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中如何給學生提供一個天然的牧場論文

一、提供感性創作素材

作文教學中如何給學生提供一個天然的牧場論文

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要想激發學生寫做慾望,就要學生從身邊去找素材,這樣學生纔會有的可寫,有的可想,纔會消除學生畏懼寫作的心理。如果語文老師在語文課上能緊密聯繫教學內容,聯繫生活實際,及時進行作文訓練,像結合現實生活評寫課文中典型人物;文章續寫;以詩引路指引作文等,都是優化作文教學的手段,會激發起學生的內心表達需要,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過程中的讀書和作文訓練的統一,不僅開發學生的寫作需要,還極大激起學生的創作熱情,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由過去的硬壓式寫作,變成爲開放式、興趣式寫作;由昔日的被動性下的“要我寫”變成老師指導下的“我要寫”自主性寫作,形成濃烈的寫作興趣和氛圍。激勵措施的正確運用,既能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又可調動其寫作熱情,很多學生受到獎勵和激勵後,以自願爲原則主動地參與寫作中去。

二、教師“下水”垂範,打開學生寫作源頭

教師和他們一起“下水”,能對他們的難處感同身受,作文教學也會有針對性。從作文教學過程來看,通過寫下水文,教師能對該次作文訓練的重點和難點了然於胸。教師把怎樣立意選材、謀篇佈局等切身體會告訴學生,並且以既成的文章具體地告訴學生該怎樣運用語言文字來表現客觀事物及所思所感。

教師寫下水文,要根據某次作文的重點和難點來確定,做到因文而異,因人而異,提高下水文的指導功效。一定要潛心研究學生在寫作時遇到的困難,然後有針對性地寫作。應按照學生的要求寫作,用學生的眼光觀察和表達,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使學生在“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困惑中產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之情。

三、改評互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

作文批改是寫作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寫一篇文章必須經過這個過程方能日臻完美。作文批改方式的改變實際上是學生寫作觀念的轉變,要讓學生意識到寫作是自己的事,不再是過去那種爲了完成老師任務而東拼西湊,爲了老師才寫作的觀點。

教學中筆者先讓學生自改,寫作完畢,反覆讀自己的文章,修訂錯別字,理順不通順的句子,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以此培養學生自改的能力。再要求學生以學習小組爲單位,小組之間交換批改,且做好批改記錄。批改完成後,每組派一名代表彙報批改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教師針對班級中的批改情況進行總結。 在作文講評過程中,筆者以學生講評爲主,本着多表揚少批評的原則,努力發現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適時點撥。對於寫的較優秀的提出表揚,並可張貼在學習欄,供全班學生欣賞,以起到激勵作用。教師把批改權、講評權適當下放給學生,實際是給學生提供相互學習的.平臺。學生在這個平臺中,不但培養了自己的閱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己的寫作水平也就自然而然的有所提高。

四、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1.深入生活。寫作的源泉來字社會生活,任何文章都是作者頭腦中主觀、能動的反映。教師應教育學生要深入到生活中去,要學會觀察,捕捉生活中的熱點,要學會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要把每天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以隨筆形式記錄下來,積累自己的寫作素材。

2.勤於讀書。學生時代應是博覽書籍的時代,學生的課餘時間很多,應教育學生抽出一部分時間用於讀書,讀好書,讀通書,讀書要留痕跡,要把讀、寫、劃相結合,摘記一些好的詞、句、段,並要寫好讀書心得。向學生推薦一些書籍,和他們同讀,並和他們交流讀後感。學生只有博覽羣書,纔會開闊眼界,纔會積累大量寫作素材,纔會提高自身文學素養。

3.多練筆。讓他們養成堅持寫日記的習慣,要勤寫讀書札記,多對社會熱點評述等。學生只有通過勤寫纔會提升寫作水平。把學生好的習作抽一定時間在課堂上或交流會上讀給同學們聽;有的送到校園廣播;有的給他們投稿,讓他們收到意外驚喜,激發他們寫作慾望,提高他們寫作水平。

4.多交流。教師應常組織學生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隨意地交流,談笑風生間會拉近教師和學生間的距離,學生也都暢所欲言,談自己近期看了什麼書,喜歡書中的什麼人物;談自己對實事的看法,發表自己的一些觀點;談自己在寫作上遇到的困惑、難題;還有的把自己喜歡的文章、段落誦讀給大家聽等等。

語文老師在作文教學時,要像牧羊人一樣,爲羊兒提供天然的牧場,任它們嗅着泥土的氣息,沉醉芳草的芬芳,品嚐牧草的鮮嫩,痛飲泉水的甘甜,盡情享受肥沃的草原給它們帶來的美好。學生也是如此,教師們要打開束縛學生思維的枷鎖,給學生提供寬鬆的環境,呼吸通暢的空間,讓他們大膽地放飛想像,作文教學纔會收到百花齊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