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辛棄疾的作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辛棄疾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辛棄疾的作文

關於辛棄疾的作文1

“請大家翻到書本第45頁,今天我們學習宋元的都市與文化,同學們做好課前預習,時間兩分鐘。”我翻開書,開始預習。預習到一半的時候,我突然看到一尊手握寶劍,威風凜凜的將領塑像,這是誰呢?

老師開始了講課。“首先我們來了解一個人。”PPT上馬上放映出一張威武不屈的臉,跟我看到的一模一樣。“這是南宋抗金將領,也是偉大的詞人——辛棄疾。”原來如此,我仔細端詳着他的臉,他眉宇之間那種堅毅精神讓我不禁嘖嘖稱讚。

“那一年,辛棄疾出生於金國,但逐漸長大的他,知道了自己的民族。於是,他毅然南下投奔宋朝,開始抗金斗爭。他在南宋朝廷任職,在與金軍作戰時也立下了不小的戰功。”這使我對辛棄疾有了新的瞭解,我本認爲他只是一個詞人,沒想到他還是一個偉大的抗金將領!我在心中給他豎起了大拇指!

“可是,因爲種種原因,他被朝廷中的小人誣陷,罷了官,無法從事抗金事業。他異常悲憤,雖隱居山林,但仍有一腔愛國熱情。於是,這才讓今天著名的《稼軒長短句》流傳於世。”

這時,我彷彿看到了辛棄疾眼中報國無門的悲壯,也讓我瞭解了當時政治的腐敗之極,更讓我爲當今強大的中國而自豪。

辛棄疾鬥爭失敗了。爲什麼?因爲他的思想是忠君愛國,最後反被君主背叛,導致報國無門,但他的抗爭精神與勇於獻身的愛國情懷,影響着一代代人。

幾個世紀後,辛棄疾精神終於得到了傳承。在中國領土被列強瓜分的時候,在民族危機來臨的時候,在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時候,有一個人挺身而出用他的思想拯救了中華民族,並在1949年成立了新中國。他,就是偉大的毛主席。爲什麼他能成功?因爲他的思想沒有受封建社會的影響,不僅是爲了愛國,而且還爲了人民。就這樣,他收穫許多的民心,才讓五星紅旗永遠飄揚。

今天的我們,也需要讓辛棄疾精神傳承下去。我們要努力地學習,堅強地走下去,做一箇中國的好公民,成爲國家的棟樑。

望着辛棄疾的臉,上面不僅寫滿了悲憤與報國無門的憂傷,但更突出的是他堅忍的品格與濃烈的愛國情。想着想着,我不禁吟誦起了他的詞:“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關於辛棄疾的作文2

打開《宋詞選》便踏進了歷史長河,我看到了遠遠的那個被烽火點亮,被硝煙染遍的南宋,它動盪不安,在風雨中飄搖:我看到兩面大旗插在這段時空上,遠處還有隱約的一個“遼”字;我似乎還看到了那位頂天立地的英雄和詞人——辛棄疾。

辛棄疾,你的一生,是一條迂迴的線,是一條悲壯的線。

從那“少年橫槊,氣憑陵,酒聖詩豪餘事”的少年時代,你便開始了戎馬生活。這是何等豪邁的少年英雄啊!你擁有“儒士爲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的“壯聲英概”,又曾“壯歲旗擁萬夫,錦突騎渡江初”,還有那“要攙銀河仙浪,西北洗原沙”的壯志豪情。

然而,是英雄又如何?還是得“看驚弦雁避,駭浪船回”。你捧上自己的碧血丹心,卻

“換得東家種樹書”。你哪裏想走?那淪喪多年的中原何時收復!你把心留在那萎頹不振的宋廷上。作爲一位歷任四朝的忠臣,你還是被複職了。不久又被罷官。你就這麼被當作一個候補官員似的調來調去,但愛國情愫卻仍然火一般燃燒着!

鬱孤臺下,江水濤濤;北固樓前,風光滿月,坐鎮淚光閃閃,眼中涌動着金戈鐵馬的豪暢和壯志未酬的凝重。淚一滴滴浸入鐘山雪地裏,滴進小山亭危欄邊。“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政局動盪,而將軍已老,壯志難酬。

兒女情長,不忍割捨,父母爲尊“孝”字當頭;國家,更是恩重如山,“忠”字爲萬民之首。情,是熱的,而歷史,是冷的。

作爲詞人,我讚美你的雄奇則健和深婉雅麗;作爲英雄,我感慨你的爲國忘我和情義深長。但我從歷史的長河帶着歷史的雙目望過去,我的目光透過你心中的烈火望去,那是卻是一片空虛。你哪裏不明白!你哪裏看不到結局!要是你放棄自己心中熱愛的'盲目,你曲線的人生哪裏會是一個悲劇!

愛國愛民,你愛得沒錯!但那哪裏還值得你愛,使你走進了水深火熱的憂愁中。

也許陶潛的避世是一種明智,既然不能力攙狂瀾就留下自己的心吧!悲劇感人肺腑,但我們不需要悲劇!我們需要的,是你心中如火的愛國精神。

關於辛棄疾的作文3

以前我一直覺得辛棄疾是文武雙全卻鬱郁不得志的,雖然曾經有過短暫的輝煌,但更多的時間是用詞來發泄自己心中的憤懣之情。但是通過一些關於他的軼事與生活中的小側面,卻讓我覺得辛棄疾在我眼中變得更加飽滿,更加立體。

很多人都知道,辛棄疾在疆場上成名,二十三歲時就帥兵五十奇襲五萬金軍大營,不僅自己平安的出來了,而且還活捉了叛徒,策反了被逼迫投降的幾萬人。此舉“壯聲英概,懦士爲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我總覺得馳騁沙場的辛棄疾應該是高大挺拔,英姿颯爽的,不過史書上說辛棄疾膚碩體胖,紅頰青眼,目光有棱,精神壯健如虎。聽上去有點嚇人的,也完全顛覆了我心目中辛棄疾的形象。不過細細想來,粗獷的樣貌中似乎也透着一股將士的豪氣。

多年馳騁於疆場也造就了他熱情豪爽,不拘小節的個性。辛棄疾生平交遊廣闊,尤其喜歡認識和自己一樣志在北伐的朋友,藉此大家在嘴頭上收復失地、直搗黃龍。朱熹和辛棄疾是多年的朋友,但因爲朱熹是被朝廷封殺的對象,死後朋友學生沒人敢去送葬,只有辛棄疾寫了祭文去哭拜。即使朋友被朝廷封殺,卻仍去弔唁,也足以顯示了辛棄疾的大膽和對朋友的忠誠。

辛棄疾有一首詞中說“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閒看。”(《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講的是他看到小孩子偷梨、棗,卻並不去管,只是在旁邊靜靜地看着。從詞中也能看出來辛棄疾的慈祥寬厚慷慨,他大概也是明白,小孩子偷梨棗也許只是爲了找刺激玩玩而已,也許他從小孩子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許他以前也曾這麼做過麼?其實當辛棄疾寫這首詞的時候,他的境遇也不是很好,但是就自己身邊之事而非國家的大事,他卻不那麼斤斤計較,甚至以爲樂。由此也能看出他性格豪放。

其實現在在我看來,辛棄疾不僅僅是一位因不被重用而不得志,總在詞中發泄心中憤懣的“悲情英雄”,通過了解他生活中的一些小側面,也足以看出來他在疆場上的膽大豪放、不拘小節也同樣體現在生活中,很多時候他也就只是一個很普通、快樂、講義氣、甚至有些可愛的人。

關於辛棄疾的作文4

聽慣了“衆裏尋他千百度”,原貿然以爲辛老是僵臥溪堂、佇立愁苦的詞家。殊不知辛詞婉約中的淡淡情愫含有深沉的政治意味。“詞人的本色是武人,武人的本色是政人”。有人說他的豪邁詞作稍過了火,也有人說他晚年開始收斂、甚至懦弱。我認爲這些言論都無法恰如其分地評價辛棄疾。

他,以武起事,由文而武。在手執軟筆時,他失去了鋼刀利劍,但沒有失去一個武人的信念。他真正奔走沙場的時間只有二十餘年,但他的一生可以說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武士。他是一個悲憤的武士。閒置二十年對一個滿腔熱血的武人來說豈止是羞辱。“閒愁最苦”、“煙柳斷腸處”都無法真實地描繪辛棄疾心中的痛苦。能讓一個九尺男兒寫下“斷腸”之詞,可見他的內心已被煎熬地何等苦悶!後人讀着他所謂的婉約名作,讀到的是令人怵目的呼喚,使人感受到在他內心堆積已久的憤懣。

他也是一個可悲的武士。我們能清楚地聽到他一遍遍的哭聲、一次次的表白。“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看着金人的勢力日益壯大,南宋疆土收復可能日趨渺茫,再加上自己又不被委以重任,辛棄疾心中卻還是存有希望。他仍幻想自己的坐騎如曹操的盧那般奔馳於沙場。在大勢不在時,仍念着“贏得倉皇北顧”,再“問何人會解連環”,實在令人讀罷心中隱隱作痛。南宋局勢已無力迴天,空有滿腔抱負,任憑如何宣泄,也無濟於事。可辛棄疾依舊問着“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種心情已經不能用悲憤來形容,在後人看來,則已是一種可悲!難怪說他因愛國而生怨,聽說在一二零七年的九月,他去世前仍是嘴裏不斷這喊着“殺敵”知道嚥下最後一口氣。他有着岳飛的霸氣,卻不似岳飛的境遇。在晚年的詩作中,他流露出了些許感性的內容,在那首《青玉案》中,不在笑語盈盈中,不在寶馬雕車中的脫俗女子彷彿是他自己的寫照,他把自己比作是孤高自恃、自甘寂寞的奇女子,這無疑使人感受到他處境的悲涼。一個堂堂武人竟落得如此境地,真是人生一大悲劇。

辛棄疾的可悲緣於他的生不逢時。倘若他能遇到劉備、孔明這樣慧眼識才的君王將相,假使他能夠生活在國泰民安的盛世大唐,或許他的命運會改變吧。也許憑着強壯勇猛,它能助蜀漢一臂之力,抑或成爲像魏徵、狄仁傑這樣的賢相。雖然,中國歷史舞臺上會少一個大詞家,但肯定會留有辛棄疾的名字。辛棄疾作爲一名武士,一生都念念不忘着戰鬥,雖然躍馬橫刀的日子屈指可數,但他仍是一名武士,是一位被後人景仰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