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毛尖基本知識大全「推薦」

信陽毛尖具有“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去膩消食等多種營養價值。下面,小編爲大家分享信陽毛尖基本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信陽毛尖基本知識大全「推薦」

  適宜信陽的茶樹良種

歷經長期的實踐研究,目前適宜信陽的茶樹良種主要有以下幾種:

1、福鼎大白茶:又名福鼎白毫,無性系,中葉類,早芽種,適宜低丘紅壤地區,植株高大,樹枝半張開,春芽三月中下旬萌發。

2、福鼎大毫茶:無性系良種,適宜低丘紅壤地區,大葉早芽種,植株高大直立,芽葉肥壯,春芽三月中旬萌發。

3、龍井43:無性系良種,中葉特早種,植株無明顯主幹,分枝密,芽葉毫毛少,春芽三月下旬萌發。

4、安徽1號:無性系良種,大中葉種,抗旱性強,樹枝直立,春芽三月下旬萌發。

5、安徽3號:無性系良種,大葉類,中芽種,該品種適制性強,紅綠茶均優。

6、櫧葉齊:無性系良種,中葉,中芽種,樹姿半張開,春芽三月中下旬萌發。

7、勁峯:無性系良種,小喬木型,中葉類,早芽種,適制性強,紅綠茶均優。

8、菊花春:無性系良種,灌木型,中葉類,早芽種,適制性強,紅綠茶均優。

9、迎霜:無性系良種,小喬木型,中葉,早芽種,樹姿直立,嫩梢黃綠色,春芽三月上中旬萌發。

10、翠峯:無性系良種,小喬木型,中葉類,早萌種,適制綠茶。

11、白毫早:無性系良種,灌木型,中葉類,早芽種,樹姿半張開,春芽三月上旬萌發。

12、鳩坑種:有性系良種,灌木型,中葉類,中芽種,適制綠茶。

13、信陽十號:無性系良種,灌木型,中葉,中芽種,抗寒性強,春芽三月底萌發。

目前,適制信陽毛尖的茶樹品種,大體分爲三類:

第一類:信陽本地種(或羣體種,當地也稱旱茶)。

信陽栽種茶樹有千年以上的歷史,信陽本地種是在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的過程保留下來的適合信陽本地生長的茶樹品種。在老茶園,多栽種信陽本地種,大山茶園,因爲本地種耐寒,也多種植。特點是:耐寒,芽葉瘦小,產量一般,香氣高,口感濃重,回甘強烈。

第二類:福鼎大白茶(大白茶中的綠茶品種,當地稱福建大白茶)。

20世紀90年代末信陽開始引進的福鼎大白茶綠茶品種,耐寒性較信陽本地種要差,比較適宜栽種在平地或低山,小山茶較多種植此類品種。特點:芽葉粗壯而長,出芽較早,產量高,適合採純芽茶,香氣較純,口感偏淡,回甘偏淡,耐泡度差一些。

第三類:還有極少的野生茶,茶樹生長在深山老林中,與各種樹木花草生長在一起,茶芽瘦小,香氣高,天然有機食品。

  信陽毛尖的採摘標準

一般的信陽毛尖的採摘期,分爲三季:穀雨前後採春茶,芒種前後採夏茶,立秋前後採秋茶,春茶佔總產量的80%。穀雨前後,只採少量的“跑山尖”,因爲一般在雨前採製,又被稱爲“雨前毛尖”,被視爲珍品。

信陽毛尖的採摘標準要求十分嚴格,特級毛尖一芽一葉初展的比例佔85%以上;一級毛尖以一芽一葉爲主,正常芽葉佔80%以上;二三級毛尖以一芽二葉爲主,正常芽葉佔70%以上;四五級毛尖以一芽三葉及夾葉爲主,正常芽葉佔35%以上。要求不採蒂梗,不採魚葉。

採摘要求做到九不採:凍傷葉不採,老葉不採,病蟲葉不採,單葉不採,魚葉不採,雨水葉不採,瘦弱葉不採,紫芽葉不採,焦邊葉不採,全年分20~50批次採,每隔1~2天巡迴採一次。

採摘方法:宜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芽葉,輕輕向上提採或折斷,切忌用指甲切採,採下的芽葉輕放於竹樓之中,採摘要達到嫩、細、勻、整、淨,採大留小。採摘的茶葉分級驗收,分級攤放,分級炒制。

  信陽毛尖產區

信陽毛尖最早的產區,應該是大蘇山--佛家著名的“大蘇開悟”所在地及周邊山區一帶。智者大師“大蘇開悟”的大蘇山,正是其師慧思大師“劈山種茶“所在地,這距離茶聖陸羽著作《茶經》,早了約200年。所以一般認爲陸羽當年作出”淮南茶,光州上“的評價之前,所評鑑的光州茶,就是大蘇山一帶之茶,那正是光州境內最早的茶區之一,而且光州境內本來也沒幾片茶區--當地平原佔了絕大多數,而古人是在山上種茶的。蘇東坡更是直接只認可大蘇山的出產,甚至稱之爲”吾家山“,至今還有”東坡讀書堂“存焉。

至於信陽市區附近的茶葉,衆所周知是近代興起,與陸羽蘇東坡這些古代茶品大家無關。

大蘇山周邊是信陽毛尖傳統產區,現在依然產茶。

而信陽毛尖的量產產區,則是近代興起的規模化茶山,比如原信陽縣的五雲(車雲、集雲、雲霧、天雲、連雲五座山)、兩潭(黑龍潭、白龍潭)、一山(震雷山)、一寨(何家寨)、一寺(靈山寺)等地。現在,信陽毛尖已擴至整個信陽茶區,形成一個統一的品牌。茶區包括潢州、光山、羅山、商城、新縣、固始、息縣七縣和溮河、平橋二區,共有128個產茶鄉鎮和10個國營茶場,屬於我國的茶葉適宜種植區。

其中,陸羽評價最高的”光州上“,指的'就是其中的光山、潢川、新縣。

地理優勢

信陽地區地處鄂豫皖交界,位於東經113°45′~115°55′,北緯31°23′~32°37′。大別山脈自西向東延伸至該地區南沿,淮河貫穿於該地區北部,地勢西高東低,南高北低。茶區主要分佈於大別山北麓。信陽處於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氣候區,以淮河爲分界線,淮南是亞熱帶北緣,也是中國茶區北界,屬溼潤區。

氣候特徵

信陽茶區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熱、水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15.2℃~15.5℃,山區隨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4℃~0.6℃。夏季平均氣溫27℃。一月最冷,月平均氣溫1.6℃,年平均無霜期217~229天。穩定通過10℃的活動積溫爲4820℃~4970℃。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爲1134.7mm,而且多集中在茶季。4~9月份降水量佔全年的75%。平均日照時數爲2168.9小時,日照率49%。常年相對溼度75%左右。在海拔500米左右地區,夏季相對溼度≥80%的月份明顯增多。大別山區是我國亞熱帶東部丘陵山區霧日最多的區域之一,平均霧日數100~130天左右。在300~500米高山多霧層,雲霧日數可達110~160天左右。

地質特徵

信陽毛尖茶區主要以黃棕壤土居多。黃棕壤主要有硅鋁質黃棕壤、砂泥質黃棕壤和硅鎂質黃棕壤三種土屬。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較高,養分豐富,土壤質地疏鬆,通透性能好,抗旱保墑能力強,多呈酸性,PH在4.5~6.5之間。土壤有機質及養分含量爲:有機質1.5%~2.5%,全氮0.1%~0.13%,速效磷10~20毫克/千克,速效鉀80~115毫克/千克。

高山雲霧出好茶

高海拔茶園具有相對低溫、高溼和多雲霧的氣候特徵,促使茶葉優異品質的形成。相對低溫導致茶葉生長緩慢,有利於維持新梢組織中高濃度的可溶性含氮化合物,是以氨基酸和香氣物質的形成;多雲霧和高溼度,不僅能一直纖維素的合成,保持芽葉柔嫩,而且是照射茶園的太陽散射光和藍紫光增多,增強了漫射效應,有利於芳香物質的形成,較大的晝夜溫差又有利於光和產物的積累,是蛋白質、氨基酸和維生素的含量增加。

歷來茶農多選擇在海拔300至800米的高山區種茶。這裏山勢起伏多變,森林密佈,植被豐富,雨量充沛,雲霧瀰漫,空氣溼潤(相對溼度75%以上)。太陽遲來早去,光照不強,日夜溫差較大。茶樹芽葉生長緩慢,持嫩性強,肥厚多毫,有效物質積累較多。尤其是信陽處於北緯高緯度地區,年平均氣溫較低,很有利於氨基酸、咖啡鹼等含氮化合物的合成與積累。正所謂高山雲霧出好茶,也是這個道理。

  信陽毛尖的加工工藝

鮮葉攤放→炒生鍋→炒熟鍋→初烘→攤涼→復烘→揀剔→再復烘

鮮葉攤放

採摘鮮葉分級分批依次攤在通風潔淨無異味的篾墊上,攤放5~10釐米,每隔一小時左右輕翻一次。特級一級嫩茶攤涼1~2小時開炒,三級以下攤3~4小時以上,當天鮮葉當天炒完。

生鍋

生鍋起殺青、初揉作用。用炒茶鍋,口面直徑84釐米。生鍋熟鍋並列挨近,均成30°~40°傾斜裝置,鍋臺前方高40釐米左右。鍋溫140℃~160℃,每鍋投鮮葉量500克左右,以手掌心試探鍋溫,掌心距鍋心3~5cm,有燙手感即投鮮葉。用茶把(細軟竹枝紮成的圓帚)稍快反覆挑翻青葉,經3~4min,待青葉軟綿後,用把尖收攏青葉,裹條(在鍋中轉圈)輕揉,動作由輕、慢逐步加重、加快,不時挑動抖散,反覆進行。生鍋歷時7~10min,茶葉含水量約5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