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美食

家鄉的美食1

人間美食千千萬,而我最愛吃的是媽媽做的家鄉美食——爆炒花甲。每次我和爸爸都會搶着吃。當看到這樣的情景時,媽媽臉上就露出滿足自豪的笑容:“你們慢着吃,被噎着了可不要怪我喲!”

家鄉的美食

爆炒花甲是一道可口菜,它有一股辣辣的味道,吃起來十分過癮。有了這道菜,我可以吃三碗飯呢!炒熟的花甲外殼是紅色的,伴着辣椒,看起來就很辣很辣,似乎從花甲的開口處都可以噴出火來。這道菜不僅辣,而且還很香很香,讓你口水直流,一吃就停不下來。

因爲和紅色相配,所以這道菜爆炒時間比較長,端上桌後,熱的花甲比較好吃。

爆炒花甲的主要材料有:花甲、蔥花、牛肉丁、牛肉醬、蠔油、色拉油、生薑等。有了這麼多材料,我們就可以做出一道既美味可口又健康有營養的爆炒花甲啦!

首先,我們把鍋洗乾淨,然後把水燒開,把花甲(也是洗淨的喲)倒進鍋裏淖水一下,然後撈出,把水瀝乾。再把鍋洗淨,倒油,放入牛肉丁,翻炒一會兒,再把牛肉醬倒入鍋裏,繼續翻炒,炒出香味,倒入瀝乾水的花甲,大火翻炒。

這時,花甲已經開始變色了,再放入適量的油、蠔油、糖、雞精等,放入辣椒,開大火,全力翻炒。你會聞到那一股股香噴噴的味道,甚至那味道你都沒法用語言表達出來,你只會“口水直流三千尺”,不停地咽吐沫,不停地說:“香,太香了,這是什麼香味啊……”

最後撒入一些蔥花,用力翻炒幾下,關火。

大功告成!大功告成!爆炒花甲出鍋上桌啦!

但你別以爲隨隨便便就可以品嚐這人間美味了。吃這個也是有一定技巧的哦!

首先,我們把花甲的嘴掰開,取出裏面的肉,蘸一點滷汁,纔可以送到嘴裏,好好品味了。根據個人口味,你還可以蘸一點牛肉醬等,這樣吃更美味!

“家鄉菜,香噴噴;營養多,更健康。要想吃,快跟我,回家鄉;到我家,來品嚐……”

你們想吃這道家鄉美食嗎?想吃就來吧,我在寶應等着你喲!

家鄉的美食2

食餅筒又叫麥餅筒,是象山石浦的一道傳統美食。每逢佳節或親朋好友相聚,飯桌上總少不了美味可口的食餅筒,我自然十分愛吃。

食餅筒裏裹的料理很豐富,其中醬色的炒米麪、金燦燦的蛋絲、香噴噴的薑絲炒肉、糯糯的南瓜和洋蔥炒魷魚是必不可少的。當然,光有這些還遠遠不夠,青椒炒土豆絲、紅燒大鯧魚、萵筍炒魚面等都可以當作食餅筒的料理。這些料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要把食材切成長溜的絲或條,這樣包起來才方便。

包食餅筒可是門技術活。先把一張平底鍋大小的圓形麪皮平攤在桌上,然後用筷子夾少許炒米麪或蛋絲放在麪皮的四分之一處,排成一長條。這兩樣菜之所以鋪在底層,是因爲它們沒有水分,不至於把麪皮弄溼弄破。接着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把自己喜歡吃的食材一層一層地鋪上去,鋪好後把四分之一處的麪皮包裹着料理捲起來,等捲了一半多時再把兩頭摺進去繼續卷,最後的成品是圓柱形的。真正的包食餅筒高手會把食餅筒包得又大又實、又挺又壯,而我卻包得又瘦又長,跟自己的手臂一樣細。

食餅筒包好後,可以直接吃,咬一口,軟軟的麪皮裹着各式料理,真是滿嘴留香;也可以把它放在平底鍋裏用油煎得兩面金黃,此時,咬一口,外脆裏香。我覺得不管哪一種都極爲好吃。

聽了我的介紹,你有沒有垂涎欲滴了呢?可是你知道嗎?在美味的食餅筒背後還有一段關於勇氣和智慧的傳說呢!

傳說以前的東南沿海經常遭到倭寇的侵擾,百姓民不聊生,於是朝廷就派了戚繼光將軍到石浦來打擊倭寇、保護百姓。當地百姓爲了犒勞神勇的戚家軍,準備了豐盛的酒菜,但最後卻不方便送去軍營。見此情景,有個聰慧的漁家姑娘就用麪粉做了一張張麪皮,再把菜都裹在裏面,送到軍營裏。後來,人們也都紛紛效仿這位姑娘的做法。於是,石浦就有了節慶之時吃食餅筒的習俗。

聽了這個美麗的傳說,你是不是覺得食餅筒吃起來更加美味了呢?

家鄉的美食3

我的家鄉泰興,有許多美味的小吃,其中,宣堡小餛飩,可算得上是鼎鼎大名的。

一碗香噴噴的小餛飩端上桌,只只餛飩像一條條小船,在水面上很悠閒地漂着,熱呼呼的湯上浮着一層金黃色的油和碧綠的蔥花,煞是好看。一陣誘人的香味撲鼻而來,那香味是濃烈的、細膩的,透着一股股農家氣息,使人食慾大增,滿口生津。用小湯匙輕輕地攪一攪,碗裏的餛飩立馬活躍起來,一隻只打着旋兒,在碗裏轉圈,互相碰撞,像一隻只戲水的小鴨子,十分可愛。舀起一隻來仔細端詳,重疊在一起的皮爾呈透半明狀,薄薄的,軟軟的,好像薄紗一般,依稀可見那嫩紅嫩紅的肉餡。

吸一口小餛飩中飽滿的湯汁,含在嘴裏,細細品味。湯汁在舌頭上來回滾動着,微辣的湯汁刺激着味蕾,使得舌頭有點麻麻的,但那瀰漫了整個嘴巴的香味,又促使你忍不住再吸一口,彷彿帶着你走進散發着稻香與泥土氣息的故鄉的田野。咬開滑滑的餛飩皮,裏面的一小團肉餡是粉紅色的,很嫩,在勺子上微微晃動着。待你咀嚼着肉餡的時候,脣齒間充溢着肉的香味,那感覺是很微妙的,讓人陶醉其中。當一整碗小餛飩吃完後,回味着剛纔的那份美味,心裏總會充盈着滿足感。

美味的宣堡小餛飩,做起來很不容易。要擀差不多五個小時的面,纔會擀出這薄如蟬翼的皮爾。裏面的陷也很講究,必須選上好的豬腿肉,剁細了,拌以碎生薑、蒜蓉及料酒、蟹油等佐料攪勻。包的時候,用拇指和其他四指夾住皮,在右下角放一點肉餡,然後五指併攏,將剩下的兩個角重疊捏緊,一個餛飩就包好了。煮餛飩時,先用開水將白胡椒粉、蔥和預先熬好的豬油在碗裏衝開做成湯,再將包好的餛飩丟到開水鍋裏一燙,就可以撈出放入已經做好湯的碗裏,一碗香氣撲鼻的小餛飩就做成了。

我愛吃這美味的宣堡小餛飩,更愛這飄着香味的故鄉。

家鄉的美食4

作家張嘉佳說過:“美食和風景,可以抵抗全世界所有的悲傷和迷惘。”我的家鄉陸河有着各種各樣的特色美食:上護鴨丸湯、河口手工粄、南萬鹹菜雞……可最能使我回味不已的還是家鄉新田鎮的“牛腸菜”!

牛腸菜不僅色香味俱全,而且營養價值也非常高。我來爲您簡單介紹一下它的做法吧。

首先放油熱鍋至六十度左右,把備好的牛百葉下入熱油中,爆炒它七成熟;再倒入牛筒骨熬製的高湯,加入新田本地的牛筋丸,放調料鹽和少許雞精,滴入幾滴味道鮮美的魚露;等湯煮開後,放入我們用粘米粉蒸得層次分明的層塊粄或是方便麪,加上一些薑絲和胡椒粉;關火,可以出鍋了。盛在一個大碗中,湯是奶白色,再撒上新鮮的芹菜花。一碗香噴噴的正宗新田牛腸菜可以上桌啦!

記得我第一次吃牛腸菜是在春節期間的一個晚上,爸爸神祕兮兮地說要帶我們三兄妹吃一點特別的好東西。我們來到一家名叫“阿堅牛腸菜”的店。“老闆,來四碗加層塊粄的牛腸菜”爸爸點餐了。

我們滿懷期待地等待着。

“牛腸菜來嘍!”隨着老闆一聲吆喝,四碗牛腸菜送到了我們桌上。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羣“白小子”在一些綠點點下睡着,旁邊還有幾位圓圓的“保鏢”守護着最下方那嬌羞的層塊粄們。

一陣獨特的牛百葉的韻味瀰漫在空氣中,那是牛腩蘿蔔或牛肉丸湯完全不能相媲美的。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湯匙勺了一小勺那顏色都十分獨特的湯,喝到嘴裏,味道出奇得好,在我的味蕾中慢慢綻放,吸引着我的味蕾,讓我有種總想着再來一口的衝動。一口接着一口,一碗牛腸菜一會兒就見底了。

從那時起,我便愛上了牛腸菜,總在閒暇之時跟隨大人去吃那讓人脣齒留香的牛腸菜。

呀!講得我都直咽口水,聽完我講述的你是否想馬上嚐嚐新田的特色美食——牛腸菜呢?那就快來陸河新田吧!

家鄉的美食5

據說,當初我生下來的時候,家人看到我是男孩時,大都比較失望。因爲我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兩男兩女在長輩們看來是比較理想的模式,所以家裏人更希望我是一個女孩。另外,當時的農村條件實在太差,媽媽沒有奶水,農村又買不到也買不起奶粉,擔心養不活。

據媽媽講,我小時候是奶奶用米糊喂大的。這種米糊是用糯米做的,先把糯米蒸熟,風乾,磨成粉。待到要吃時,就把糯米粉煮熟或是用開水泡着吃。

對於奶奶給我煮米糊的做法,我印象非常深刻。奶奶把稻草把子散開,弄成長長的一條,然後在一個鋁製的鍋勺裏面裝糯米粉,點火,快速的攪拌,幾分鐘後,稻草燒盡了,米糊也就煮熟了,稍涼一下,很快就可以吃了。在那個缺少食物的年代,糯米糊應該是我對於食物的最初的記憶吧。

家鄉的美食6

我的家鄉泰興,有許多美味的小吃,其中,宣堡小餛飩,可算得上是鼎鼎大名的。

一碗香噴噴的小餛飩端上桌,只只餛飩像一條條小船,在水面上非常悠閒地漂着,熱呼呼的湯上浮着一層金黃色的油和碧綠的蔥花,煞是好看。一陣誘人的香味撲鼻而來,那香味是濃烈的、細膩的,透着一股股農家氣息,使人食慾大增,滿口生津。用小湯匙輕輕地攪一攪,碗裏的餛飩立馬活躍起來,一隻只打着旋兒,在碗裏轉圈,互相碰撞,像一隻只戲水的小鴨子,十分可愛。舀起一隻來仔細端詳,重疊在一起的皮爾呈透半明狀,薄薄的,軟軟的,好像薄紗一般,依稀可見那嫩紅嫩紅的肉餡。

吸一口小餛飩中飽滿的湯汁,含在嘴裏,細細品味。湯汁在舌頭上來回滾動着,微辣的湯汁刺激着味蕾,使得舌頭有點麻麻的,但那瀰漫了整個嘴巴的香味,又促使你忍不住再吸一口,彷彿帶着你走進散發着稻香與泥土氣息的故鄉 的田野。咬開滑滑的餛飩皮,裏面的一小團肉餡是粉紅色的,非常嫩,在勺子上微微晃動着。待你咀嚼着肉餡的時候,脣齒間充溢着肉的香味,那感覺是非常微妙的,讓人陶醉其中。當一整碗小餛飩吃完後,回味着剛纔的那份美味,心裏總會充盈着滿足感。

美味的宣堡小餛飩,做起來非常不容易。要擀差不多五個小時的面,纔會擀出這薄如蟬翼的皮爾。裏面的陷也非常講究,必須選上好的豬腿肉,剁細了,拌以碎生薑、蒜蓉及料酒、蟹油等佐料攪勻。包的時候,用拇指和其他四指夾住皮,在右下角放一點肉餡,然後五指併攏,將剩下的兩個角重疊捏緊,一個餛飩就包好了。煮餛飩時,先用開水將白胡椒粉、蔥和預先熬好的豬油在碗裏衝開做成湯,再將包好的餛飩丟到開水鍋裏一燙,就可以撈出放入已經做好湯的碗裏,一碗香氣撲鼻的小餛飩就做成了。

我愛吃這美味的宣堡小餛飩,更愛這飄着香味的故鄉。

家鄉的美食7

我的家鄉在梅州,是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自然也少不了各種各樣色味俱全的客家美食。我最喜歡的風味食品還是我們梅州的鹽焗雞了。

鹽焗雞是久負盛名的客家菜餚,它皮軟肉嫩,香濃美味,並具有溫補功能,從古至今均受海內外人士的喜愛。

想要自己動手做鹽焗雞,必需得準備齊全製作原料有:擁有毫無贅肉又蓄滿力量身體的三黃雞一隻(不宜選擇飼料雞,否則吃起來雞味不濃)、已經結束植物生涯的沙姜一小塊以及香菜兩棵。

準備好食材後,便可一步一步地做了:首先將沙姜洗淨並颳去外皮,剁成細末,香菜去頭,洗淨瀝水待用;其次把三黃雞洗淨去內臟,斬去頭、脖子同雞腳,用廚房紙吸乾水分;再用準備好的沙姜塗抹全身,醃製五分鐘;接着,用廚房紙包住三黃雞,要比所有的嚴實加起來還要嚴實;隨後,在瓦煲底部撒入粗海鹽,放進包好的雞,繼續倒入粗海鹽包裹它—三百六十度環繞全體;最後,蓋上蓋子,開小火煮上六十分鐘左右後,鹽焗雞大功告成!

這一盤菜端出來,散發出來的香味頓時瀰漫着整個廚房,久久不願散去。先仔細端詳這盤菜—通身金黃的鹽焗雞,加上深綠色的香菜點綴,讓人看上去就食慾大開。再嚐嚐它的味道,哇,又鹹又脆的雞肉吃進嘴裏,又嫩又滑,別有一番風味,吃了第一口,就想吃第二口,根本停不下來—真真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啊!

這麼美味的鹽焗雞,背後必定有一段動人的傳說。鹽焗雞是客家人南遷過程中,活禽不便攜帶,將其宰殺,放入鹽包中,好隨身攜帶。到搬遷地後,這些原料可以緩解食物的匱乏,又可以滋潤身子。相傳,有位客家婦女將鹽焗雞給體弱多病的孩子食用,沒想到孩子吃後身體逐漸恢復,並參加科舉考試中了狀元。從此,這道客家人在遷徙過程中運用智慧製作的菜餚,家喻戶曉,成爲每位客家婦女的拿手好菜。

聽了我詳細的介紹,你是否被我勾起食慾,立馬愛上了這鹹香可口,別有風味的鹽焗雞呢?那就快來我美麗的家鄉客都梅州品嚐吧,熱情好客的客家人歡迎您!

家鄉的美食8

豆腐,是一種極爲普通的食物,但在客家人的手裏卻搖身一變,變成了中國著名的美食了。我出生在珠海,卻是一個地道的客家人,也因爲如此,才讓我更好地體會到客家美食的美味。

客家美食中的釀豆腐、梅菜扣肉和鹽焗雞是“統領”客家美食的“三大王者”,只要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會有這三樣菜。對於客家人來說,它們既是小吃又是在宴席上用來招待客人的佳餚。我最喜歡的是釀豆腐。

千年古城梅州,有“客都”之稱,中原人“衣冠南遷”到這裏,不但帶來了讀書皆上品的風氣,也形成了自己的飲食文化客家菜。火柴盒大小的水豆腐炸成金黃色,把豬肉、魚肉做成的餡“釀”入其中,放進蔥花、香油,盛在雞湯瓦煲內燜着,直到香氣四溢。這是來到了梅州的客家人一時無麥面可包餃子,才創出如此美味。

豆腐必須得內軟外脆,在人的味覺上給予人享受;而餡,則必須香甜美味,柔滑不膩纔好吃。我認爲不僅僅要給予人視覺、味覺上的享受,更要給人一種幸福的感覺,一種只有吃的時候纔有的幸福。才能成爲一道成功的料理。

釀豆腐所屬菜系是粵菜,基本材料有豆腐、瘦肉、魚肉、蝦米、白菜、蔥、姜、麻油、胡椒粉等。釀豆腐不僅好吃,而且容易做,只有四個步驟。

先瘦肉、魚肉分別剁爛,蝦米浸軟切幼,鹹魚切幼,蔥切粒。將各材料放大碗中,加入調味料攪至起膠待用;然後把白菜摘好洗淨,放入油、鹽、滾水中灼熟盛起;再把豆腐沖洗 滴乾,一開四件,用匙羹挖去少量豆腐,灑上少許生粉,釀入魚肉,放入油鑊中煎至微黃色盛起;最後燒熱瓦鍋,下油爆香薑片,加入上湯煮滾,放入白菜、豆腐滾片刻,下汁炒煮,煮滾了便可原煲上桌。

很簡單吧!可正是這簡單的菜色,吸引了千千萬萬的外國友人前來品嚐。

這是我始終都忘不了的美食——釀豆腐

家鄉的美食9

我從小長大的地方就是我的家鄉。這裏,有別具一格的民俗文化、美味的食品、特色的服飾,這裏叫天龍。

說到家鄉,我喜歡的是它那特色的食品:雞辣椒、臘肉、血豆腐、香腸……其中,最讓人忘不了就是臘肉了。

臘肉是逢年過節少不了的佳餚。通常是在農曆冬月的中旬就開始做,先在貿易市場挑選肉色鮮紅的肉,用刀切成長約20-30釐米,厚4-6釐米的肉塊,然後用花椒和鹽和在一起,和好後,將肉平鋪在砧板上,灑上和好的鹽和花椒。抹鹽和花椒也有講究的:要均勻地抹,肥肉與瘦肉的交界處要多抹些,肉與肉之間的縫隙裏要細心地多抹些,肉的周圍也要撒上一些。之後在砧板上用力地搓肉,主要是讓鹽等味道進入肉裏,一般搓5-10分鐘後再把肉平鋪開來,仍然用花椒和鹽均勻地再抹一道,再搓5分鐘,搓完後用先用鐵絲穿在肉的頂部,以便提和掛,然後用一個塑料桶裝好,放半個月左右。時間到了以後,就把肉拿出來,放在砧板上,用老方法灑鹽和花椒後揉搓,弄好後再放入桶中放上10天。醃好後,拿出來放在預先搭好的架子上燻烤。燻烤時,火不能太大,多用煙燻,燻烤的柴裏還要加入一些柏樹枝或者香樟樹枝,這樣燻烤出來的肉更香。燻烤時,人要經常檢查,以免失火。燻烤大約半個月,肉就薰好了。薰好的肉看起來色澤紅亮,聞起來特香。

將薰好的臘肉割下一塊,用淘米水洗上三遍,然後切好,擺放在盤子裏(還可以擺出各種花樣),放入蒸鍋裏蒸上大約半個小時(也可以多蒸一下),就可以取出來吃了。除了用蒸的方法以外,還可以用其他方法做,各有各的味道。

怎麼樣,聽了我的介紹之後,相信你對屯堡臘肉充滿了期待吧!雖然很多地方都有臘肉,但我們的屯堡臘肉一定能帶給你別樣的味道。來吧!熱情的屯堡人歡迎您!

家鄉的美食10

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人們都有着獨特的飲食文化。我的家鄉也是如此,我的家鄉是雲南省歷史文化名鎮之一的寶丰古鎮。寶丰歷史悠久、地靈人傑,歷史上曾是產鹽的富庶之地,繁榮的歷史文化造就了寶丰獨特的飲食文化。

到寶丰一定不能不品嚐各種美食。豆腐腸、酥肉、油粉、卷粉、驢打滾、餌塊……不勝枚舉,走在小吃一條街上,不但能大飽眼福更能大飽口福。

每年冬季絕對是我等吃貨的狂歡節,因爲又到殺年豬的時節。各家各戶豬圈裏的大肥豬早就養得白白胖胖。一大早我家就聚集起許多親朋好友,爸爸早早燒好一大鍋開水等着殺豬呢。大人們把大肥豬從圈裏拉到案板上,三下五除二,大肥豬已被切割開來。前腿、後退、內臟、五花、裏脊都一一分開放在一處。後腿會拿來醃製火腿,前腿肉會拿來灌製香腸。豬大腸也不會棄之不用,很快就會變成寶丰最有名氣的美食——豆腐腸。

豆腐腸顧名思義就是用豆腐灌製的腸子,其主要原料有豆腐、豬血、肥膘肉等。先把豬大腸清洗乾淨,泡在清水中備用。豆腐捏碎,肥膘肉切成細條,倒上豬血,加入草果面、火硝、白酒、鹽等調料用力攪拌,這可絕對是個體力活,幾十斤豆腐加上十多斤肥膘肉這麼用力揉啊揉,跟和麪似的,阿姨們的額頭都滲出汗珠了,可她們的臉上卻看不到疲倦,想來是憧憬着十多天後美味的誕生吧。

接下來就是灌腸子的浩大工程了,五六個婦女鋪開一張寬大的塑料布,支上灌腸機就開始灌豆腐腸。她們一個負責往機器料口裏加拌好的豆腐,一個負責把豬大腸穿在機器的出料口上,一個大力士負責壓機器的槓桿,其他人有的用針戳腸子放氣、有的用抹布把腸子清理乾淨、還有得把細麻繩剪成段……好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很快一根紅潤飽滿的大腸就灌好了,接下來把它綁在椽子上,掛在一個陰涼通風的地方,把美味交給時間,十幾天後纔可以享用。

經過十天半月的等待,享用美味的時刻到了。切下一段豆腐腸在鍋裏煮上四五十分鐘,切成薄片,外表烏黑的豆腐腸內裏竟是粉嫩的紅色,何其誘人。夾一片放入口中,豆腐的鮮嫩、豬油的肥美伴着各種佐料的味道讓人食慾大增。豆腐腸還可以炒着吃、用來燒烤也不錯,切成丁還可以做麪條的哨子湯……

我的家鄉的豆腐腸的確不錯吧,有空你一定要來嚐嚐。

家鄉的美食11

我媽媽是貴州人所以一直以來我都把貴州當做自己的家鄉。每年暑假我都會和媽媽回貴州,那裏好吃的很多,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那裏的羊肉粉!想想都會讓我垂涎三尺!

在遵義的時候每次吃早餐小姨都會帶我們去那裏的羊肉粉,那家粉店離小姨家不遠,還沒到吃羊肉粉的地方就能聞到濃濃的羊肉的味道。到了,哇!店鋪裏早已經人山人海了!還有不少人只能站在外面吃,但是還是吃得那麼專注,彷彿只有他一個人!

媽媽去排隊付錢,我去找座位,轉了一圈都沒有發現一個座位,只好站在旁邊耐心的等待。等了一會兒,正好有兩個叔叔吃完了,我心裏一陣高興,趕緊跑過去坐下。這時候媽媽把羊肉粉也端了過來,我看見滿滿的一大碗粉,上面蓋着切成片的羊肉,羊肉上撒滿了香菜。蔥。辣椒。被羊肉湯泡着,只看一眼就讓人胃口大開!我拌了一下,濃濃的香味就像潮水一樣向我涌來!我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大口。啊!好燙!燙得我只吐舌頭!媽媽說,剛端上來的羊肉粉只能小口小口的吹着吃!於是,我又小心翼翼的夾了一跟放進嘴裏,輕輕咬上去,只覺得粉滑滑的,彈彈的,香香的,簡直太美味了!但是!你要是單獨吃到了辣椒!你就會像一團火焰燃燒在你嘴巴里!

你看!旁邊那位漂亮的阿姨,吃得多香啊!完全就是一副吃大餐的樣子!還有小姨家的弟弟也吃得那麼乖!一大碗都快吃完了!他可是個不愛吃飯的娃娃喔!於是,我也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不一會,一大碗連湯帶水的羊肉粉就下了肚!嘴裏全是香香的羊肉粉的味道!

這麼美味羊肉粉只能在貴州才吃得到喔!聽媽媽說:這家店都開了十幾年了,而且生意一直都這麼好。它的名字叫蝦子羊肉粉。你知道蝦子羊肉粉裏爲什麼沒有蝦嗎?因爲蝦子是遵義的一個地名。

我愛你家鄉!我愛你家鄉的美食!

家鄉的美食12

麻涌這幾年的變化非常大,變得比以前繁榮多了,發展到今天這個程度,讓我不得不佩服這些勞動人民的精神,他們忘我工作廢寢忘食,纔會有今天的美麗麻涌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今天是一年1度的美食節,我和家人來到麻涌華陽湖的漁人碼頭。也就是美食街這個地方。來到這裏,我被眼前的一切大吃一驚,這荒無人煙的地方,如今已變的人山人海,車水馬龍,攤點連綿起伏,緊貼在一塊。

剛邁入大門,一股香味就撲鼻而來,什麼味都有,形成一個大雜燴,聞起來卻好聞極了。我們逛了逛,發現那些店名都好有趣呀,有步步高昇刀削麪,小獅子包漿雞排,童年的味道。木瓜酸奶等各種各樣有意思的招牌名吸引着我那個好吃的小嘴巴。

我第一時間被那芬芳撲鼻的羊肉串給吸引過去烤熟的肉串呈黃褐色,上面還厚厚的鋪了一層香料,讓我滿眼淨是羊肉串。羊肉串不僅聞起來香,而且吃起來更香,咬一口在嘴裏細細的品味,會感到羊肉串是十分的細膩。萬分的滑嫩,好爽呀!一口嚥下去,香味從鼻孔裏冒了出來,真讓人愛不釋口。這也就怨不得我這麼想吃了。也許是因爲吃的太快了,我吃的滿嘴都是肉油和香料。連鼻子上都沾了不少光,可我渾然不知,直等到媽媽笑我是個顧嘴不顧身的花貓,我才明白過來,不好意思地笑了。嘿嘿,這也怪不得我,誰讓羊肉串這麼好吃呢。

吃完羊肉串的我滿嘴都是油膩的東西,這時來一杯清爽可口的飲料肯定爽極啦!說吧,身後就有幾家檸檬茶店好像專門爲我準備的我心中有一種說不出道不明的開心的味道。我哪了一杯檸檬茶喝不急待的喝了幾口啊,這是我有生以來喝過最絕妙,最美味的檸檬茶。我喝着這頂呱呱的檸檬茶,頭上的熱汗消除了許多,但火辣辣的太陽還是不肯放過我們,一直盯着我們好像我們跟他有仇似的。

我津津有味的嘗着剛買的薯條,一邊吃一邊走,經過一家花花綠綠的美食裏,我不知不覺的想到以前的這裏。e家崎嶇不平的路,馬路兩旁可不是美食街,而是一片香蕉地,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我鎮已經把香蕉地建成美食店,纔有現在的美食街。

我相信未來的麻涌會越來越繁華,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爲天,食以安爲先,麻涌的美食是那樣的難忘啊。

家鄉的美食13

河南是我的故鄉,我愛我的故鄉,雖然現在不在故鄉但是我還是要來嚐嚐我家故鄉的美食。

在我們河南,最著名的就是豆腐腦。也許還有許人不知道豆腐腦是怎麼做的吧。做豆腐腦要先把大豆在水裏泡上四五個小時,把大豆泡得又白又胖的時候,撈出來在花磨中磨。花磨中間有一個小孔,那是放進豆子的地方。把豆放進去,然後拿着晃杆帶動花磨轉動起來,那豆子就慢慢的進去,下來變成豆汁流在桶裏。

那白色醇香的豆汁真是太誘人了,然後就一直的添豆、添水,一會兒豆就磨完了。

該過濾了,把豆汁倒在吊單裏面,那淨得豆汁就漏了下去了,而豆渣便留在吊單裏面了,用手握着吊單兩頭,慢慢晃動起來,留在豆渣中的豆汁就會從吊單中全漏下來。

過濾後剩下的豆渣很多人通常都用來餵了牲口,其實先留着,一會兒有大用處呢。現在把豆汁倒進鍋裏,燒着火,沸騰時,那煙就冒起來,遠遠的就可以聞見豆汁的香味了,讓人迫不及待地想喝一口。這時把醋倒進豆汁中,過三四分鐘,豆汁就像變魔術一樣就成了黃色的漿和大塊大塊白白的豆腐腦。

然後和麪捏丸子。用豆渣剛纔剩下的豆渣和着小茴香、韭菜、面拌成餡,然後手捏成圓圓的丸子,當鍋沸騰時放進去。

做豆腐腦最好用乾菜,因爲乾菜葉很有嚼勁,特好吃。再放進醃好的蔥花兒等調料,這樣香噴噴的豆腐腦就做成了。看它的樣子有白白的腦、綠綠的菜、用各種材料拌成的丸子顏色好看,那香就不用說了,在門外就能聞到香味了,說是香飄十里也不誇張。

看到做好的清香而誘人的豆腐腦,我趕緊盛上一碗,放上點兒辣椒,嘗一口,啊!太好吃了!那豆腐腦香辣可口,還有股酸酸的味道,好喝極了。再嘗一個丸子,裏面是軟的,有股小茴香的清香。這豆腐腦真是色香味俱全呀!要不怎麼能成爲我們河南著名的小吃呢?

大家如果現在看我寫的已經流了口水的話那就來我的家鄉來試試吧。

家鄉的美食14

說到家鄉美食,世界各地都有。中國,更是數不勝數,像:北京的烤鴨、天津的包子、陝西的泡饃、四川的火鍋……,個個堪稱人間家鄉美食,個個都被世人讚賞。可最令我流口水的,還是我家鄉的特產——燈影牛肉。

首先,我來解釋一下,什麼叫做燈影牛肉。“牛肉”,大家肯定知道,說明這個家鄉美食是用牛肉做的。但“燈影”,可就不一般了。因爲,燈影牛肉很薄,厚度還不及一張紙,只要你拿下一片牛肉對準燈光,就會折射出黃色的燈影,所以,“燈影”二字,由此而來。

接下來,就讓我來給你們講講燈影牛肉名字的由來吧:“相傳,燈影牛肉是由唐代著名詩人元稹命名的。當年元稹在通州(今四川達州市一帶)任司馬。一天,他到一家酒肆小酌。下酒菜中有一種牛肉片,色澤油潤(鮮)紅燈影牛肉亮(去掉),味道麻辣鮮香,使元稹讚歎不已。更使他驚奇的是,這牛肉片肉質特薄,呈半透明狀,用筷子挾起來,在燈光下,紅色牛肉片上絲絲紋理會在牆壁上反映出清晰的紅色影像來,極爲有趣,元稹當即喚之爲‘燈影牛肉’”。於是達州市的這種牛肉片就以“燈影牛肉”之名盛傳開來,成爲四川的一道名菜。

燈影牛肉外形獨特,味道自然誘人。燈影牛肉入口即化,麻辣鮮脆,細嚼之,回味無窮。不少品嚐過這道家鄉美食的人,都對它讚不絕口。而且經過近幾年來的革新,燈影牛肉徹底“脫胎換骨”,味道越來越棒,僅以(令)無數遊客盡“折腰”。而且牛肉富含肌氨酸:牛肉中的肌氨酸含量比任何其它食品都高,這使它對增長肌肉、增強力量特別有效。

燈影牛肉非常美味,但製作過程極其複雜:一頭牛被宰殺後,只能取其腿鍵肉、裏脊肉十幾塊,共才十幾公斤。用長片刀切成十分薄的肉片,配上注草、丁香草果及其它十多種香料,拌勻後將肉片鋪在竹筲箕上,經曝曬去除水分,放進特製的烤爐中,控制溼度烘烤至熟,裝入用油紙襯裏的竹筒或紙罐裏,摻滿純香麻油,撒上少許花椒粉,密封而成。

有人說:燈影牛肉繼承了達州人的所有氣質,這話真不假,那牛肉的麻辣,就是達州人的火辣、那精巧的做工,就是達州人的一絲不苟、那比紙薄的厚度,就是達州人的豪爽。這纔是一個真正可以代表一個地方人的家鄉美食,不,應該是藝術品。

家鄉的美食15

家鄉龍門古鎮鍾靈毓秀,人傑地靈。家鄉的美食更是品種繁多,百吃不厭。在衆多美食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麪筋了。麪筋的來歷還要從幾千年前的戰國時期說起:大戰回到家中的孫權,飢腸轆轆,家裏也沒什麼東西能填飽肚子。她的母親靈機一動,把麪粉放進水裏洗,想搗騰點食物,沒想到這一洗就洗出了筋,最後加工成了色香味俱全的麪筋,吃得孫權連聲讚歎!

麪筋不僅來歷奇特,製作過程也十分有特色。制面筋的第一步就是洗面筋皮。首先把麪粉倒在一隻大盆裏,和上水,再加上一些鹽,合成麪糰。然後用淘米籮洗面團,等到水發白時,筋就製作完成了。

第二步是和餡。把肉末、筍乾、韭菜混在一起,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加上榨菜拌成餡料。還可以把餡料捏成一個個大小適中的小丸子,整齊地放在盤子裏,這樣包的時候就更方便了。

最難的是包麪筋。先從麪糰上捏一小團下來,平攤在左手上,右手把皮捏薄。要是一不小心捏得太薄了,皮就會破掉,因此手法力道也要拿捏準確。皮捏得均勻時,就可以包餡了,這很難。我常常是包好這裏,那裏就破了一個大洞。這裏一補,那裏一補,皮變得很薄就不能做了。一次次失敗後,我很失落,怎麼連一個小小的麪筋都做不好呢?媽媽看我落寞的樣子,過來安慰我,還教我小訣竅:輕捏輕揉。我跟着訣竅做,出乎意料,很快就做成了一個小麪筋。放在手心揉揉圓,工工整整地放在盤子裏,我心中不知有多歡喜。

待所有面筋都包好後,就只剩下炸麪筋了。把火點上,熱好鍋後,就倒下滿滿的油。這油可是很講究的,必須要用菜籽油,才能把麪筋炸得又香又脆。油沸騰到大約100度左右,小麪筋就在我的指揮下一個個“跳”入油鍋“游泳”去了,屋子裏頓時香氣四溢。用筷子戳麪筋,外殼變硬時,就可以把火關小,給它翻個身。再等個四五分鐘,香噴噴的麪筋就出鍋了!咬上一口,金黃的外衣酥脆可口,裏面的餡也是肥而不膩。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蘸醬吃,讓人吃了還想吃。

美麗的家鄉,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勞動人民神奇獨特的智慧讓這裏誕生了獨一無二的麪筋。它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也在我的心裏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