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研究性學結

隨着新課程計劃的實施,“研究性學習”作爲一項全新的必修課程擺在了我們面前。這是新頒佈實施的生物教學大綱的亮點,也是走向21世紀的生物教育所面臨的新的機遇和挑戰。“研究性學習”對今天的生物教育會帶來哪些影響?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如何去具體地落實?值得我們去思考、探索和實踐。

高中研究性學結

我們認爲,“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爲前提,以學生感興趣的生物學問題爲研究主題,通過個人或小組活動方式所進行的學習活動。在研究活動的過程中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學相長的教學模式,有效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與學的重心不再限於獲取知識上,而是轉到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上,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達到“變教爲誘,變學爲思,以誘達思,促其發展”的目的。在生物學教學過程中,本教研組積極組織教師在課堂教學、競賽輔導和科技活動等三個方面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實踐。

一、課堂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實踐

1 初步形成研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

本教研組全體教師在生物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實施“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途徑,通過不同的“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法的比較以及教師間“研究性學習”教學實踐的交流,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一種“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即:結合教學內容提出問題查閱文獻資料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討論評價拓展延伸。如在講授有關激素的功能時,首先給學生提供與激素有關的常見疾病產生的原因以及主要症狀,要求學生通過分析討論得出甲狀腺激素、性激素和生長激素的生理功能。然後引導學生進行與三種激素有關的實驗設計、結果預測和推理,以驗證從分析討論得出的結論是否準確。最後,要求學生利用得出的結論來說明一些實際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研究性學習是以問題爲載體,我們在教學中結合教材,精心設疑。設問一般是教材的中心內容,或是重點內容,或是研究某一問題的線索,也可以是某一實驗現象。問題出現的形式,我們常用鏈狀遞進,問題的出現一個緊扣一個,思維過程象剝筍一樣,直到問題的解決。另一種常用的設問形式是點狀發散,由一箇中心問題派生出許多小問題,學生的思維過程更具有開放性。一般提出問題後,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閱讀教材和討論,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找出問題的結論並加以解釋,或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以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2001~2002學年第一學期在全市範圍內開設有關“動物生命活動調節” 、“性別決定及伴性遺傳”等內容的“研究性學習”公開課,受到好評。

2 結合教材內容,每章制定研究性課題

研究性學習具有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和過程性的特徵,它強調綜合性,課堂形式的教學由於受時間和內容的限制不能充分展示研究性學習的特點,所以我們在具體實踐中,給學生一些研究性的課題。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根據每一章教學內容,制定相關的研究性課題,由學生自主選擇課題並進行相應的研究。比如結合高二《生物》第一章《細胞》,我們制定“組織培養”的研究性課題;第五章《遺傳和變異》則制定了“人類遺傳性狀的調查”的研究課題,等等。學生們通過自己的研究與調查,將結果寫成相應的論文。《黃瓜的組織培養》、《人類遺傳性狀調查》兩篇論文獲得杭州市小論文比賽二等獎。

3 進行網絡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的探索

“研究性學習”作爲一種較新的教學理念,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在實踐中檢驗和不斷完善,我們對網絡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進行了探索與實踐。例如在學習“礦質代謝”時,首先進行實驗演示,然後設問:用亞甲基藍溶液染色後的根用蒸餾水沖洗後爲什麼不會褪色?而用氯化鈣溶液沖洗後爲什麼會褪色?學習的內容以網頁的形式呈現,包括文本、動畫、vcd演示、參考資料、習題,投影等,圍繞相關問題,學生們通過查閱資料,小組討論等方式進行學習活動,自主解決問題。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製作了“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 、“性別決定和伴性遺傳” 、“礦質代謝” 、“沙塵暴”等自主性學習課件,並在全市開設“網絡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公開課。其中,“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獲得2001年杭州市課件比賽二等獎。

另外,我們也嘗試其他的研究性學習的摸索,如學生不帶教材進課堂,發給學生一些相關的的資料,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模擬一種新的問題情景,通過學生的活動、合作,解決問題,檢測學生收集資料、處理信息及實驗設計的能力。

以上是我們在生物課堂教學進行研究性學習的一些實踐和思考。研究性學習作爲一種新的教學方法,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索、實踐和完善,這也是對生物教師的一種挑戰。同時,我們認爲“研究性學習”的進行應根據內容處理好幾個關係。首先,教學進度如何保證的問題。學生存在差異,由於研究性學習對學生綜合素質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問題的探究要循序漸進,切合實際,把握好度。其次,知識點如何落實的問題。研究性學習由於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所以易造成學生知識結構不繫統,爲此我們建立了自己的題庫,以習題的方式,將知識多方位綜合來彌補其不足,通過必要的檢測幫助學生查找知識的缺陷,以專題練習的形式進行反饋、鞏固。再次,內容決定形式,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進行研究性學習。

二、生物競賽

生物競賽的很大一部分內容屬於大學教學內容。如果仍然採用教師講解的方法,一則時間不夠,二則效果不好。因此在競賽輔導時,我們常採用的是“研究性學習”模式。具體包括以下幾步:首先,教師給學生提出幾個綜合性、應用性強的問題;然後提供學習提綱,學生按學習提綱查閱大學內容,並作閱讀筆記,畫知識框架圖,通過相互交流和討論來解決問題;最後,教師進行小結,對難點進行重點講解。這種學習方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能動性,教師起到輔導、指導的作用,不僅使知識能較實實在在的得到落實,而且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綜合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生物學是一門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的學科。許多生物學內容,如動、植物的形態、結構、分類,是比較複雜的內容,但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觀察可以使這些內容具體化,從而降低難度。因此,我們在競賽輔導時,經常組織學生進行野外實習,包括動植物標本採集、識別、解剖、分類,並製作相關的檢索表等,引導學生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研究。如在學習植物分類時,我們首先帶學生到野外觀察十個科植物外部形態與生活環境,並採集各科植物標本,進一步對植物花、果實、根、莖、葉進行解剖,寫出花程式,畫出花圖式及根、莖、葉的解剖圖,陳述不同植物的結構差異,最後引導學生列表比較,並編制出檢索表,使所學知識得到進一步理解和鞏固。這種學習方法,把科學知識與自然實際相融合,便於學生掌握,而且整個學習過程既是學生的實驗操作過程,也是一個研究過程。因而,能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我們發現這種模式的“研究性學習”在生物競賽輔導教學中有較好的效果。我們參加了多年的浙江省中學生物競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1999、2000和2001年的省中學生物競賽中連續三年獲得杭州市團體優勝,其中有7人獲省生物競賽一等獎,14人獲二等獎。黃達同學2000年獲全國二等獎。

三、生物科技活動

生物科技活動範圍很廣,泛指課堂教學以外的與生物學學習有關的活動,包括校園內外、家庭內外、野外考察、社會實踐等一切活動。我們認爲生物科技活動中進行課題研究是進行“研究性學習”的一個很好形式。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十分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大膽進行探索。不僅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實驗室等資源,還發動社會力量,利用家長單位的科研設備、圖書資料,進行課題研究。

在生物科技活動中,學生自由組合形成不同的活動小組,在教師的具體指導下,結合生物學科的相關知識,選擇研究課題,學生自行設計課題研究的方案(包括課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研究目標、內容、方法、進程、所需實驗材料與工具),然後進行實驗觀察或實地調查,最後對所得的結果進行整理,並參考相關文獻,將研究結果撰寫成論文或調查報告。在科技活動的課題研究選題方面,我們注重聯繫當前社會關心的熱點問題、結合日常生活、因地制宜。

隨着經濟增長、人口增加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全國環境形勢日趨嚴峻。以城市爲中心的環境污染日益加劇。西湖是杭州的標誌,西湖水質狀況是每一個市民關注的問題。我們組織課外科技活動小組對西湖水環境的現狀進行調查。這一課題的研究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考慮到學生的知識水平,在課題研究前,我們首先進行環保知識講座,包括全球性環保問題、公害事件,並着重講述了水環境污染的危害以及檢測技術。科技活動小組在1998年11月至1999年4月間的6個月時間中分別從西湖斷橋、平湖秋月及蘇堤玉帶橋三個地點取樣,採用日本亞美尼亞水質檢測試劑測定了水樣品的ph、ccd、亞硝酸、水溫、透明度、水色等指標。最後,活動小組將調查研究的結果整理成文《西湖水環境現狀及綜合治理設想》,獲1999年杭州市第九屆青少年創造發明比賽和科學討論會論文二等獎、1999年第九屆浙江省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和科學討論會論文三等獎。

杭州第十四中學地處市中心,空氣污染比較嚴重。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利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學生測定了校園內操場、教室、教師辦公室等教學活動場所的空氣粉塵、細菌數量等空氣污染指標。由於我校操場是普通煤渣操場,因而操場及其周圍空氣粉塵超標,特別是在冬季乾燥季節空氣粉塵超標尤爲嚴重,極易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學生們將調查報告提供給校長,並建議學校建造塑膠跑道。校長欣然採納了學生的這一建議。在調查中還發現教室空氣中細菌含量超過室外,尤其是在感冒高發時期。學生將調查報告提供給校學生會,建議同學們在課間打開窗戶,加強通風,以減少教室內細菌數量。在這一活動中,學生們將課題研究結果應用於學校生活中,並指導日常行爲。使他們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義,激發了他們的工作熱情。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學習環境的美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組織學生對校園環境中的綠化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學生們調查了市區內十一所中學校園環境中綠化狀況,並根據調查結果撰寫了小論文《杭州市中學校園綠化設計》,獲得1996年杭州市第八屆青少年創造發明比賽和科學討論會小論文比賽三等獎。同時,學生們還重點調查了自己學校校園的綠化樹種和數量,撰寫了《杭州第十四中學校園綠化樹種調查》小論文,並獲得1997年杭州市第八屆青少年創造發明比賽和科學討論會小論文比賽二等獎。通過調查研究,發現自己學校在校園綠化設計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有關的設想和建議,得到學校領導的高度肯定。

除了組織一些課外的調查研究活動外,我們還鼓勵學生根據日常生活中出現的有關問題進行研究、學習。如一些學生髮現,自己家中的花木經常受到蚜蟲的危害,經過觀察和分析,撰寫《蚜蟲與綠色》一文,獲得1999年杭州市第九屆青少年創造發明比賽和科學討論會小論文比賽三等獎。又如,學生們發現校園綠化樹木上常常發生一種使葉子枯死的病害。經與有關科研機構聯繫,我們組織學生對引起這種病害的病原菌進行分離鑑定,認爲是一種真菌性炭疽病,並撰寫《廣玉蘭上一種真菌病害病原的分離與鑑定》小論文。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還引導學生設計一些趣味實驗。如:爲了清楚觀察到肌肉活動是受神經支配的,學生設計了《起死回生》實驗,獲得1997年市科技節趣味實驗比賽一等獎;爲了觀察酶作用的高效性,設計《神奇的酶》實驗,獲得1999年市科技節趣味實驗比賽三等獎;爲了使人們瞭解香菸中存在的有毒物質,設計了《吸菸有害》實驗,獲得2001年市科技節趣味實驗比賽優秀作品獎。

在課題研究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認爲作爲教師在這種課題研究活動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千萬不能一切包辦代替,但又不能不管不問,應隨時進行跟蹤指導,對學生在實施課題研究活動中的獨到見解和創新舉措應及時予以肯定和鼓勵。只有當學生的主動學習、探究的內在動力和教師及時幫助和鼓勵的外在力量形成合力時,課題研究纔有可能達到預期的結果。

結束語

本教研組全體教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競賽輔導和科技活動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探索與實踐,我們體會到開展多種形式的研究性學習,有利於提高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合作態度以及實踐能力,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雖然我們在“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很多的不足有待於進一步完善與改進,比如提高課堂教學中如何進一步提高“研究性學習”運用的廣度與範圍、課外科技活動中如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等等。我們全體教師將努力在生物學教學中把“研究性學習”的實踐進行下去,爲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盡微薄之力。

高中研究性學結 [篇2]

通過這次社會調查,我覺得我收穫很大,我在這次任務中擔任記錄員,雖然任務算是最輕的,重要是對各個來訪對象作簡要的文字記錄。但我感覺還是很累,主要是由於交通不方便走了很多路,我想這這可能也是制約魯班湖旅遊業發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其次,這次調查,使我們更早地接觸了社會,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在我們這次採訪中,有積極配合我們採訪的,也有態度比較惡劣的。比如說縣旅遊局就很配合我們採訪,而鎮政府漁場負責人則完全不配合,多次責怪我們來得不是時候,並且拒絕採訪和提供資料,當時真的覺得很惱火。不過仔細想一想這其實是一個素質問題,鎮政府漁場各個辦公室裏全部擺設的都是麻將,不幹實事,這可能也是制約魯班湖旅遊業發展的原因之一。

這次活動還使我學會了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上,學會了困難自己想辦法解決,使我初步瞭解到人與人之間的各種複雜關係,爲我以後更好的適應社會提前打下了基礎。

這次活動使我的綜合實力得到了提高,特在些感謝學校給予了我們這次機會,增強了我們的能力。也感謝在調查中給予支持的每一上人和小組的其它成員。

高中研究性學結 [篇3]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已經教過的內容有:1、怎樣提問題;2、怎樣把問題變成課題;3、如何研究課題;4、怎樣查找資料;5、教學評價。有些教學內容在本學期教學中有涉及,但沒有拿出課時講授,在下學期的教學中要作專門的講解,如:調查與採訪;課題研究結果的呈現方式等。

二、教學策略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基於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強調:1、學生通過基於問題或主題的探究實踐,形成一種積極的、主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2、增強學生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並經歷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3、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探究活動的體驗,發展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使學生學會分享與合作,養成科學態度與科學道德。

從研究性學習的含義中我們可以知道,研究性學習課程開設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收集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實踐的能力、合作的能力。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也就是對學生思維的訓練過程,在思維訓練中,首先就是訓練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其次是思維的目的和方向;第三是開闊思路、知識準備、選擇方法。對學生的所有能力訓練,都要在學生參與的活動中進行,教師起一個引導和指導的作用。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即怎樣提問題、怎樣把問題轉變爲課題、如何研究課題。

1、怎樣提問題。包括這樣一些方面:

(1)什麼是問題?(要求回答或解釋的題目;尚待解決或弄不明白的事)

(2)問題從哪裏來?(看到的---即觀察到的、觸到的---實踐中遇到的、嗅到的---生活中遇到的、聽到的---生活中遇到的、想到的---來自外部原因或內部原因的驅使;所有問題都是通過人的五官感知而來,因此,這些問題又有主動和被動之分。人的五官感知外部世界後,是否產生問題,就在於人們對此的思考和有沒有問題意識了。)

(3)怎樣提問題,即提問題的方法;(提煉關鍵詞或中心詞,從是什麼、爲什麼、怎麼樣三個方面提問題;提煉關鍵詞或中心詞,從類別、範圍、原因、結果、解決五個層次上提問題;運用發散思維的八種方法提問題:a、橫向思維法、b、縱向思維法、c、逆向思維法、d、側向思維法、e、分合思維法、f、顛倒思維法、g、質疑思維法、h、克弱思維法)

(4)問題的範疇或領域(所有問題可歸爲三個領域:社會、自然、自我)

2、怎樣把問題轉變爲課題。這裏要解決這樣一些問題:

(1)什麼是課題。課題是問題的深化,課題是由一些有價值、有創造的問題進一步形成的。(張怡主編.自然辯證法概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41-142).)課題就是針對某一領域中具有普遍意義的特定問題,有明確而集中的研究範圍、目的和任務的問題。課題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在內容上課題必須是成立的、合理的、可行的,可以從已知的.條件開展實際的研究;二是在形式上必須是規範的,適合用科學的術語或通用的 規則來表述。如課題“農村秸稈焚燒問題調查及對策”即由“農民爲什麼要焚燒秸稈?” “焚燒秸稈有什麼危害?”“秸稈有哪些方面可以利用?”等若干問題組成。課題也是有明確意義的科學問題。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如何將“問題”昇華爲“課題”,即讓學生在問題意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形成課題意識。所謂課題意識,就是指學生在產生困惑、疑問、不解即問題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構建更深層的心智圖式,如“我爲什麼要研究這個問題?”“我要研究的問題涉及什麼範圍或邊界?”“我怎樣開展研究纔是合適的?”“通過我的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 等。

(2)怎樣把問題轉變爲課題。在我們所提的衆多問題中確定哪個問題作爲我們研究的課題,這要經過我們的分析來確定。

a、作爲課題的問題要符合這樣幾條原則:科學性原則、創新性原則、可行性原則。這裏的創新性與科學家研究中的創新性有着本質的區別,只要求所研究的課題對學生來說有意義就可以。

b、對問題分類,選擇適合自己特點(知識基礎、時間可能、條件許可、經費許可、學習要求等)的課題。(1)根據問題回答的要求分類,一般可分爲“是什麼”、“爲什麼”、“怎麼辦”。"是什麼"的問題一般屬於基礎知識的問題,往往可以通過到圖書館查找教科書和科普讀物類書籍找到答案。這種問題的解決一般比較簡單,通常可以通過撰寫讀書報告的研究形式來完成。"爲什麼"的問題是屬於比較深一層次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有一定的基礎知識,根據問題設計研究方案或查閱資料,然後通過對資料和實驗數據的整理分析,提出自己的觀點。"怎麼辦"的問題屬於決策類的問題。它不僅要回答問題是什麼、爲什麼,而且要回答怎麼辦。這就需要研究者全面地、綜合地看待問題,做出決策。(2)根據問題的回答方式分類,一般可分爲:①讀書報告類。主要以文獻方法獲取信息,然後彙編成文。②社會調查類。通過調查獲取信息,解決問題。③觀察記錄類。針對自然現象,不改變條件,堅持進行觀察和記錄,並運用觀察的現象和數據來回答問題。④參觀訪談類。參觀訪談法,通過參觀一些特殊場所,與相關人員進行訪談從而獲得信息,回答問題。⑤實驗研究類。通過改變受控條件進行實驗,從而獲得實驗數據、現象和結果,解決問題。⑥設計製作類。根據自己知識和經驗創造性地發明和製作一些模型或實物。

把第一和第二兩個方面結合起來考慮,確定選擇什麼問題作爲自己研究的課題,但是,作爲課題,其文字表達有要求。

c、完善問題的陳述。作爲研究的課題,我們必須要清楚研究的對象、研究的範圍、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方法,在課題的表述中,要清楚地告訴人們,你研究的課題重點是什麼,研究方向是什麼,是什麼範圍內的問題,用什麼方法來研究。作爲第一次接觸課題研究的同學們,他們往往在這些方面模糊不清,因此,課題研究的開展也就比較困難。

完善問題的陳述,就是要求我們根據選擇課題的原則、問題的分類和課題陳述的一般要求(研究的對象、研究的問題和研究的方法),對問題的陳述進行完善,使一般的問題陳述變爲課題的陳述方式。課題的陳述可以是敘述式,也可以是疑問式。

3、如何研究課題。

課題一經確立,必須制定詳盡的研究計劃。研究計劃是如何進行課題研究的具體設想,是着手具體研究活動的框架,也可以稱作課題研究方案。課題研究計劃或方案的基本結構如下:

(1)課題的界定與表達:揭示課題的論點,形成課題目標,以指導研究過程。課題名稱必須簡潔、具體、明確。對於剛剛接觸課題研究的學生來說,這點在教學中可以不作要求。

(2)課題的由來:說明產生課題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課題產生的背景。告訴人們你爲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是什麼原因激發了你想研究它的。

(3)課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揭示課題的價值和課題的研究方向、重點。

(4)課題研究範圍的具體表述:即課題的研究內容,研究對象及實驗實施,資料採集等情況,一般來說課題研究越精深,課題研究範圍越小。

(5)研究的方法、途徑:方法與途徑務必明確,爲實現研究目標可用多種方法進行。如:觀察研究、調查研究、實地考察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項目設計等。

(6)研究的步驟、進度:研究的具體規劃,確定每一步驟的時間安排。進度必須明確,否則研究拖沓,極易落空。此外,步驟與進度充分體現創造性的整、分、合的勞動,是確保研究順利進行的有力保證。

(7)成果的呈現形式:可以是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研究論文或發明創造實物等,此外成果的檢測、評價手段等也應明確。

(8)課題組成員的分工:如果是小組形式的研究,各人的分工明確,以便使研究順暢高效。應當指出,研究計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研究活動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原計劃進行修訂完善,要學會將計劃性和靈活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9)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對參加課題研究的人員素質、物資情況、經費情況、領導支持情況、時間、空間等進行分析,對可能出現的困難提出解決辦法。

對這幾個步驟,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多進行一些訓練,第一是讓他們記住這樣幾個步驟,第二是讓他們熟悉怎樣完成這些內容,這也是課題研究中的難點和重點。

當計劃制定好了以後,就要着手收集資料了。根據課題的研究內容,小組成員每人負責一塊,通過不同的方法去收集課題研究所需要的資料,如:從網站上查找、報刊上查找、圖書館裏查找、調查、走訪、實驗等。

在資料收集的任務完成後,閱讀資料,根據課題研究的目標整理、取捨資料,把資料歸類,並記下資料的來源。

高中研究性學結 [篇4]

經過幾次較爲深入的對魯班湖旅遊資源的調查研究,我們已經逐步掌握了魯班湖的基本情況,這裏就我個人在這次研究性學習的看法和感受作以下總結。

在這次活動中,我任務重點是負責對資料的收集和整理,這其中就包括魯班湖的概況,現有旅遊資源和產生的經濟效益等原始資料的收集,以及對當地工作人員和遊客的問卷調查資料的收集。這次是我們四個人第一次在一起進行課題的研究性學習。由於對研究性學習的理解不夠深,以及沒有太多的社會實踐經驗,這就決定了我們四個人必須團結在一起,組成一個集體,用各自的優勢去彌補他人的不足,從而使我們發揮出更強的戰鬥力。

我在這次活動中,得到了十足的進步。無論是在面對多種選擇的關鍵地方,還是在應對社會上各類人物上,我都在這次的活動中積累了寶貴的社會經驗。無論是在選擇資料內容上,還是在整理資料和統計資料上,我都通過這次活動深刻體會到了統籌安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無論是在社會實踐能力上,還是在社交能力上,我都在這次活動中得到了提高和進步。通過這次活動還使我們理解到將課堂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聯繫起來的重要性,運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來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我們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又進一步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社會經驗的積累。另外,通過這次活動還使我們清晰的認識到只有一個綜合能力強的人,才能更好地在今後的社會上站住腳,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在此,我衷心感謝學校給我們提供了這次機會,使我們的各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爲我們今後進入社會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高中研究性學結 [篇5]

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給廣大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不可多得的機遇。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關鍵在於教師的素質能否適應要求。因此,當務之急是加深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

此次我參加了溫州市高中生物青年骨幹教師研究班的學習,使我在思想政治與職業道德、教育教學能力與教育科研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教育創新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素質有所提高,爲自己今後的教育實踐打下了基礎。通過培訓,使自己有了不少的收穫:

1、提高了自己的師德水準.

從師德教育培訓起,就對我們原有的師德觀和專業成長目標有了更大的豐富和提升。我們深切領悟到“學高爲師,身正爲範,學無止境”的真諦。通過培訓意識到天外有天,自己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2、提高了專業知識水平.

深化了本學科基礎知識,加強了對本學科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理解,掌握了本學科的一些發展動態,瞭解到本學科理論與技術的新發展,提高了自身更新教學內容和改進教學方法的能力,以及教育教學基本功和學科教學或教育實踐能力。

3、教育觀念得到更新.

此次研究班的成員來自溫州市各所中學。通過集中理論學習,使我們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瞭解了先進的教育科學基本理論,現代教育觀、學生觀和學習觀,在教學活動中遵循客觀規律、調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學方式,把素質教育貫穿到學科教學過程中。在培訓期間,班主任張慶勉特級教師組織我們觀摩優秀教育教學活動和優秀的課例,使我們能夠理論聯繫實際,切實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在培訓中,我們一道從多角度、多層面對觀摩課堂上的各種困惑和行爲進行理論的詮釋和深刻的反思,使我們想到了一些從未想過的問題,發現了各自的差距與不足,對原有的教育觀念產生了強烈的衝擊。我第一次聽到研究性學習、案例教學,開始感到茫然無緒,現在慢慢從一團亂麻中理出了一個分析課堂教學的關緒。我們以前評課總是在關注教師的設計和講授,而很少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參與度,更很少體察學生的情感和需求,通過培訓,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學會聆聽學生的心聲,尊重學生的需求。

4、提高了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水平.

在此次培訓中,不僅使我更新了教育觀念,還掌握了一些現代教育技術。在現代教育技術、計算機應用的學習中,自己已具有了運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能力、會製作適用學科的簡單教學課件。

5、教育教學理論掌握得更爲系統.

這樣的培訓非常及時,平時忙於教學,很少有機會靜下心來讀書,幾年來聽了那麼多課,看了那麼多書,記了厚厚的筆記,在今後還得慢慢消化。使我們對教育教學的理論與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統,使我感到比原來站得高了,看得遠了,有一種“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感覺。三年的學習,使我對一些教育觀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對教學理論的認識更加明晰;對開展教研活動的方式更加明確;對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6、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滿智慧的事業,深刻意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

通過培訓,我從張慶勉特級教師和一些優秀的骨幹教師身上不光學到了教學、研究的本領,而且學到了如何做人爲師。寫在紙上的是思想的足跡,化作動力的是思想的延伸,我們得到的是人格的提升、生命的昇華,願“一片金色的回憶,一份永久的紀念”成爲我重新跋涉的新起點。

7、合作學習、共同成長.

在學習過程中,全體學員合作學習、共同成長,成爲一個親密和諧的學習大家庭。學員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培訓結束,就是我們新的合作開始,以後一定要互通信息,保持聯繫,我們的心是永遠連在一起的。

20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