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傾聽爲話題的作文15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以傾聽爲話題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以傾聽爲話題的作文15篇

以傾聽爲話題的作文1

傾聽是一縷清風,能吹散人們心頭的憂愁;傾聽是一絲陽光,能溫暖人們心靈深處的陰霾;傾聽是一滴水珠,能折射出人們心中的純潔;傾聽是……

傾聽,一個多麼熟悉的字眼啊!讓我的心中銘刻了這個字眼的是我六年級的語文老師,那時臨近期末了……

因爲臨近期末,語文,數學,英語都是半天半天上。那天下午,老師讓班長報詞語給我們默,我默得不好,心情很差。默完詞語,老師又讓我們默課文。那篇課文我不是很熟,結果可想而知,又是很差。我的心情就像被霜打焉了的茄子上又覆蓋着雪,很失落又很暴躁。老師讓我抄寫課文兩遍,我快絕望了,因爲這篇課文實在是太長了,我邊收拾書包邊嘀咕着。

突然,有人狠狠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立刻不容她說地便罵了她一通,搞得人家一頭霧水。而我罵完後纔想起老師還在教室裏,我差點暈倒,心想:真是可憐啊!等着暴風雨降臨吧!當所有人都走光了,只留下我和老師,我忐忑不安,正準備接受這場惡夢時,老師突然說了一句話:“想要成爲真正的品德兼優的好學生,你必須學會傾聽。”“傾聽!”我在心裏默唸着,當我回過神來時老師已經走了。

我一個人走在回家的路上,瑟瑟寒風絲毫不憐憫我,我不禁裹緊了衣服。這時,一輛熟悉的摩托車出現在我的眼前,哦,爸爸來了。我責備地問道:“你怎麼纔來呀!我都走了這麼長時間了!”原本想繼續問,可是突然有兩個大字出現在腦海中,遲遲不肯消失。“傾聽”我心靈一震,不知是怎麼的,我突然很平靜地聽爸爸說原因。原來爸爸是爲了幫我買課外書才耽誤了時間,我很感動,也很慶幸自己沒有罵爸爸。這件事更讓我難以忘記“傾聽”二字了。我坐上爸爸的摩托車回到了家。

直到現在,因爲傾聽,我有更多的朋友;因爲傾聽,我得到了老師一致的好評;因爲傾聽,我的眼光不再淺短……因爲傾聽,我改變了許多。而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啓蒙我的那位語文老師,是他讓我更懂事更完美。在這十幾年來對我影響最大的一個人,我想應該非他莫屬了吧!

以傾聽爲話題的作文2

仔細聆聽自然的心聲,它在哀嚎。

它有一個又一個很美很美的夢,只是夢。

小河之夢,褪去渾濁的外衣,換上嶄新的羽翼,可以無憂無慮的歌唱徘徊。不再成爲天然的垃圾桶,並非是它不想爲人們服務,實在是以它的殘年餘力再也承受不太多的污穢,它那殘損的胃再也經不住任何負擔。希望有一天,堤上繁花如錦障,孩童盡在水中樂,用叮咚的音符奏響生命的樂章。

海洋之夢,永遠是蔚藍的世界,是生命的孕育地,沙灘沙鷗成對岸邊徘徊。海面海鷗成羣嬉戲追逐。海下成羣結隊的海洋生物共同演繹着生命的樂章。不再有買賣,不再有殺生。它一直不曾懂得,爲何同時大自然創造的生物,卻又自相殘殺,上演着一幕幕血腥的生意,爲何,人與動物不可以和平相處?

森林之夢,永遠是羣鳥的天堂,是動物的樂園。永遠屹立在地球的個個角,它期盼的不多,活着而已,活着爲人們的生命努力。用最珍貴的綠貢獻出生命的顏色。它也不曾懂得,自己無私的燃燒着生命,換來的卻是道道利益的眼神,得到的只是一聲聲巨響後倒地而死。爲什麼同是大自然的兒女,人們卻連生的空間都不給自己?

百鳥之夢,家園,家園,親愛的家園,你看,那是它們的家,可是,僅僅一個小時的時間,那變成什麼?變成顆顆樹樁啊。它們希望有一片茂密的森林,僅僅一片而已。它們也不懂,同是宇宙的生物,爲什麼失去家園,亦或是生命。爲什麼同是大自然智慧的結晶,它們卻要流離失所,卻要倒在陣陣的槍聲中呢?

天空之夢,永遠是白雲悠揚,百鳥的樂園,你看,現在的它早已是灰頭土臉,根根大大的煙囪升起,道道黑煙籠罩在它的心頭,亦籠罩在人們的心頭,它多麼渴望有一天那裏是一片淨土,一片心靈的淨土。

動物之夢,聽,偷獵者的槍聲還在不時作響,看,一隻只鮮活的生命瞬間消失。而這一起又一起的悲劇的製造者正是人啊!生活在同一個地球的人啊!爲什麼?爲什麼。他們多麼希望,有一天不在有殺戮,不在有滅亡。

看看吧,聽聽吧,大自然在哀嚎,救救我們的家園,救救我們的“母親”。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它的心聲,都是它心靈深處的夢。

相信不久的將來,這不在是夢。好嗎?

以傾聽爲話題的作文3

枝頭鳥兒嬌俏的歌舞;園中花朵嫵媚的嬉鬧;世間萬物無暇的笑語。把它們連接起來,豈不是譜成一首來自中國的《命運交響曲》。即使沒有高昂的鋼琴,即使沒有貝多芬的精緻手技,也能從中感受出絕妙的天籟之音。

古老的校園街道,蒼翠的樹木,給人一種憂傷,給人一種寧靜。放學了,學校像突然失去色彩的圖畫,一下子安靜了許多,但不失它獨特的典雅形象……同學們都走了,只剩下我一人,我並不是故意,而是因爲我被一曲能把人引入夢境的曲子吸引了。翻過長滿青苔的小低牆,是一間破舊的老音樂教室,雖然相貌不雅,卻被一首首鋼琴曲描繪得惟妙惟肖,毫不失色。我隨着音符的牽引不禁的向那慢慢挪動腳步。

教室裏整齊地擺動着完整的書桌,卻佈滿塵埃,牆上過着肖邦級頂尖音樂人物的照片,上面明顯被罩上蜘蛛網,唯有那臺具有古老風格的被打掃得乾淨得發光的鋼琴還炫耀着它的容姿。一雙長滿皺紋的手在黑白鍵上輕輕地跳來跳去,猶如一個活潑好動的小孩,用他輕快的腳步演奏着《歡樂頌》,多麼歡快!絲毫不向人透露他的勞累。把目光投向旁邊的人,是一位已長白髮的女老師,她是我們學校的退休老師,這間教室只有她才能進進出出,鋼琴也是她獨有的。

她看上去很慈祥,閉着眼睛還是彈得準確無誤,她剛開始還沒發覺我,因爲她太入神了。琴鍵靜止,她把頭轉向我,她開始用一種疑惑,生氣的眼神看着我,我有些害怕,想離開。突然,她把我叫住了:“你怎麼會在這裏?放學怎麼不回家”“我…… ”我用吞吞吐吐的話回答。“我喜歡聽你彈琴,所以……”她見我很陳懇,沒趕我走。我們從讀書慢慢聊到人生,她突然告訴我,這間教室是她和她丈夫以前共教的教室,如今丈夫已經做了天使,就留下自己和這臺曾四手聯彈的鋼琴,我從她眼中看到留不下的眼淚和深深的想念。

她允許我聽她彈琴,但我要答應她能帶更多人來這間教室。她打開旁邊的窗戶,一盞柔和的陽光灑了進來,溫和的落在琴鍵上。她揮動着熟練的手指彈了一首《追夢人》,她還是依舊閉着眼,我在她不注意的時候離開了,稍怕影響她,斷開這首思念的歌……

以傾聽爲話題的作文4

我的媽媽是聾啞學校的一名教師,她的學生都是有耳聽不到、有口不能說的聾啞孩子。可是我沒機會和他們一起玩,今年4月8日,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走進聾啞學校和聾啞學生一起上課,一起做操,一起遊戲。

一來到聾啞學校,我就驚呆了:這裏的學生雖然聽不見,但也會咿咿呀呀地“說話”。他們見了我,指指點點,都圍過來看我。媽媽推薦我去和他們班的“彈珠高手”錢嘉樂一起打彈珠,於是我便去會了會錢嘉樂。

說真的,我也只是一個“彈珠菜鳥”,沒幾下,我的綠色彈珠就被錢嘉樂的藍色彈珠緊緊逼住,好幾次險些被撞倒。終於,輪到我出手了。我努力瞄準錢嘉樂的藍色彈珠,用力一彈,結果射偏一大截。糟糕!我的彈珠在錢嘉樂旁邊一點點,靠近牆。我以爲死定了,但錢嘉樂太愛炫,想把彈珠射向牆壁,再反彈過來打我的彈珠,這一高難度動作以失敗告終。我哈哈大笑,隨意一彈,彈珠又一次掉在錢嘉樂的彈珠旁邊。這次錢嘉樂不敢大意了,對準一彈,我的彈珠被打中了,真不愧是高手!

聽媽媽說,錢嘉樂體育也是一流的,籃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樣樣行。我就去問錢嘉樂:“爲什麼你體育這麼厲害,打彈珠也這麼厲害?”他用手比劃着,用含糊不清的語言說:“我喜歡運動,我堅持練了好久了。”他黑亮的雙眼閃動着興奮的光芒,臉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說話間,上課鈴響了。我跟着他進了教室,是一節語言訓練課。我一直以爲生活在無聲世界裏的他們會像小鹿一樣安靜。其實他們的課堂比一般學校熱鬧多了。每人都有一面小鏡子,老師一遍又一遍告訴大家舌頭的位置和口型,還讓大家親手來摸一摸,感受一下氣流的強弱和聲帶的振動,並用小鏡子與他們自己的對照。大聲的含糊的音節,靈巧的雙手,豐富的表情,他們多麼希望能說話呀!

在他們中間,我深深體驗到他們學習的艱辛,也被他們學習的熱情所感動。雖然他們身有殘疾,但他們聰明能幹,自強不息,令人佩服不已!

每一個人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自己獨特的人生歷程,體驗着生活的五彩斑斕。殘疾人,也創造自己的一片藍天,讓愛,這跳動的音符,伴隨着我、你、他一路同行。

以傾聽爲話題的作文5

世界上從不缺少美妙的聲音,而是缺少真正能傾聽的耳朵。傾聽大自然,傾聽人世間,世界上有多少美妙的聲音啊!它們無處不在,時刻縈繞在我們周圍,只有用心去傾聽,才能發現這些美,收穫這些美。

春天,你能聽見第一場春雨的聲音。沙沙沙,沙沙沙……聽着這般生機勃勃的聲音,眼前便會浮現出一派奼紫嫣紅的春色美景。夏天,你能聽見蜜蜂撲騰着翅膀採蜜的聲音,嗡嗡嗡,嗡嗡嗡……多麼勤勞啊!讓人不禁想到了“採得百花成蜜後,爲誰辛苦爲誰甜”的詩句。秋天,你能聽見行將逝去的殘花在風中低吟着生命中最後的美麗詩篇。冬天,走出屋外,你能聽到雪花落下的聲音,它們是聖潔的天國精靈,娉娉婷婷地降臨凡間,爲大地銀裝素裹。讓我們用心去傾聽吧!將心靈沉浸在大自然中,仔細感受每一聲蟲鳴鳥啼,這能讓我們忘記塵世間的喧囂繁雜,洗滌我們的靈魂,讓我們真真切切感受到自然之美。

當然,不止在大自然,人世間也有許許多多美妙的聲音,等待你去發現。

普通的週末早上,匆匆洗漱後去上課,“過街要走天橋,小心車輛。還有上課要認真聽講啊!”出門前媽媽例行公事般在耳邊細細地叮囑,絮絮叨叨,那是母愛的聲音,真美!

路過小巷拐角處的煎餅攤,我停下了腳步。煎餅爺爺正幫一個小姑娘煎燒餅呢!伴隨着充滿誘惑的“滋滋”聲,餅的香氣撲鼻而來。媽媽說她童年的時候便有了它,這個小攤總能勾起媽媽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現在,與媽媽當年同齡的我也在傾聽着老爺爺煎餅時的滋滋聲,那是跨越了光陰的聲音,真美!

途經街心公園,朝陽照在孩子們稚嫩的臉上,孩子們天真無邪地歡笑着,無憂無慮地“啪啪”拍着皮球,聲音清脆響亮,那是童年的聲音,真美!

到了學校,一進校園,便能聽到同學們朗朗的讀書聲,讓我彷彿置身書的海洋。下課了,同學們之間嬉戲玩鬧的聲音與廣播裏輕快活潑的音樂交織在一起,那是青春的聲音,真美!

熙熙攘攘的人世間,萬物都在發出自己的聲音,千千萬萬個這樣的聲音匯聚在一起,就構成了自然和生活之美。學會傾聽吧,朋友。你會發現,有傾聽的地方,就會有美麗的花盛開!

以傾聽爲話題的作文6

雙休日,一個人靜靜地躺在牀上,總能聽到隔壁傳來的鋼琴聲,悠揚動聽。疲憊的身體像揉皺的紙被再次展平,一種難以言說的愜意由心頭滋生,向周身擴散……有時候,我們需要學會靜靜聆聽,那是睏倦之後放鬆自己的一種極好的方式。

其實,你周圍的一切每時每刻郡在以自己的方式演奏着不一樣的樂響,只要你願意聆聽便能聽見——春雨過後嫩草萌發的聲音,夏日裏樹木蓬勃生長的聲音,秋日裏百草凋零的聲音,冬日的午後溫瑗的陽光掉落在地上的聲音……或許那些聲音並不真正存在,但是你願意聽,用心聽,不就有嗎?世間萬物,無論什麼都應該或多或少地在每個人心裏留下些許痕跡。即使是那些極其微小的東西,也會像一滴水滴入水面似的在你的心底蕩起層層漣漪,留下一串串清脆的聲響。但前提是,我們必須留心生活,願意聆聽每一種聲音,記錄每一個細節。

不僅該留心我們的周圍,有時我們更該學會聆聽自己。我們其實並不完全解自己,或者說我們並沒有自己所想象的那樣解自己。盯着鏡子裏的自己久也會覺得鏡子裏的那個人陌生,更何況那不同於雙目可及的外表,而是處在更隱蔽處的內心呢?所以,我們更需要聆聽自己。

偶爾靜下心來,全身心地放鬆,細細地聆聽自己身體的每個細節的脈動,你會越來越清晰地聽見心臟有力的跳動和血液流經身體各處的聲音。試着聆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慢慢地回想起以前自己做過的事,客觀地檢討,這時往往才能發現自己是否還存在着不足。這是修繕一個人的靈魂的過程。沒有人生下來就是完美的,只有在經歷磨難和自我修復之後,你才能一步步向着正確的目標邁進。聆聽自己,解自己,進而完善自己。

這個世界並不安靜,也不可能絕對安靜。別以爲白雲淡淡飄過的藍天是安靜的,也許當我們真的用心聆聽,靜心觀察,便會發現它原來在以一種喧鬧、奔騰的姿態展現在我們面前。學會聆聽後,那些看似平靜的過去會被點點滴滴地放大起來,豐富起來,記憶開始變得清晰,脈搏的跳動震動着你的耳膜——一個更廣闊的世界便會被你喚醒。

以傾聽爲話題的作文7

傾聽,是親近自然的方式;傾聽,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傾聽,是淨化心靈的藝術,傾聽自然的聲音,傾聽美妙的音樂,傾聽師長、朋友、同學真摯溫暖的話語……我們在傾聽中長大。

是的,只要我們熱愛生活,就一定要學會傾聽。別的不說,但是搭訕的深邃、曠遠,傾聽大河的奔騰、喧囂,傾聽一棵小草在風雨中搖曳的吶喊,傾聽一枚紅葉走向深秋是的平靜,傾聽檐角的如斷線珠的雨滴,傾聽蜿蜒的山路上此起彼伏的鳥語……

走進沸騰的生活,更需要一雙傾聽的耳朵。在講臺前,在人流中,在小巷的深處,在高樓的陽臺上,在奔馳的列車上,在溫馨的小家裏,只要願意,隨時隨地都可以傾聽,都可以傾聽到許多值得我們一生回味的聲音:傾聽街頭那個修鞋的老人,闡述他對過日子的精闢看法;傾聽一個重病患者,坦然面對生命的表白;傾聽那個屢遭磨難有屢次站起的男人悲壯的經歷;傾聽那個成功人士的徵地有聲的慷慨陳詞;傾聽那些讓熱血頓作潮涌的感人的情節……傾聽那一串串鮮活的故事,那一個個真實的足音,我們就會明白:這日子真的很精彩,這生命真的很美麗,這人生真應該演繹得如詩如畫。

在傾聽中,會感知生命的落葉不止在秋天,憂鬱和悲傷不能久駐心靈,孤獨也是一種美麗;在傾聽中,會懂得理解的艱難和重要,即使是陌生人的一抹微笑,也足以驅散滿懷的寒意;在傾聽中,會明白陽光公平地照耀你我,照耀輝煌和平凡;在傾聽中,會發現自己正在與一個博大的世界對話,所有的風霜雪雨,所有的世事滄桑,都只是一片自由舒捲的雲朵,都只是牆上滴答的鐘擺……

傾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章節。是傾聽,讓我們明白了什麼纔是真、善、美,讓我們彼此的手握得更緊、心靈貼得更近,讓我們積累了許多難得的經驗,少走許多不必要的彎路;是傾聽,讓一句簡單的話語,有了神奇的力量,讓那些瑣碎的小事,一下子變得無比地親切起來,讓那些平凡的日子,陡然增添叻動人的光彩……

以傾聽爲話題的作文8

晚風細入,薰香嫋嫋,弦弦顫動,餘音鳧鳧。幽雅婉轉的琴聲在我們耳旁起舞。聽,你聽到了嗎?

我愛傾聽,聽大自然的一切。春天到了,因爲天使來了,樸翼天使的鳴叫總是美的,聽一聽鳥鳴,總有一種在天際翱翔的愜意。炎炎夏日中,聽着鳥兒的鳴叫,就想和蝴蝶在一起翩翩起舞。即便是到了冬天,我也會倚在窗前,靜靜地等待天使的歸來。

相比鳥鳴,我更愛聽大自然演奏的樂曲。再也無法忘記聽風的樂趣。微風的時候,似乎沒什麼聲音,可當你用心去聽時,就會感覺到風兒在用它細膩的聲音和你打招呼。當勁風來臨時,那一聲聲呼嘯就帶來了無限的樂趣,沒有必要害怕,因爲他永遠不會傷害你。大自然對我們這些孩子很放縱的,因爲她知道我們是她的孩子,我們不繪傷害她。在大自然的溺愛中,在風兒的陪伴下,我們在笑。

我也愛聽雨。對於雨,我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好感,總是把雨叫做天空的眼淚。也許在我這樣一個長不大的孩子的眼中,雨也是天真的吧!雨小的時候,就像小溪流淌過自己的身體,雨再大些,就像河流在奔騰,在咆哮。當雨肆無忌憚的放肆時,就會有一種在海洋中無拘無束的快感。雖然豆大的雨珠砸在身上有些疼,我也會在雨中奔跑,去享受那野性的復甦。雨是我們成長的最好的夥伴。

大自然固然美麗,我更喜歡傾聽最聰明的人類,尤其是人的笑聲。傾聽孩子的笑聲,我聽出了無盡的童趣;聽大人的笑聲,我聽出了堅強;聽老人的笑聲,我聽出了歲月遺留下來的美好。

笑聲會帶着我們的故事在風中飛揚跋扈地放肆着,而我們的那些美麗如花的故事就這樣飛走了,飛向遠方,最終屈服在時間腳下,只有我們的笑聲還彌留在耳際,作爲永恆的紀念。

傾聽是一種享受,傾聽是一種樂趣,傾聽是一種發泄,傾聽是一種美好。傾聽那曉風殘月,聽那對酒當歌,聽那風起塵揚,聽那感花悲淚,聽那傾城之戀,聽那天荒地老……

又是一輪春夏秋冬,又是一番風花雪月,在這個美麗的如同花兒的世界中,你還在傾聽嗎?

以傾聽爲話題的作文9

飛鳥用啼叫歌唱生活,游魚用肢體傳達信息,我們用語言交流思想,抒發情感,表達對生命的讚美和自然的感嘆。這就是傾聽。傾聽是一種交流,是一種親和的態度,是我們解彼此心靈、領略大自然的悠悠路徑。我們要學會傾聽大自然的山風松濤、溪韻海嘯,學會傾聽他。

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人生是一首優美的樂曲,其中有歡樂的音符也有痛苦的音符。要認識這些音符,那就應該去傾聽。一旦你有這種認識,你就會覺得傾聽就在你身邊。人生又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有驟然翻起跳躍着的水花,也有波瀾起伏的大浪。要感受這海的心聲,那就應該去傾聽。一旦你有這種感受,你就會感到傾聽就在你身旁。

傾聽是心靈之花。傾聽能折射出純潔而熱情的光芒。傾聽是一縷清風,它能吹散籠罩在人們心頭的陰霾;傾聽是劃破漆黑夜幕的流星,能給人們帶來希望;傾聽是一朵開不敗的花,它能綻放出生命之蕊,換取人們的欣賞和信任。

傾聽長者的教誨,就如同讀一本好書,實乃受益匪淺。傾聽朋友的訴說,與朋友共同分享快樂,分擔痛苦,讓朋友感覺自己不是孤單的。傾聽他人的牢騷,讓他人感到舒暢、滿足和輕鬆。閒暇之際,獨步山間樹林,傾聽大自然的聲音:鳥兒的歌唱,昆蟲的啼叫,小泉的嗚咽,山風的呼嘯……讓人尋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熱土,讓人尋回內心深處最美麗的真實。

在跋涉的道路上,跌倒時希望有人扶持;憂慮時希望有人分憂;寂寞時希望有人陪伴;失敗時希望有人鼓勵。這都需要傾聽陪伴。渴望傾聽之人對傾聽的嚮往,如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般迫切。傾聽是春天剛發芽的嫩草,充滿活力與希望,也給人帶來新生力量和希望之火。傾聽猶如炙熱的夏日裏的一陣涼風,把枯燥與煩悶一拂而盡,送來愉悅輕鬆的感覺。

當你失落時,一聲清脆的鳥啼能給你安慰;悲傷時,一陣清風能給你開解;彷徨時,一泓清泉能給你幫助……傾聽在呼喚,我們需要傾聽。朋友,難道我們不應牽起傾聽之手,去創造更加精彩的人生嗎?

以傾聽爲話題的作文10

就算一個人在怎麼古怪冷血終究也將有一首歌打動她心扉,只是她不願說出口。——題記。

勵志的歌?我的心好殘忍,不再去感悟。我心中已沒有當初最天真的夢想,沒有我執着的信念,那首我曾爲最癡迷的《我的未來不是夢》消之心頭。誰能拯救我的世界?路是沒有盡頭才更精彩,可一種奮鬥的勁頭早化爲泡影在幻覺中浮現。

懷念的歌?失去後就不必再尋找,它只能是一段給予不起的獨家記憶。

想念祝福的歌?能去滋潤自己心靈的溝壑,抒發出真摯的情感,是一種心靈安慰藥。

周華健的一首《朋友》讓我不知不覺的想起了你。就讓我把一切祝福的思念心願寄託給遠方摯愛的朋友—孫睿哲。

秋天的一切都走的過於太匆忙,正如蒼老的葉子隨風離去,她也在我們不經意誤會中離我而去與她媽媽走進一個繁華而又陌生的浙江省。我想我是你最好的朋友最知道你的經歷,痛苦與辛酸。難道因爲我那不可告人的誤會你就不告訴我你要走。是因爲你良心懺悔無法敢面對我?好傻,一個真心朋友會計較這麼多嗎?爲了你我寧可放棄所有包括最親近的人!讓你們再次回溫記憶。幸好,我找到了她親人的電話鼓足勇氣撥通電話,我們道歉,聊着聊着曾經的快樂不禁都哭了。沒說完的話語最終被她媽媽的“快點不趕趟了”掛斷。我想你就這樣匆匆的走了,我們不會再聯繫。因此這通電話是我們最後一場友誼鑑證,原以爲你走了我們的情誼也會變味道,可恰恰相反,我們一直保持聯繫,情誼越來越濃。正所謂了萬水千山也擋不住友誼!

仲秋那天她的任性加上另些因素就被繼父無情痛打一頓,有了輕生念頭,不,不可以,你要堅強!你的堅強就是爲了我們那麼多艱辛歷程敖過來建立的淳厚友誼,現在不要一點瑣事而不輕風吹破壞你媽媽喜歡的家庭!

記住:你生活中還有痛,仍舊好好活下去因爲還有我的陪伴。我相信你過得會很好,無煩惱像天真孩子似的,笑對人生坎坷,因爲你的笑是我一生的最重要。相信我會永遠在你身邊圍繞!

以傾聽爲話題的作文11

清風閒坐,白雲高臥,百花爭豔,綠濤如浪滾滾來,洗耳恭聽——是春的聲音。

驕陽似火,閃電霹靂,暴風驟雨,流嵐虹霓,敞開心去聽——是夏的腳步。

秋高氣爽,萬里無雲,碩果飄香,稻浪翻滾,細細瑣語,聽——那是秋的音響。

彤雲密佈,北風捲地,霜冷長河,玉樹瓊枝,叮鈴……靜聽——是冬的激情。

靜靜地閉上眼,聽……

一首漫長、優美的樂曲緩緩流入心境。它,安靜,祥和,雖然沒有金屬質感的打擊樂,那熱力四射的節拍,但它的魅力卻絕不亞於流行這個世界中的任何一種音樂。

這種對大自然的欣賞,使我懂得了如何靜下心來“傾聽”。

傾聽,是一種交流,是一種親和的態度,是我們瞭解彼此心靈,領略大自然的悠悠路程。

傾聽,是心靈之花。它能折射我純潔而熱情的光芒;傾聽,是一縷清風,它能吹散籠罩在人們心頭的陰霾;傾聽,是劃破漆黑夜幕的流星,給人帶來希望;傾聽,是一朵不敗的花,它能綻放着生命之蕊,換取人們的欣賞和信任。

當我失落時,只要有一聲清脆的鳥叫便能給予我安慰;悲傷時,只要有一陣清風便能化解;彷徨時,一聲“指點”便能給我莫大的幫助……傾聽,它在呼喚,我們需要傾聽。

融入音樂的世界,傾聽——寧靜、溫暖便襲上心頭,滲透到內心的每一個角落。

對音樂的傾聽,使我愛上了傾聽琵琶,愛上了彈奏琵琶。

此後的每一天,我總伴着夕陽,從那根根細如頭髮的絲絃中流淌我一種意味深刻的聲音,那蝌蚪似的音符如行雲流水般在我的指間跳躍,我的心與那音樂,融在了一起。

傾聽,拋開世俗的喧囂,用心去聽,成了我每日必能體驗的。我從中感到了滿足與快樂,因爲我比其他人多了一點傾聽的機會,並且是傾聽自己的心靈。

我便告訴自己,不爲別人,做自己的聽衆。音樂是最美、最和諧的。沒有慷慨激昂之詞,卻發人深省,傾聽,做自己的聽衆,真不錯!

是的,我是屬於我心靈的音樂,美麗而遙遠……

只有愛傾聽之人才會有這個心靈的朋友,方能領悟生命的真諦!

以傾聽爲話題的作文12

春風拂過,萬物復甦。嫩芽衝土而來,竹筍節節攀高,花朵含苞待放,經過一場淋淋瀝瀝的小雨,包裹着生命慾望的,終於綻放了,這清新又新生的世界裏,側耳聆聽,總經不住讚賞一句:“真妙!”

田野裏那一顆種子經過一個冬天的補眠,忍不住想伸伸懶腰,打個哈欠,卻因爲土壤的掩埋活動不開,小小的他想要看看已經點綴着綠意的世界,他憋着那一股勁,讓全身充滿了力氣,“噗——”短小地清脆的一聲響過後他出來了。青綠的他忍不住發住了孩子般銀鈴的笑聲。

視線稍稍轉移,順着樹幹看,那歷經風霜的樹幹上醜陋卻堅硬的樹皮半聳拉着,仔細往縫裏看。瞧!是新的樹皮,新的樹皮隨着樹年輪的擴張慢慢地往外擠,外面的一層樹皮在掙脫了與樹幹的最後一絲牽連後“啪——”的一聲降落在鬆軟的土地上,歸根於樹根邊。新的樹皮也看着“陌生”的世界正努力的向外擴,他想看到的不只這些。

樹的樹枝上有一棵小芽被春雨淋過後也醒了,她感覺這樹枝裏的冰涼已滿足不了她所期望的視野,也許是感冒了,輕顫的樹枝上隨着微弱地一聲“阿嚏——”,一片冒着新綠的小葉子鑽了出來,她激動地東瞧瞧,西看看,伸了伸蜷縮的身體泛着新綠出現在這個世界上。

處是喧囂的城市,這座高聳的建築有着鮮紅的十字架。隨即在產房中,產婦在麻醉劑的催使已熟睡,她在睡夢中彷彿感覺她肚子裏的小生命已經在蠢蠢欲動了。“哇啊——”響亮的聲音即刻想起,產婦嘴角揚起了幸福的微笑,雖然是在睡夢中。

醫院遠方有個養雞場,每次都會有小雞破殼而出,那幼小的雞身,很賣力很賣力的啄出一個圓形的小環,它稍稍歇息了一下,用堅定的信念輕輕地啄着“篤篤篤——”這啄殼的聲音很沉重卻譜成了小雞出生前的前奏,“喀——喀。”這隻在蛋殼裏掙扎了許久的雞終於破殼了,它還未學會走路但在溫暖的廠房裏,它帶着一個甜蜜的夢,閉上了看到世界的眼睛,開始了第一次脫掉蛋殼的睡眠。

以傾聽爲話題的作文13

當人生步入老年,孤獨就會油然而生。並不是因爲其性格孤僻,而是在於年輕人所認爲的與時代格格不入。所以,當子女埋怨父母老掉牙時,當工作繁忙的子女長時間不回家時,父母的思念就化爲滿腹關心、問候瑣碎的語言,需要我們耐心的去傾聽,去了解,去關心父母的所思所想。

我的祖母今年八十歲了,人老了,話也就多了,但爸媽爲了一家人的生活,時常是忙完地裏的活又去外面打工,根本沒有時間去聽這些毫無意義的嘮叨。所以,每當我放學回家,祖母格外的“關照”我。和我一起聊天,談談學校發生的事。可是,以前的我對祖母的嘮叨很是反感、常常躲避或者心不在焉。或許是年齡太小,那時還不能理解老人心中的那份孤獨。現在我逐漸長大了,不過,仍就很不情願,用九年級學習任務重來推辭。而每當這時我就會聽到祖母長長的嘆一口氣,然後無奈地轉身離去。那蹣跚的腳步讓我想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讓我的心中涌上一絲淒涼、一絲愧疚。

直到有一天,我在網上看到了一篇名爲《用心傾聽孤獨》的帖子後,感觸很深。那篇帖子,讓我壓抑許久的淚水終於奪眶而出,並且從此不再反感。每次週末回家,我會主動去祖母房間,給她講講這一週學校的趣事,看到祖母專注的表情就像幼時懵懂無知的我,那一刻我突然覺得原來老人和孩子是一樣的,一樣需要別人用愛來呵護他們脆弱的心靈。學會傾聽,用心去傾聽,用語言去消除老人心中的孤獨。

其實,傾聽不僅是子女對父母,孩子對老人,也在於老師對學生,朋友對兄弟。當人生不得意,痛苦憂愁時,是最好化解的方法,自己用心傾訴,同伴用心傾聽,化解人生的不得意消除人與人之間的煩惱,解除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就不再困難。除此之外,傾聽還能培養自己的耐心,培養自己解決矛盾的能力。若一個人能真正用心傾聽,那這個人就是一個正真值得交的好朋友。

讓我們用心去傾聽,消除孤獨,消除悲傷。讓世界在傾聽中和諧,在和諧中進步,在進步中傾聽。

以傾聽爲話題的作文14

休息的日子,我總愛素面朝天,選個最舒適的姿態,穿最舒服的衣服,就那麼靜靜的靠在陽臺上聽歌。一杯淡淡的綠茶,一份安靜的心,一縷淡淡的發自內心的柔情。足以讓我沉醉其中,忘乎所以,置身在音樂的感動悲傷喜樂間。

一首接一首,音符在無定的空氣中飄蕩,每一首歌,背後都連帶着一個故事,或完美,或悽美。就這樣在不同的唱腔中,不一樣的感受下深深感動着我。彷彿口中那縷綠茶都有神氣的靈性,在舌間纏繞回味。靜靜的聆聽着,哪些被遺忘的事與物,人與情就慢慢的在腦中蔓延開來……什麼是悲,什麼是喜呢?人生也不過就是那一首首簡短的歌曲。有些傷感,有絲柔情,有些寂寞,有些……彷彿都在聆聽中多一份領悟感知。

常常有人問我,喜歡誰的歌。我說,不清楚,誰唱的,流行的,我一概不管,就在那一瞬間,能深深觸動我內心那根弦。能打動我的就是最美的最動聽的歌。幾年前的一個早上,在公交車上碰到一對在工交車上賣唱的夫婦,外表很平凡,當男人撥動響吉它,與女人深深的對視,女人微笑着唱歌,那刻像聽到天瀨之音,就那一瞬間,心被塞的滿滿的。有些突來的感動。女人唱完之後,男人遞上水,很是默契。走到我面前時,我很是真誠的遞過十元,對女人說聲:“唱的真好聽,真的。”

那一瞬間,我看到女人眼中的感動,竟然讓我有些鼻子酸酸的。許多年過去,但我常常都會回憶起那段畫面,當時給我的震撼真的太大,不知道是爲他們的恩愛所感動,還是爲她能在那種環境下能發自內心的歌唱而感動。

也就是那時候我愛上韓紅的歌,清楚記得女人唱的是韓紅的“天路”。那段時間我瘋狂的愛上這首天路,愛上它的真情表露。有那麼一天,突然聽到某家店中放的王若琳的歌,一下被她征服,低沉的嗓音,發自內心的吶喊,好像心中某個心絃被撥動。也是這樣反反覆覆的聽,常常忘卻周遭。

一首好歌,一個認真唱歌的人,一瞬間的陶然,一個用心聆聽的人,一份安靜的心,一縷縷情愁心香,多美的花面。歌悠然,茶已冷,腦海浮出一行字來:“用心去聽,即爲美麗。”

以傾聽爲話題的作文15

傾聽,就是集中精力,開動腦筋,認真聽取。一個謙虛好學的人,一個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個善於反思、自強不息的人,永遠懂得傾聽。

傾聽,是親近自然的方式;傾聽,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傾聽,是淨化心靈的藝術……

傾聽自然的聲音,傾聽美妙的音樂,傾聽師長、朋友、同學真摯溫暖的話語……我們在傾聽中成長。

有人總是抱怨:“這個世界太醜陋,太單調,太貧乏。我們能聽到的只有物慾橫流的聲音,人們在不擇手段獲得錢財後恐怖猙獰的笑聲。”其實,你不必抱怨,因爲你的心中已經被這些世俗所給包裹,所以你纔會這麼以爲。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傾聽的東西,你之所以沒有聽見是因爲你的耳朵被污染,你的心靈被污染。

在某個你閒暇的日子裏,騎着單車獨自一人或與好友相邀來到郊區,與大自然接近,與你的心靈接近。找一條清澈的小河洗洗你的耳朵,徹底地洗一洗,將那些堵塞、污染你耳朵和心靈的雜質洗出來。洗之後,你的心中會無比的舒暢,因爲此時你的心中沒有那些羈所,有的只是你欣賞美景的閒適心情。然後,找一塊柔軟而又碧綠的草地躺下來,閉上你的眼睛,靜下心來,認真地傾聽、用心去傾聽你周圍的一切。你聽到什麼?你聽到自己和好友微微的呼吸與心跳聲,聽到草叢中蟋蟀們彈琴的聲音,聽到潺潺的流水聲,聽到鳥兒們正在歡欣的歌唱,微風吹過樹梢一點兒沙沙的聲音,聽到……

能不被自己所聽到的美景陶醉麼?你還在懷疑:這是真實還是夢境?怎麼會有這麼美妙的音樂,這麼多值得自己傾聽的聲音?條件反射般的,你揪一下自己,疼的,這是真實的。驀地,你明白不是因爲沒有“天籟”值得自己傾聽,而是因爲自己聽不到。你還明白爲什麼陶淵明能寫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樣超然脫俗的詩句,爲什麼郭峯能將《空山鳥語》寫得那般空靈,因爲這一切的一切,你都感受得到。

世界上並不是缺少值得傾聽的“天籟”,而是缺少善於發現與傾聽“天籟”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