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提問能力

[摘要]在教學中學生能否提出問題,關鍵在於教師的啓發和誘導。不管學生提出的問題在教師看來是多麼的簡單,都應積極鼓勵。只要學生提出問題,就說明他在積極思考;提出的問題越多,說明思維越活躍,學習積極性越高;培養提出問題的能力不但可以使學生養成好問、多問、深問的習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及批判性。

國小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提問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培養;提問

陶行知說,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這裏把發明創造的起點歸於“問”。在當前大力提倡課改的背景下,鼓勵學生培養與鍛鍊自己提出問題的能力顯得更加重要。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該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呢?

一、努力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知識始於疑問。敢於提問、善於提問的“問題意識”是科學素養的核心。中學生受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的限制,缺乏敏銳的觀察力,不敢於發現問題。教師在課堂上要留有足夠的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與時間,還要儘可能多地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去思考,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自主發現問題所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情景,激發矛盾,促使形成問題意識。

如在教學《荷塘月色》這篇散文時,教師可先讓學生回憶八月中秋的夜晚(有明月的),讓學生各自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時氣氛相當活躍。接着教師可以不失時機地追問“如果月色朦朧,我們的心情將會如何?”“當我們心情不舒暢、孤獨苦悶時,是希望月色明亮,還是月色朦朧呢?”當學生興致勃勃地討論時,教師便馬上引人新課。

二、多方鼓勵,使學生主動提問題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充分肯定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並耐心予以解答,以不同的方式肯定並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因爲學生具有自信心,是影響其活動積極性和效果的必要條件。教師應在教學中強化學生的提問意識,這也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教給學生髮現問題的方法,應引導學生特別注意對關鍵詞的理解。具體來說,就是在講解新課時要鼓勵學生敢於追問,在知識的上下聯繫比較中要敢於反問,在總結知識時還要不斷地追問。

如在教學《流行服飾的非理性》這篇課文時,教師可就一些學生的穿着打扮要求他們談看法,提問題,並結合課本展開討論。其中就有一些非常現實而又尖銳的問題:“社會進步了,難道還要我們復古嗎?”“難道我們穿的服飾就不美嗎?”“什麼樣的服飾才叫美?”“什麼叫流行?”

同時,教師也經常在課堂上講解某個學生在課外的提問,或直接鼓勵學生自己來講,並對經常提問的學生給予適當的表揚。這樣長期堅持,定會激活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主動提出問題。

三、循循善誘,引導學生提問題

以疑引疑,是一種重要方法。教師可佈置預習內容,提供預習提綱,培養學生提問的習慣。課前有一定程度的思考,才能在課堂上提出更多更好的問題,也同時爲回答問題、解決問題提供了思路方法。如在學習《故都的秋》第1、2自然段時,給出預習提綱:1.北國的秋天有什麼特點?2. 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什麼作用?3. 南國之秋有什麼特點?4.作者寫第2自然段的目的是什麼?5.“秋並不是名花……是不合適的”一句是什麼意思?通過預習和思考後,在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了。

技能的形成過程是有階段性的,即有一個由初級階段到熟練掌握階段的過程,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也要遵循這一規律。爲了達到逼學生提出問題,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1.教學中不要把一切問題都講出來,應讓學生有問題可提。2.發現和提出問題要有個過程,切不可心急,欲速則不達。3.因勢利導,逐步克服爲提問題而提問題的傾向,使提問更有價值。

四、認真引導,讓學生善於提問

要使學生敢於提出問題,而且要善於提出問題,鍛鍊提出問題的能力,還要在“敢”和“善”兩個字上下功夫。

敢於提出問題。不要怕丟面子,不要怕問題提得不恰當、不對頭,遭人取笑。中國人好面子,是一大弱點,必須克服。善於思考並提出問題。學生面對已知和未知的東西都要多問一個“爲什麼”“怎麼樣”,不要拘泥於現成的答案或結論(尤其是語文教學),這樣纔有利於培養善於提出問題的能力。

國小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提問能力 [篇2]

任何時代的進步,任何創造的開始都是從問題開始的。我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也說過:做學問,先學問,只學答,非學問。學生做學問,就是要邊學邊問,只學着怎樣去回答教師的問題並不是真正的學習。當今的社會需要的是知識面廣、具有主見、且富有創新意識的人才。不會提問,不敢提問的學生,則不是創新型的學生。所以教學中,教師要把課堂上的問題下放給學生,讓學生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提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國小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提問能力》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