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行作文4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研學旅行作文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研學旅行作文4篇
研學旅行作文 篇1

五月,恰是好時光,我們迎來了進入國中以來第一次的研學遊。

路上,我們說說笑笑,大家唱歌、誦詩、講笑話,不亦樂乎。車上溢滿了我們的歡聲笑語,本是陰陰的天,被我們的歡聲笑語所感動,太陽公公也露出了笑臉。

不久,就到達了我們的第一站——銀杏湖公園,進入大門就看到了我們熟知“音樂噴泉”伴隨着美妙的音樂,只見那噴泉“翩翩起舞”。噴泉池邊還有許多荷花,浮在水面。我們賞着路邊的美景,不知不覺便進入了遊樂園。

首先,我們直接奔向海盜船,坐在船上的人叫聲連連,下面的人翹首以盼,終於到我們了,爲了刺激,我特意選了船尾的座位坐下,海盜船啓動了,大家興奮地高呼,當海盜船到90度時船內的人有的捂着臉,有的低頭看鞋子,有的揚臂高呼,有的閉眼尖叫……海盜船下來後,大家如同靈魂出竅一般,甚至腿部都在抖。

其次,我們去坐了旋轉木馬,接着,大家因志趣不同,便解散了,我去坐摩天輪,在最高處裏拍下了南京銀杏湖樂園的所有景色。

在摩天輪的最高處,我發現這個樂園不僅有遊樂園,還有生態園,我便暗下決心去生態園轉悠一會。

一個吊橋隔開了生態園與遊樂園,卻彷彿隔了一個世界,這邊沒有吵鬧、喧譁聲、沒有尖叫與遊戲設施,有的,是那美麗的景色。

獨自走在橋上,望着兩邊的風景,一陣風吹來,橋下的水波光粼粼,水邊,是一座座綿延起伏的青山。橋,貼着水,水,傍着山,山一座挨着一座。所謂的青山綠水,詩情畫意,也就是這樣吧!

沿着小路,走向櫻花大道,雖然,樹上無櫻花,但是那條小道,多唯美啊!兩旁的樹向小道彎腰,樹上鳥兒的歡樂歌聲爲我們欣賞景色增添了一種靜謐的氛圍。

時光荏苒,不久,就到離開這兒的時間了,我們不捨地離開了這個“一地兩景”的樂園,回去休息了。

第二天,我們用完早餐便去了何園,一個多小時的路程,並沒讓我們感到疲勞或無趣。

何園,也的確古色古香,室內奢華的家居,室外,別出心裁的建築,無不體現出古典之美!

離開了何園,我們去了最後一站——瘦西湖。“煙花三月下揚州”來到揚州,必遊“瘦西湖”。在這,許多文人留下了膾炙人口的篇章。素雅之美,這兒,也是可以稱上的。

研學旅行作文 篇2

在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春天,我們的研學旅行開始了。我們乘坐的大巴車在公路上奔馳,望着車窗外一輛輛風馳電掣的小轎車,有種居高臨下的感覺。

不一會兒,到了東渡苑,我們舉行了開營儀式,參觀了鑑真東渡的過程。望着雄偉壯觀的東渡船,我爲鑑真師傅百折不撓的精神而讚歎。不知不覺中,我們又來到了常陰沙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我們在常陰沙花海進行了野餐,同學們三五成羣,將自己帶的食物拿出來,真是琳琅滿目,色香味俱全。晚上的生活更豐富,同學們都在七手八腳地忙着包餛飩,我也學着包,雖然包得很醜,但吃着自己親手包的餛飩,心裏感到無比自豪。成長儀式上,我們欣賞了精彩的節目,有舞蹈、獨唱、器樂演奏,還有相聲、小品等,師生同臺表演,一片歡聲笑語。到宿舍睡覺更搞笑,先是套被套,大家都不會,有的同學自己鑽進了被套裏,引得大家捧腹大笑。該睡覺了,可大家還談論着白天看到的新鮮事,一個個興奮得睡不着覺。第二天早上,我們朝着農耕園出發,農耕園裏有許多家畜、家禽和各種植物,在這裏我們不僅學會了辨認它們,還看到了動物們的精彩表演,真是樂趣無窮。最後,我們參觀了檔案館後,徒步走向學校,可檔案館離學校有幾千米,徒步走一定很累,但我們沒有放棄,堅持到底。

研學旅行,既豐富了我們的`知識,又拓展了我們的視野,更鍛鍊了我們的能力和意志,我永遠忘不了這兩天。

研學旅行作文 篇3

在緊張的學習之餘,老師說要帶我們春遊,遊覽家鄉桐城的名勝古蹟,舉行一次“研學旅行”。大家聽了,一片歡呼雀躍,我也十分開心,難得和同學一起出遊。

素有“文都”之稱的桐城,自古留下了許多的人文古蹟,雖沒有長城那樣的雄偉壯觀,也沒有西湖那樣的美麗清秀,但卻有不同尋常的文化底蘊,百年來吸引着許多文人墨客慕名而來。而這次旅行,也一定別有一番收穫。

心懷期盼,今天下午終於要出行了,媽媽答應和我一起去遊玩,也順便幫助老師照看一下同學們。下午來到教室,同學們個個興高采烈,畢竟書包裏不是沉重的書本,而是各種零食、飲料。一點半,我們一行人準時出發。這一支五十二人的隊伍,一路前行,很快來到第一站——六尺巷。

這是一條不起眼的小巷,這條小巷全長僅有百來米,寬度只有六尺寬。可就是這條不起眼的小巷,卻包涵着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和諧、寬容、禮讓,它將“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中的深意展現得淋漓盡致,它是桐城人民乃至全國人民完美處理相鄰糾紛的典範。

隨後我們來到了文廟,即現在的桐城博物館。進入文廟,正中通道便是狀元橋和下面狀元池,在科舉時代桐城的狀元回鄉必在此舉行跨橋儀式,想那跨橋者是何等的榮耀。再往裏,最令人稱讚的當然是大成殿了,進入大成殿,眼前的孔子,“四配”及“十二哲”的泥彩塑像體型龐大,神行兼備,栩栩如生,是桐城豐富文化內涵的代表,我們都虔誠地向孔子像叩拜。

接下來,我們還參觀了仿古城門——“東作門”。穿過“東作門”來到了桐城的古橋“紫來橋”,紫來橋原名桐溪橋,曾名子來橋,良弼橋,是桐城一座歷史悠久的橋。橋面上有很多車輪扎過的痕跡,可見古代從橋上經過的人和馬車之多。紫來橋取“紫氣東來”之意,表達了桐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體現了人民創造的智慧。

過了橋我們又來到東大街,這裏仍保留着明顯的中國古街道特色,路面全是麻條石鋪就,每塊條石長約三尺、寬約八寸、厚約五寸。這條街昔日爲桐城繁榮的商業街之一,兩旁商鋪林立,現如今卻寧靜得無人問津,只有老人倚門而坐。

給我印象最深的,要數最後一站“投子山”了。來到山腳時,原本精力充沛的同學們大多都疲憊不堪了,望着眼前的山峯,個個叫苦不迭。我和章明同學互相鼓勵,一起率先爬上了山頂,來到了“投子曉鍾”旁。

站在山上俯視山下,果然有一種“一覽衆山小”的自豪與得意之感,有同學敲響曉鍾,渾厚的鐘聲迴盪在羣山之間,悠揚而久遠。最後我們又來到了投子寺的“大雄寶殿”,相傳三國時東吳軍師魯肅戰曹兵敗,敗逃途中將其子投于山中一洞穴,後被一老增所救。此後山名、寺名都更爲“投子”二字。

回到家,回想起這次研學旅行真是收穫頗豐。既領略了桐城春天的美景,又加深了對桐城文化的認識。

不管今後身在何處,我都不會忘記家鄉“文都”桐城,我要多瞭解桐城文化,自豪地當一位桐城人。

研學旅行作文 篇4

今天,老師公佈了一件好事,我們這周要去參加爲期2天的太行山研學行。我一聽高興極了,放學後第一時間讓媽媽給我報了名。

我等呀!盼呀!終於等到了這天。早上6:40我班27位同學都拿着自己的行李準時來到學校操場。此時,接我們的大巴也緩緩的駛進了校園。我們懷着既激動又好奇的心情有序的上了車。一路上我們歡聲笑語,非常熱鬧。

第一站,我們來到了防空防災體驗館。導遊姐姐給我們講了許多關於防空的知識,並觀看了關於自然災害的4d電影,讓同學們親身體驗了防空防災的重要性。

第二站,我們來到了山西東湖醋園,在這裏有全國最大的醋“湖”。瞭解釀醋的五大步驟,品嚐了正宗的東湖醋。

午飯後,我們來到了最重要的——太行山。在營地我們接着學習,學急救、自救知識。晚上還開了聯歡會。

第二天早晨,我們在操場升國旗並做了拍拍操。通過升國旗儀式,我深深體會到國旗的含義。上午9點我們在講堂上了關於樹葉的知識課,我認識了各種葉脈,以及怎麼辨認樹葉的方法。接着我們乘車進入了太行山森林公園,那裏有數不勝數的樹木和飛巖而下的瀑布。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紅樺樹,它生長在海拔1600米-2200米之間,而且樹皮很薄,取下它可以用鉛筆在上面寫字。在偌大的一個森林公園裏僅有3棵紅樺樹,可見它有多麼稀有珍貴。公園裏還一個迷境森林,裏面有很多危險動物,如:野豬、野森松鼠、毒蛇、老鷹等。導遊出於安全考慮並沒有讓我們進去,我們也只能從他口中得知這些信息。

下午我們來到榆社化石博物館,裏面有一個鎮店之寶——恐龍嬉戲石。它長6米寬3米,是兩隻恐龍在玩耍時遭受災害形成的。我們接着又參觀了恐龍蛋,領我們失望的是它早已變成了石頭。從博物館出來天色已晚,我們也準備返程,在路上已沒有來時的氣氛,大家沉默不語。

2天的研學行給我們帶來了一段美好的回憶,大家會珍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