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說過一句很精彩的話:“‘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想的誕生。”教學中,如何點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使之敢於積極主動質疑問難,是一個值得認真研究的重要課題。爲此,我就如何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提問能力談點看法。

論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問題一般產生於特定的情境。要讓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就必須爲學生創設一個產生問題的情境。情境的創設一般可以是一幅圖片、一個動畫、一段影視、音樂或朗讀等等。

問題來源於實踐活動,創設問題情景的途徑有多種,都要利用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間接經驗。老師創設問題情景的辦法就是設法讓學生將要學習的概念與他們的經驗建立聯繫,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處於“若有所思”的狀態,方能做到“學”、“疑”、“思”相結合,逐漸形成問題意識和有解決問題的辦法。

如講解腔腸動物時,學生們對代表動物水螅都不瞭解,這時可以用實物,也可看錄像、模型或掛圖,甚至圖片,並且可以讓學生對比剛學完的單細胞動物,從而使學生能提出類似:水螅怎樣取食?水螅如何消化食物?水螅怎樣排泄?水螅怎樣呼吸等問題?很多學生由於受到所學知識的限制,不會用生物概念來提問,當學生提出的問題表達不規範或不容易理解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用更科學的詞語來表達。讓學生提問時,要給予學生提出問題的情境和範圍。沒有情境,就無法激發學生提問的慾望,提不出好問題來。

又如在上完“細菌”一章內容後,爲了使學生對葉綠素、光合作用、

自養生活、綠色植物四概念有較深入的理解,可設疑:細胞內含有葉綠素的植物,都能進行光合作用;能進行光合作用的植物,都營自養生活;那麼一切綠色植物都營自養生活,對嗎?通過這些問題逐個深入,步步提高,體現出與學生認識規律的一致性,有效地引導學生的思維活動向縱深處發展,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深刻性。

二、要結合教材,讓學生從課本中提出問題

課本是教學的重要資源,同時也是許多問題的隱藏之處。讓學生從課本中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不僅能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勇氣和能力,還能養成愛提問題的良好習慣,成爲激活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變“要我學”爲“我要學”。這就要求學生課後按照教師提出的預習提綱來進行自學,先閱讀、瞭解課本的內容,主動思考,積極觀察,發現知識中的可疑點,並轉化爲文字形式,帶到學校,帶到課堂,提出問題與教師探討進而解決問題。

如七年級生物緒論中,水可以運動,而貓也可以運動,於是學生提出:“貓和水都可以運動,爲什麼貓是生物,而水不是生物?”這樣有利於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果學生能持之以恆,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又可以使學生養成逐字逐句質疑的習慣,使學生對書本知識有一個深刻地理解。

學生提問十分踊躍,個個爭先恐後且持續很長時間。每節開始的`問題探討是培養學生提問能力的最佳時機,因爲它是學習某種生物現象的開始,而且學生有豐富的親身體驗和感受,只要教師創設的情境適當,必然能引發學生求知的慾望,提出問題也就能水到渠成。

三、營造課堂民主氛圍,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人在自由、輕鬆的心理狀態下才可能有豐富、自由的想象,創新思維的靈感往往是在緊張探索以後的鬆馳狀態下才會出現;也只有營造出一個良好的質疑氛圍,才能激發學生“提出問題”的興趣和勇氣。

1、體現“教學相長”思想

我國古代思想家韓愈認爲:“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

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這就是說,無論社會地位是高是低,年齡是長是少,誰掌握了道,誰就是教師。作爲新課改下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始終與學生保持平等的關係,把學生看成是發展的人,要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思考,有獨到的見解,師生間要保持零距離接觸,而不應當凌駕於課堂和學生之上。在教師的三尺講臺上應當時刻體現“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的教學相長的思想。唯有這樣,才能解除學生緊張恐懼的心理負擔,課堂上的主人才會勇敢的提出老師意想不到的、有價值的問題。

2、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徵

教學的核心理念是:爲了一切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教師必須尊重每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由於學生自身生理、心理特點,在課堂上不向老師提問的原因很多,諸如:怕提出的問題影響教學;更多的是怕提出的問題太幼稚,讓人笑話;還有是確實不能發現問題,無從談起;對於有些學生來說,即使發現了問題,要表達自己的見解還需要很大的勇氣。遇到以上情況,教師不能着急,不能埋怨,更不要譏諷,要保護每位學生的自尊心;更應當有針對性的點撥、誘導、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長此以往學生才能善於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從而激發求知慾,發展個性,展示自我,成爲課堂的主人。在每學期的第一節課我都對學生反覆強調:在課堂上我們每位學生都要學會傾聽,在教師講課時,每位學生都要傾聽教師的言語;在同學發言時,教師和其他學生都要傾聽發言者的意見。這是尊重他人的規則,也是受他人尊重的前提。我稱之爲“君子協定”。

如講授生物的特徵時提到了病毒,一個同學站起來問:“計算機病毒是不是生物呢?”下面有同學說是,有同學說不是,有的竊竊私語:“就他瞎問”,見此情形我說到:“不要忘記我們的君子協定”。在課堂安靜後,我沒有正面回答是還是不是,而是對大家說:“這個同學問得很好,

請大家利用我們剛學完的知識,自己判斷一下剛纔這個同學的說法,並說明理由。”通過大家的討論,大家用充分的理由達成一致的意見,計算機病毒不是生物。

教學實踐證明:寬鬆、民主、自由的環境適宜於創新能力的提高。只有這樣的環境纔會容忍甚至鼓勵多樣性、與衆不同、標新立異、獨特性和個性。也只有這樣的環境個體纔敢於甚至樂於想象、批判和創新。

四、對提出問題的學生及時表揚,激發學生提問的興趣

表揚不僅僅是對個別學生的鼓勵,也是對其他學生的鞭策。每個學生在回答一個問題後,都渴望聽到老師和學生的評價,特別是得到老師的肯定。對於那些提出不着邊際的問題的學生,老師要給予合理的評價,教會他們如何把問題表達得更清楚、更準確。老師可以通過對比學生提出的問題,對錶現好的學生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表揚”這個手段如何用的恰當對學生學習生物乃至整個班級的教學都會產生很大的促進作用。

萬事開頭難,對生物教師而言,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提問能力,應該持之以恆,循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