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冥想需要哪些調整方式

瑜伽冥想的目的在於獲得內心的和平與安寧,同時瑜伽冥想也是我們練習瑜伽過程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瑜伽冥想需要哪些調整方式。

瑜伽冥想需要哪些調整方式

瑜伽冥想需要哪些調整方式

一,調飲食:人身與飲食有着十分重要的關聯活動,飲食若調整不好,容易影響身安心靜;當我們進食時,通過食物咀嚼,進入胃中調和消化,並轉入爲對身體的滋養,各類營養精華化於血液,以供全身使用,因此說飲食與生命之體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

二、調睡眠:人生活與工作,行做身心體力,離不開休息時間,睡眠的目的是爲了恢復人體的體力與精神,因此休息好亦至關重要。平常睡眠我們都知道,以八小時爲適度,古人說:"久臥傷神,少臥神傷",睡的`過多則精神困昧,不利於靜坐;睡過少則體力不能恢復,精神恍惚,也不宜靜坐。因此睡眠要保持節制有度,當我們神志清明,精神氣爽時,安身靜坐,效果豐厚。

三、調身:靜坐前,在我們的行住坐臥四儀規中,要常保持寧靜安詳的心態,時刻牢記瑜伽八支分法的第一條:道德尊範,不可有粗暴與不安的舉動,粗暴與不安的舉動對自己不利外,與環境也不相應,境相氣粗,心意輕浮,必難人定。

四、調息:鼻中氣體出入名爲呼吸,一呼一吸完成名爲調息。靜坐人手最重要工夫在調息。呼吸有四種:喉輪呼吸、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體呼吸。

五,調心:心有真心與妄心,真心是心的本體,妄心是心的虛妄作用。我們自有生以來,迷昧真心,都在妄心用事,念念不停,眼,耳,鼻,舌,身,意,組成妄心身用,猶如意馬心猿,難調難伏。

我們靜坐,可有兩種心象:一是心中散亂,支持不定;二是心中昏昧,容易瞌睡。治散亂病,要把心中一切放下,看透身體也是外物,置之不睬,專心一念嗡字音輪於小腹間,自可人定。治昏沉病,要把心提起,注意鼻端,使精神振作;或起而徑行再坐;或修數息觀,從一到十,數到不亂,心息相依,綿綿密密,昏散兩除。

通常來說心經歷的由染而淨要經五個層次:第一、散亂心,隨着外境心念紛飛。第二、昏沈心,癡鈍朦朧,陷於昏睡。第三、不定心,散亂多於安定。第四、一心,心能凝住於一境。第五、定心,心狀澄靜。後二者便是修行瑜伽所得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