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在我心中作文議論文

關於孝在我心中作文議論文有哪些呢?孝在中國傳統道德規範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國傳統社會倫理道德的基礎。佛教作爲外來文化,早在印度早期的經典中就有對孝思想的論述,傳入中國以後不斷髮展、豐富,形成了獨特的中國佛教孝倫理,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孝在我心中作文議論文,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孝在我心中作文議論文
  孝在我心中作文議論文篇一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這是孩童朗朗上口的《***規》中主修的第一門課——進則孝。是啊,中華幾千年氤氳沉澱的文化及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都主張“百善孝當先”。而《孝在我心中》裏的一個又一個孝感動天的故事不禁使我捫心自問,又使所謂的90後,00後深思。

在《孝在我心中》—書裏,最使我難以忘懷的就是那《用歌聲創造奇蹟》了。一個小女孩堅持不懈地用自己的歌聲喚醒處於植物人狀態的父親,小女孩崔彤對父親的孝與愛堆積起來的故事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更使我沉思起來……

崔彤對父親的愛創造了奇蹟,她對父親的孝流露於她稚嫩的歌聲裏。而現在的90後,00後的“小公主”、“小天子”們又是如何“孝敬”父母和疼愛他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呢?大把大把揮霍着父母的血汗錢,習慣了一身名牌,卻不知父母從沒買過貴的衣服;爲自己的生日吵鬧着要辦一個奢侈的Party。卻不曾記住自己父母的生日是幾月幾日,也不曾想過父母和爺爺奶奶們這一輩子也沒有這般奢侈過。本該是奮鬥的年紀,即迷戀了享受。甚至以爲父母理所當然地應成爲自己的“奴隸”,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寵愛作爲自己物質追求上得寸進尺的工具……

父母的愛是雨中傾斜於你的傘;父母的愛是遠在他鄉牽掛於你的電話;父母的愛更是點點滴滴難於言表卻真心流露於你的家常小事!可你又給了父母些什麼呢?

善待父母、孝敬親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最根本的知己。從呱呱墜地到今天的花樣年華,含辛茹苦的父母爲我們的成長付出了太多太多,無論在哪裏,他們都時時刻刻牽掛着我們。可我們是否做到孝敬父母?難道對於父母的愛,我們只索要而不回報?

不,我想,作爲祖國未來棟樑的我們不能這樣,不能成爲自私自利,不懂孝道的人,不能泯滅那做人的根本啊!或許《孝在我心中》裏感人至深的事例我們未曾經歷也還未曾做到,又或許我們沒有用愛用歌聲往創造奇蹟,沒有小崔彤的那份恆心與孝心。但,讓我們堅信爸爸媽媽的愛吧,讓我們更加理解他們,體諒他們,也讓我們用自己的眼睛,用細膩的心往體驗那從未曾減少的濃濃的關愛。

對了,我們還要有“孝在我心中”的意識,心裏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事事都想想父母吧!實在父母要的並未幾。也許就是父親放工時,你爲他遞上的那杯清茶;哪怕是母親勞累時,你爲她揉揉痠疼的肩膀;哪怕是他們生日時,你爲父母哼唱的一曲《生日快樂》。

小草尚且知道以茁壯的成長勢頭和鞠躬低頭,表示對陽光雨露的感激。草如同此,人何以堪?讓我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盡我們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地孝敬父母,真心地愛他們,就像他們愛我們一樣!不要等父母離開了人世,再來後悔遺憾,子欲養而親不待,那將是你一生的悔和痛!

慈鴉尚還哺,

羔羊猶跪足;

希看人世間,

孝愛永相傳。

  孝在我心中作文議論文篇二

週末,我懷着激動的心情看了《蘋果留給媽媽吃》這篇文章,文章主要是講述了一個只有9歲的女孩叫倪冬豔,她家裏很貧寒,她的爸爸已經去世了,媽媽又落下了殘疾,家裏的重擔壓在了這個年僅9歲的小冬豔身上,她一直孝敬媽媽,並獲得了敬老獎,當她到城裏去領獎時,服務員遞給她蘋果吃,可她怎麼也捨不得吃,把蘋果留給了媽媽。

看完這篇文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被文章中的倪冬豔孝敬母親的情景深深地打動了。一個大人照顧幾歲的孩子容易,而一個幾歲的孩子要照顧一個大人就太難了。這樣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然而倪東豔不但做到了,而且還做得那麼好。曾經有人說過要收養倪東豔,但是她拒絕了。理由是,爸爸去世前告訴她要照顧好媽媽,而且媽媽的話只有她才能聽懂,這是多麼純樸而珍貴的親情!這份情感,正是世間千百年來傳頌着的“孝”啊!

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特有的傳統美德。俗話說得好“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連動物都懂得孝敬,我們爲什麼不能呢?不,我們不是不能,是沒把孝敬放在第一位。我們應當孝敬長輩,讓世界的每一對父母,每一位老人感到不孤單,讓他們感受到:世界沒有將他們拋棄。

父母是我們的培養液,又是培養祖國花朵的辛勤園丁。真愛孩子的父母用知識澆灌我們,用關愛滋潤我們,父母教我們走路教我們說話,爲了讓我們過上幸福的生活,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他們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才!

古今中外,多少個孝的故事令我們感動,元末明初的王冕,在他七歲的時侯,父親就去世了,家裏就只有母親一個人來支撐,靠母親做些針線活供王冕讀書。可是,沒過幾年,由於田地的收成不好。母親再也供不起王冕讀書了,王冕只好給隔壁家放牛。從此,王冕每天就牽着牛到河邊放養,手裏還拿着幾本書,一邊放牛一邊看書。隔壁家對他還好,一天供他兩頓飯,還給他兩個錢零用,如果遇上隔壁家供給他的飯裏有肉,他不捨得吃,拿回家給母親吃。畫荷花賺錢後就買好東西孝敬母親。

一個那麼小的孩子,在那麼惡劣的環境裏就懂得孝敬父母,而我們這一代的小孩,不用幹活,不用養家,是多麼幸福啊!我們擁有的這些,不都是我們的父母用汗水換來的嗎?不都是父母給予我們的嗎?然而,我們卻不懂得孝敬父母,就連幫父母捶捶背,倒杯茶都不願意,難道我們不應該爲父母做這些嗎?

如今,我們都已經是十歲左右的孩子了,應該懂孝敬父母,孝敬長輩了。記得有一次,我爺爺生病了,病的很嚴重,就住進了醫院。每天,媽媽上班回到家裏,顧不上休息,就連忙煮起飯來,生怕晚一點爺爺肚子餓,我看着媽媽在廚房裏那忙碌的身影,以其臉上那勞累的神情,情不自禁的心疼了,連忙挽起袖子,幫媽媽洗菜。媽媽看到這兒,會心地笑了。我們把好吃的飯菜送到了醫院,爺爺吃了我洗的菜,誇我到:“我家的孫女長大了,真是一個會孝敬老人的好孩子!”

是的,孝心無價,作爲少先隊員的我們要時刻銘記,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們的傳統美德發揚廣大,做一個孝敬老人的好孩子。

  孝在我心中作文議論文篇三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古老民族,“孝”做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深深影響着每一位炎黃子孫。

人們耳熟能詳的《三字經》裏有一句“香九齡,能溫席”。說的是漢代因孝敬長輩而流傳千古的小黃香。他九歲喪母,這使他更懂得了孝敬長輩。

夏季,他幫父親把牀蓆扇涼,趕走蚊子;冬季,他用自己的身體把父親的牀蓆睡暖,再讓父親睡到牀上。小黃香學習刻苦勤奮,當有“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讚譽。

相傳在漢代有一個叫郭巨的人,家裏有一個九旬的母親和一個剛出生的嬰兒。由於家庭貧困,他只能選擇贍養母親或孩子。爲了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郭巨和他的妻子連夜將孩子抱到山裏,埋于山中。

百善孝爲先,歷朝歷代像小黃香和郭巨這樣的孝子不計其數。我們對“孝”並不陌生,似乎從懂事起,我們就常聽長輩們教育道:“要做一個孝敬長輩的孩子。”可事實並非如此。

上國小時,老師給學生布置了一個特殊的作業----幫父母洗腳。可現在的孩子多爲家中的“小皇帝”,家長也不願讓孩子受累。只是在孩子的作業本上籤個字應付作業罷了。

不僅是孩子,歌曲《常回家看看》更是體現了現在人們的生活特點。不停的找個種不回家的理由,空巢老人變得越來越多。老人們不圖兒女回家做很多事,只希望兒女們回家看看。

前段時間電視上常播放這樣一個廣告:一位老母親忙碌了一天,做了一桌飯菜,滿心歡喜地等兒女回家吃飯。可她卻陸續接到家兒女的電話,都說有事,不能回家吃飯。老人放下電話,獨自一人坐在沙發上,直到深夜……

隨着科技的不斷進步,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我不由得問:“這是怎麼了?”

現在,我們不需要孩子像小黃香一樣爲父母溫席,也不需要成年人像郭巨一樣爲母埋兒。那是不是說,我們可以把“孝”拋棄了?

不!不是的!孝不只表現在這兩處。孩子聽從父母,少讓父母操心;大人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常回家陪伴父母……都是孝的表現。

爲人父母更應該孝順於自己的父母,不能總爲自己找任何不回家的理由。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贍養父母,常回家看看,不僅僅只是盡孝,更是給孩子做出榜樣。

若連大人都不盡孝了,孩子念再多的“香九齡,能溫席”也是無用的。因爲他們並不知道怎樣做纔是孝敬父母。

“孝”在中華大地上存在了五千年,我們都應該發揚和傳承下去,不能讓“孝”消失在21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