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媒體與微博

與傳統媒體的權威性相比,微博客更多崇尚的平等主義,是主觀意願的表達,而不是客觀和被動。它秉承了一種年輕的自由精神,突顯創新和個性,是一種新的文化現象。

傳統媒體與微博

微博已成爲越來越重要的新聞源。由於信息量豐富,渠道廣泛,獲取容易等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微博已成爲越來越重要的新聞來源。細心觀察則不難發現,在微博客的頁面上一般都設置有:一小時話題榜、人氣關注榜、草根人氣榜、熱門話題,焦點人物等板塊以便博友搜索,在這裏你不僅可以利用follow跟蹤有關用戶,還可以跟蹤(follow)中外媒體如CNN、BBC、湖南衛視等,關注熱點話題和焦點人物,從而得到自己需要的新聞源。在汶川地震發生時,首先在世界範圍內傳出信息是Twitter。2009年2月9日元宵夜,中央電視臺新址發生的火災是由網友第一時間通過微博客圖文並茂地發佈到互聯網上的,引發了網友大量的跟帖和議論,比傳統媒體報道時間都要早,隨後,新華網才證實了這個消息的準確性。

由此可見,微博客的速度和影響力不容小覷。傳統媒介應該加強與微博客的聯繫,在辨別新聞真實性的`基礎上,關注微博客中出現的熱門話題,從而擴大自身的新聞源,豐富自身新聞線索。

微博的議程設置功能得到充分彰顯。美國傳播學家麥庫姆斯和肖認爲,大衆傳播具有一種爲公衆設置“議事日程”的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達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着人們對周圍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斷。即傳播媒介對外界的報道不是“鏡子”式的反應,而是一種有目的的取捨活動,選擇出它們認爲重要的部分或者方面進行加工,從而影響到人們對周圍環境的認識和判斷。

對於我國的大衆傳媒而言,旗幟鮮明地引導輿論是一項基本任務,而“議程設置”是輿論導向的第一個階段。但在當前新的媒介生態下,傳統媒介的議程設置功能相比新媒體在逐漸地減弱,很多新聞事件都是由網絡媒體率先報道,而後傳統媒體才進行跟進,繼而掀起輿論高潮。

微博時代,可能一個普通博友看到了一件自認爲具備新聞價值的事情,隨後發在了微博上,繼而引起關注成爲一個熱點話題。這個時候,扮演記者的不再是媒體工作者,每個人都可能是報道者,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媒體議程設置的局面。傳統媒體要儘快適應這種形勢的變化,充分發揮自身深度性和權威性的優勢,做好輿論引導。

官方微博逐漸興起。當微博風潮襲來時,很多傳統媒體躍躍欲試,分別推出具備自身特色的官方微薄,以求做到優勢互補。例如:2009年11月21日,針對昆明市螺螄灣批發市場的羣衆事件,雲南政府新聞辦不但及時召開網絡新聞發佈會,還在國內第一家政府微博客“微博雲南”上,第一時間對事件做出簡要說明,此舉受到國內多家媒體關注。《人海外版》對此發表評論,對雲南運用微博第一時間發佈突發事件信息的做法給予好評,認爲是開了國內政府微博的先河。

而今年兩大會議期間,《XX日報》、新華社與央視等知名媒體也紛紛推出自己的微博,很多傳統媒體大膽創新,在報紙上開闢了微博板塊,挑揀重要的,貼近性強的博文、評論刊登出來,以便及時表達民衆的呼聲,體現了報道方式創新的進步。對此,新華網《新華視點》曾專門著文介紹,稱“兩大會議”微博是新聞報道一大進步。這也是傳統媒體在新媒體時代下,面對新媒體的衝擊和影響,逐漸轉變自身風格和特點,與時俱進,努力適應媒介環境變化的大膽嘗試,值得肯定。

傳統媒體利用微博實現口碑營銷。面對微博在國內的興起和走紅,國內外很多傳統媒體都和微博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如:CNN、BBC、路透社、《新京報》、《經濟觀察報》、《南都人物週刊》、湖南衛視等。它們都是微博客關注度很高的媒體,並且在自身媒體也建立了相應的微博板塊,相同的新聞話題關注給雙方提高了知名度,也擴大了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在某種程度上,這種合作方式在網絡上實現了傳統媒體的口碑營銷,對雙方都是一種宣傳,從而實現新老媒體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