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

一、讓“生問”貫穿教學的全過程

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

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首先要有很強的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意識。課堂上,不能爲了省事而用“師問”來代替“生問”,應抓住一切可以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機遇,把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主動提出問題滲透在教學的每個環節中,讓“生問”貫穿教學的全過程。

1、在創設的情境中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情境是爲問題而創設,如果學生不能在創設的情境中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那麼情境的創設就失去了價值。因此,教師應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爲背景,展示一些有一定難度的課題,使學生不能單純地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習慣的方法去解決,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求知的需要,把學生引導到“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從而在創設的情境中能主動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例如,我在教學《折扣》之前,佈置學生調查商場裏有哪些促銷的手段,並重點調查一兩件商品的促銷情況,做好記錄。同學們在課堂上交流調查情況時,很自然的提出了一些數學問題。

2、在探究的過程中生成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探究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學的任務不僅是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還要能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生成新的問題,使學生的心理狀態不斷進行“非平衡à平衡à非平衡à平衡……”的轉換,從而積極主動地進入一個又一個探索領域,讓他們的思想逐步深刻起來,體驗逐步豐富起來。例如,我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新課的大概過程如下:

(1)學生操作:校園裏有一塊正方形的空地,現在把這塊地的一半種上月季花,剩下的種其它品種的花。請你幫助設計種花的方案,並表示出種月季花的面積佔這塊地的幾分之幾。學生在準備好的正方形紙上設計出不同的方案,交流比較後發現:……。這時學生生成這樣一些問題:這些分子、分母不同的分數怎麼會相等?什麼樣的`分數大小是相等的?其中有什麼規律?

(2)初步總結規律:學生通過觀察等式並討論,歸納出:一個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3)練習:

在括號裏填上適當的數:

①==②=

==

練習中學生髮現,規律用“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來表述不夠準確,又生成了新的問題:規律的表述怎樣修改?

(4)修改規律: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得出:一個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5)完善規律:引導學生反思,“乘或除以相同的數”是不是包含所有的數?再一次組織討論交流,最終歸納出分數的基本性質。

3、在總結與反思中質疑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要引導學生對前面環節的學習活動進行總結。每一次總結,不只是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回顧和梳理,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反思和質疑,進一步生疑,不斷提出新的有價值的數學問題。例如,《統計與可能性》(三年級上冊)第一課時的教學,我在課堂總結時讓學生質疑,學生就提出:如果紅球和黃球的個數不一樣該怎麼辦?這其實已爲下面的學習創設了問題的情境,同時又把學生對數學的探究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二、善待學生的提問

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還要善待學生的提問,正確處理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孩子天生好奇善問,而我們的教學常常卻使學生失去了這種天性,變得不敢問、不願問、不想問和不會問,這不能不說是教學的失敗。學生好問,教師要用心呵護,課堂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好奇善問的天性得到保持,還要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使每個學生都能敢問、願問、想問、會問。

1、營造氛圍,學生敢問

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學生主動提問的前提,只有在寬鬆和諧的環境裏,學生的嘴才能真正得到解放,他們纔敢說,才能自由表達,纔可能主動提出問題。教師要俯下身子,以一個朋友的身份進入課堂,走進學生,和學生在心理上拉近距離,從而消除他們的威懼感。只有這樣,學生纔會真情投入,積極參與,主動思考,敢說敢問。

2、恰當解決,學生願問

教師對提出問題的學生要尊重和關愛,對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要謹慎處理,恰當解決,是同學作答還是教師講解,是課內解決還是課外研究,是組織討論還是查閱資料……,一定要有明確的說法,切不可置之不理。簡單的問題,可由其他同學立即作答;問題過難或一時無法解決的,可佈置課後查閱資料或與老師、同學交流、研究;即使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無關甚至是錯誤的,也應該從維護自尊的角度出發,聽聽學生的想法,並用委婉的方法予以糾正,如果問題中有其合理和正確的成份,要給予肯定。教師只有對學生所提問題解決恰當,學生今後才願意提問。

《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