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無疆》讀後感(通用8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行者無疆》讀後感(通用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行者無疆》讀後感(通用8篇)

  《行者無疆》讀後感1

斷斷續續讀完餘秋雨先生所著的《行者無疆》這本書,彷彿是一次奇妙的遊歷,心境豁然。立於書頁指間,書中美輪美奐的世界令人陶醉,風景觸手可及。一行字母、一條小巷、一片墓地、一份圖表、一座城堡、一羣閒人、一塊巨石、一面藍旗。古老而神祕的歐洲,厚重而豐盈的疆土,在餘秋雨先生的筆下,充實而釋然的拉開帷幕。

全書共分四卷,第一卷:廢墟,大海,流浪,歷史常常從這裏出發。第二卷:森林,山丘,古堡,歷史常常在這裏隱蔽。第三卷:熱鬧,精緻,張揚,歷史常常在這裏轉折。第四卷:蒼涼,寂寞,執着,歷史常常在這裏凝凍。四卷分別記述了他在南歐,中歐,西歐和北歐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描繪了四地區的滄桑鉅變和人文風情。

這本書也可以說是餘秋雨先生的歐行漫記,他與同行者一道遠行,前往歐洲進行社會考察和採訪。從南歐一角踏上歐洲大陸開始,由南至北,一路前行,帶領讀者走遍歐洲九十六座城市。無論他站在哪一座城市,他並不止於眼前的風景,總是要思考,思考這座城市的歷史,思考這座城市的文化,思考後人對這座城市的評價。意大利的龐貝古城廢墟,是大自然以火山的威力,瞬間凝固了一座鮮活的城市。可以想象,站在發掘出的廢墟面前,人類羣體在毫無預告的情況下集體死亡,霎時毀滅,是何等震撼,以至於作者在文中頻頻使用“勞累”和“心累”的詞語。知道羅馬,是緣於美麗絕倫,風華絕代的奧黛麗赫本的電影《羅馬假日》,唯美暖心的愛情故事外,羅馬的偉大與厚重,從每一扇舊窗、每一塊舊磚、每一道雕紋、每一處老藤溢出,獨具匠心的設計,意氣昂揚的姿態,無不彰顯出一種偉大和典範。作者筆下的羅馬假日,空靜之境,它不僅是一部影片,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北歐童話,一步跨進北歐,立即天高地闊。奧登塞,安徒生的家鄉,他出生的那間紅頂房,房間非常狹小,但卻凝聚了世界各國孩子們的目光,很少懸掛國旗的丹麥,把一面國旗端端正正地升起在那幢紅頂房上。一個不太在乎標誌的國家,終於找到了國家標誌。這是所有的童話集合而成的一個童話。

仍是那條小巷,卻空無一人,擡起頭,月色已高掛,路燈閃爍着昏暗的光芒,暗淡中流露着寂靜。路旁有一扇質樸的暗紅色門,剛要輕叩,卻又被這門的色彩所吸引。時淺時濃的紅輔滿每一處,因爲經受歲月的洗禮,油漆已失去了當年的耀眼,滄桑又何嘗不是一種美麗。再有輕叩之念,卻又緩緩放下懸着的手,門裏的人是不是已經進入了夢鄉了呢?在這樣的環境中睡眠也是非常甜美的吧。轉過身,白天擺出的幾張桌椅已經收了回去,只有一抹淡雅的月色投置於地上,盛開的幾株花兒也彷彿陷入夢境,低低地垂着蕊兒,空蕩蕩的小巷別有一番韻味。

讀着美妙的文字,心思徜徉。在作者博大精深的文字裏跋涉,移步換景,彷彿角角落落都新奇,又彷彿每一處景緻都熟悉,熟悉到可以透過文字,觸摸異國他鄉的微笑,觸碰無可奈何的嘆息。在有力度的溫暖和沉思中,靜靜體味,默默動容,就像作者在結語中寫到:“結語不是結論,任何真正的旅行都不會有結論”。他講完路上的種種見聞後,只是一聲輕輕的苦笑。他說:“一連講了那麼多地方,一定夾雜着太多的錯,但是即便把所有的錯加起來,也抵不過這樣一個事實:我們對歐洲的瞭解,遠遠超過歐洲對於中國”。

  《行者無疆》讀後感2

放假的時候老師要求我們看一本書《行者無疆》,要寫讀後感。實際上,《行者無疆》這本書我已經讀完好久,但一直都沒來得及寫讀後感,可能是最近太懶惰的原因,一直很喜歡餘秋雨先生的文章,讀完這本書讓我感受良多,明白了原來歐洲是這樣的美,她的文化並不是我們國人所瞭解的那樣的簡單。當國人沉浸在日韓的流行文化當中時,沉浸在自己的各類選秀活動中時,歐洲已經開始反醒自己,反醒到底是什麼力量使歐洲走向一體,走向成熟。

很多時候國人在急功盡力的做各類事情的時候反而失去了自己最珍貴的東西。所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是最爲經典的格言,這本書從南歐入手寫到北歐結束,總結了歐洲最爲主要的城市及他們的文化與歷史,和最值得看的東西,當你在閱讀時就好像是走在歐洲的大街上,體會着由於不同歷史時期遺蹟所產生的惶如隔世的感覺,非常舒服,這纔是真正的美。

可能我也沒資格評論這些,只是說說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感受,最大的`體會就是歐洲的高貴與平凡並存,偉大與平庸並存,紳士與野蠻並存,騎士與現代並存。這四個並存是我自己總結的,雖然歐洲人不多,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們的創造力和智慧。

依然在不斷的創造着奇蹟,其實現代的歐洲人已經不再完全守護於傳統,而是以更爲現代的生活方式存在,但是他們保留了自己的傳統,自己最爲核心的東西;我並不是在這裏做衛道士,只是覺得我們應該珍惜真正經典的東西。

  《行者無疆》讀後感3

沒有一處天地不是廣闊的,狹隘的只是你的眼界!沒有一處古蹟不是輝煌的,無知的只是你的學識!沒有一段歷史不是傷痕累累,淺薄的只是你的思想!沒有一段文明不是人類的財富,輕蔑的只是你的靈魂!

文化是世界的,文明是人類的,幾千年文明的起源與沒落,幾千年文化的興盛與踐踏,“餘秋雨”老師記錄着,思考着,嘆息着。《行者無疆》——走的之遠,行的之廣,愛的之深,惜的之切……駐足,往返,滄桑,孤獨,又夾雜縷縷喜悅。

行者獨步於遙遠的曠野,爲後來人度步出一往無垠的疆土。歷史真的是太長了,每一條街道都盛載着故事,每一座建築磊盛着盛世繁華,每一片廢墟都溢透着偉大。我們丟失了太多的記憶,瑣碎的,空虛的,甚至是無用的,但那確是最有意義的,意義就在於那些瑣碎的空虛的無用的纔是你最初的形成,於身體,于思維,也許那就是幾千年以前的你的存在。

探尋的本質也許就是流浪,當歷史不再走進傷痛,記憶不再承受責任,它或許會進入一種自我失落的精神恍惚。“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也只能稱之爲探險。文化如遠年琥珀,既晶瑩可鑑又不能全盤透明,一定會有一些歷史的沉澱,那纔是最真實的,真實無價!

  《行者無疆》讀後感4

最近媽媽看我對旅遊方面的書籍很感興趣,就向我推薦了餘秋雨先生的遊記《行者無疆》。

起初,我心裏有些爲難,覺得像他這樣的作家,作品肯定是深奧的,充滿哲理的,讀起來不會那麼有趣,有意思吧。媽媽彷彿看出了我的心理,對我說,不要把這當任務,也不一定要一口氣讀完,可以先從感興趣的內容入手開始讀,我相信你一定會有收穫的。不知爲什麼,媽媽的話打消了我的顧慮,自己心也靜了下來,認真地翻開書頁,仔細瀏覽着標題。這本書作者是分四卷(南歐、中歐、西歐、北歐)來記錄他考察歐洲九十六所城市文化,歷史及他的思考。我讀起來並不困難,而且書中內容豐富多彩,引人入勝。而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南歐篇中《南方的毀滅_龐貝古城》。我小時候看記錄片《龐貝古城》時,對那場大災難的可怕景象印象深刻。閱讀前我很好奇作者會怎樣描寫。在讀的過程中,我深深地被吸引住了,彷彿也跟隨着作者一起到了龐貝古城,看到了被火山灰掩埋的人羣,留下他們死亡前掙扎形體,在凝固後形成的“人形硬殼”;看到了瓦罐工場工人抱肩蹲地,一蹲就是一千多年;還看到士兵至死都站在城門口監守崗位;還有那些"人形模殼"表現出保護兒童和老人的姿態。看到了在龐貝古城災難降臨之時,處處閃爍着人性之光?。我的內心由開始的恐懼,悲哀轉變爲了溫暖。透過餘秋雨先生的文字,我重新認識了"龐貝古城",它不僅是歷史的回憶,還照映着災難降臨時人們優良的品質以及善良的人格魅力。

感謝作者帶給我的溫暖,同時也向我的夥伴們推薦這本書。

  《行者無疆》讀後感5

初讀餘秋雨,還是在中學時代,曾經因爲文化苦旅一書想踏遍這片風光旖旎山清水秀的土地,去與天淵地別的文明歷史邂逅,時至今日,已下江南數餘次,仍不能對蘇杭之文化時見一斑,更逾論從黃沙漫漫到吳越春秋了。然雖不能行萬里路,卻可讀萬卷書,尤其喜歡《行者無疆》這類旅行手札類的書,彷彿身臨其境,又惋惜身不能至。

很喜歡書名《行者無疆》,很有力量。說她是遊記手札,有些妄自菲薄,如果對歐洲歷史尤其是文藝復興沒有一定了解,讀起來會有些晦澀。她以一座座城池爲切入點,引出相關歷史,進而探究其文化,甚至挖掘出封塵的文明。從浪漫多情的南歐至嚴謹整齊的中歐,再到城堡皇室的西歐,最後抵達千里冰封的北歐,行走的力量支撐着他們一步步探索被時間掩蓋住了的文明。如果說只是把這些座古老城池的歷史與文明用文字方式呈現出來,即使餘的文字造詣再深,也終究輸在了深度上。而《行者無疆》的翹楚之處在於,她以歐洲文明爲座標對比了中華文化的缺失,行走在西方的石砌小巷又能看到東方的雲波詭譎。

身體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所以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結合到一起纔會相得益彰,學海無涯,而行者亦無疆。

  《行者無疆》讀後感6

6個月,餘秋雨走過了歐洲26個國家96個城市,《行者無疆》記錄了這一不同凡響旅程的全部感受,它是作爲考察西方文明的記錄,但卻又不僅限於只是記錄;是旅行但又不僅是一次他鄉山水的風光領略,更是不同文化的學習探索、風土人情的揣摩與體會,每一次歷史的背後都引發我們無限驚歎和思索。

讓人驚歎的是,無論餘秋雨站在那一座城市,他都並不止步於眼前的風景,而是要思考,思考這座城市的歷史,思考這座城市的文化,思考後人對這座城市的評價。我們很榮幸通過大師的眼睛,知道了歐洲這片鮮活了幾世紀的土地,歷經上蒼的考驗,它的國家和偉大的大師們的精魂永不逝去。它和古老的中華文明一樣,融入了世界大同的必然之中。

行者註定是孤獨的,是淒涼的、是痛苦的,但註定又是不可戰勝的。歷經無數的遊行,每次彷徨於陌生的都市,見證一次次的生死浩劫、歷史滄桑鉅變,心靈在一次次震驚和痛苦中游離,但這倘若無法摧毀一個戰士的心志,必將使得他更爲強大。我一直對行者這個詞十分敬仰,或許源自於水滸中“行者武松”的果敢和仗義的好感,亦十分嚮往成爲一個暫稱爲“行者”的旅遊過客,雖不得真諦,但還可在路上行走幾番。人一生至少有兩件事是還必須要做的,一件是旅行,一件是讀書,前者可以使你身體在路上,後者則可以使心靈遊歷於世界的歷史舞臺,但我覺得不純粹的去行走一番永遠都無法那麼的真切。

有那麼一天,讓我們都成爲一個自詡爲行者的過客,遊歷着世界上那麼多無盡的文明瑰寶,暫得那心靈的複雜,將別有一番滋味!

  《行者無疆》讀後感7

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堅持讀書,就是積累天才的一個過程。《行者無疆》便是一本好書。行者獨步於遙遠的曠野,素昧平生的未知,遭遇處處的難題,只因爲一個執着的信任,敢於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腳下,爲後來人度步出一往無垠的疆土。這種霸氣,也是我喜歡《行者無疆》的原因。

不得不佩服餘秋雨先生,這位著名的學者,走過了26個國家96個城市,記錄了這一不同凡響旅程的全部感受。他在全書思考的完整性和深刻性、文體的張力和自由上,更勝餘秋雨以前的幾部著作,筆觸比《文化苦旅》更優嫺、比《山居筆記》更開闊、比《千年一嘆》更從容。也還好餘秋雨先生是一位善於寫作的人,把他的思考與見解寫在《行者無疆》上,我今日纔有幸讀到這本著作。這本讓我收到啓迪的著作。如果我是諾貝爾評獎人,我真想給餘秋雨先生頒發一個諾貝爾文學獎。

我是一名旅遊愛好者,我很喜歡到有不同特色的地方去,目前雖然我也去過不少的地方,可是,自從我看了《行者無疆》,我才知道,什麼是旅行,什麼是旅遊。旅遊跟旅行的意義是不同的,在馬賽,餘秋雨先生在一碗熱騰騰的普羅旺斯魚湯中思考着主流與逆反的關係;在瑞士,他在滴滴答答的手錶指針中,談論着中國人追求名貴的心理……這思考的深刻性,並不是常人所能達到的,這本書所達到的境界與價值,是我說不清的,這也是我偏愛它的原因,這本書所引發的思考,也引發了我的思考,這也該引發社會的思考。

吸引我的不僅僅是這本書所達到的思想境界,還有那讓人歎服的惟妙惟肖的寫作手法,我感覺自己並不是在看書,而是已經被餘秋雨先生帶進了歐洲,從歐洲最南端的亞平寧半島直到冰天雪地的納維亞半島,走過了龐貝古城在熔岩的吞噬下的沖天火焰,穿過西斯廷教堂中米開朗琪羅的壁畫下的廳堂,與他一起去那26個國家96個城市。這就是《行者無疆》更神奇的地方。

我喜歡這本書,它帶給我很多東西,一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寶貴的感受,這本書不僅開拓了我的視野,還給我精神上的衝擊,彷彿感受到那年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頓悟的感覺,讓我受益良多,因爲這本書,我喜歡上了餘秋雨的其他作品,來年,我要把它們通讀,我會不斷吸收,不斷積累。

  《行者無疆》讀後感8

讀餘秋雨先生的《行者無疆》,一路伴隨作者走來,體驗了前所未有的心靈衝擊,領略了但丁、米開朗斯羅這些文學、藝術大師的風采,又一次觸摸了羅馬古城、溫莎城堡這些凝聚了歷史人文積澱的地方。歐洲的城市雖然多,但歷史卻各有不同,很難讓人有一個統一的概念,是寧靜?是閒散?是偉大?是典雅?是古樸?擬或是其他?我百思不得其解,於是,我決定拋棄這些理性的概念和分析,只保留最初的感性,去感悟歐洲,去捕捉那些令我震撼的歷史片段。

首先,是一個龐大的家族——美第奇家族。這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家族,統治佛羅倫薩長達九百年之久。它所作出的豐功偉績,就是實實在在地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但丁、米開朗基羅,這些在文藝復興時期涌現出來的文化大師,無一例外,都與這個家族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當我看到這裏時,很是驚訝,爲什麼文藝復興運動需要這個集政治與經濟大權於一體的大家族來推動呢?繼而我聯想到中國:爲什麼在我國曆史上不能發生呢?中國的政治家歷來與文人之間就有一種隔閡!諸如李白、蘇東坡這樣的文學泰斗,雖然受到最高統治者皇帝的青睞,但他們不約而同地受到了政治家的排擠、陷害,最終流落他鄉。另一方面,但凡中國的最高統治者與達官顯貴,必定把稀世珍寶藏於自己家中,獨自欣賞,令珍寶真正地稀世!反觀之,美第奇家族卻把珍寶放在博物館,供世人分享,這個不凡的家族,必將在佛羅倫薩人們心中,在歷代歐洲文人的心中佔有一席之地!

其次,我想說的是一位作家。歐洲是文化大師雲集的地方。英國有莎士比亞、狄更斯、拜倫;法國有雨果、巴爾扎克、大仲馬和小仲馬;西班牙有塞萬提斯;意大利有但丁。他們都是文化大師,爲文藝界開闢出一片新的天地。但今天,我要說的卻不是他們,而是一位叫哈維爾的捷克作家,也是捷克的國家總統。雖然說很多領導者都很有文采,但從書中摘錄的哈維爾的話來看,他應該是一位高水準的文化大師,同時,在他做總統的幾十年間,捷克政治經濟穩定,可謂是國泰民安。他的一句話更是讓我印象深刻、記憶猶新:“捷克需要的是教養,而不是強硬。”是啊,像捷克這樣的小國,再強硬也對抗不了近在咫尺的德國、英國,更不要說美國了。如果太強硬,反而可能招來殺生之禍。只有像哈維爾這樣一位毫無權利慾的文人才能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

最後,我想說的是一羣特殊的人——海盜。有人可能會說:海盜算什麼呀?這樣的人應該越少越好!其實,海盜不是強盜,他們不單純是瘋狂的掠奪。據考證,海盜大多也是有信仰的!而歐洲的海盜們更是一羣特殊的海盜,他們虔誠地接受宗教和法律。另外,海盜的冒險精神正是我們需要的,他們敢於向茫茫大海發出挑戰,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海盜,原本是一個恐怖的詞,在這裏,變得令人深思。

真希望有一天,能穿梭於各國的街道之間,追隨秋雨先生的腳步,去探尋我心中的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