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管理的好處

績效管理通常也稱爲業績考或“考績”,是針對體檢中心中每個職工所承擔的工作,應用各種科學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對職工行爲的實際效果及其對體檢中心的貢獻或價值進行考覈和評價。績效管理的好處有哪些?下文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績效管理的好處

  績效管理由願景引導

如果願景規劃是錯誤的,那麼績效管理實施得再出色也將於事無補。一艘在大海里航行的船隻,如果不知道它將要停靠的碼頭,什麼風也不是順風。

林健安指出,績效管理成功的經理應關注的是將來,而不是現在,更不是過去。成功的績效管理有賴於成功的企業設計,也就是企業前景規劃,即願景。當然,願景決不是虛無飄渺的海市蜃樓,它應具備贏利性和共識性。那麼,如何考察贏利性和共識性呢,林健安給出了一個很簡單的方法:“所謂願景的贏利性,就是對下列問題的正確解答:企業的價值在哪裏?如何讓它繼續增值?它將在什麼時間、以什麼樣的速度向什麼方向轉移?它將給企業帶來什麼樣的前景?對這些問題的正確解答,就構成了企業願景。而願景的共識性是:一個正確的經營策略,必須取得這個組織全體成員的認同,才能發揮願景的引導作用。我們要到哪裏去?我們爲什麼要這樣做?我爲我們的願景能做些什麼工作?”

  願景與價值流連接

只有與願景連接的價值流纔是最優秀的價值流,讓願景目標充斥在價值流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崗位上的員工都應該明白:我爲願景在工作。爲了願景的實現,我應該工作什麼和如何工作。

林健安指出,績效管理不僅僅是一個衡量系統,而是利用這個衡量系統來傳播企業的新戰略,並使企業與新戰略相連接。“這種新戰略不再像以往那樣急功近利,一味追求降低成本和低價競爭,而是提供特製的、高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從而創造增長的機遇。”

很多企業的績效管理工作只注意了可評價性,而忽視了引導性,使績效管理工作本末倒置,即只注重評價,而忽視績效管理是主管與員工之間就工作職責和提高工作績效問題持續進行的溝通過程。因此,這裏有兩個問題要注意:其一是崗位職責描述的正確性;其二是崗位職責描述的科學性。沒有達到正確性,就很難起到引導的目的;缺乏科學性,就無法進行正確的績效評價。

  去掉溝通就不是績效管理

有許多公司的經理曾抱怨說:績效管理是“惡作劇”,是“浪費時間”。這不是績效管理的.過錯,而是對績效管理的誤解造成的。績效管理是一個持續的交流過程,是用來幫助企業達到願景目標的有力工具,而不僅僅是用來提高績效的。很多公司的經理認爲績效評價就是績效管理,而忽視了持續的交流過程。

林健安指出,績效管理應是經理同員工一起完成的,沒有員工參與的績效管理,那就是填表和交表,因此,認爲這種過程毫無意義也就不足爲奇了。

要使績效管理真正發揮它的作用,作爲一個系統的績效管理,它的所有構件必須同時使用,例如:如何進行績效溝通,動員員工與你合作;如何制定績效計劃,以便與員工達成共識;如何簽訂績效合約,明確需要員工合作完成的工作等等。特別是作爲一名主管,絕不能在制定完績效目標後,就等着進行績效評價了,“這種方法是死路一條,其結果必然是失敗”。經理們必須學會一些績效溝通的正式的、非正式的方法和技巧。一定記住:去掉溝通就不是績效管理。

林健安的觀點是,績效管理的效果取決於經理同員工建立建設性關係的能力,以便員工同經理能夠像合夥人一樣共同工作。建設性關係的建立體現了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的能力,比如,對人性的認識能力,這個能力恰恰是企業的管理能力中最爲重要的能力,也是大多數企業所缺乏的。

如何讓績效管理更出色,取決於經理的思想方式,也就是觀念。“如果你認爲你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經理’,那麼將影響你和員工的合作;如果你認爲員工都是懶惰的,那麼也會影響你的行爲。”

與員工的關係並不僅僅體現在討論績效管理的行爲上,還應體現在經理每日怎樣與員工相處等方面。經理的溝通越有技巧性、越持久、越積極,就越容易將員工融入到績效管理中來。可以說,績效管理是一種哲學,絕不是一些簡單的技巧,這纔是績效管理的真正境界。

  把工資同績效聯繫起來

幾乎所有的經理人和顧問都在努力尋找一種將績效管理與薪酬體系相聯繫的方法,但是,績效工資會激勵一部分人,同時也會導致另一部分人不自在和憤怒,很難有讓每個人都覺得公平的辦法。

林健安認爲,如果管理者想把工資與績效聯繫起來,就應該把工資作爲績效計劃過程的一部分,在設定目標和標準的時候也應該規定出加薪的標準。這樣,在計劃制定初期,每個員工就應該知道爲了得到加薪和獎金,他應該取得什麼樣的績效。

這裏的關鍵是,經理們應將績效管理作爲幫助員工達到目標、得到額外獎金和提升的工作。經理必須明白他的工作就是幫助員工取得成功,這是成功經理的惟一工作目標。“如果你又想限制工資的增長,又想督促員工做出更大的貢獻,這將使你處於一種很難對付的局面:你想限制工資的惟一方法就是讓你的員工達不到目標。你希望這樣嗎?”

要想績效管理取得效果,最重要的還有一項:經理和員工都需要就績效管理問題接受培訓。要教育員工,“他們理解得越多,他們將越輕鬆,績效管理也就不再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