通過實地參觀農村基層遠教終端接收站點、觀看教學平臺操作演示、查閱有關文件資料、與當地領導幹部座談交流等方式,對鄭州、貴陽兩地農村遠程教育工作的做法、經驗和所取得的顯着成績頗有感觸,深受啓迪,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得到了極大的鞭策和鼓勵,進一步增強了做好我市農村遠程教育工作的信心和責任感,學習考察活動達到預期的目的。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鄭州市農村遠程教育工作的基本情況和主要做法

鄭州市全市總面積7446.2平方公里,總人口735.6萬,其中城鎮人口450.8萬,鄉村人口284.8萬。現轄6區5市1縣,有109個鄉鎮,2280個行政村,基層黨組織14471個,黨員34.3萬名。,全市生產總值2421.2億元,人均生產總值33169元,地財收入277.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594元,在全國35個大中城市中排名14位。

7月鄭州市委召開全市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工作會議,對試點工作進行了專題部署,將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列入了《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初,全市在河南省率先完成了全部2429個終端站點的建設任務,實現了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在全市行政村的100%覆蓋,並通過了全國遠程辦的評估驗收。市委、市政府對遠程教育工作高度重視、大力支持,提出了“全省首位度,全國出經驗”的目標要求,全市各級財政先後投入遠程教育建設資金1300多萬元,保證基礎設施建設的順利完成。市、縣、鄉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加強對工作的領導和指導,保證了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市遠程辦以“五抓一創”(抓學習組織,抓實際運用,抓示範帶動,抓資源建設,抓服務保障,爭創現代遠程教育工作先進縣市區)活動爲載體,進一步推動了工作的深入開展。該市的遠程教育工作積極服務於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提高了農村黨員幹部的整體素質,有效地推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全國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工作經驗交流現場會在鄭州市召開,該市所拍攝了電視片也多次在全國、全省獲獎。

(一)提高站點建設水平,確保站點設備利用率。該市在完成2429個基本型(電視機+機頂盒+寬帶)終端接收站點建設任務後,又高標準建成了371個具備上網功能的擴展型(電腦+電視機+機頂盒+寬帶)終端接收站點。有70%以上的終端站點都實現了與村文化大院的共建共享,經濟條件好的村還爲播放室增添了投影、音響、空調等設備,爲站點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提高了站點使用率。

(二)規範教學組織管理,確保黨員幹部參與率。一是科學制定學習計劃。二是認真抓好教學組織。在確保深入開展集中培訓的同時,鼓勵黨員幹部羣衆根據自身需求,大力開展個性化學習。各終端站點都建立了24小時輪流值班制度,隨時爲黨員幹部羣衆提供服務。三是切實加強教學管理。實現了利用網絡對各終端站點學習收看情況的遞進監測和動態式管理,有效督促了站點學習活動。

(三)加大資源整合力度,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出臺了《關於加強教學資源建設的意見》,建立教學資源開發製作基地,通過部門整合、自主開發、協議播放等多方式、多渠道整合學習內容,有選擇的購進學習教材,多方整合開發1016個教學課件。目前,全市教學資源庫有庫存教學課件1100餘個,1200多小時,課件數量和時長在全省均居領先地位。

教育考察報告2

蘇浙一帶歷來爲我國經濟相對較發達地區,其市場經濟化程度較高,人們的思想觀念等也相對更爲開放。爲了解現時期南方各校在學生工作方面的新觀念,新思想,從而開闊我們自身的視野,我們學生科一行四位同志利用六天時間,行程數千公里,橫跨兩省一市對上海機電學校、浙江機械學校、常州輕工業學校、無錫機械製造學校四校進行了考察學習。我們所到之處都受到兄弟學校的熱情歡迎和接待,我們通過各校領導綜合介紹,與有關教師座談與同學座談以及實地參觀等方式對各校進行了較爲細緻地瞭解,並索要了大量資料。此次考察,旅途較爲辛苦,但我們的收穫也很大,開闊了思路,樹立了我們今後工作的信心。

此次考察我們最大的感受是南方、北方其學生教育管理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沒有大的區別。各校均認爲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條件下,加強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從嚴管理與要求,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仍是學生工作的根本任務。這一點打消了我們過去的一些不正確想法。過去,我們總認爲南方各校重粗放,對學生管理與要求更開放,甚至放任,實際恰爲相反,有些方面比我們還要“死”,還要細。通過比較,從整體上看,我校各方面工作與四校相比,各有所長,不屬於落後的,這使我們也瞭解了我校在全國同類校中的位置,關鍵地是把各校可取之處借鑑回來爲我們所用,從而更進一步加強我們的工作。

以下我們將四校較爲有特色的方面予以介紹,供有關同志參考,對於與我校相似或基本相似,甚至落後於我們的方面則一併略去。

1、上海機電學校

該校五十年代建校,目前規模學生2600餘人(校本部)61個班,其中住校生1800餘人,全校教職工320人,任課教師140人,離退休職工較多。

我們走進校園,其校園乾淨整潔,綠化美化非常好。參觀過程中我們發現其教學樓、實驗樓、學生宿舍均爲老式建築,顯得有些破舊。

印象較深的是該校學生宿舍髒、亂、差,空氣不好;學生就餐在大禮堂,桌面、地上一片狼籍,剩菜剩飯到處都是,這兩項工作看來很糟糕。

該校食堂伙食非常好,飯菜品種多,質量好,價格便宜。

該校的學生工作,實行所謂“二級管理”,即“學生科、專業部”。該校將所設專業劃分爲三個專業部——機電專業部,計算機與控制專業部,基礎與管理專業部,各專業部有主任、副主任、支部書記,支部書記主要分工負責學生工作。

在這個管理結構中,在主管校長領導下的學生科,起到“主管校長辦公室”的作用,由職能部門變爲“協調和服務”部門,更多具體教育和管理工作則由“專業部”負責。(其學生科的作用有點類似於我校教務科的作用。)據專業部支部書記講,此種管理方式,較好地解決了“教育、教學”脫節的問題,由專業部統籌抓教學和學生工作,教師不但要教好課,還要帶好班,還要參與學生各項管理活動,教師的聘任、班主任的聘任,工資獎金等等統籌考慮,學校將各類資金全部下拔到專業部覈算。據學生科長講,他們的工作內容比較簡單輕鬆,學生的常規管理及各項教育活動,學生科要管,但專業部主任與支部書記比他們着急。學生的分配工作也由各專業部負責,分配辦起協調服務作用。

我們感覺到這種管理方式,雖能較好地解決“教育、教學”脫節問題,調動了任課教師的“育人”工作積極性,但多頭管理,容易職責不清產生推諉,甚至因全校步調不一致而造成混亂;多環節管理,節點過多,不利於上傳下達,信息溝通不暢,難以保證效果。

該校爲了解決住宿生問題,專門成立了宿舍辦公室,每天除了宿辦幹部值班,還要求一男一女兩位班主任必須值夜班

該校對班主任的考覈工作激勵力度較大,比如若班主任在一年的工作考覈中名列前茅,表現突出,學校將爲他晉升一級工資,以資鼓勵,時限爲一年;如果班主任連續三年均達到一流先進標準,則由浮動式獎勵定爲終身制。採取了這種獎勵辦法後比較有效地調動了班主任的工作積極性,使班主任隊伍更加穩定,工作效果更好。

對該校另一個印象較深的工作是,學校校級副職,行政部門中層幹部輪崗制,使他們相互瞭解,熟悉工作,從而增進協調,輪崗時間一年,我們去時學生科長剛從食堂輪崗回來。

從上海機電學校我們瞭解到,XX市有統一的“學生德智體綜合測評”體系,對學生進行日常思想,行爲規範、學習方面的綜合量化考評,做爲評優、操行等級、獎學金評比,以及就業推薦等的依據。這一細化的管理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學習。

另外該校附有獨立覈算的校辦工廠,生產實習一體,並有自己的產品。

2、浙江機械工業學校

該校佔地60畝,在校生3000人,教職工204人,任課教師104人,行政、後勤人員53人,其餘爲獨立覈算的校辦工廠職工。

我們來到該校在校辦主任帶領下,較詳細地參觀了學校整個設施。學校校園整潔,環境優美,教學樓也很乾淨,給人的第一印象非常好。美中不足的是學生宿舍凌亂,味道不佳。

據校辦主任講,該校已由省政府確定搬遷,遷往市郊。

我們分別與老師和學生進行了座談,我們瞭解到,該校有三個方面較爲突出:一是全校改革力度較大;二是學生三自教育抓的非常好;三是班主任考覈抓的嚴。自94年以來,該校已連續三輪以“人事、分配、教學”爲核心的全面改革,改革後有部份人員下崗,全校行政、後勤人員十分精簡,校辦工廠及三產獨立覈算,自負盈虧;教學部門教學管理也很規範,對外聘教師學校有龐大的“人才庫”,學校選擇餘地較大,從而能加強對外聘教師的管理,較好地解決了各專業師資問題。

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是學生工作較爲重要的一環。該校團委學生科爲一個部門,團委幹事負責組織指導“學生團委”及“學生會幹部”,工作,學生科有一專職幹事負責指導“學生自管會”的工作。“學生團委”側重團的日常工作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學生教育活動;“學生會”側重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而且已形成體系,比如辯論賽、文化藝術周、各科知識競賽、文藝團體活動等,省級電視臺來校爲其編制錄相全省公映。學生參加各類文藝團體及各類校園文化活動,在其“綜合考評”中佔有一項,以激勵學生多參加社會活動,培養素質。該校也制訂有“學生日常管理、行爲規範、思想和學習”的綜合考評體系。該校與我們不同的是,他們還有另一學生組織即上面提到的“學生自我管理委員會”,與校“學生團委”、“學生會”是平等的學生組織,專門負責在各日常管理活動中發揮作用,相當於我校學生會的紀檢部職能,以及生活部、體育部的部分職能,但工作內容更多,更細,組織更爲周密。據學生科同志講,浙江地區的許多中專校都設有這一組織。我們看到該校的所有學生幹部均掛牌,團的幹部爲“紅牌”,學生會的幹部爲“綠牌”,學生自管會的幹部爲“黃牌”。該校的老師也掛牌。

據校辦公室主任講,該校實行“全面巡察督導制”,學校成立有“巡察督導小組”,成員每週不一樣,由“校領導、中層幹部、班主任、普通任課教師、學生自管會”組成,從學生早晨起牀,到晚上熄燈睡覺,全面巡察督導各項工作,包括學生的、老師的,“督察小組”,只對校長負責。

另外,該校也要求班主任,每月在宿舍值班1—2次。

該校的“勞育課”稱爲“三自教育課”,有專任教師指導,同時也將學生分到各部門,由各部門出“帶教”老師指導,監督其工作,並給予打分,分數也在學生“日常綜合考評中”佔一項。

該校的班主任工作抓的比較嚴,比較細,其班主任考覈思路分爲兩部分:一是班主任本身應做的工作;另一是班主任工作實際效果部分,即班級各項工作。

班主任本身應做的工作佔60分,考覈的內容與我們大同小異,考覈辦法除了班主任自報、考覈員抽查外,還有“所帶班學生(包括班團幹部若干名)打分”“宿舍辦打分”、“專業科長打分”,以不同權重,記入60分之中;而“工作效果”即“班級各項工作”的分數則以百分制乘以40%以後記入班主任本人考覈分數中。這樣班主任的考覈分作爲津貼發放及班級獎懲的依據。他們的獎學金體系,評優幹、三好等也與班級考覈相關聯。

另外,對基礎不同的班,他們在班級考覈中採取了“係數校正法”,分爲“0.9、1.0、1.1、1.2”四個校正係數,依據是城裏及農村同學的比例,以及住校生、走讀生比例和入學途徑(面試否)等。

從他們的班主任考覈看,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特別是“學生自管會”參與班主任考覈,“校督察組”、“專業科”參與班主任考覈等做法,有利於更公正地反映每位老師的真實工作情況。對於“所帶班學生爲本班班主任打分”這一問題,我們問學生科的同志,這樣會不會導致師生對立,甚至同學亂打的情況,他們講如果班主任在工作中沒有處理好師生關係問題,本身就是工作方法中存在不足,教育也是不成功的。在後續的考察中,我們發現常州輕校也採用此辦法,而且對提高班主任同志的責任心和全面提高工作水平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班主任費,浙江機械學校人均100元/月;常州輕校人均40元/月,另有固定部分按班內人頭給每個學生1元,他們每年都要組織全體班主任旅遊。

3、常州輕工業學校

該校總體給人的印象是乾淨整潔、規範、設施齊全先進,校園佔地150畝,十分優美寬闊,是我們所去過的中專校中硬件條件最好的學校。該校是江蘇省重點學校,目前正準備評全國重點學校。該校校本部3600餘名學生,教職工240人,任課教師120人。到達該校正逢週日,校辦主任、學生科長及學生科、教務科的老師是專門加班接待我們的。該校多學制,多種形式辦學,總規模5000學生,其中有高中二年制、國中三年制、國中四年制、高職五年制(3+2),以及與多所分校聯合辦學。該校自80年遷新址,抓住了三個機遇:一是82年鄉鎮企業紅火時,爲鄉鎮企業培養人才,得到鄉鎮企業的大力資助;二是86年省黨校需要培養檔案專業學生,與之聯辦,拔下大筆經費;三是93年自費生出現,該校走在前列。

該校的學生工作體制與我們相同,給我們印象較深的是,學生主管校長,除了主管生源辦(目前與學生科一同辦公)、學生科外、還主管保衛科,學生採取全封閉管理。學習時間宿舍鎖門,校園鎖門;晚間教學樓鎖門,校園鎖門,保衛科帶學生治安隊。我們一到校發現週日也有帶袖標的勞育同學勞動,原來他們的勞育課週六、週日也要進行。

該校的班主任考覈工作與浙江機械學校相似,學生及各專業科等也參與考覈,班主任津帖依據考覈分數有所區別,而且與班主任任職年限掛鉤,這一點與我們相同。

該校充分發揮班主任的作用,各年級分別結合各自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管理活動。

在與領導及老師座談中,我們體會到,該校在各項工作中,自加壓力,有一種緊迫感。他們認爲只有培養高素質,有能力,有水平的學生,才能創出自己的牌子,因此他們提出要建設具有一流學校、一流設備、一流質量、一流效益的全國重點中專。學生科長講,由於他們學校在江蘇省有較高的聲譽,因此目前上門要畢業生的單位很多,學生分配也不錯,但這種情況不會持久,居安思危,纔能有備無患。對於生源問題,就學生科長講,目前本地區農民已開始不太重視戶口,而重視工作就業,因此解決好學生的去向問題,將關係到學校的發展。

該校學生工作較爲全面,爲了解決特困生問題,他們建立了“扶困基金”,學校每年拿出6萬元,另外由女工工會發起,每個教師每月省節10元錢注入基金,加上工廠募捐,事業有成的畢業生贊助學校等,他們較好地解決了特困生問題,按學生科老師講,“真愛才能教育學生”。

另外,該校的熱情接待,也另我們十分感動,要加強聯繫,相互協做,並邀請我們帶班主任、學生幹部等到那裏參觀、遊玩,他們將給予大力幫助。

4、無錫機械製造學校

無錫機械製造學校爲我們考察學習的最後一站。

該校3100餘學生,全部住校,70個班級。該校也爲老校,設施齊全,學校的實驗實習搞的較好。他們建有“工業中心”,使專業實習更貼近工廠實際;按他們的思路講,他們的畢業生所使用的專業設備是行業中最先進的,學生到單位後,馬上可從事生產,因而他們的畢業生包攬了本地區三分之二的企業就業需求。他們經常請本地區企業領導參觀他們的管理及教學,注重宣傳自己,全社會公共關係搞的比較好。

該校的班主任考覈一學期兩次,每次依據考覈結果發放獎金,平時則按月發放津貼,每月每位班主任20元。該校建立了“黨員聯繫班級制度”以及“專業科長帶班主任的辦法”。每個黨員必須成爲一個班的副班主任,參與學生思想教育等活動。專業科長帶班則爲了解學生情況從而在要求教師教學時考慮學生因素。另外,該校特別重視學生黨員的培養與發展工作,每年發展學生黨員20餘名,學生黨校搞的比較好。後來我們瞭解到,該校黨委書記主管學生工作。

在座談中我們注意到,該校認爲作爲畢業生,成績是第二位的,能力突出纔是首要的問題,因而他們認爲應大力組織學生各項活動。就演講來講,他們要求,一年級學生可帶稿;二年級學生可帶提綱;三年級學生要脫稿;四年級學生可現場就某個問題發表層次清楚的演說。學生科長講,他們的就業指導工作是從一年級開始的,每個年級在就業問題上要求學生有不同的認識和心理準備,從而使學生從一入校就知道如何發展自己。

該校建有“校內希望工程”,XX市有專項資金下拔,另外學校自籌,吸收贊助等也較好地解決了特困生問題。

該校的其他方面工作與我們大同小異,比如學生宿舍工作,基本與我們相同,效果也不錯。

以上是對南方四所學校進行考察的基本情況,所提到的各方面工作只是概括的提煉,實際的內容很多,有些甚至相當煩瑣。個別方面我們從體系上看,就感到實施起來會很困難。在工作思路和方案上,一個非常完備的體系、制度並不一定實施效果就好,其關鍵在於多大程度才能落實下去。一項工作改革,“既要好看,又要好吃”,要有效才行,這是我們接觸到四校大量的不同管理思想和教育方法後的感覺,因此我們只有批判地借鑑,結合我們自己的現實取捨。總之,這次考察學習,使我們開闊了思路,增長了見識,也認識了我們自己的工作現狀,尤其對南北方的差異有了感性的認識。這次考察也鍛鍊了我們的幹部隊伍,認識到了我們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督促了評估之後我們對學生工作新的思考。考察之後的有關建議及我們自身工作的整改設想,我們將在更加充分地分析研究之後提出。

教育考察報告3

一、考察意義

xx年1月11日至xx年1月14日,我係xx主任參加了由學院黨委書xx等組成的商丘職業技術學院考察團。考察團先後參觀考察了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蕪湖職業技術學院、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和江蘇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對各個學院的專業建設、辦學特色和實驗實訓條件建設進行了深入的考察。通過考察,認識到了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找出了差距,明確了努力方向。

二、考察歷程和內容

xx年1月11日下午,考察團考察了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該院是一所具有百年辦學歷史的農業職業技術院校,是江蘇省示範性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該院佔地800餘畝,開設有園林園藝系、農業工程系、食品系等六系一部一院,在校生10000餘人,教職工400餘人。蘇州農職院院相城科技園,始建於二OO五年三月,是學院集科研、教學、產業於一體的示範基地。園區一期規劃面積280畝,總投資5000萬元,示範輻射帶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1萬畝以上。

園區在建設規劃中堅持項目的科學性、設施的先進性、示範的輻射性、管理的規範性、產學研的緊密性,經過一年多的項目集成和資金投入,共完成兩大類十四個子項目的建設,完成資金投入2500萬元。江蘇省園藝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蘇州市園藝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江蘇省球根花卉種質基因庫、地被植物基因庫、綠色果茶園、苗木種質資源圃、商品化組培室、中高檔花卉生產示範區、園藝專業綜合技能實訓區、綠色蔬菜生產示範區等一批項目已落戶園區。園區已成爲學生實習的場所、教師科研的平臺、產業化的載體、科技示範的窗口、實訓與科普的基地。

xx年1月12日下午,考察團參觀考察了蕪湖職業技術學院。該院建於 1983 年,原名蕪湖聯合大學, 1997 年 5 月經原國家教委批准更爲現名。 20xx 年 8 月,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具有百年辦學歷史的蕪湖農業學校併入學院。20xx 年入選“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計劃”首批立項建設院校。學院設有機械工程、電氣工程、生物工程、園林園藝等十個系,現有在校生 11000 人,教職工 600 餘人。該院狠抓校企合作平臺建設,與蕪湖奇瑞汽車有限公司共建的汽車實訓基地爲教育部重點支持項目。

xx年1月13日上午,考察團參觀考察了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學院創辦於1923年,至今已有80多年的辦學歷史。主校區與江寧校區和學院實訓基地——江蘇農林科技示範園形成了以校本部爲主體的“一主兩翼”的校園格局。江蘇農林科技示範園區集教學、科研、生產、實習、觀賞於一體,核心區2500畝,輻射區8000畝,其中的江蘇林木種質資源庫建有珍稀植物區、色彩苗木區等近20個特色園區,並將成爲華東地區最大的林木種質資源庫。

xx年1月14日上午,考察團參觀考察了江蘇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該院是我國東南沿海乃至中國南部地區唯一以培養動物科技類高技能人才爲主的高等院校。各級各類在校生15000餘人,教職工1000餘人,開設有畜牧系、獸醫系、寵物科技系、食品科學系、園藝科技系等十一個系部。該院“緊扣畜牧產業鏈,產學研結合育人才”的辦學特色突出,建有現代畜牧科技示範園和江蘇蓓康藥業有限公司等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

三、考察收穫

蘇州、蕪湖、句容和泰州考察總結是,四校的共同之處在於:一、明確的辦學思路,爲學校發展指明瞭方向;二、完善的實訓條件,爲培養合格人才提供了基礎;三、與地方經濟的深度融和,爲學校發展創造了生命力;四、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幹勁,爲學校的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

社會的發展需要各行各業,因此需要各類學校去培養不同的人才。雖然,各行業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發展是不均衡的,但是總體上必然是均衡的。就像有的人爲了掙大錢,一生中隨着熱門行業的變換而不停地變換着工作,轉換着行業,結果肯定是成就不了大事業,賺不到大錢的。同樣,學校辦學亦是如此,特別是地方院校,只有咬定當地主體經濟的發展辦學不放鬆,才能發展壯大。不然,我們就只能爲其它主體經濟地區的發展培養打工者,因爲我們所培養的人才無法超過當地院校以當地主體經濟的發展爲目標所培養人才的綜合能力,這些學生所獲得的師資力量、教學條件、行業理念、職業氛圍等,均不是其它主體經濟地區學生所能比擬的。所以不以當地主體經濟的發展而培養人才的學校,其辦學的歸宿一定不是成功的,這也是教育部關於“地方院校要爲地方經濟發展服務”方針的根本所在,也是學校發展的潛力所在,更是國家對示範專業佈局的的理論所在。

教育考察報告4

20xx年4月21-23日,陝西婦女研究會發展部李春葉與來自宜川縣教育部門的13位同志一同赴蘭州考察中英甘肅基礎教育項目。在三天的考察中,我們瞭解到中英甘肅基礎教育項目的實施情況,實地參觀了幾所學校,瞭解到中英項目在提高貧困地區義務教育階段的入學率,減少教育中的不公平的諸多措施,使同去考察的教育系統的人員開闊了思路,並感觸頗多,爲今年下半年教育部門實施教學改革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鑑的經驗。下面就此行考察的情況做具體介紹。

一、考察目的

宜川社區綜合發展項目的目標之一是提高女童入學率,改善教師教學質量。爲此,項目此前多次邀請蘭州中英項目教學專家爲項目縣教師做參與式教學方法的培訓,希望教師們對參與式教學方法有一個初步的瞭解,並能運用於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但是由於多方面的原因,新教學方法的運用不是很順利。爲了更多瞭解新教學方法如何具體運用到實際中去,社區如何與學校發展計劃相結合等問題,項目中特設計了此項考察活動。

二、考察日程安排

·4月21日:

-----在蘭州教育大廈會議室與中英項目辦公室工作人員座談,瞭解項目的整體情況;

-----前往臨夏市東鄉縣參觀喬魯國小和團結國小(因中途修路,未能到喬魯國小參觀);

-----與臨夏市項目辦人員座談,瞭解項目實施情況。

·4月22日:

-----前往臨夏市和政縣參觀二甲國小和新集國小,在參觀的過程中,與學校有關人員座談、聽課、參觀學校等;

·4月23日:

-----考察人員談論考察收穫。

三、中英甘肅基礎教育項目實施情況

1、項目概況:

中英甘肅基礎教育項目(GBEP)是一項針對貧困地區基礎教育的實驗性項目,項目的目的是提高貧困地區義務教育階段的入學率,以此幫助改善貧困地區基礎教育狀況,減少教育中的不公平現象。由英國政府國際發展部(DFID)提供援助資金1120萬英鎊,於1999年12月啓動,週期5年,後來又延期一年,並增加項目經費130萬英鎊。項目主要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的4個最貧困縣(東鄉、和政、積石山、康樂)實施,由甘肅省教育廳負責項目管理,英國劍橋教育諮詢公司(CBC)通過一支包括國內和國際專家組成的隊伍提供技術支持。整個項目由十餘個部分組成,它們之間相互聯繫,幾乎囊括了基礎教育的所有領域。其中,項目的兩個關鍵領域是學校發展計劃和參與式教學,而所有的領域都圍繞學校這個核心來展開。

2、中英甘肅基礎教育項目的內容框架:

3、項目所關注的領域及目前所取得的效果:

4月21日與項目辦的負責人員巴處長和白處長以及張勇座談,聽取了他們對項目的整體介紹,瞭解到中英項目關注的領域以及目前的進展,以下做以簡單介紹:

(1)學校發展計劃:學校發展計劃的目標是鼓勵學校與社區建立緊密的聯繫,鼓勵縣和學校聯合起來爲學校的發展想辦法。學校發展計劃的目標還在於改變學校和縣級(地方政府的財政供給者)的關係,從傳統的自上而下的關係改變爲自下而上的關係。這種關係的改變要通過給學校更多權利參與自己的發展問題達到。學校發展計劃的目標也於通過學校與社區更密切關係的建立,通過關注教育中存在的阻礙兒童入學、鞏固和提高學習成績的社會發展領域的問題,來改變二者之間的關係。

(2)參與式教學方法的核心理念是“以兒童爲中心,平等參與”。此項目的目的是改善培訓中國小教師的方法,側重於強化教師教學方法,不是教給他們一些知識。教師培訓還強調教師在教學中儘量利用當地資源以降低教育成本,保證在教學會考慮弱勢羣體(比如女生和有特殊教育需求兒童)的需要。目前已經培訓了四個項目縣79%的教師,培訓總數達到5700人次。

(3)早期教育:主要給一年級和二年級教師培訓一些從事大班和複式班教學的技能。

(4)特殊教育需求:主要是幫助教師將那些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兒童納入整個班級中。

(5)校長培訓:主要是提高校長的實踐知識。此培訓的8個模塊正在開發之中。四個項目縣685名校長接受了全面的培訓,通過培訓校長的管理水平明顯提高。

(6)教育財政預算改革:承諾提高預算內教育投入,尤其是提高教育質量的投入。

(7)新的督導制度:以學校發展計劃和評估支持教師爲基礎。

(8)開發補充讀物幫助兒童語言的獲得和發展,(已出版3種)。

(9)提高入學率的策略:幫助更多的兒童入學。其中策略包括:提供午餐計劃,讓女教師到邊遠地區任教,創建美好校園,獎學金計劃。現在項目縣有235所村小和教學點開展了免費供應開水,4個教學點開展了免費午餐試點,18所村小開展了“創建快樂校園”活動。49274名貧困生得到助學金,其中女童爲33912人,佔68.82%;少數民族兒童35652人,佔72.35%。女童和少數民族兒童的入學率比項目實施前分別提高了22.23%和17.1%。

同時特別關注貧困兒童、女童和少數民族兒童等弱勢羣體,貫穿項目理念,減少教育中的不公平現象。

(10)學校布點規劃:新學校布點規劃更高效、科學。以減少人爲因素和隨意性,使學生就近上學,方便了學生就學。

(11)土建工程:主要是改善兒童校舍的質量,改善校園環境和使操場更富有吸引力。截至20xx年4月,四個項目縣共改擴建中國小176所,新建和擴建校舍50729平方米。爲邊遠貧困山區村小和教學點配備了若干體育、音樂、衛生設施。

(12)教育規劃:支持縣教育局提高教育規劃能力。

(13)研究課題:注重行動研究,所有參與者都成爲研究者參與研究。

(14)監測與評估:通過監測與評估來評價項目的影響。

其中最大的變化來自於當地教師和教育官員的教育理念和態度的變化,這也是項目最寶貴和最富建設性的成果。這些變化包括:學校和縣教育部門之間關係的變化;學校與社區關係的變化;教師與學生關係的變化。

四、對中英基礎教育項目的總結與思考

在兩天的考察過程中,我們與甘肅省教育廳項目辦公室人員座談,瞭解到項目的整體概況和實施情況,並在後面的兩天裏到幾所國小校去實地參觀考察。以下是對中英項目的一些總結與思考。

1、對參與式教學方法及其如何推廣有了更多的瞭解,結合考察對我們的項目有了更多的思考。參與式教學及其培訓的目的是在於改變傳統的講授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使課堂上教師的角色由講解着變爲指導者、合作者,學生由接收者成爲探索者、練習着,實現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這首要是教育管理部門要改變觀念;再次我們的教師也需要轉變觀念,而觀念的轉變是很困難的。同時這對於教師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不是每一個老師都能將主要知識點設計進教學內容,而且有些老師提出參與式教學在相同的時間內給出得信息量很少。目前我們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參與式教學如果理解不透徹的話,很容易形成形式主義。只是簡單的將教室佈置改變成參與式的,但是教授內容依然是傳統型的。這就需要我們在這裏如何理解參與式。參與式其實沒有任何形式和模式,他需要我們自己根據自己的客觀條件、授課內容、教師的授課特點等因素相結合,創造和摸索屬於自己的參與式,如何內化參與式是一個問題。我自己的理解,將參與式與傳統式兩種方式相結合,根據要講解內容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方式,可能會更好一些。

(2)、對教師評價標準的問題。目前我們對教師的評價標準可能更多的側重於學生的成績上面。如果不改變我們的評價標準,那麼參與式教學是很難繼續的。中英項目面對這一問題,從體制上進行嘗試,改變對教師的評價標準。對教師的評價標準不再是以教學成績爲主(教學成績佔30%),而是從師德、班級管理、教學設計、課堂管理、教育科研、作業批閱、活動開展與輔導等多方面進行考覈,這就解決了教師的後顧之憂。

(3)、對教師的培訓。對教師的培訓應該是長時間的,不間斷的,並且有一支督導隊伍。意識和技巧是一個不斷強化、不斷支持的過程。僅僅靠一、兩次培訓是不行的。但是就我們的項目而言,教師培訓僅僅是宜川綜合發展項目中的一個活動,我們沒有那麼大量的經費來支持這一部分。不過,教育部門下半年開始進行新課改的工作,有我們項目先前奠定的基礎,相信宜川的下一步工作會進行得更順利一些。

2、學校管理機制的創新、校長角色的根本轉變。傳統的校長是行政型的,主要處理學校行政事務,很少深入教學第一線指導教育教學工作。我們參觀的和政縣新集國小校長何龍,是中英項目教師培訓教材的開發者,對參與式的理念理解得比較透徹,經常給教師上導課。並且在管理學校上也是以“服務”理念爲宗旨。這一管理宗旨大大增加了教師對學校的歸屬感。

同時新集國小的教研活動做的紮實有效,學校定期確定教研課題,由青年教師組成課題研究組,進行研討,平時開展上“四課”活動,即:幫扶課、教法研討課、教學資源開發課,全面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3、我們參觀的項目縣學校,都屬於少數民族地區(回族、東鄉族等居多),屬於國家貧困縣,教育基礎相對薄弱(包括硬件建設、師資力量等),條件艱苦,目前那裏還有幾百名代辦教師。但是在此種情況下,大家在項目的支持下秉承理念,爲學校的發展尋找出路,與社區相結合,充分發動可利用的資源,來發展教育。我想我們的條件比那裏好很多,如果我們的教育人員都能轉變觀念,具有新的意識,我們教育事業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五、考察體會與感想

在蘭州的最後一天,我們就此次考察的整體情況有一個彙總,每位老師都談了他們對這次考察的感受、觀點以及在未來自己的工作中可以借鑑的經驗,以下就是各位老師的體會:

·趙友三:談三點。第一點到東鄉縣,比較艱苦的地方,許多教師特別是那些民辦教師一月只有100多元工資,還很敬業的堅持在崗位上,挺不錯的,同時也增強了我的事業心,激勵我們;第二點昨天我們參觀的新集國小,從學校的管理,到教師的素質方面來講都很好,人家的參與式教學,我注意了一下,課堂設置的問題,非常切中要害,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第三點:從學校管理上來說,我感覺到他現在和咱們還有差距。對教師的激勵沒有和工資掛鉤,我認爲在現在經濟時期,還是走不長遠的。

·李天紀:新集國小的管理體現了教學的創新。在教學中,你給我講,我可能就把東西忘了,但是你讓我參與,我可能就會理解。在教學中,,學生應該是主體。從他們參與式教學中的互動、辯駁、教師指導,就可以體現是師生共同的成長。在那種條件下,能把學辦成這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韓德峯:關於參與式教學這種方法,回去以後我們可以嘗試着試試。參觀的感受有兩點:從人家學校來看,上至校長下至教師教學的思想、理念,值得我們學習。再一個是新集學校育人環境方面(包括學校的一些標語)都非常有新意,對教師和學生都有警示作用,這是我們值得學習的。

·李翠霞:我們參觀了三所學校,現在我主要談談第三所學校,他們學校的校園環境和氛圍很濃,教室裏的佈置能夠充分展示學生的能力,每一個教室都各有特點。從聽課上,我聽了一節教學研討課,授課的老師參與,同時聽課的教師也參與進去,氛圍很好。他們的電教室是讓學生在裏面看,而不完全是教師用的。拿我們學校和他們學校相比,我們學校的班額都比較大,在大班該怎樣開展參與式教學。這是我們目前存在的一個問題。

·馮建林:1、他們的敬業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特別是東鄉縣,那裏的條件那麼艱苦,真是不容易。2、這次參觀對參與式教學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他們把參與式教學的理念貫徹的非常好,關注公平、關注弱勢,值得我們學習。3、我們去年參加了參與式教學方法的培訓,但是針對我們的班額過大,只是做了淺顯的嘗試,通過這次參觀,大班究竟該怎樣搞參與式教學,還需要我們回去以後好好的嘗試、摸索。4、他們的幫扶課上得很好,而我們只是上的公開課,這需要我們回去借鑑。

·薛長瓊:通過這次學習拓寬了自己對參與式教學的理解,以前認爲那就是一種方法,但是在教研活動中、在班級管理中都可以運用參與式方法,在班級管理中運用,讓大家知道班級管理不是老師個人的事,以學生爲主,這樣他們會很有積極性和主動性,認爲這就是我們自己的事。其實,我們那裏的硬件設施比這裏要好得多,但就是我們沒有動起來,缺乏這種意識,讓每個老師都有這種意識,我想我們會比他們做得更好。

·張芸:參觀了三所學校,條件都很艱苦,特別是民辦教師,精神令我敬佩,值得我們學習。二甲學校的學校佈置非常有特色,能夠體現平等參與的理念,比如:牆上的很多學生繪畫作品,能夠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創造力。新集學校的硬件條件比我們還是差了很多,但是人家老師的理念新,參加的培訓多,我工作了13年,今天是第一次出來,所以給我的感覺比較深。參與式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形式,它體現在各個方面,比如:學校管理、教研活動等,他們的特點就是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中心的發展理念。通過此次學習,我在今後的工作中,會嘗試着運用參與式的方法,配合今年我們要實行的新課標,都是要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點,這是不謀而和的。

·楊梅:參與式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形式,而是一種理念,它是融會到我們教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比如:我們日常中的備課,就可以使用參與式,共同提高。

·楊海林:我們宜川教師的學歷比這裏要高很多,但是人家這裏卻能把參與式搞好,我仔細看了他們的校園文化,處處體現了教書育人的理念。在新集學校,他們的校務公開欄在校門外面,上面公佈了享受兩免一補的學生名單。新的課程改革,就是要改變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觀念,呼喚參與式教學,希望大家回去後,能夠把看到的和聽到的帶給其他的同事們。後半年,我們要實行新課改,但是我們的新課改能不能順利實施,參與式教學方法能不能掌握,今後的工作還是很大的。

通過此次蘭州之行,同去的考察人員每個人心底都深有感觸,在自己的意識中已經有了認識,這對下一步的工作會有所幫助,不過教育改革畢竟是一項大的工程,特別是意識的轉變是最困難的,但是相信我們一定能做好。

教育考察報告5

此篇考察報告旨在透過考察時所見所聞略加分析,並不見深,僅爲考察團成員的拙見。四個部分可見一斑:“驚鴻一瞥”只爲浮光掠影般的視覺,“縱觀橫覽”意在不同角度透視日韓教育現狀的感覺,“側目頓悟”爲在感悟社會發展變化的主要原因,而“他山攻錯”則在於更深的啓示和探究。如有不妥請多指正。

一、驚鴻一瞥

鞍山市赴日韓教育考察團,以團長趙仁強爲代表,一行25人,於2004年5月16日至5月25日曆時10天,在日本的大阪、尼崎、京都、箱根、橫濱、東京至韓國的釜山、濟州、漢城、安山進行了教育考察活動。期間對七所學校進行了考察訪問並拜會了日本尼崎市政廳、教育委員會,韓國安山市政府、教育廳。短暫的日韓兩國部分城市學校的考察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難忘的記憶,讓我們感受到那一片天的景象。

景象之一:豐富而有創意的學校風情。5月17日我們參觀考察了日本尼崎市立立花中學和立園田南國小。進入校園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樸實整潔、乾淨、大方。不十分醒目的橫幅校牌嵌在圍牆上,青翠蒼綠的花草樹木裝點着校園,清雅樸素的教學樓、別緻的會客廳,格調不一的學生教室,一塵不染的地面,無不顯現出清潔整齊純樸。那一天我們注意到了牆上沒有電腦製作的彩繪噴圖,室內沒有考究高雅的裝飾和佈置,就連教育目標也是員工的徒手之作,班級的目標條幅更是每個學生自己的作品,樸實的話語,孩子般的情調,諸如自勉、自勵、自信、不欠課、不遲到等字樣,讓我們有迴歸自然的感覺。我們巡望正在上課的學生都是自由自主。電腦操作、手工製作、職業技能培訓、家政服務,音樂、美術等特長展演,豐富多彩,輕鬆自如。最讓我們感到吃驚的是立園田南國小一年級的國小生正進午餐,創意就在於是孩子們自己的值日小組長給大家分午餐,頭戴白帽子,身着白外套,帶着白口罩,衛生清潔,那種小主人的形象,甚是可愛。5月24日我們先後考察了韓國安山市的東山高中、鬆湖高中和鬆湖中學(國小組考察國小)。他們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自主能力和實踐能力。走廊的牆壁上掛着學生們自己的作品,各活動室內學生們在展示他們的創造力和實踐能力。日韓的學校的確充滿了豐富而有創意的異國校園風情。

景象之二:整潔清新的環境格調。尤其是日本無論是賓館、學校、商業景區還是街面、居所,所到之處真的堪稱“纖塵不染”。雖說城市的街面狹窄看似擁擠不堪,但卻井然有序、整潔利落、清新雅緻。整齊劃一的停車場,行人和機動車各行其路,顯示了井然的交通秩序,空氣清爽溼潤,一展海洋性氣候的特點,這種整潔清新的環境格調,讓我們流連。

景象之三:勤勞文明的市民風貌。一踏上日本國土,日本人的待人禮節,熱情的服務,讓我們看到了“人文素養”給這個島國帶來的文明。公共場所你聽不到大聲喧譁,看不到隨地吐痰和隨處吸菸的人。這種純樸文明的風尚讓我們自嘆不如。日本人的勤勞更是難得可貴。據日本的朋友介紹,日本人每天工作都要到夜裏十點多鐘,在日本賺錢的辛苦是國內所不能比的,如果早晨你乘坐地鐵會看到匆匆的人羣,那是日本人繁忙緊張的工作的開始,所以不難想象這是一個文明而又勤勞的民族!

景象之四:繁榮昌盛的經濟發展景觀。新建的關西機場,林林種種的經濟開發區,二十一世紀未來港,橫濱世界盃會場,尼崎市藝術展示大廳,最大的豐田汽車製造臺場,現代企業的多種投入,繁榮的商業區,琳琅滿目的產品,無不顯示出日韓兩國經濟的發展景觀。

短暫的十日之行,讓我們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了那一片天。

二、縱觀橫覽

透視上述景象,從不同角度分析日韓的教育現狀。

1、從日韓的學校看教育的理念。日本學校注重社會能力的培養,強調“生存教育”,“強、正、優”是立立花中學的指導精神;“自學、心豐、健康”表現立園田南國小的辦學特色。韓國學校以“世界化人才”、“走向世界”、“未來社會”爲主導的人才培養,強調“孝”的教育和“愛”的教育。東安高中的“正直、勤勉、親切”,鬆湖高中的“健康、勤勉、創意”都突出了主題。生存能力,勞動服務能力及職業化個性化的能力培養在日韓兩國的基礎教育中都得到了充分地體現。社會實踐則是日本學校基礎教育的一大特色。國小低年級的孩子就搞社會調查,幾個孩子組成一個調查小組,不需要教師的帶領,孩子們獨立地去了解和調查社會各行業,各部門的情況。譬如去消防隊瞭解消防部署過程,消防的基本程序,然後畫出消防部署圖。或者去垃圾分揀站,瞭解垃圾分類、處理方法以及基本程序,然後畫出示意圖,寫出調查報告。我們在日本的幾個景區,都可以看見中國小生在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可見日韓教育理念的轉變既符合國際教育思潮的發展,又滿足了社會的需求。

2、從日韓的環境看教育的功能。日韓兩國除自然的溼潤條件外,人爲的環境建設令我們稱讚(特別是日本)。首先是全民性的環保意識,這是教育功能的一個體現。保護環境是每個日本公民的責任和義務,他們視環境爲第一生命,因此修關西機場政府要爲市民解決防污染和防噪音的配套設施,重工業企業要遠離市區。遊覽景點的路面除柏油路外,鋪就的都是防噪音和污染的碎石。所以在日本空氣清新,路面整潔,居所內聽不到喧囂。另外日韓兩國的自然資源利用得恰到好處,這是教育功能的又一體現。日韓兩國都是自然資源非常貧乏的國家,但資源利用得好,我們所看到的沒有閒置的自然資源和人爲浪費的自然資源,特別是對土地的使用可謂是“惜土如金”,從環境的角度看到了日韓的教育效力。

3、從日韓的文明看教育的實效。日本的文明首先體現在“人本位”的思想上。尼崎市市政大廳公開辦公,所有市民可以自由出入。盲道直接修入市政廳內,公共場所有殘疾人用的輪椅。特別是義務教育人人平等,即便是殘疾人也享有同等待遇。我們參觀的日本兩所學校都設有障礙兒教育機構,以保證他們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崇尚人性,倫理道德教育也很突出。學校設有“人權”、“人性”學科教育,東山高中的“愛鄰居”、立立花中學的“愛父母”都是質樸實在的倫理道德教育。文明的另一個標誌是嚴明的法制。日韓都是一個有着健全的法律的國家,每個公民都有強烈的法制道德觀。交通指示燈起到了交通法規的指揮作用,沒有人闖紅燈,不走人行道。街面的便當、連鎖店裏、自動售貨機、公用電話等設施安然無恙,公民的自覺道德意識維繫着社會的治安。至於公共場所無吸菸、無大聲喧譁、自覺站隊等更是習以爲常的規則。日本沒有網吧,政府規定電玩城不許未成年人進入,那裏絕沒有學生。日韓兩國的另一個文明標誌是講誠信,單就購買商品而言,你不用講價,因爲產品質量敬請放心,貨真價實。這種國度文明,讓我們感受到教育的實效性及實用價值。

4、從日韓的經濟看教育的改革。從日韓的商品價位權衡國民的收入,據瞭解日韓的商品價位多高於國內的商品價位。再看商品的數量,特別是日本的電子產品琳琅滿目,從小到大,既先進又實用,又符合國民的需求。所以我們不難看出日韓的經濟正在全面飛速地發展,這一發展反映了日韓教育的改革,特別是日本今日的教育既保留了東方國家重基礎、重訓練的傳統,又吸收了西方國家重個性、重自主性的開放傳統,這種集東西方教育傳統爲一體的教育改革其優勢和能量是不可低估的。我們不得不承認教育的改革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三、側目頓悟

此次考察不僅從感性上讓我們瞭解了一些日韓的教育現狀,在理性上也讓我們感悟到日韓教育發展的態勢。

1、不同的教育理念蘊含着不同的教育內容。

①教育目標的新思想。日韓兩國不同的教育理念首先反映

在教育目標方面。“以學生爲本”、“以實踐爲基礎”、“以創造自主爲能力”的辦學經營理念是這兩個國家的共性。所以自主學習,學生爲主體的學習氣氛充滿了課堂,參與社會實踐,社會調查活動佔據了學生的生活空間,在這樣的氛圍裏培養能力,提高能力,迎接挑戰的能力得以彰顯。我們考察尼崎市立立花中學時,學生們自己組織歡迎儀式,迎接中國教育考察團的到來。學生們親自制作日式甜點讓我們品嚐,用獨有的日本茶道歡迎這些異國朋友。當我們踏進立園田南國小的校門,展望着孩子們的教室,每個教室的牆壁上掛滿了一幅幅手工動畫作品,讓我們看到了孩子們的創造力。韓國漢城安山市東山高中學生們的美術作品一幅幅一冊冊都出自學生的構思和設計,他們用漢語爲我們演唱自己編輯的歌曲。這種教育目標代表了全新的教育理念。

②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日韓兩國不同的教育理念還表現在

管理模式上。他們重視教育社會化影響,我們所考察的學校都設置家長運營委員會,學校的主要機構都有PTA(家長委員會)家長組織和管理學校的一些工作。學生家長自願指導組織學生讀書活動,管理圖書館。學校按時召開家長委員會,參與學校的一些事宜,與學校共同完成管理工作,這是家長在學校教育方面的作用。除此,地方政府對教育的支持也十分重視,韓國安山市政府和教育廳分管獨立,但市政府每年主動投入教育,以此來達到城市間的競爭和發展。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向社會化方面發展。

③教育資源的共享。日韓兩國教育體制的共同特點是教師的選配由政府主管部門負責,實行輪換制,或七八年或三五年交流一次。其主要目的是實現教育資源共享,以此達到學校間的均衡發展和資源交流,因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們沒有擇校的現象,一律就近入學,沒有所謂的“名校”,這一點是符合日韓兩國的教育法制和體制的。教師的綜合素質都很高,東山高中教師100%都是研究生畢業,日本學校教師配置也是高學歷並具備綜合能力,國小教師從一年至六年都要掌握和運用所教的全部學科。

因此,新的教育目標的確立,不同的教育管理模式的運營,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都反映了不同的教育理念,這些不同的教育理念蘊含着不同的教育內容。

2、卓有實效的教育改革推動了教育的發展。目前我們提倡“求真務實”,特別是教育更應該是真抓實幹。在日韓兩國我們看到了教育的“實”處所在。

“實”的第一着眼點“自主能力”。學生動手、學生會做、學生願意做。國小一年級值日組長給組員們分午餐;國小二年的學生做值日時雙膝跪在地上擦地。“實”的第二着眼點“自做”,學生在社會實踐,親自參與,調查參觀考察,國小五年級走入自然上自然課,六年級要進行畢業旅行等。在“做”的過程中去提高能力,發揮特長。“實”的第三着眼點“減負”,過去評價日本和中國一樣,學生負擔重,壓力大,而如今日本教育改革則在這方面真正得到落實,他們注意到給孩子們空間,讓他們在廣闊的空間裏得到充分的想象,真正解放自己。正是這些實實在在的教育改革,使日韓兩國的教育出現了快捷的發展。

四、他山攻錯

中國有句俗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當我們踏上日本國土時的一剎那,這種感覺油然而起。目睹日韓的建築、文化、風俗、禮儀及教育,無不是中國古老文明的再現,甚至可以說是中國的縮影。中國這塊古老文明的基石讓日韓兩國借去而炮製雕琢了多少精美之玉,我們不免問自己,這是爲什麼?走過看過之後,我們尋到了答案:他山攻錯。

1、“古爲今用”的內涵重在傳承。中國的幾千年的儒學思想,孔孟的教育理念,古老文明的教育精髓,應當作爲光榮傳統發揚光大,傳承拓展。日本是個非常善於向別人學習的民族,在學習模仿的過程中,他們既不是全盤拒絕也不會全盤的接受,而是巧取精華。他們巧取妙用集東西方優勢爲一體,使之在教育方面出現了嶄新的局面。相比較,我國在學習他國的經驗時,常常只學其表,外在的包裝儘管不斷地翻新,傳統的弊端卻始終難以摒棄。日本的教育啓示我們,東西方教育的優勢互補是教育改革的良好出路,日本的“和魂洋才”告誡我們自家的文明要傳承,“敝帚自珍”這是古爲今用的深層內涵。

2、“洋爲中用”的關鍵在於創造。日韓兩國乃至於歐美等國,在教育方面都有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的內容,如何將先進的教育理念,優化的教育內容,入時的教育形式汲取並創造,這是我們應當研究和探討的問題,此時我們想起了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佔有、挑選”,這便是創造,創造了纔是自己的,這將是洋爲中用的關鍵。

3、“去粗取精”的實質更在發展。先進的教育思想,適宜國際社會發展的教育內容,推動經濟發展的教育形式,都是中國教育改革中應當吸收的營養,更是應當弘揚的精髓,只有這樣中國的教育才能快速發展。

他山之石,也應當激活這一潭教育“死”水,讓我們的文化教育再起新的漣漪。

結語:儘管我們看到了日韓兩國的先進,但我們如何汲取和應用這是教育考察團應當思考的問題,但無論如何,離開異國,飛回祖國,踏上這塊土地,心是踏實的,因爲中國的遼闊土地是那樣的厚實,同時我們深感肩上的責任是那樣的厚重,因此,唯有努力奮起,才能縮小差距,當我們再回眸那一片天時,則不會感到汗顏,因爲我們也會同樣自豪。

教育考察報告6

由渝西學院教師帶隊,我們XX市信息技術骨幹教師培養對象一行32人於20xx年11月底飛抵上海,對XX市的信息技術示範國小進行了爲期三天的考察。先後參觀考察了XX市XX區匯師國小和XX市XX區北蔡國小。期間考察了這兩所國小的校園軟硬件建設、聆聽了校長、教師們的經驗介紹、觀摩了示範課、進行了座談討論。考察結束後感受很深,受益頗多,開闊了眼界,受到了啓示,鼓舞了幹勁,故將所見所聞所想所感寄予筆端,以便與大家交流。

一。學校概況

我們此次考察的兩所學校是非常具有典型性的國小。首先考察的匯師國小是一所百年名校,創辦於1884年,建校已有120年,1998年轉制,是一所五年制國小。現有27個教學班,近千名學生。是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XX市科技教育研究所實驗學校,無論從師資條件還是硬件條件來看都是一流的名牌學校。北蔡國小是一所鎮小,建校時間稍晚一點,但也有98年的歷史,有一千多名學生,33個教學班,在名氣上雖不如匯師國小,但它是一所非常具有特點的學校。學校曾被命名爲全國“十五”重點課題實驗學校,XX市愉快教育基地學校,XX市國小語文研究實驗基地,XX區教科研實驗基地,XX區青年幹部培養基地。總的來看,這兩所學校都各具特色。

二。校園環境

上海匯師國小的校園環境設計充分考慮體現了以學生爲本位的理念:學校環境充溢着濃郁的文化氣息和人文主義關懷。一進校門,一股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向世人昭示着她不尋常的歷史,在環境佈置上,給人一種清新雅緻的感覺,彰顯着以兒童爲中心的教育理念,無論是櫥框裏陳列的學生製作、還是走廊上、牆壁上張貼的書法、剪貼、小報、繪畫等,都讓我們感到這所學校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學園,更是兒童自由發揮的樂園;而北蔡鎮中心國小卻別有風格。校園環境優美,有全塑膠操場、小花園、假山水池、象徵“智慧結晶”的雕塑、學生藝苑書畫廊、雙語天地等,構成了一道道亮麗的校園文化風景線。無論是教學樓還是操場跑道,都顯得很寬闊,有氣勢,呈現着濃烈的現代氣息,體現着一個現代教育意義上的大教育理念。

三.硬件設施

我們此行的目的是考察兩所國小的信息技術教育,當然首先要考察學校的信息技術硬件建設。匯師國小是90年代中期引進的計算機,信息技術課開設得較早,學校擁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除電化教室、電腦房、信息工作室外,每個教室均配有大屏幕彩色電視機和電腦。已建成了完善的校園網。硬件建設非常先進。北蔡鎮中心國小也有電腦房、舞蹈房、圖書館、乒乓房、閉路電視、多媒體教室、遠程教室、階梯室表演廳等設施,硬件建設稍遜於匯師國小,但該學校的計算機網絡建設卻別具特色,網絡的利用率甚至高於匯師國小。

四。教學特色

匯師國小是一所辦學歷史悠久的學校,也是XX區教育改革和辦學條件頗具亮點的學校。特別是近年來,學校青年教師與教育教學骨幹培養,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和辦學體制、機制改革已成爲這所學校發展的三個支撐點。該校教師在不斷的研究與實踐中,通過不斷的課堂實踐和反思,在理念、手段方面進行探索。教師對現代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認識。他們認爲計算機不只作爲工具,還應該營造環境、氛圍,形成一種信息技術文化。而要營造信息技術氛圍,必須以改造教師爲中心。學校以樣本自培活動爲主要載體,對任職教師進行培訓,取得了良好效果,是全市第一批教師自培基地。該校的教學實踐具體從兩方面入手:1、探索教學流程。教學流程通常經過以下幾個環節:教學設計、教學準備、教學實施、教學評價。2、多元化的教學設計。包括:情景教學的設計、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的教學設計、基於學生合作信息處理的設計。教務處焦教師特別給我們介紹瞭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據她介紹,該校的信息技術教育,低年級以電腦畫爲主,中年級以製作小報爲主,高年級以製作網頁爲主;同時學校很重視信息技術整合教育。從匯師國小出版的信息技術整合專著來看,該校在學科整合方面作了很深入的探索。對我們今後的教學提供了寶貴經驗。

北蔡國小很重視科技教育、藝術教育,成立了科技、藝術興趣小組,一貫堅持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因此德、智、體美、勞五育並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遵循“質量是教學的生命線”的原則。學校以自主教育,雙語教學,信息技術教育爲突破口,進行教學研究和實踐,每年舉辦的“藝術節”、“科技節”、“教學節”、“體育節”,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以展示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北蔡國小遵循學習的規律和教學規律,促進人的發展,推進學校文化建設。該校以人爲本的教學體現在:

1、在個人學習的基礎上,運用團隊學習的組織形式,以文本學習與超文本學習爲學習的內容,展開“國小生社團”和“網上學習”兩個項目的研究與實踐,集中力量開展學校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2、建立健全多元、開放的學習評價制度,激發學習的慾望,提高學習質量。

3、這種學習不僅是在學校範圍內,更應該是在廣闊的社會。

4、在學習的過程中,使“教師成爲有思想的實踐者”成爲主流意識和自覺行爲。該校的信息技術教育,充分地融入了“網絡”的元素,他們在利用網絡開展教學方面具有很豐富的經驗,並且該校的網絡利用率非常高,“網絡”教學及宣傳成了該校的一大特色。目前,學校還將陸續推出一批探索性課題。

除了聆聽了學校領導的教學經驗介紹外,我們還聽了兩節示範課。我們所聽的課中,無論是低年級的語文教學,還是高年級的信息技術教學,都跟我們過去傳統的教育有着較大的差別,過去那種老師提問學生作答的乒乓球式的課堂教學模式不見了,我們所看到的是生動活潑、富有生氣的課堂,在老師們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活動中,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輕鬆、愉快,通過動手實驗、合作討論,表演,既掌握了知識,開拓了思維,也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中,老師們能忠於教材,但卻不照搬教材。他們更加註重把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起來,不僅重知識技能訓練,而且通過不斷的激勵學習,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

我把這兩所國小在教育教學方面的特點作了比較。它們的相同點是:1、都注重任職教師的培訓,包括現代信息技術的培訓和教學能力方面的培訓。2、重視學習評價。3、都在信息技術和其它學科的整合方面頗有建樹,各自出版了整合教學方面的專著。4、都注重營造一種現代信息技術的氛圍。5、都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資源促進學校教育。它們的不同點是:匯師國小更注重於學科教學設計,把課堂教學作爲教學的根本,把教學質量作爲辦學的宗旨,本着“以教學促科研、以科研興教學”的思想,突出名校的辦學特色。而北蔡國小則以“依託社會,融於社會,服務社會,爲人的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充分利用社會力量辦學。在重視教學的基礎上,更加註重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以學生的和諧發展爲本,以學生終身發展爲重點,通過學校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塑造健康心理和獨立人格,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和終身發展。

五。考察體會

在幾天的參觀考察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沿海開放城市的學校教育和我們內陸地區的教育還存在着很大的差別。它們在硬件條件上優於內地城市,師資力量也強於內陸學校,這給他們的辦學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我想,我們內陸城市的硬件建設雖不及他們,但我們可以在軟件建設方面與他們看齊甚至趕超他們。

我把這次考察的所見所聞梳理了一遍,結合平時的教育教學經驗,我認爲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我們應提倡三種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的學習。這次的上海之行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這些學習方式給教學帶來的重大改革。現在重慶的教育界也在積極地倡導這些新型的學習方式。它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注重教學評價。對老師的評價着眼點應放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表現得怎樣,老師所設計的活動學生是否感興趣,是否適合每個孩子的發展,所設計的活動是否真的有效?而對學生的評價,包括平時作業的評價、課堂評價、單元評價等,爲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求作業的設計和測試題變得更爲有趣,並讓家長、同伴參與到評價工作中來,在評價過程中,應更多地採用白描性的評價,少用主觀性強的評價,他們的做法,無疑對我們的評價改革工作有較大的啓迪。

3、做好校本教研工作。今後我們要依靠校本培訓工作,把教師們的教學理念運用到學校、課堂教學活動,在實踐中摸索,提出操作中的困惑或困難,進而想方設法去解決,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幫助他們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從而更好地適應課程改革工作的要求。

4、注重教師的培訓工作。各學校應該重視師資培訓工作。首先是教育理論與研究方法的培訓。爲了瞭解現代教育理論、現代信息技術教學動態與趨勢,學習教育研究方法,我們必須重視教師的理論學習。最好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提供給教師大量外出進修的機會及參加市、區各級各類科研培訓的機會。其次是教師計算機知識的培訓。幫助各學科教師掌握計算機操作,特別是要建立起使用計算機的意識,在教學中充分利用計算機,發揮計算機的優勢,能夠利用優秀的教學軟件來組織教學和幫助學生學習。在教師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得到充分的提高之後,才能真正開始研究怎樣在教學中更好地應用計算機技術。因爲現在提倡信息技術和其它學科整合,需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所以讓教師會用internet也是對教師培訓的一項要求。

5.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整合”項目研究。“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整合”是國家九五重點科研項目,同時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國中國小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的重點課題。也是我們信息技術學科未來的發展趨勢。我們每一位信息技術教師都應該把學科整合方面探索的作爲自己教學中的重中之重。要經常開展學科整合方面的課題研究,深入各個學科,多與其它學科的教師進行合作與交流,即:從自己對教學目的的理解、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習的理解進行課程整合的實踐,然後與專家和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在交流研討的基礎上進行各種形式的探索,力求能夠使實驗獲得成功。

6、改善辦學條件,注重學校的硬件建設。XX市也有硬件建設非常好的學校,但大部分的國小硬件條件都很差,很多學校至今還不能上因特網。各學校之間的差距也很大。這一點和上海的先進的、均衡發展的各學校相比就落後多了。同行的學員都認爲,較寬鬆的教師編制和小班制教學更有利於課程改革工作的開展。據瞭解,上海的很多國小按班配備教師的比例均達1:2至1:3,而每班的學生人數亦控制在25—30人。首先,寬鬆的教師編制將令老師們有更充裕的時間和精力開展教學改革的研究,而小班制的教學則更有利於老師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狀況,及時調整教學設計,這樣做也能確保老師更爲公正、客觀地評價每個學生,瞭解各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從而引導他們“揚長避短”向着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努力。目前,我市在這方面卻無法得到保障,據瞭解,我市一些學校的每班的人數達60—80多人,試想,任課老師怎麼有那麼多精力去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式、研究性的學習呢?這些我們光靠自己的力量可能辦不到,我們可以把它形成文字提交給有關部門。

上海之行,儘管未能悉數解開我們課程改革實驗中的所有困惑,但它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國際化大都市的教育特色,從各方面給了我們不少的啓迪,這將非常有利於我們各位教師今後的教學開展和教改的實施。

教育考察報告7

20xx年5月21日至31日,臨滄市政府馬迎春副市長帶領我市11名教育工作者參加由省教育廳、英國救助兒童會共同組織的雲南少數民族基礎教育項目州、市教育局以及項目縣相關人員赴西藏考察。考察的目的在於促進兩省區教育工作者的相互學習交流,推進民族地區基礎教育的發展。10天的考察中,我們走訪了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等5個縣(市)8所學校,聽評課9節,參加鄉、村幹部、家長、學校領導、教師、學生等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座談會、交流會11次。此次考察,西藏基礎教育的發展現狀以及中英合作項目的實施情況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對促進我市民族教育和實施好中英合作項目頗有啓迪。

1、規範化建設夯實學校發展基礎

舊西藏時期,這裏的教育形態以寺院教育、官辦教育和私塾教育爲主,沒有一所現代意義上的正規學校,適齡兒童入學率不到5%,文盲率高達95%。西藏和平解放以來,黨中央對西藏的教育事業非常重視,通過自治區黨委政府的艱苦努力,在內地各省市的大力支持以及國際友好組織的幫助下,西藏教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層次、水平和效益不斷提高,已經形成比較完備的教育體系。特別是藉助“兩基”攻堅規劃的全面實施,按照自治區學校規範化建設標準,經過幾年努力,學校在佈局結構調整、提高規模效益、實施規範管理、改善辦學條件等方面取得可喜成效。目前,各級各類學校發展到1010所,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4.72%,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22%。

我們訪問的學校,無論在城鎮還是農村,學校的校舍都進行了全面改造和新建,農牧區中國小基本完成了第一輪規範化建設任務,村完小以上學校均基本解決了危房問題,與當地較爲低矮的民房相比,學校的校舍顯得高大、宏偉、明亮而色彩鮮豔,無論走到什麼地方,五星紅旗飄揚下的建築羣就是學校。學校佔地面積遠遠高於國家標準,生均校舍面積得到最大滿足。這些學校都有實驗室、微機室、音樂教室、圖書閱覽室、美術教室、德育室等,功能室的配備較爲齊全。村完小以上的學校基本達到自治區二類學校以上的辦學標準,農牧區教學點改造工作得到應有的重視。尤其是拉薩這個有57萬人口的市,從20xx年起,每年從市級財政中拔出專款100萬元對農牧區教學點進行改造,計劃再用5年時間,教學點的校舍也將成爲當地最好最漂亮的房子。

2、學生享受最好的待遇

西藏由於地廣人稀,農牧民居住分散,學生上學路途遙遠,爲提高義務教育的普及程度,國家在西藏實行了許多特殊優惠政策。從1985年開始,國家撥出專款在農牧區實行以寄宿製爲主的中心學校辦學模式,距學校2公里以外的學生都可以住校,而且義務教育階段的農牧民子女都可享受“包吃、包住、包學習費用”的“三包”政策,保證每個學生每月有伙食費80元;每個住校生有一套行李,每生每年有2套衣服(冬夏各一套);同時,學生享受免交學雜費、課本費、作業本費政策。我們還得知,今年學生的“三包”政策標準將再度提高,國小生每年每人1000元,國中生每年每人1150元,邊境一線的學生再增100元。這一政策的實施,中國小學生的生活學習有了保障,切實減輕了農牧民的負擔,保證了農牧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我們所到的農牧區學校的住校生約佔在校生的90%左右。爲方便學生,學校在學習週期安排上,也作了許多靈活的處理,如上課10天,放假4天,以便於學生回家和返校有充足的時間,有利於學校的管理。農村中國小校生均圖書較爲寬餘,配備都在10冊以上,許多學校得到內地捐贈的圖書較多,如甲瑪完小生均120冊。得益於這些優厚的政策和條件,農牧區適齡兒童少年的入學和鞏固就有了強有力的保障,爲“兩基”攻堅和鞏固提高打下基礎。

3、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較高

我們到的甲瑪中心國小有專任教師19人,大學專科以上18人,佔94.7%;牛瑪完小專任教師14人,大學專科9人,佔64.3%;林周縣蘇州國小專任教師64人,大學專科52人,佔81.6%;羊八井國小專任教師23人,大學專科19人,佔82.6%。就拉薩市7縣1市整體情況看,高中教師中,研究生佔0.27%,本科生佔72.7%;國中教師中研究生佔0.23%,本科生佔52.5%;國小教師中,本科生佔6.83%,專科生佔43.76%。這些數據說明,教師隊伍學歷起點較高,整體素質較好。而大部分教師都是由內地幫助培養和培訓的。據一份資料介紹,在過去的20年間,內地有21個省(市)開辦“西藏班”,共培養國中生3萬人;中專、中師、高中生2萬人;本科生6萬人;每年還向全國各地引進大學生到西藏工作,僅20xx年引進教師2500名,其中師範本科生870名。由此可見,一方面說明黨中央和國務院對西藏教育的重視,全國各地對西藏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說明西藏雖然是民族自治地區,但教育觀、人才觀是開放的,是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我們重點考察的拉薩市基礎教育居於自治區的領先地位,其師資隊伍數量、質量已基本滿足發展需要。爲此,拉薩市教體局採取了“骨幹牽動,整體提高”的舉措,高度重視師資隊伍的管理和建設,嚴格實施教師資格制度,嚴把教師入口關。新聘的中、國小教師按本科、專科學歷要求進入,不斷完善城鎮與農牧區教師交流制度,新分大學畢業生都必須到基層從教鍛鍊,而交流教師的人事、工資關係仍留在原學校,下派到基層學校或跨區縣交流工作3年再返回原學校。20xx年以來,城鄉交流教師達250多人,年均交流50人以上。這一制度的實施既鍛鍊了教師,支持了基層學校,又穩住了人心留住了人才。與此同時加大骨幹教師培訓力度,制定了《拉薩市中國小骨幹教師評選與管理辦法》、《拉薩市教體局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小骨幹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依託北師大、首師大以及區內外師資培訓基地,加強教師的培養培訓,加快骨幹教師的成長與培養的步伐。關心愛護教師,爲他們解決具體的困難和問題,特別對農牧區基層、偏遠、高寒地區的教師,在職稱評定、學歷進修、業務培訓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並在拉薩市區首個建成教師新村安居工程,真正使最基層的教師安居樂教。

4、高山擋不住遠程教育

“高山擋不住遠程教育”,這句話是我在兩所農村國小看到的。農牧區中心國小配備計算機教室是件平常的事情,就在海拔最高的納木措湖邊的神湖國小,也有20臺計算機,但學校用電靠太陽能蓄電,僅能勉強維持照明用電,雖有計算機卻未能正常使用。總體看,西藏學校的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發展較爲迅速,就拉薩市而言,現代遠程教育項目布點已基本完成,只要具備用電條件的學校基本做到電視班班通,教學點全部配備成套的教學光盤及播放系統,農牧區鄉鎮中國小配備現代遠程教育接收系統,教育信息資源“校校通”達到70%,而城區學校配置更高,如閉路監控、校園廣播、教學雙向點播系統等,已成爲辦學的必備條件。依託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加快信息化進程,偏遠學校和農牧區的孩子,也能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並以此帶動農牧區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5、教育觀念新變化

西藏教育以一種開放的姿態廣泛吸收和容納着來自國內國外先進的教育思想,並在實踐中將許多先進的教學方式方法本土化,進一步促進了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法的改進。首先體現在重視兩支隊伍的建設,每年都選派大批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及學校中層以上領導赴內地學習、考察,選派骨幹教師、教研人員到相關的內地大學進行培訓和研修;同時特別關注教育教學的運用研究。西藏從20xx年開始啓動新課程改革以來,就把素質教育理念與中英合作項目的教師培訓和“以學習者爲中心”教學方法的運用進行有機結合,逐步整合,做到互爲補充,互爲促進。按新課程的標準和要求,把“以學習者爲中心”所倡導的如“兒童權利公約”、“兒童友好學校”、“兒童自尊”、“健康教育”、“生活技能”等教育理念和方法與兒童切身利益相關內容放到教學實踐中深入研究和探索,積極主動地運用小組合作、提問、教學具使用、遊戲四種教學技能,牢固樹立尊重所有兒童、讓所有兒童獲得發展權利的觀念,要求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努力做到教育觀念的轉變、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角色的轉變、師生關係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這五大轉變,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創建安全、舒適、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建立平等、友好的師生關係,構建和諧的社區、家庭、學校三者關係。

在我們訪問的學校中,我多次在顯眼的牆面上看到這樣一句話:“孩子,今天你快樂嗎?”這句話隱含的是一種新的教育觀念,是對教師教育教學行爲的詰問。在一所學校的班刊牆面上,我還看到這樣一句話:“昨天的教師是聖人,是偶像;今天的教師是夥伴,是朋友。昨天的學生規規矩矩,今天的學生敢說敢議。”這些會說話的牆面,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西藏基礎教育改革的進展和成果。

6、職業教育爲農牧區孩子提供幫助

我們訪問的農牧區學校,校校都建有蔬菜大棚,不單是學生,學生家長、社區老百姓都參與到學校大棚蔬菜的種植中來,這是最普通,也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先進技術的推廣。我們重點參觀的日喀則地區白朗縣中學職教中心,是英國救助兒童會申報由歐盟投資開辦的,是日喀則地區規模較大的職教中心之一。學校有專用的校舍,有教室、車間、倉庫、教職工辦公室等,有種植基地20餘畝,開辦了民族繪畫、蔬菜種植、縫紉裁剪、卡墊編織、木工製作、農機維修六個專業。學生與白朗中學及其它學校相互溝通,招生較爲靈活,有三年制、有“1+2”、有“2+1”等模式,關鍵是按學生的發展需求和意願來辦班,爲廣大農牧區孩子走出校門能自謀職業、發展生產提供學習的基地,目標是“上學有基礎,就業有技能,致富有門路”。職教中心已有5年的辦學歷程,培養了5屆學生,鍛鍊了一批教師,穩住了一批外聘技術教師。而且各專業的成果也逐步推向了市場。如學生製作的木牀、桌椅,編織的卡墊,縫製的藏棚、門窗簾已具有一定的工藝水平,農機具維修也達到一定專業水平,得到農牧民的歡迎和信任。畢業的學生或走進城鎮,或返回農村,他們正運用自己所學的技術尋求創業之路,爲自身的發展,也爲當地經濟的發展發揮作用。

在整個考察中,我們邊看邊對照、邊反思,既看到西藏教育的發展,也看到西藏和臨滄基礎教育中面臨的一些共性問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入學、鞏固問題;少數民族學生如何過語言關的問題;學生的管理尤其是學生良好行爲習慣及養成教育方面的難點問題,如何讓學生形成刷牙、洗臉、講究衛生和不隨地大小便等文明行爲教育問題,這些問題需在今後的工作中採取措施,深入研究、注重落實,方可取得實效。

教育考察報告8

20xx年5月下旬,筆者利用去雲南麗江參加第六屆全國生物多樣性研討會的機會,取道昆明、杭州和上海,對我國旅遊教育起步較早的幾所南方高等院校進行了考察和調研,並與相關單位旅遊專業的負責人和旅遊專家進行了廣泛地交流。5月23日,在浙江大學旅遊管理專業三年級學生章小云同學的幫助下,筆者首先拜見了管理學院高級管理培訓中心主任助理郭毅博士,在與郭博士的交談中,筆者瞭解到浙江大學管理學院下屬有四個系,即工商管理系、管理科學與工程系、旅遊管理系及農業經濟與管理系,其中旅遊管理系下設旅遊研究所和飯店管理研究所,現有師資23人。據郭博士介紹,他們系的強項是旅遊飯店管理,因而經常接待和培訓來自全國著名飯店特別是旅遊飯店的從業人員。鑑於他們的發展勢頭,大學領導層特別爲旅遊管理系制定了優惠政策,即在對外交往中把旅遊管理系提升爲旅遊學院,所謂“一套班子,兩個牌子”。

在郭博士的引見下,5月24日筆者拜見了浙大旅遊學院副院長、旅遊研究所副所長周玲強博士,周博士詳細向筆者介紹了旅遊管理系的發展概況。據周副院長講,浙大旅遊管理系是於x年在國家旅遊局首批投資布點的我國第一個旅遊管理本科專業的基礎上迅速發展起來的,早在x年就擁有了我國第一個旅遊管理碩士點。旅遊管理系旨在培養德才兼備的中高級旅遊業管理人才、教育人才和科研人才,主要研究方向爲旅遊業管理、旅遊飯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遊資源開發與規劃、旅遊景區規劃與管理。現有專業教師2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2人,講師13人;主要學術骨幹中有博士2人,碩士12人。在交談中,周副院長高度評價了北京林業大學,特別對園林學院給予了肯定。他說:“我們相信你們北林大的水平,所以接受了貴校園林學院推薦來的學生”。筆者知道他指的是我校旅遊管理專業免試推薦的鄭聰輝同學。5月25日,筆者還在浙江日報社大樓拜見了浙大旅遊研究所副所長、旅遊地理學專家周進步教授。雖然此次相見是筆者與周先生第一次謀面,但兩人就旅遊學的話題談得非常投機。聽說筆者第二天還要去上海考察,他熱情地向筆者推薦了去上海應該會面的幾個旅遊學人士。

5月28日,筆者到復旦大學瞭解情況,早知道他們的旅遊管理專業屬於歷史系。有意思的是雖屬於歷史系,但也被稱爲旅遊學系。目前有教師9人,同時招收旅遊管理專業的本科生和碩士生,但規模不大。交談中瞭解到他們的強項是旅遊文化。計劃準備約見的夏林根教授,也是上海旅遊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同時擔任上海茶文化研究中心祕書長和《發現》雜誌副理事長,是中國文化和旅遊學方面的專家,可惜趕上出差,未能謀面。

通過本次考察,對筆者來說,感覺收穫很大。既開闊了眼界,也增長了知識。現粗略總結以下幾點,以就正於識者。

1.旅遊管理專業大都是在原有的優勢背景專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各大學均有各自的特色。比如雲南大學最初是在英語專業基礎上成立的,後來又和工商管理合並(現在學院名稱爲工商管理與旅遊管理學院),強強結合,達到了快速發展的效果。

2.旅遊管理專業的本科生招生規模受學校總體發展的制約,人數均不是很多。比如浙大,一屆只能招收50人左右。

3.課程設置基本上是原來的背景專業課佔據1/3,旅遊方面佔1/3,公共課佔1/3。

4.師資力量普遍比較強,考察的5所大學,人數上最少的也達到9人,最多的達29人。

5.雲南大學已經擁有旅遊管理專業的博士點。

本次考察得到園林學院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筆者在此表示感謝!

旅遊管理教研室 xxx

20xx年6月12日

教育考察報告9

20xx年9月15日至9月27日,“中國民辦教育美國考察團”,赴美國進行了12天的考察訪問。考察團在美國期間先後到了洛杉磯、華盛頓、波士頓。紐約、舊金山等城市。拜會了聯邦政府教育部非公立教育辦公室、紐約州和加州教育廳私立教育辦公室;與全國私立高等教育認證協會、私立中國小認證委員會等非政府的私立教育認證機構進行了座談;考察了哥倫比亞大學,斯坦福大學、西北理工大學和二所私立中國小(幼兒園);參觀了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耶魯大學、波士頓大學和弗蘭克索耶管理學院。此次考察的重點是,美國政府對私主教育的行政職責及其管理體制;非政府的行業協會對私立學校的監督和服務;私立學校的內部管理體制;私立學校的經費來源和財務管理等。

通過聽取介紹、座談討論、實地考察使我們對美國的私立教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美國私主教育概況

(一)基本情況

據20xx年的統計,美國有各級各類學校126542所,其中各級各類私立學校22763所,佔各級各類學校總數的17.99%;各級各類學校的在校生6809.6萬人,教育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27.6%。其中:

--國小共79362所,公立國小爲62739所、私立國小爲16623所。

--中國小一貫制學校共11412所,公立學校爲8292所,私立學校爲3120所。

--兩年制專科學院共1755所,公立學院爲1092所,私立學院爲663所(非營利179所,營利484所)。

--普通高等學校共4064所,公立高校爲1707所,私立高校2357所,美國的中國小中,私立學校數約佔總數的1/4,十年來,其學生數佔總數的比例基本保持在]0%--11%之間;美國的高等學校中,私立學校數過半,但學生數約爲總數的1/5。因此,總體上看,美國的公立教育規模大於私主教育規模,但私立學校的教育質量好於公立學校,已形成了公立教育爲主,私立教育和公立教育並舉的格局,私立學校作爲美國教育體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美國50個州享有與公立學校同等的合法地位。

(二)美國私立教育的特點

1、辦學經費來源較爲廣泛。有社會捐助、校友捐贈、遺產捐贈、基金滾動、服務銷售、出租房屋及土地、政府間接資助、學雜費等。以私立高等學校爲例,一些研究型的私立大學可以與公立大學一樣申請政府的科研經費,有的私立大學專門設有籌金髮展部。政府對得到認證機構認證的私立學校的學生提供助學金、獎學金或貸款等經費的支助。

2、享有充分的辦學自主權。辦學靈活,課程設置、聘請教師、收費等均可由學校自行確定。學校可根據學生不同的能力和表現、家庭,收入,宗教等情況,自主選招學生。經過政府註冊的私立高中,有權頒發畢業證。書,其學生還可以不參加州政府組織的統一考試而公立高中的學生則必須參加州政府組織的統一考試。

3、教育大綱要求對學生一視同仁。美國私立學校的學生來自不同階層,不同民族或不同國家,但教育大綱要求對學生一視同仁。重視學生的人格發展,注重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共事,學會求知,不搞千篇一律,實行小規模教學。如私立夏彼爾高中,在校學生共177人,但該校根據不同的情況和學生的意願,各年級都編有學生數不盡一致的小班。我們看到有的班纔有5至7名學生,對這種小規模、個性化的教學,他們均表示滿意.

4、私立學校的舉辦者大都是捐資辦教育,把教育作爲一項慈善和社會公益事業,不要求回報。學校的積累用於學校的再發展。學校停辦或倒閉,政府不負責任。

5、私主學校分營利和非營利(或納稅學校和免稅學校)。對營利性私立學校的管理比非營利私立學校的管理嚴格。(1)對營利性私立學校的審批有嚴格的標準和程序。(2)要求營利性私立學校定期更新許可證(一般是每年)。(3)政府主要工作之一是接受和處理消費者(學生)的投訴,保護他們的利益。有的州(如俄亥俄和華盛頓)還建立專門基金,用於在學校關閉時補償學生的學費損失。非營利私立學校要設立董事會,而營利性私立學校不須設董事會。據瞭解,美國絕大多數的私立學校爲非營利學校,此類學校的許可證由各州政府頒發,並可向聯邦政府申請免稅,對學校的捐贈可用於抵減應交的所得稅,學校也被稱之爲免稅學校;營利性私立學校多爲培訓機構(美容美髮、烹飪等)和少量的幼兒園,此類學校必須繳納所得稅和財產稅等,並被稱爲納稅學校。

二、美國私立教育管理、監督指導和高校設置程序

美國聯邦政府教育部非公立教育辦公室成立於19"年。非公立教育辦公室現有編制4人,辦公室主任是教育部長處理有關非公立學校教育問題的主要顧問。聯邦教育部不負責任何學校的開辦或變更的審批、學科和專業的設置、教師資格認定、辦學條件審覈、畢業證和學位證發放等,這些職責都由州教育廳或社區教育行政部門履行。

(一)聯邦政府教育部非公立教育辦公室職責

1、參與教育立法,實施政府項目,組織活動

--對影響私立中國小發展的問題向國家提供諮詢和指導意見。

--參與聯邦政府教育立法。

--組織實施聯邦政府有關的教育項目。

--對影響私立學校及其教師、學生的管理措施進行評估。

--組織全國和地方私立教育管理部門和團體的有關活動。

2、提供信息諮詢等服務

--組織私立中國小有關教育問題的會議。出版相關材料。

(二)州教育廳(紐約、加州)有關部門的主要職責

1、紐約州教育廳非公立學校服務辦公室主要職責

--負責全州非公立中學的自願性註冊。

--管理、監督全州不授學位的私立學校。辦理和確保這類學校教師的資格證明以及達到適當的標準,

--調查和處理私立學校學生的投訴,

2、加州教育廳根據州的有關法律沒有直接管理私立中國小的

職能,但私立中國小必須每年向該教育廳提交學校的基本信息。州消費事務局負責私立職業學校和高等學校的審批與管理。從瞭解的情況看,美國絕大多數州政府教育部門對私立教育的管理職責大致可概括爲:保障權益,提供信息,協調關係,組織交流,解決糾紛。

(三)非政府認證機構的監督指導

認證,是美國保證教育質量的一項重要措施。認證機構一般爲非政府的專業組織。學校的審批是行政行爲,而學校是否參加認證是學校自願的行爲。認證的核心是學校的辦學質量。認證機構一般既認證公立學校,也認證私立學校。美國的認證機構主要爲三種類型,一爲地區性的、二爲全國性的、三爲專業性的。

高等學校認證

1、地區性認證機構。美國有6個地區性的認證機構,即中部、中北部、西北部、南部、西部和新英格蘭地區的學校與學院協會.地區性認證機構基本上對本地區的私立學校(也包括中國小)的認證。

2、全國性認證機構.如全國法學院協會、全國音樂學院協會等,其所做的是專業認證。

3、專業性認證機構。如全國建築學認證委員會,全國臨牀實驗科學認證委員會等,專業性認證機構做的也是專業認證。

中國小校認證

除6個地區性認證機構做中國小的認證外,還有專門認證私立中國小的機構。全國私立學校認證委員會(NCFSA)是對私立中國小認證機構進行認證的機構,聯邦教育部定期公佈它所認可的認證機構,只有得到聯邦教育部認可的認證機構所認證的學校,學生才能參加聯邦政府的經費資助項目。

(四)高校設置的有關程序

在美國設立一所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一般要經過如下程序:

1、政府部門對舉辦者的辦學資格進行審覈,合格後予以註冊。舉辦者在獲得辦學執照、帳號(稅號)後,纔可向社會宣傳並招生。

2、州教育廳有關部門按照法律規定,對學校辦學的初始條件進行連續5年的跟蹤,基本達標後,發給學校長期辦學執照.

3、認證機構對學校是否具備頒發學歷、學位證書的資格進行認證。按美國法律規定和高等學校運行機制,學校一般在獲得辦學執照後,即按其中辦學校的性質、層次(專科,本科、研究生)及所在地區,選擇權威性的認證機構,遞交認證申請。認證機構根據學校所提認證申請的內容和項目,組織專家組開展認證考察工作。只有經認證機構認證合格的學校,才能發放相應的學歷學位證書。

三、美國私立學校經費來源及管理

(一)經費來源。美國絕大部分的私立學校辦學經費較充足,私立學校的經費來源主要爲收取的學費,社會捐助,遺產捐贈,出租房屋、出租土地。基金本金運作的收益等,政府不直接給私立學校撥款。私立高等學校要取得政府在資金方面的支持,主要通過學校或學校的教授申請項目。私立中國小校,則要通過與公立學校建立一種依存關係,藉助公立學校,申請取得政府項目資金。

(二)經費管理及產權。美國私立學校經費管理是在整個社會較健全的會計制度下進行的,私立學校建校舍籌集資金必須依法運行,首先由學校提出申請,經準政府部門(發展辦公室)審查:金融部門(投資銀行)進行具體操作。如私立高等學校建校舍所需資金,可以向社會籌集;也可通過投資公司向社會發行債券,但籌集辦法需按照金融政策規範運作。基本形成了學校、企業、政府間互相制約的機制,並有了一整套較完備的市場運行機構和規則。

私立學校財務管理由會計公司負責收支,所有經費收入支出都有詳實的記錄,並有專門的審計機構負責不定期的審計;私立學校投入教育的資產,在學校建校之初是明確的,如加州設立學校須向州政府消費事務管理局和教育管理部門申請註冊。非營利的私立學校,其所有的資產歸屬學校;營利性的私立學校,必須按稅收的有關規定依法納稅,其資產所有權歸投資者所有。

四、思考和借鑑

(一)關於發展私立教育的理念

1、堅持教育的公益性。美國的私立學校絕大部分爲非營利的,營利性的僅佔總數的4%,而營利性私立學校中真正能夠獲得營利的也僅是一部分。因此,學校普遍認爲“營利比不營利更痛苦”。哈佛、耶魯、斯坦福、麻省理工,哥倫比亞等私立大學都堅.持辦學的公益性,基金本金運作後的盈餘全部用於學校的建設和發展。

2.堅持私立學校辦學主體的多樣化.美國是-個移民國家,其私立學校的創建與發展,是爲了滿足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受教育的多種需求,由此促成了教育多樣化的發展。美國私立學校的舉辦者主要爲宗教團體、慈善機構、教育集團,企業等。不同於亞州一些國家的是,美國私立學校絕大多數舉辦者不將辦教育作爲一種投資方式。

3、探索並建立私立學校的辦學模式。美國的私立學校相當部分設立早於公立學校,並具較明顯的辦學特色,與公立學校形成了較激烈的競爭局面,尤其是私立學校的選擇性招生、小班教學、咱主施教等,符合了美國部分家庭對於女教育的特殊需要。辦學不是簡單的追求升學率和普及率,而是探索和尋求私立學校獨特的辦學模式、靈活的運行機制、獨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等。

(二)政府對私立學校系統,靈活的管理體制和管理辦法。

1,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對私立學校宏觀管理.美國聯邦政府教育部專門設立了非公立教育辦公室,主要的職責是參與立法、實施政府項目、組織活動。各州教育廳私立教育辦公室對私立教育的管理範圍和職責雖不盡相同,但主要也是宏觀管理。

2、政府相關部門根據職責,各司其職,井對私立學校依法管理。美國尚沒有專門的私主教育法,政府有關職能部門根據相關的法規,規章對私立學校行使管理職能,涉及的有法院、消費事務、財稅、衛生、消防等部門。由於美國法律、法規健全,有關部門嚴格執法,私立學校具有較強的依法辦學的意識,因此,當私立學校出現重大問題時,並不是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出面協調、干預,而是根據問題性質由政府的相關職能部門來依法處理、解決。

3、非政府的認證機構對私立學校監督、指導.美國政府扶持並依靠非政府的認證機構實施對私立學校的監督、指導。這些認證機構的特點是成立時間較長,認證範圍廣,認證過程嚴格,在國內具有較高的權威性.未經認證的私立學校“難以入流”。另外,美國有一種特別的認證機構,專事對非政府的認證機構進行認徵,確保了認證的權威性和公正性。

4、私立學校依法自主管理.美國的私立學校在國家一系列有關的法律、法規和較完備的規章制度的保障監督下,擁有較大的辦學自主權,形成了自主辦學、自主管理、自我約束、自負責任的良性機制,同時私立學校還要主動接受有關認證機構的自律性指導和監督、評價。

美國的私立大學得到了政府對其辦學許可後,還需取得高教認證機構專家委員會的審查。學校一旦建立,在人、財、物及教學管理等方面都是自主的。但學校的所有規章制度都必須公開,對外宣傳的內容必須是經導比準的,不能隨意刊登;宣傳的和履行的必須一致,否則即被視爲欺詐,遭到起訴甚至被法院重判。

(三)嚴格規範的經費籌集、運作和管理,對私立學校的不斷髮展起到了保障作用。

1、政府的政策支持,推進了私立學校基礎設施建設。私立學校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的資金,一是由私立學校提出,政府酌情提供信譽擔保,爾後學校可向有關的基金會申請低息貸款;二是政府允許私立學校自籌資金,滾動發展,但依法得承擔相應的風險;三是私立學校可運用金融手段,在政府的支持下,委託金融機構向社會發行債券,從而取得低風險、高回報的效益,但所收取的效益必須全部用於學校。

2、私立學校內部建立基金會。美國的私立學校一般都設有基金會,國家規定其。冬金不能動用,金融運作後的增值部分可用於學校的發展,既保證了學校的發展,又避免了學校發生資不抵債的狀況。

3、財務稅收制度健全,規範。美國私立學校的財務(包括所收學費)必須進入學校的帳戶,委託會計公司管理,並由審計公司進行審計。對私立學校的檢查、評估,首先和重點部分都是財務管理,一旦發現任何財務上的違規款項,學校法人即戍被告並上法庭。慎密、規範的財務制度,確保了私立學校正常、健康的運行和發展。

(四)可借鑑的做法

1、政府對民辦教育的管理要有別於對公辦教育的管理。對民辦學校的管理則更應強調依法自主管理和社會參與管理。爲此建議:各級政府要積極扶持爲民辦教育發展服務的中介機構,爲民辦學校提供政策諮詢、法律服務,逐步在評估監督等方面做到“行業自律”,同時給下一級政府較大的管理權限,因地制宜地發展民辦教育。政府教育部門對民辦學校的管理職責主要爲:學校設置標準的制定、辦學資格的認定、學校權益的保障,提供必要的服務和溝通信息等。政府的相關部門應依據職責,各司其職,依法行政。民辦學校則須依法自主管理、自負責任。

2、對民辦學校的資金問題予以政策扶持.允許民辦學校依法按照金融政段和金融規律,自籌資金、滾動發展、風險自負。具備條件的民辦學校,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可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請,經審查並認定資質後,政府可作信譽擔保,銀行按照金融政策的規定予以貸款,專門支持民辦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以解決民辦學校建校初期基建資金困難的問題。

教育考察報告10

20xx年金秋十月中旬,我考察組一行16人赴新加坡教育考察團前往新加坡,參觀了新加坡的三所中學、一所初級學院、一所大學和一所中學宿舍,與新加坡教育部官員、中正中學和四德女子中學領導、德明政府學校宿舍輔導教師等進行了座談,瞭解和親眼目睹了新加坡教育(主要是基礎教育)的一些現狀和情況,感慨頗多。

不斷分流的教育體制

新加坡的國小至中學同國內一樣是6+6學制,共12年,但具體結構上與我們的差別很大,一是採取不斷的分流,二是國中叫中學,高中叫初級學院、理工學院或工藝教育學院。新加坡國小實行4+2學制,國小4年級完後就分流成em1、em2、em3,6年後就進行國小離校考試,根據成績報讀各中學。中學(即國中)讀4年,畢業時參加英國劍橋普通文憑考試(即"0"水準考試),根據成績報讀不同的高中。成績優秀生就可讀初級學院,它是大學預科,讀上初級學院就是向大學的門檻邁進。次等生就可讀理工學院,再次等生只能就讀工藝教育學院。這兩類學院畢業後其文憑即爲大專。如果理工學院畢業生成績冒尖的,可申請讀大學,入學者就直接進入大學二年級。重慶的九年級留新學生所就讀的中學,包括中正中學、四德女子中學、淡馬錫中學和海星中學,都是新加坡200多所中學中排名前10名內的名牌中學,他們畢業後就報讀初級學院,然後畢業後申報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三所大學,也可申報讀英國劍橋等大學或其他國家的大學。

東西方教育的結合

東西方教育有許多不同之處,最明顯之處在於:東方教育注重知識的系統傳授,以考試成績排名,學生死記硬背的成分多。西方教育注重知識的點撥和研究,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給學生留有思考、發揮和創造的較大空間。而新加坡的教育將東西方的兩種教育進行結合,吸取各自的一些東西,試圖建立一種東西方融合的教育制度。中學以分數排定名次來評價優劣,也以分數排名收生;大學生以積分多而選住好宿舍,學習優等方能申請社會兼職(打工);較多的死記硬背、補課、家教、學生負擔過重等在新加坡也一路通行。同時,上午行課、下午搞社團興趣等課外活動;鼓勵學生能說會道、會思善用;培養學生自主能力和發揮特長等在新加坡也搞得有滋有味。在考察中我老是有一種感覺時時浮現,那就是新加坡教育有東方的十分看重成績,又有西方的大肆張揚個性和愛好。可以說,只要你有能耐,甭管你是哪方面的能耐,你都能在新加坡找到用武之地,特別是上了初級學院和大學,各種比賽都是你施展才華的舞臺,如果你是德才兼備者,國家的、企業的許多獎學金都向你張開雙臂,頂尖者還能獲得最高獎--總統獎學金。重慶九年級留新學生在這種教育環境中體會最深。儘管他們有吃苦耐勞、勤奮好學的潛質和習慣,然而他們一刻也不可懈怠,因爲他們的目標很明確,向着初級學院和大學直奔。

我們向新加坡教育部官員詢問了幾個數字:新加坡計劃國小生人數的20-25%讀大學,40-45%讀理工學院,35-40%讀初級學院;中國九年級留新學生的水平,相當於新加坡中三學生水平的前20%;中國九年級留新學生讀大學的有90%以上能獲得獎學金,未獲獎學金的還可免息貸款;在新加坡的財政預算中,處於第一位的是軍費,第二位的是教育經費。

沒有"義務教育"概念

在國內,義務教育家喻戶曉,作爲教師,義務教育更是深入人心。可在新加坡卻沒有義務教育這個概念,無論是它教育部的官員,還是下面的中學校長,都給我們表達了同樣的意思。而我們覺得新加坡是沒有義務教育的義務教育。例如,中學生每月只交學費7新元、雜費5新元,這與我國相比學生交費的確很少。還設有"清寒助學?",實行"0"水準會考免費午餐等。對於留新的外國學生,不僅不收學雜費、住宿費、早餐費等,還每月發給每生200新元,以解決午餐、學習用具、零用等。有學生透露,他們如果節約開支,每學年6月和12月兩次放假回國,其機票費不在話下。每天下午學校組織的學生補課也不收費。每個學生每年有國撥的800新元作爲課外活動費,一般的課外活動也不收費,只有一些長期請企業、科研單位的輔導老師在所撥經費不夠的情況下,才向學生收一點。要是你樂意去請家教,也得照價付錢。

我們代表團一行大爲羨慕的是,中學校長不必成天爲錢發愁,所有的經費都由國家撥,除非學校要擴大原有建築面積修建房屋,只需要自酬5%的經費即可。因此,在中正中學、四德女中、南洋華僑中學以及華中初級學院幾所學校,其房屋建築都是很有特點的,各種用途及功能的教學用房、場地及設施設備均較爲齊全。那種爲籌集經費絞盡腦汁地招收大批自費擇校生的情形,在新加坡不復存在。

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

中新兩國人民同屬炎黃子孫,其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即使到了現代化的今天,新加坡的中國傳統文化也具有濃厚的色彩,到處都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氛圍。赴新加坡前,看到一則報道新加坡副總理在一次大會上大

談岳飛,號召人民學習岳飛的"精忠報?",以振國人之精神,推動國家的發展。

在新加坡,座談訪問、逛商場、遊公園,無論你走在哪裏,基本上沒有語言障礙,中文作爲它的四大語言(英文、中文、馬來文和泰米爾文)之一,我們相互交流起來很方便自然,毫無異國他鄉的感覺。中國傳統的儒文化如仁、義、禮、信、道以及人民羣衆勤勞勇敢、堅忍不拔的精神,在新加坡的幾所中學中體現得比較充分。你可以看到"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崖苦作舟"等熟悉的詩句,也可以看到取名"誠毅樓"、"竹林居"等樓房,還可以看到以忠1、忠2、忠3……等取名的班級序號。在中正中學,學生的中國書法興趣小組,其書畫作品在至少兩棟樓裏都有集中的展示,書體多樣化,質量也不錯。這情景,彷彿是在我自己的學校。在四德女中,校徽圖案高高地放置在辦公大樓的牆上方,校徽上寫着校訓:誠、毅、禮,並將師生的座右銘"堅持不懈,禮貌待人,誠實正直"印刷在學校的牆壁上。我真沒想到,在這個國度上,這樣如此看重中國傳統文化,我刻制的兩枚印章贈送給中正中學的餘立信校長和四德中學的樑錦媚校長,也算是我找到了知音,使我暗暗高興不已!

英語是"敲門磚"

我國有句俗話:"字是打門錘。"過去未普及電腦時,寫字顯得非常重要,有的還把你寫字的水平與文化水平相提並論。如今電腦盛行,不少人對寫字不大用功了,什麼東西都用電腦製造。在一些人眼裏,用手寫的東西是跟不上形勢的表現。有人告誡我“頑固寫字”者,不用電腦,不用說逛"地球村",就是過去學過英語也將失去記憶。走出國門,才深深體會到外語的重要性。

在新加坡,英語是每個人的第一語言,不會英語,將一事無成。我們九年級留新學生起九年級個月是專門強補英語,之後才上其他學科的課。所有學科上課都用英語,如果你聽不懂英語,即使是簡單的學科內容你也束手無策。學校爲了便於中國學生熟悉英語,就將他們分散與印度、馬來西亞學生的宿舍內住,使之隨時都用英語交流,造成一種無處不在的英語氛圍。新加坡教育部官員說,我們的九年級學生的英語水平,只相當於他們國小三年級的水平,難怪我們學生感到最惱火的是英語,這不單是詞彙量的問題,而且更重要的在於聽、說以及用英語的方式去思考、研究問題。新加坡及歐美國家的大學要求中,英語未達到a1、a2(相當於我們的優、良水平)成績的,就不能申報好的大學。校長們告訴我們,中國學生畢業時都能達到這個水平,但開始第一年一般只能考個b3(相當於我們的及格水平)。所以,我們留新學生需要花很多精力學習英語。

以人爲本

在建築設計和用材上,新加坡的中學都不追求豪華,更不盲目攀比,在考慮美觀、大方的前提下,儘量考慮適用性,達到物盡其用,不至於浪費。在那裏,我們見不到一個雄偉的體育館,恰是各自不同的操場和體育設施。尤其與我們不同的是,每棟樓房的底樓幾乎都是用幾根柱子撐起而無牆壁的,便於學生學習、活動和行走不被日曬雨淋。南洋理工大學內凡有車站的地方,都修建有陽光棚長廊抵達公寓、教學樓或辦公樓,就這一工程就花了300多萬新元。

學校的器材、器具,鼓勵學生多使用。比如四德中學,就把鋼琴分別安放在休息室、走廊等地方,便於任何學生隨時彈奏。

在學生宿舍,設有閱覽室、自習室,甚至還有可供學生需要煮湯的爐竈房間。每7--8個學生就配有一個輔導老師,負責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在師生關係上,校長和教師叫學生都只喊名,省去姓,猶如家庭成員般的溫暖;當學生犯錯時,老師對其進行批評教育是以關心的態度和謙和的語言,對錯誤性質嚴重一些的學生給予公開批評的辦法。新加坡規定,教師對學生不得進行體罰和變相體罰,唯有校長才能對極個別的男學生採取一定的體罰措施。

幾天短暫的新加坡教育考察,引起我許多思考:教育的傳襲性怎樣才能發揚廣大?教育的借鑑性如何掌握好分寸?東西方教育的優勢究竟怎樣結合?教育如何才能丟掉教師們不斷透支着生命的沉重負載?新型師生關係怎樣纔不至於停留在口頭上……儘管中新兩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有所不同,但新加坡辦教育既與世界接軌又不失自己的優勢的思路值得我們研究,注重人文因素和以人爲本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教育考察報告11

在東北師大學習期間,學校多次組織我們到吉林省幾所學校進行實地考察。4月7號參觀了東北師大附中的教學設施,聽取了附中校長關於學校管理和教育改革的情況報告。5月27號又參加了東北師大附中第二十一界教學“百花獎”的評選活動。5月31號又和附中全體語文老師座談交流。5月26號參加了吉林省第二界語文教學新秀觀摩課。5月29號到卡倫湖中學參加了吉林省創新教育研討會。6月8號——15號又到長白山地區進行實地考察。通過這些考察,我認爲吉林省的教育搞得紅紅火火,有聲有色,總體教育水平很高。

全社會普遍重視教育。

吉林省的經濟雖然不很發達,但教育卻很發達,原因是吉林省有一個重視教育的大環境。從省政府領導到每一位普通公民,都非常重視教育。在吉林省教委副主任張茵的講話中,可以看出政府對教育的重視。在來長春的火車上認識了一位河北老鄉,她本打算調回保定,但爲了孩子的學習,暫不回去。她說長春的文化氛圍好,家長普遍重視教育,這種氛圍對孩子的成長大有好處。由此可見,吉林省有一個重視教育的大環境。

依託東北師大等高校,獲得了素質優良的師資。

吉林省依託了東北師大等高校的資源優勢,爲教育發展提供了可能。東北師大每年向吉林省輸送大批優秀的教師。這些教師活躍在教育第一線,起到了主力軍的作用。吉林省教育新秀大多是東北師大畢業,如:師大附中的王榮國等。

注重教育實踐和教育科研相結合,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

在省教科院張翼新教授爲代表的專家帶動下,吉林省的教師注重教育實踐和教育科研相結合,既要把課教好,又注重科學研究,真正做到了以科研爲先導,以科研促教學,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趙謙翔老師的“東方時空”感悟課、李元昌老師的作文“點改法”都是在長期實踐研究的基礎上得出的寶貴經驗。在這些專家型教師的帶動下,一大批年輕教師也脫穎而出。他們積極投身到教育改革大潮之中,有膽識,有魄力,師大附中以大膽的提出了語文“民族化”的觀點。他們這種不迷信古人,敢爲天下先的精神值得稱道。而剛剛踏出校門的年輕的教師,憑藉着在學校學得的豐富知識和對現代教學技術的熟練使用,也是才華出露,闖出了一條適合自己風格的特色之路。王榮國的《“理想國”的毀滅》、劉斐的《審美訓練》都是很好的範例。

學校硬件設施齊全,爲教育發展創造了條件。

這些學校非常重視校園建設,下大力完善配套設施。師大附中擁有三座教學樓,還設立了校園網,可自己製作電視節目,還有閉路電視,微機房有三個。卡倫湖的游泳館和田徑場都是國內一流水平。這些給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創造了條件。

通過實踐考察,我深切的感到吉林教育的發達,再回過頭反思自己學校的教育工作,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回去後,我一定要把吉林省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傳達給其他老師,在教育改革方面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教育考察報告12

近期,淄川區教育考察團在區教體局趙永局長帶領下,一行40餘人赴江蘇省南通市進行考察學習,期間重點參觀了江蘇省南通中學和江蘇省南通第一中學。走進南通,所到學校無不如沐春風,撲面而來的是江蘇南通教育的厚重、嚴謹與活力。我們通過看校園、聽報告、座談會等形式獲得了南通學校管理大量的鮮活而厚重的第一手資料,解讀“南通教育現象”,也解析了南通教育之所以連年在江蘇省名列前茅的原因所在。南通人“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以實爲要”的教學態度,“以研爲先”的教學策略,“以導爲主”的教學方法,“以活爲長”的教學風格,構成了南通教育教學管理的鮮明特色,給每一位參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南通教育概況

南通市是江蘇省的一個省轄市,位於江蘇東南部,南臨長江,東瀕黃海,面向上海,背依廣袤的蘇北平原,素有“江海門戶”之稱,下轄10個縣市區,轄區面積8001平方公里,總人口787萬人,在江蘇並不算經濟發達地區。南通城是由近代實業家張謇設計建成的,被稱爲“中國近代第一城”,“紫琅書院”更是開近代教育的先河,孕育了南通教育的百年輝煌,僅南通中學就培養出了19位兩院院士。隨着改革開放以來蘇南經濟的迅速崛起,南通市的教育事業也獲得了飛速發展,教育教學質量連年在江蘇省獨佔鰲頭,基礎教育以其優質、高效、低耗,樹立了自己在教育界的品牌形象。“全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南通!”。“南通教育現象”在江蘇、在長江三角洲乃至在全國教育界已名聞遐邇。

“南通教育現象”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大學聯考成績遙遙領先。江蘇省大學聯考歷年在全國領先,而南通市大學聯考則連續十年爲江蘇省第一,往往一所學校一個班級同時十幾甚至於二十幾人考上清華、北大。大學聯考總平均分、優生率、普通類各科總平均分、本科上線率均居全省各大市之首。

二是學科競賽獨樹一幟。在國際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中,南通學生先後奪得12金2銀;在國際中學生體育比賽中,南通學生獲得42塊金牌,4塊銀牌,4次打破世界紀錄,這在全國地級市中絕無僅有。

三是教育科研特色鮮明。南通市立項課題數量多、質量高,被稱爲“課題大戶”。南通教育注重學生全面加特長的培養,特色人才不斷涌現。四是校園文化氛圍濃郁。組織管理創新進一步確立了教育教學的中心地位,堅持在課堂教學中求落實,建立了以學科教學爲主體,與環境課程和活動課程相互配合、共同推進的育人模式。從1993年開始,南通市即有組織、有計劃地推進素質教育,每年確立一個主題穩步推進,基本實現了素質教育的目標化、規範化和制度化。

二、主要收穫

1、教育理念超前。“南通教育”品牌的真正魅力不僅僅表現在大學聯考成績的炫目,其魅力源頭還在於正確的理念、科學的機制和過硬的隊伍。南通教育人教育理念超前可以從學校校長身上體現出來。

江蘇省南通中學校長繆建新認爲,學校特色是辦學者教育思想的具體體現,是學校辦學理念的生動反映。在某種程度上,學校特色主要就是學校教育活動特色的體現,它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表現內容,可以表現在教學方式上,也可以表現在某些學科教學上,更可以表現在課程開發上。然而,不管是何種內容或形式的教育特色,其背後必然蘊涵着一定的教育思想,這種思想即是教育特色的核心,是教育特色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一些學校的特色是外顯的、物質的,如古樸的校園建築、園林式的校園佈局等,但這些外顯的東西也同樣折射出學校發展過程中多年積澱下來的教育思想。學校要實現特色發展,首先要有自己的辦學理想和教育思想。如果一個學校唯上是從(有關部門有時可能要升學率、要合格率)、唯分是逐(一味追求考分),那麼這個學校就只能在應試教育的軌道上運行,根本不可能談什麼特色發展。只有當這個學校有自己的辦學理想和教育思想,它纔會思考怎樣把學校辦出特色,怎樣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校長的教育思想和辦學理念不僅對學校的教育工作起着導向作用,而且對學校整體工作起統領作用。辦學思想成熟的校長,能切實認識辦學規律,探索辦學藝術,教育有主見,管理有新招,並善於圍繞自己的辦學理念,發掘和利用學校的優勢,執著地開展辦學實踐。

江蘇省南通第一中學校長單俊男認爲,南通一中成功辦學的理念和特色可濃縮在“整體優化”四個字上。整體優化的本質是充分而全面地發展。從學校的組成要素看,學生素養需要整體優化,倡導學生多元智能發展、發展更有特長;教師素養和專長化水平需要在教學實踐中整體優化,並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學校的辦學哲學與培養目標、教學模式、學校管理和課程體系等方面也需要整體優化。強調要樹立整體優化的辦學理念,建設整體優化的課程體系,倡導整體優化的教學模式,完善校本師訓的整體優化保障機制,建立整體優化的校本管理系統,每項制度力求體現“以人爲本”的發展理念、兼顧共性與個性,充分發揮制度內涵的競爭、激勵、參與、發展的功能。

2、學校管理精細。管理是學校的生命線,管理是學校的晴雨表。在南通的每一處學校,給我們的普遍印象就是學校管理的科學化和實效化。

一是學校管理突出以人爲本。考察學習中處處感受到各個學校的管理,都是在嚴格有序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如何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挖掘人的潛力上作文章,充分體現了一種更廣泛意義上的“以人爲本”。

二是環境建設突出園林特色。注重體現人文氣息和文化氛圍,如南通一中將學校的教學樓、辦公樓等建築以“俯仰樓”、“志善樓”、“博雅樓”、“弘毅館”等命名;學校辦學理念、發展思路及大量的格言警句充滿校園各個角落,把學校建成學生學習的學園,生活的樂園。學校建築風格各異,外觀氣派;假山碧水、花草樹木相映成趣,錯落有致,真正做到“面面牆壁會說話,一草一木皆育人”。

三是制度建設涉及方方面面。南通一中編印的《學校章程》,制定了各項規章制度,大到學校總章程,小到駕駛員崗位職責,做到了涉及方方面面、每個部門處室、每個人,職責分明。同時,嚴格按照規章抓好落實,確保制度的權威。

3、教師隊伍優化。在南通的每一處學校,無一例外地提到了“青藍工程”。這是一項旨在培養青年教師的人才工程,是“立足現實,放眼未來”的長遠規劃,從中我們看到了南通教育的遠見卓識。南通名校長和名教師多。現有特級教師103人,其中6人被評爲江蘇省首批名校長、名教師。以創造情景教學聞名的李吉林被評爲江蘇省唯一的全國20位當代教育家之一。有什麼樣的校長,就有什麼樣的學校。南通有一條硬性規定,“一把手”校長每學期聽課不得少於40節,分管校長不但要聽課,還必須親自執鞭上課,全市80%以上的中學校長都要兼課。南通人的精明和獨到之處,就在於他們沒有讓這個智力資源閒置,而是卓有成效地使這些特級教師(包括名教師、名校長)在整個教師隊伍建設中產生應有的“特級效應”、“名師效應”,變“樹木”爲“森林”。各學校都成立了活動組織委員會,通過活動使青年教師儘快成手、成材。青藍結對,不拘一格。他們打破原來“一對一”、“一幫一”的格局,逐漸變爲“一師多徒”、“多師一徒”,有的教師既“上拜師傅”又“下帶徒弟”,形成多層次的師徒結對。許多青年教師在名教師的“傳、幫、帶”下走上了教育科研之路,拿到了解讀教育教學科學規律的“金鑰匙”,使自己登堂入室。同時,推行教職工全員聘用制,做到競爭上崗,優勝劣汰,定期進行教育系統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的培養和評選,初步建立了教師成長成材的合理梯隊和人才脫穎而出的活力機制,促進廣大教師積極進取、奮勇爭先。正是多年以來持之不懈的努力,纔打造出這樣一支素質良好的教師隊伍。

4、辦學特色鮮明。南通一中遵循“敬誠勤樸”的校訓,依據“以人爲本,以法爲據,以管爲實,以進爲務”的治校理念,強化“整體優化”的辦學特色,激發人的智慧,發掘人的.潛能,尊重人的個性,實現人的價值,爲學生的終身進步奠基,爲社會的文明進步育人。南通中學秉承“誠於做人,恆於學問”的校訓,開展“難忘教育”主題教育活動,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情況,其加強學生德育教育的做法和感人肺腑的故事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xx十分感慨:“南通中學的德育教育經驗很好。”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作了報道。南通中學德育教育經驗有三個特點:

一是這所百年老校、中華名校的校長和老師們身先士卒,身體力行;

二是道德建設從細微處入手,從點滴做起;

三是秉承了張謇先生“誠恆”的教育思想,特別是在“恆”字上下功夫。貴在積累,久久爲功,持之以恆。

5、教育科研求真。一個學校的發展離不開教學科研,教科研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力量所在。在南通所考察的學校裏,我們同樣強烈地感受到這一點,教科研在這裏已經成爲學校發展的發動機,而不是裝潢門面的空殼和擺設,或急功近利的“政績工程”。教科研作爲學校提升教學質量的增長點,滲透在教學的全過程中,繪製出南通教育的斑斕彩虹,也打造出一位位光彩奪目的名師、專家,成爲南通教育的靚麗風景。南通人意識到,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教育科研在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先導性地位日益突出,並越來越成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基本要素。同時,教育科研投入相對較小,收益高,可以有效提高教育教學的科技含量,是南通教育堅持自身特色,走內涵發展之路的必然抉擇。他們大張旗鼓地提出了“教育科研一把手工程”,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學校的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爲推動教育科研的廣泛開展,提升教育科研的層次,提出了“個十百”工程,即培訓一萬教科研骨幹,帶動十萬教職工,教好百萬中國小生的戰略任務,力爭通過開展教育科研的普及性培訓,傳播教育科研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提高全市教師的科研基本素質,吸引全市80%的教師參與到教育科研活動中來。教育科研的深入開展,豐富了育人的科技含量,促進優秀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推動了南通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和育人質量的不斷提高。南通中學將他們辦的《教育研究》稱作“高新技術區”,它不僅是教師發表作品的根據地,更是他們對外傳播的重要通道和窗口。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在名師的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下,一批教學骨幹教研能手成長起來,邁向科研型、學者型教師的行列。

爲加強對大學聯考的研究,南通還設立了9個學科教研基地,被稱爲提高教學質量的“高新技術開發區”。大學聯考有九門學科,南通就專門成立了九個開放式、互通有無的學科基地。哪所學校哪個學科最有長處,就把基地建到哪裏。南通中學的語文教學全省有名,就把南通各個學校中最優秀的語文教師集中到這所學校,重點研究語文教學方法。9個學科基地是一個操作性、實用性很強的教育科研平臺,集中了當地最優質的教育資源,並能有效地輻射到各個學校,讓每所學校的學生都能受益。

三、幾點啓示

對照南通先進的教育理念、嚴謹的管理措施、一流的教育質量,反思淄川區的教育工作實際,我們深深地感到教育發展和改革的緊迫與壓力,在今後一段時間裏必須大膽改革,敢於創新,嚴格管理,精細求實,發展特色,打造品牌。

(一)走內涵發展之路應當成爲學校長期發展的戰略決策。南通教育能夠取得今天這樣驕人的成績,保持這樣一種“高位持續走強”的態勢,的確是與其苦練內功,堅持內涵發展分不開的。走內涵發展之路,是南通人從自身實際出發作出的現實而明智的選擇,同時也應和了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要素化、集約化、內在化的發展特點,這一點給我們的啓示是深刻的。學校的發展需要一流的、現代化的教育設施,但這不能成爲學校上等級、上臺階的根本標誌。在確立發展規劃時我們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而要從長遠利益出發,實事求是地“定好位”,在“特色”和“個性”上下功夫。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的辦學理念要提升、管理模式要改革、教師隊伍建設要創新、教學質量控制體系要優化、校園文化建設也要重新整合,這些都是需要我們不斷思考、探索和實踐的。學校的核心競爭力不完全在規模上,而在內涵建設、科學管理上。惟有如此,學校才能保持強大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創出品牌,才能將學生髮展、教師發展、學校發展推向新的高度。

(二)積澱校園文化,發展學校特色,努力增強學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強學校的文化建設,打造學校的獨特文化內涵,形成學校的辦學風格與理念。我們以往在學校的辦學質量上強調了管理、師資和生源等顯性要素,但卻忽視一個極其重要的隱性因素——學校文化。學校文化可以分爲四個層面:

一是表層的物態文化。物態文化首先是師生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課、論文發表等,其次比如校園環境、學校建築等等;

二是淺層的行爲文化,包括聽課評課、學術交流等等;

三是中層的制度文化,包括學校常規制度等等;

四是深層的精神文化,這是學校的核心文化,主要包括辦學理念、學校精神、團隊風貌等等。一所學校最根本的是要有一種精神文化存在於師生員工的腦海和心靈之中,正是這種精神文化才產生強有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們的學校所缺少的正是這種學校文化的生成和培育。下一步,我們應當學習南通人,立足學校實際,充分挖掘學校內涵發展的要素,如辦學理念、治學風格、優質師資、優良傳統等。努力積澱自己的校園文化,發展自己的校園特色,提煉出自己的學校精神內核,聚結成學校最寶貴的財富,激發出廣大師生奮發向上的情緒與敬業勤奮的精神,推動學校工作不斷前進。

(三)將教育科研作爲“一把手工程”,進一步強化推進措施。強化教學科研,夯實課題研究,讓教研直接爲教學一線服務。現代學校教育制度下的教育科研(包括教學研究),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推動因素,是大面積、加速度提高質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徑,不僅是一種現實的生產力,而且是一種凝聚力、組織力和戰鬥力。下一步,我們也要將教育科研作爲一把手工程,強力推進。校長要親自抓科研,從各自優勢出發,以課題爲紐帶,組建起自己的科研集團軍,形成一支教育科研骨幹隊伍。大力推廣科研成果,使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爲課堂教學效益,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使更多的教學骨幹和教科研能手成長起來,邁向科研型、學者型教師的行列。同時,緊密結合高中教學區域化管理,探索加強高中教研的新方法、新形式、新途徑,形成合力,爲提高高中教學質量服務。

(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使全區教師儘快形成良性的梯狀發展格局。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興教之本。在紮實推進“名學校、名校長、名教師”工程的基礎上,南通又把名教師、名校長等教育精英整合起來,建立了南通教育的專家庫,用他們成功的經驗打造出一批新的名師,帶動了整個師資隊伍的建設。“以教師爲本,以人才爲貴”產生了巨大的核聚變能量,這一點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啓示。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教師隊伍的素質與水平,直接影響着教育事業的興衰成敗。學校內涵發展的根本動力在於教師素質的不斷提高和教師隊伍的整體優化。下一步,我們一方面要精心打造一批名校長、名教師,另一方面也要紮紮實實、持之以恆地推進自己的“青藍工程”,逐步建立起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教育幹部、教師隊伍,爲教育事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本基礎。

(五)進一步增強抓質量的意識,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南通教育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質量一流。始終堅定不移抓質量,正確處理好課改背景下實施素質教育與提高教學質量的關係,既不用大學聯考成績代替素質教育,也不把實施素質教育與爭創大學聯考佳績對立起來。他們持續走強的祕密就是走一條科學發展的道路。在此基礎上,我們需要研究的就是學生怎樣才能取得好成績,學校怎樣才能取得好的升學率。通常,讓學生考出好成績從而提高學校的升學率有兩條基本途徑:

一是“揠苗助長”——通過加班加點、針對考點,進行機械反覆的“應試訓練”,促使學生出好成績,這是拼消耗;

二是“順其自然”——通過巧妙地組織、引導和必要的科學訓練,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力,學生自然而然出好成績,水到渠成。在南通,家長們都樂意把孩子往南通中學送。他們這樣做,不只是孩子學得好——“進了通中的門,就是大學的人”,更重要的是孩子在那裏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有文化學習和琴棋書畫球等興趣愛好發展之樂,無拖課、補課之苦和“題海戰術”、機械訓練之累。南通中學的老師們是怎樣讓學生輕輕鬆鬆成爲大學的人呢?他們的“生根之策”便是“導學”——按認識規律,爲學生設計一條求知之路,一條將教學內容、方法及師生活動組合起來的最好進程,不僅讓學生會學,還讓學生樂學。花最少的時間,取得最大的效益。南通的這種做法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研究。

教育考察報告13

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韓國有關行業總會委託,韓國舉辦“99世界中學職業技術教育經驗交流博覽會”。應韓國方園物產株式會社的邀請,我市職業教育考察團一行14人,於1999年4月26日至5月7日赴韓參加該博覽會,並對韓國的職業教育進行了考察。現將考察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韓國政府重視職業教育

韓國國土狹小,人口稠密(9.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擁有4300多萬人口),資源貧乏,產業基本上兩頭在外。60年代以來,迅速實現了工業化,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漢江奇蹟”,成爲亞洲的四小龍,躋身於世界新興工業國家和地區的行列。究其原因,除適時調整經濟發展戰略,重視引進先進技術外,更重要的是韓國在經濟發展的各階段,積極開發人力資源,特別是通過發展職教,培養大量高素質、適應性強的應用型人才。西方人士評價韓國經濟起飛的經驗是:廉價勞動力+高水平的職業教育。韓國政府十分重視職教的發展,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的扶持策略。

1.採取多種優惠措施,鼓勵、支持職教發展首先,政府對職教的財政撥款和財政獎勵多於普高。其次,採取優惠政策,吸引學生報考職高。職業高中學費較普通高中低,職高學生獎學金額高於普通高中(女子商業高等學校有60%的學生獲獎學金)。職高學生報考同專業、同學科專門大學(相當我國高職),可優先錄取,優秀學生可免試入學。優先推薦職高畢業生就業,就業後即獲熟練工人證書。

2.鼓勵、提高高中階段職校學生的比例

韓國十分重視職業教育,70年代制定了《產業教育振興計劃》、《產業教育振興法》,促進職教發展,職業高中和普通高中在校生之比達到51.02∶48.98。進入80年代,由於經濟實施科技開發戰略,大力發展技術密集和知識密集型企業,對勞動力文化素質的要求提高,因此,韓國職教在80年代後期曾處於停滯甚至滑坡狀態,致使1994年職高在校生比例降至38.5%。近年來韓國政府爲了保證經濟建設發展所需的合格人才,積極發展職業教育,採取多種措施,提高職高在校生比例。在招生計劃上,減少公立普高招生人數,擴大職高招生人數,1998職高在校生與普高在校生之比達到1∶1。

3.積極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給職業高中畢業生提供更多深造機會

韓國高等職業教育由專門大學、產業大學、研究生院構成,不僅有專科層次、本科層次,還有研究生層次。近年來,韓國政府鼓勵、支持專門大學發展,專門大學由1990年的117所增加到1998年的158所,並制定政策,引導專門大學自主辦出特色。目前韓國職業高中有相當比例學生升入專門大學,1994年爲19.1%,1996年30%,1997年達51%。隨着韓國經濟高速發展,職業教育已形成一個多層次、多專業、職業學校教育與職前訓練、企業培訓等結合的職教體系。

4.利用貸款發展職業教育

韓國十分重視利用世界銀行貸款扶持職業教育,累計已用貸款4.8億美元,1994年一次就貸1.3億美元,主要貸給職業高中及少數專門大學,其中公立學校獲貸居多,私立學校較少。貸款主要由政府負責還本息。韓國職業學校設施、條件之所以好,利用世行貸款是一個重要原因。

5.實行多元辦學體制,推進職業學校與企業的緊密聯繫

韓國1967年頒佈《職業訓練法》,1976年公佈《職業訓練基本法》,明確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責任,提倡社會興辦職教。韓國的職業學校除公立以外,私立或財團辦職校佔相當大的比例,此次參觀的4所職校均爲財團所辦,實行民間興辦、財團自辦、政府扶持的多元辦學體制。韓國政府還規定企業必須進行職業教育,凡員工在1000人以上的企業都要負責進行員工的在職培訓,1000人以下須按企業職工平均工資的0.75%向國家交僱用保險金。政府還大力推動職業學校與企業密切聯繫,把產學合作作爲職教發展的戰略措施之一,將“產學合作”寫入《產業教育振興法》,使之法制化。這項法令規定,產業要積極協助學生現場實習,職業學校學生現場實習要義務化。成立由學校、產業界、地方自治團體、民間代表參加的“產學合作教育協議會”,計劃指導和協調該地區“產學合作”。這次博覽會有1/3的攤位由企業或財團參與,匠人協會的名師參與技能、技術操作表演和作品展示,部分株式會社參與了產品的展出和推銷。

二、韓國職業教育重視提高學生素質

韓國於1968年制定的《國民教育法》,把教育目標確定爲:①建立當代國民的哲學思想支柱;②建立一種韓國人的新形象;③強化思想教育,努力發揮每個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合作精神,自覺參與國家發展。

韓國十分重視國格教育,對學生從小就進行憂患意識教育,強調國土狹小,資源貧乏,只有努力工作,提高產品質量,參與國際競爭才能立國生存。所以韓國人的職業責任感和力爭世界一流的意識十分強烈。學校中推崇中國的儒家思想,以人爲本,尊師愛生,禮儀、禮貌較好。韓國把高中階段職業教育同就業和升入大學階段教育聯繫起來,把高中階段職業教育當作基礎教育,對學生進行全面素質教育,重視學生創造、創新能力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各職業學校把提高學生的素質作爲學校教育目標。仁德專科學校的教育理念定爲:教給學生高尚情操和精湛技術,使學生成爲國家有用的棟樑之才;漢城女子商業高等學校把久遠人、生活人、創造人作爲培養目標;東洋工業專科學校把專業技術與人生教育、理想教育並重,使學生走上社會後,更好成爲社會棟樑之才。韓國十分重視學生創新教育,每個畢業生都要提出自己的獨創技術,其創新作品要在全校公開展示,並每年10月在漢城展覽中心舉辦學生創新作品展,以此展示教育成果,並向社會自我推銷。

三、借鑑韓國成功經驗,發展職業教育

中國和韓國有相同的東方文化背景,雖然社會制度不同,但韓國在發展職業教育的許多做法、經驗,可供我們借鑑。

1.進一步加強對職業教育統籌協調力度

我國“職業教育法”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加強對本行政區城內職業教育工作的領導、統籌協調和督導評估”。因此,建議政府可否借鑑韓國政府的做法,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對職業教育進行不同的扶持策略。如對職業學校可定期進行辦學水平的評估,根據評估優劣,決定撥款數額。建議逐步實施費改稅,向集團、行業徵收訓練稅。同時對承擔職業學校實習的企業,像韓國一樣,企業承擔的經費,可作爲企業的自然損耗,免於徵稅,從而調動企業參與職教的積極性。

2.進一步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拉動中等職教的穩步發展

80年代初,隨着韓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對勞動力素質要求的高移,韓國的職教由高中階段向高等教育階段延伸,而高等職業教育重點招收職高畢業生和未升入大學的普高畢業生。當前,我國也處在產業結構的調整階段,大力發展技術密集、知識密集型產業,對勞動者的素質要求也有所提高,積極發展高等職教,完善職教體系,在經濟發達地區,時機已經成熟。我們要不失時機,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高職的進程,以高職爲龍頭,拉動中職的發展。

3.進一步推進產教結合,重視發揮職教在再就業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韓國政府大力提倡職業學校與企業密切結合,把產學結合寫入政府制訂的《產業教育振興法》,使之制度化。《職業教育促進法》又把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聯繫在一起。我們可借鑑韓國經驗,加強與企業的緊密聯繫,建立由相關經濟界、產業界專家參加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發揮行業在研究專業設置,確定培養目標、專業標準和課程以及教材建設中的指導作用,逐步實施職業教育由學校模式爲主向企業培訓爲主的方向過渡。同時職業學校要注意畢業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後的繼續教育工作,吸引各類工作人員繼續學習提高。韓國職業學校在解決職工轉崗培訓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而我國職業學校在職工轉崗培訓中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當前,國企改革深化,大量職工下崗,解決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已成爲各級政府面臨的一項迫切任務。職業學校應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與勞動部門密切配合,採取措施,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培訓工作,爲實施再就業工程作出貢獻。

教育考察報告14

海南省教育廳赴西歐考察團於20xx年11月29日至12月13日,對西歐職業教育情況進行了實地考察。旨在借鑑西歐職業教育的運作體系、管理方法以及積累的經驗,結合我省職業教育實際,深化職業教育改革,促進我省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更好地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代表團由省教育廳支小紀副廳長帶隊,職教處長、辦公室主任、海口、三亞、瓊中、白沙、保亭縣市教育局科局長、省直中專學校校長以及其他中職學校校長共18人。

代表團在西歐期間,先後訪問考察了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國際時裝設計學院、奧地利的莫尼黑應用科技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城、法國的巴黎職業教育研究學院、巴黎大學,着重就西歐這些國家的職業教育體制、管理模式、辦學形式、課程設置、職業教育就業以及與行業之間的關係、職業教育工作者的職業素質、能力培養、測試、職業教育立法、職業教育投入等專題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考察,並與有關人士進行了交談和討論。

我們代表團所到之處,都受到熱情接待和歡迎。考察的這些大學、研究院等單位組織有關專家向我們做了詳細的介紹,並提供有關資料。通過這次考察,開闊了視野,開拓了思路,得到了啓示。雖然我國與西歐社會制度有根本的區別,國情、省情不同,但在職業教育管理體制、職業教育立法、投入等許多方面,值得我們在推進我省職業教育改革中學習和借鑑。

一、西歐職業教育基本情況

西歐國家的職業教育制度是建立在終身教育理論基礎上的技術與繼續教育,職業教育不只限於學歷教育,真正從傳授知識爲主轉到以培養實際能力爲主。進入國小、中學、大學、職業教育大學就讀,只憑本人學歷就可以入學,甚至進入大學、職業大學也不需實行全國統考,各級學校的大門永遠向社會開着。把職業教育作爲培養實際能力的教育,因此,規定大學畢業後要進行三至五年的職業教育,只有拿到職業教育資格證書,才能准許就業。

(一)在學校管理上,職業學校只管教育。學生的食宿、生活等服務管理交由社會去辦,在校外利用社會資源,由學生自己管理自己。

(二)依法規範勞動就業市場。西歐各國的勞動法明確規定,沒有經過職業教育取得相應職業教育資格證書的公民,各行各業包括政府部門均不準錄用。根據學習考覈成績的高低,選考職業資格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分爲初級、中級、高級三個檔次。法律對不同職業資格級別的最低工資作出規定:獲初級職業資格證書者就業後,每月最低工資200—300歐元,中級每月最低工資20xx—2500歐元;高級每月最低工資3000—3500歐元。且每二年按不同檔次級別晉升一到二級。

(三)關於學制

在學制管理上:

①國小學制。國小學制4年。學生5歲開始上國小,一進入國小就開始建立學生檔案,進入中學時,只需填寫本人學歷和檔案,交由錄取學校審覈就可。中學學制。

②中學的學制分爲三類:

——普通中學,學制5年。主要是招收成績比較差的學生,約佔全國中學生總數的30%。

——實科中學,學制4年。主要招收成績中等的學生,約佔50%。

——文理中學,學制3年,主要招收成績較好的學生,約佔20%。

學制長短隨學校類別變化,成績級次不同的學生進入不同類別的學校就讀,對號入座。

③大學學制:大學學制5—6年。全國各類大學根據學生的自己選擇及其在中學學習的成績錄取學生,不實行全國統一大學聯考

④職業教育學制3—5年。

在大學就讀的大學生,必須在規定的時間裏學完所學的全部課程,考覈合格者,經學科教授簽名覈准才生效,教授要對自己的籤核負法律責任。全部考覈合格者才准予畢業,發給資格證書。學生就業後所在用人單位如發現學生不能擔任工作,且與所學專業相關,有多家用人單位聯名投訴者,畢業學校教育、教授簽名要承擔法律責任。歐共體各行各業爲學生提供實習、就業的場所和機會,全面爲學生開放。

(四)教育經費投入

教育經費投入由國家負責。學生從國小到大學畢業,無論是公立學校還是私立學校,其學費均由國家負責,一律免費入學,除外籍學生以外。做法是:先由學生向銀行申請學費貸款、辦理貸款手續,由銀行將學費轉入學校。學費貸款指數按規定,每名大學生540歐元/月。畢業後,每年學生個人學費貸款由國家從財政經費中劃撥,歸還銀行學費貸款。學生的生活費由個人支付,一般大學期間大學生生活費用200歐元/月。

二、幾點啓示和體會

通過這次考察,使我們對西歐職業教育有了比較直觀的全面的瞭解,開闊了眼界,學到了不少有益的經驗。我認爲,有不少有益的東西是值得我們在推進我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我省職業教育事業中學習和借鑑的。

(一)要把職業教育擺在重要位置上。

中央關於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定中指出:經濟增長要轉到依靠科學技術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職業教育是提高勞動者素質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培養人才的搖藍。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合格的高素質的勞動者,爲經濟發展,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智力支持和保證。

(二)改革學校管理。

西歐職業教育的學校,只管學校教學,不管學生食宿、生活等後勤行政管理工作,學生的生活管理交由社會去辦。這一管理模式,較好地利用和整合了社會資源辦學,形成政府辦學、社會辦學、學校辦學的合力。既減少了政府教育經費投入,又有利於學校集中主要精力抓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也利於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培養學生獨立生活的能力。這些管理模式值得借鑑。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學校周邊環境比較好的職業學校,先進行改革試點,在取得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完善和推廣。

(三)強化職業道德教育。

職業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提高培養學生的技能,而且要強化職業道德教育。特別是我國正處於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時期,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消極因素、醜惡現象,對廣大青年特別是未成年人在道德觀、價值觀取向上帶來巨大的衝擊和影響,因此,必須強化道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在整個社會道德建設中處於十分重要地位,職業道德建設必須從學校抓起,從職業教育抓起。是貫徹落實“以德治國”方針的重要途徑,是道德建設基礎性建設。

(四)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職業教育立法。

西歐各國把職業教育納入法制化軌道,這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我們必須加速對職業教育進行立法。海南省是特區具有一定的立法權,省委、省政府領導曾多次提出,海南省要把教育的重點放在抓基礎教育、抓職業教育上。要從職業教育體制、經費投入、管理模式、職業教育就業市場等方面加強和完善立法。做到有法可依。這是加強執政能力建設、依法執政的必然要求。

(五)進一步改革職業教育體制、機制、學制。

第一,爲加強對我省職業教育的管理,省政府應設專門的機構,負責對職業教育的領導和管理,主要負責全省的職教作的領導協調,設機構可以單獨也可設在教育廳下設職教處。

第二,建立健全職業教育管理機制。

第三,改革職業教育學制。

(六)加大職教投入

辦好職業教育,一靠法制,二靠體制、機制,三靠投入。增加職業教育投入,在投入上,要定兩個比例,一是教育經費佔全省地方財政支出的比例。二是職業教育佔全部財政教育經費支出的比例。要根據職業教育規模、學生人數,適應增加財政對職業教育的投入。

教育考察報告15

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刻不容緩的社會問題,在校園生活中也日益凸顯出來。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市亟待建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爲此,市委、市政府、教育局高度重視此項工作。20xx年3月18日,市政府何煒副市長帶隊,由教育局楊紅局長、張躍進副局長參加,包括市黨辦、政辦成員和教育局有關科室人員組成的XX市心理健康教育考察團一行赴浙江省XX市、我省XX市考察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考察團一行在當地教育局領導的陪同下,到實踐經驗豐富的學校聽取介紹、參觀校園、蒐集資料,獲得了一份份鮮活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受到了心靈啓迪,開闊了教育視野。

浙江省XX市有78萬人口,是一隸屬於XX市的縣級市。作爲國務院批准的首批沿海經濟開放城市,該市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經濟發達,並且已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爲浙江省“教育強市”。近幾年來,該市以“學校試點探索,園區實驗攻關,全市區域推進”爲基本思路,大膽實踐,取得了區域性推進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經驗,形成“科研引路,行政搭橋,園區示範,區域推進”的心理健康教育園特色。其成功經驗先後被《中國教育報》、《光明日報》、《浙江日報》、《中國教育報》所報道,受到教育部和中央教科所的領導及專家的充分肯定。概括起來,XX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園區經驗是:營造一種氛圍,把握兩條主線,做好三個落實,加強四個滲透,突出五個結合,抓好六個環節。即:全方位區域性整體推進主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圍;對全體學生髮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和對少數心理障礙學生進行補救性心理輔導這兩條主線;做好組織落實、計劃落實和措施落實;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到團隊活動中、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和滲透到家庭教育中;全面教育與個別輔導相結合、心理輔導教育與全體教師相結合、校內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與學校日常教育活動相結合;抓好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舉辦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動、設立熱線電話和知心信箱、建立心理輔導室、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等。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運行機制,確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運作;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教學模式,確保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質量;積累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經驗,促進了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轉變了廣大教師的教育觀念,提高了教師教書育人的水平和能力;錘鍊了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了學校的辦學品位和知名度。XX市實驗中學的“以輔導教師、專門渠道爲‘精’,以全員參與、全面覆蓋爲‘氣’,以課題引領、學術研究爲‘神’,以校園文化、關注心靈爲‘韻’”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操作要領令人印象深刻。而春暉中學的“學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及“學校文化引領”的教育思想更讓人難以忘懷。

XX市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較早。早在20xx年教育部印發《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時,該市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已全面啓動。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工作中的積極作用開始顯現。該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了教育部督查組、省教育廳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該市各級領導重視,努力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擁有一支專兼職結合的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心理健康教育成爲教師培訓的重要內容;在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研究爲突破口,積極開展教研活動,搭建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平臺;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其中,XX市金山路國小實施的“國小生性格優化教育”實驗、銅陵十二中的“一體兩翼”(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家長爲兩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和十二項舉措、銅陵二中的“語文學科教學研究學生心理方法”令人頗受啓發,很有借鑑意義。特別是銅陵一中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師夏冰作的個案處理的經驗介紹令人深受感動,不能不讓人爲這位從教才兩年的年輕女教師的專業素質、工作水平和敬業精神所折服,使我們深刻認識到,建設起一支懂業務、愛鑽研、肯奉獻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是開展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關鍵所在。歸納XX市、XX市教育局及各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做法,主要經驗有以下幾點。

  一、以師資培訓爲根本

狠抓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素質,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根本。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必須有健康的心理,必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知識和教育技能。爲此,他們十分重視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採取行政與科研相結合、長期與短期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等形式,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素質和水平。

一是抓幹部隊伍培訓。XX市不定期選派分管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去外地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學習。目前,XX市共有130名學校領導參加浙江教

科院組織的“浙江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區域推進研討會”、省教育廳舉辦的“浙江省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班”和“全國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XX市選派學校領導到XX市學校掛職鍛鍊,接受先進教育理念。通過培訓,使學校領導能夠率先比較全面、系統地掌握心理學理論,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方法,從而有效指導本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抓專業教師培訓。定期舉辦心理健康教育骨幹教師培訓班,請大學和教科院心理學專家教授分別對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政教團隊幹部、班主任等骨幹教師作專題講座和輔導報告。經XX市教育局和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批准XX市爲培訓教師頒發省心理健康教育資格證書及省心理健康教育資格上崗(試用)證書。在省教科院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的支持下,XX市教體局於20xx年3月以來先後舉辦了三期“XX市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訓班”,培訓期間邀請了專家和大學、教科院的教授及心理學專業老師任教,培訓班分七個專題,總課時爲120學時,通過理論知識的書面考試、操作技巧的角色扮演、課堂研討和論文交流等三方面考覈。四百多名教師取得了《XX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幹教師培訓合格證書》。XX市部分學校直接從大學選聘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畢業生任教,市教研室配備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員。應該說,兩市均已初步形成了一支較爲穩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師隊伍。

三是抓教師全員培訓。利用節假日和暑期繼續教育,不定期請省內外心理學專家給全體中國小教師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講座,不斷更新全體教師的育人觀念,提高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探索研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識、教育方法和途徑,增加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覺性。20xx年1月,XX市教體局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基礎知識培訓考覈工作的通知》,規定全市中國小德育工作分管領導、政教團隊幹部、班主任、思想政治課教師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必須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基礎知識學習和自學考試,20xx年前完成全體教師的基礎知識培訓及考覈,本項培訓及考覈納入教師繼續教育的範疇。根據要求,全市首批有1470名教師已參加《人際關係心理學》、《心理諮詢與輔導》兩門課程的自學考試,全市6000多名教師參加了第一輪心理健康教育基礎知識培訓,有力地促進了教師隊伍心理健康教育素質的提高,從而使農村中國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可行性和廣泛性。

  二、以模式探索爲手段

農村中國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關鍵在於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效果,使心理健康教育富有實效。近年來,XX市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質量上,作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一是創設活動課教育模式。各學校在全面瞭解、研究學生心理現狀的基礎上,初步構建以“活動課爲載體,全面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在模式運作過程中,學校先對學生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心理問題進行分析、歸類、列出序號,再對教師進行全面的培訓,並對以活動課爲載體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形式進行開發性研究。在研究完善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學校、不同師資、不同學生及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實踐中摸索並完善“活動式”、“誘導式”、“情境式”、“體驗式”、“聊天式”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教學模式,改進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教學方法,優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教學結構,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教學質量,初步形成了教師輔導、學生組織、專家點撥等活動課形式。針對有的學校缺乏專業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實際,他們一方面引入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編寫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一方面組織教師進行學習與培訓,通常在課前由教師確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內容與目標,師生共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過程的設計,通過大量的觀摩與大討論,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與水平。

二是創設心育活動載體。選準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和開展心理輔導作爲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切入口,先後舉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觀摩、活動課優秀教案評選、優秀論文評比和心理輔導現場會等活動。通過開設的活動課觀摩和全市活動課優秀教案評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向現代化和高質量方向順利發展。園區各中國小和試點學校都普遍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有的設在晨會課,有的設在班隊活動,也有的專門開設心理輔導課,但都是以活動的形式將所傳授的心理知識富於活動之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通過開設的活動課觀摩和全市活動課優秀教案評選,全面推進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發掘學校每項工作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目的有意識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管理育人、教育書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全過程之中。

三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網絡中心。XX市是浙江省首個“校校通”縣市。他們積極依靠現代教育技術,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育活動,加強中國小生髮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切實解決學生中存在的一些帶有共性的心理問題。爲充分發揮現有學校風格資源的優

勢,積極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新模式的探索,大膽開發建設心理健康教育網站心育網。“心育”網站共有六大主模塊:心育課堂、心育論壇、心海拾貝、心語亭、百寶箱和知心屋。“知心屋”裏設有“學生在線”與“家長在線”兩個分模塊,學生和家長可以通過熱線進行心理諮詢,尋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輔導和幫助,它就像一座“心橋”,使學生和家長、學生和老師間心心相連。XX市和XX市不少學校開設熱線電話、知心信箱、或網上“聊天室”打進學生心靈,解決學生中存在的普遍性心理困擾、常見的心理障礙、自卑傾向、學生孤獨傾向、人際衝突等問題,加強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和心理諮詢活動。學校根據不同學生選擇不同的溝通方式,通過熱線電話的開通、心理信箱的設立和“知心小屋”的互動交流進一步溝通了感情、增強了自信,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實效。銅陵一中校長介紹,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夏老師充分施展“真情傾訴”的技巧,挽救了不少心理問題學生,堪稱校園的“排雷專家”。

  三、以園區示範爲龍頭

XX市心理健康教育園區,進行了系統研究和大膽探索實踐,初步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區域優勢和園區特色,爲全市中國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積累了成功經驗。

一是典型示範,以點帶面。確定《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區域性整體推進策略研究》爲XX市心理健康教育園區實驗總課題,在總課題下各實驗學校和成員單位分設32個子課題,同時把科研、教育教學實踐與行政推動結合起來,邊研究邊推進,及時總結經驗,充分發揮示範實驗學校典型引路的作用,探索最優化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制。

二是加強合作,縱橫聯動。園區和各實驗學校在瞭解學生,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徵和發展規律基礎上,確定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和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充分體現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階段性、層次性。由於學生心理髮展具有連續性,因此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各學段、各年級之間都特別注意銜接,國小、國中、高中加強縱向聯合。同時各學段的學校之間也注重橫向聯合,加強協作研究,經常進行經驗交流,並實行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共享,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園區堅持每月一次在各實驗學校輪流召開的實驗工作小組例會制度,會上認真交流各校前段工作情況,學習和探求心理學理論知識,共同探討工作中的客觀規律,並實地考察調查該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成功經驗和做法。通過抓好宣傳教育、舉辦專題講座、開展觀摩活動等環節,形成了充分體現各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園區。各校開闢的“心靈橋”廣播專欄、“快樂星星索”電視節目等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和支持。園區內其他學校積極效仿,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陣地建設,並指導幫助全市其他農村中國小創設心理健康教育載體,切實提高全市中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借鑑外市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經驗,結合XX市教育現狀,我們認爲我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與研究應該注意以下幾點問題:一,在思想上,所有的學校必須貫徹落實教育部頒發的《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根據中國小生生理、心理髮展特點和規律,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方法,培養中國小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糾正某些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沒有擺到足夠重視位置的偏向;二,在工作上,要通過典型示範,以點帶面,區域推進,促使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均衡發展,克服城鄉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平衡性;三,在師資格培訓上,在採取骨幹教師專業培訓與全員培訓相結合,專門培訓與短期學習相結合,正規培訓和校本輔導相結合,努力培養一支適應現代教育需要的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四、在教育模式上,要不斷加強教研活動和課題研究,不斷完善傳統教育模式,積極探索現代教育新模式,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所有這些,需要我們各學校認真加強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和實踐,使我市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夠快速啓動、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