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考之外是什麼高中作文

大概是兩年前,還在上九年級時,由於會考的迫切,大學聯考之於我,還極其遙遠。讀書的日子就像在做夢,突然有一天夢醒,揉揉眼發現已經高二了,迷茫又慌張,卻不得不硬着頭皮去面對來勢洶洶的大學聯考。踏着前人積攢下的經驗,默唸無數條不知來自何處的祕訣,頭懸勵志標語,手執黑筆白卷,大口囫圇灌下心靈雞湯。青春裏荒唐的只剩下那場看不見硝煙又殺人於無形的戰役,好像很有希望,又似乎毫無生機。身邊坐着的少男少女,在以大學聯考爲範疇的歸類下成爲四散在各處的敵人。

大學聯考之外是什麼高中作文

儘管青春的主題佔據着票房的大壁江山,學生的故事大多不聲不響,沒那麼叛逆也沒那麼囂張,更多的是填滿書桌的教輔,替換下來成捆的黑色筆芯,垃圾桶裏的速溶咖啡袋還有一次次考試後的沉默和淚水。前日裏剛過了學考,成績卻不盡人意,新政策使得原先無足緊要的考試增添了份量,學生的咽喉又被加緊扼住。

有人說大學聯考是成年前痛的初體驗,那麼貫穿了我們十二年成長甚至上溯至胎教時的這場疼痛的起源,在某種意義而言早已是人生中不可割捨的部分。就像如今習慣了刷題,偶爾停下時會想,如果沒有大學聯考,一切是不是就不一樣了。答案很明朗,在大學聯考撐起的約束教育下成長的我,如果沒有了大學聯考作爲壓力,學習也就“江河日下”了。但大學聯考自施行以來便以艱難爲名,依教育部今年公佈的數字來看,國內大學聯考報名的總人數是1010萬,而普通高校錄取人數只有567萬,這意味着有近一半的考生將落榜,他們不是邊緣,而是另一大主流。於是,在江湖的另一端,人們的呼聲嘹亮,瞻望前途的目光投向了大學聯考之外。

大學聯考失利,有人選擇復讀,再一次穿過“黑六月”;有人退而求其次去了民辦大學、技術學校或者先找份工作以後參加成考、自考;家境好的則早早揣着護照飛上高空奔赴異國,反正日後歸來履歷上燙了海歸的金邊,差不到哪去。而坦率的講,只想這些大多是沒有出路的。只剩下鍵盤手爲拉攏粉絲而選個別緻的角度把大學聯考揪來罵一通,更有甚者,也許把對美日的仇恨都轉移到這邊了。他們聲勢浩蕩的要求廢除大學聯考,譴責教育體系的畸形,渲染大學聯考的壓力放大錄取的弊端,也舉出很多不戰大學聯考而勝的例子。像是韓寒斷然退學寫小說、鄭亞旗不入校園而父親自培的故事,或者把百年以前落榜的張繼拎出來以證他們口中“你看,落榜真的不算什麼“。是的,大學聯考之外成功之路比比皆是,卻也無非是在那麼些說爛的人名後加上個“等”字來掩飾自身的底氣不足。

成年人藉此釋放社會壓力,卻忽悠多少學子放棄這社會裏唯一公平的人生角逐。有時候定下心來細細的想,覺得大學聯考的毛病真不少,哪個都讓人有理由大罵一通,但又確是社會之內最不壞的東西。它儘可能的剝去了不公,在日趨於嚴明的政策制度下,不管你是將門虎女抑或寒門子弟,它都平等的`把前途的方向置於你手中。有了它我們可以追求更好,沒有它一切也許更糟,大學聯考不是終點也不是起點,而是人生途中一個不可或缺的轉折點。在這個體制下的人們逐漸明白,取締大學聯考並不可能,能做的,是爲大學聯考搭橋鋪路,日臻完善這個人才選拔制度。

於是,敬畏中衍生渴望,征服這座“峻嶺“的慾望引領此中創新者開闢了大學聯考之“外”的自主招生及三位一體的招生新方式。但這種以學考、校考、大學聯考成績三者按比例摺合錄取或通過參加一些競賽獲獎取得降分優惠的錄取方式,對於大部分人而言也並不簡單。對於我們大多數而言,做不到冒着風險去參加可能會一場空的競賽,也不甘願把學業外寥寥的課餘羈絆在繁瑣的習題裏。加分固然是好的,降分幅度卻不會太誇張,想要考復旦的博雅計劃,大學聯考裸分總得上重點線吧。而這些蹊徑亦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便捷不足,艱難有餘,本身又是爲了大學聯考添彩,那麼大學聯考之外的捷徑一說斷不可成立了。

這既是人生裏避無可避的歷練,那麼做不到超出衆人的努力,就老實的去面對,把難纏的導數攻克,理清朝代變遷的脈絡,古詩與單詞齊通曉,受力共運動同解析。在大學聯考以內的日子,我見過凌晨四點的校園,半夜兩點的星,喝過一輩子都不想碰的苦咖啡,也在指尖磨出厚厚的繭。這是人生要給予我的磨練,不能逃就反攻,反正要不虛此行。

至於大學聯考之外究竟是什麼,我曾在繁忙的學案中翹首遙想過。大抵是散步時遇到恰好開花的月季,仰頭看見六月的紙鳶,阿公阿婆牽着手遛狗,陽光把世界的影子留在大地,隨着年歲的更迭拖得冗長。或是夏天那聲鈴響後鬆的一口氣,校門口推攘又嘈雜的人羣,教學樓上拋出的複習資料,在漫天飛揚的白卷裏飄忽着的十二載苦讀時光。

大學聯考是人生,大學聯考以外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