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課堂上如何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

當我面對沉寂的課堂時,我就會想起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能否有效地引導學生按探究的一般過程來完成生物學的知識,首先要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審視傳統的教學,我認爲如何培養學生提問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我們以往都是老師提出問題,學生竭盡全力去完成老師提出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怎樣才能成爲學習的主人呢?其結果往往是墨守成規,缺乏創新。要真正塑造創造型人才,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鼓勵學生勤於觀察,敢於質疑,勇於提問。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起點,所以中學生物教學應當將學生的“提問”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我認爲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在生物課堂上如何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

一、創設情境,發現問題

問題是教學的核心。作爲教師,除了培養學生具有生物學的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外,還要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既要勇於提出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問題,也要勇於提出自己進一步思考所產生的新的困惑,新的問題,前者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增強學習活動的參與性,後者可以使學習不斷引向深入,並帶動其他同學積極思考和參與。在新課導入時,要鼓勵學生勇於提出問題,在教學進行過程中,也要給學生留有質疑問難的機會和時間,讓質疑問難融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隨着教學活動的展開,學生的思維將會不斷地掀起波瀾,因此,質疑問難不應該是一次性的。那麼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呢?關鍵就是設法讓學生將要學習的概念與他們的經驗建立聯繫。教師要指導學生將疑問用明確的語言表述出來,來解決實驗中的問題。

二、激發學生求知慾

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如能不斷地發現問題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爲了讓自己的學生享受到這種樂趣,並使之成爲學習的一種習慣,我採取瞭如下做法:

1、自我展示  每節課前,我都要抽出3分鐘讓學生自我展示。先由一名“相信自己行”的同學上講臺,讓其他同學隨意向他提上節課所學內容的三個問題,如果他三個問題回答過關了,他就擁有向全班同學提三個問題的權利,誰被難住了,就必須向全班同學表演一個1-2分的節目,所表演的節目必須讓同學表決通過,從而達到“我能行”。通過這樣的活動,使學生置於問題的情景中,既要敢問、樂問,又要會問、善問,努力進行旨在強化“問題”意識的教學探索;同時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提問的機會,及時保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樂於提問的興趣。

2、精彩的問題上黑板。  爲了提高學習效率,我在每堂課的最後,都要公佈下節課的教學內容以及預習的重點,並要求學生設計好問題。對於學生的問題,進行兩項處理:一是掌握預習的質量;二是篩選。由於精彩的問題可以到講臺去“亮相”,這就給學生們提供了一個自我表現和自我欣賞的機會,而我在講課時也可以直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減少了“無用功”。

三、積極引導,提供思路

“好問”和“勤問”,僅是“提問”的初級階段。在此基礎上,教師因勢利導,啓發學生掌握“提問”的思路和方向,提出思考性的問題,以達“善問”。

1、到生活和生產中找“問題”。生活中的生物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只要稍作留意,問題便滾滾而來,有些可能立時有解,有些可能一時無解,但記下來,日後也許會來個“柳暗花明”。如“針對學校環境中的問題,提出改善環境狀況的建議”,“你家裏每天產生的垃圾可分爲哪幾類?其中可以回收利用的有哪些?怎樣妥善處理家庭垃圾?回憶一下自己外出活動時怎樣處理垃圾的,它們是否回污染環境?”等。

2、到實驗中找問題。做實驗,並不是爲了驗證什麼,而是爲了讓學生“發現”什麼。因此在教學中,均採用探索性實驗,並在每一次實驗之前和之後都要學生想一想:(1)所用實驗材料和方法是惟一的嗎?能否換一換?(2)實驗操作是否最方便?能改進嗎?(3)觀察是否清楚?有好點子嗎?(4)實驗過程中出現了哪些困難或問題,能解決嗎?所以每一次實驗之後,我都會收到一堆的“點子”。當然有些是幼稚的甚至是錯誤的。但是,“發現”了,比沒有“發現”要好,“想”過了——即使是“錯”了,也比“不想”更好,何況其中不乏高見。

3、到想象中找問題。世人誤以爲只有藝術家才需要想象,事實上科學家也需要想象。由於事物發展的階段性限制,使人們不可能對任何事物的本質都能一下子準確把握。因此,不妨通過想象提出某種理論,這種尚未證實的理論稱爲科學的假說,科學假說是人們將認識從已知推向未知進而變未知爲已知的必不可少的思維方式,是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生物史告訴我們,假說方法爲各種生物學理論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生物課堂上如何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