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公文寫作的修改方法

作爲公職人員,會寫文字材料是非常必要的一種技能,一些年輕人不願意吃苦,認寫作爲公文寫作很難,其實掌握基本技巧,就很簡單,那麼公文寫作的修改方法是怎樣的?以下僅供參考!

淺談公文寫作的修改方法

看整體,消除不統一

對公文的審閱或修改,最忌諱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看一句改一句,看到前面補上後面的,看到後面又劃去前面的,如此反覆,勞而無功,於事無補。我們應當未提筆先運思,對全文進行鳥瞰式通讀,在腦海中對文章的主旨、重點和脈絡先有一個清晰的輪廓線,看整段或全篇的思想是否統一,結構是否一致,對不統一、不一致的,要在儘量不傷筋動骨、大動干戈的情況下,從中梳理出一個能統攝全篇的靈魂思想,使之成爲一個協調一致的整體。例如:

【例1】

區域統籌促進發展

近年來,我們堅持“××推進到哪裏,××就發展到哪裏”,積極推進××城鄉統籌,不僅實現了全市各縣(市、區)、×個市級管委會和×箇中心鎮的全覆蓋,還進一步加大服務、指導力度,着力推進副城及縣(市、區)××規範化運行。

一、規範管理篇

××區優化流程努力打造網格化管理模式

…………

二、協同創新篇

××區創新機制,唱響全民共管之歌

…………

三、隊伍建設篇

××市制定××年素質提升計劃

…………

【例2】

千帆競發競好水 百舸爭流爭上游

——縣(市、區)××發展一瞥

近年來,我們堅持“××推進到哪裏,××就發展到哪裏”,積極推進××城鄉統籌,不僅實現了全市各縣(市、區)、×市級管委會和×中心鎮的全覆蓋,還進一步加大服務指導力度,着力推進××的規範化運行。抓管理,強協同,提素質……堅持不懈創新,使各縣(市、區)××建設呈現出一片異彩紛呈、碩果滿枝的喜人景象。

“例1”是××局內部簡報就某項工作開闢專版要重點宣傳的內容。該版一共有三篇稿子,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同一項工作的開展情況。就原稿“例1”來看,有兩個缺陷,一是標題既不新穎,也太空泛。二是還少一根總領下文的“線”,整個讀來各篇之間缺少必要的聯繫。爲此,改稿“例2”做了兩個改動,一是改了標題,一下子“化腐朽爲神奇”,將各篇的“神”提了起來,而且標題用語工穩,展現了積極向上的“精氣神”,也很有視覺衝擊力。二是在“序言”末尾加了一句話。這一句話也至關重要,不僅和下文形成了總分關係,而且爲把三篇文章這三個“點”串聯成一個整體做了很多“補白”,可以說,由點到面,由此及彼,使文章的標題得到了立體化展現。

看關聯,消除不嚴密

正如構成大廈的一磚一瓦間必須有青灰、泥漿、水泥等黏合一樣,文章的句與句、段與段之間必須有緊密的關聯,設有“灰線”,鋪有“伏脈”,這是公文寫作內在的行文邏輯,否則,文章將如散珠碎玉,各歸各搭。有三個層面的關聯:

一是微關聯。就是詞與詞、句與句之間在意思上是否接應,前後次序上是否合理,先後的安排必須合情合理,經得起推敲。比如,“我們要實現好經驗、好方法在××的接力和傳遞,由此產生團隊內的‘漣漪效應’和‘傳導效應’。”這一句,“接力和傳遞”在語序上沒有什麼問題,先“接”再“傳”。但“好經驗、好方法”和“漣漪效應”“傳導效應”之間的次序則需要推敲。嚴格來說,“經驗”比“方法”層面更高,更爲理性;“漣漪”是“一圈圈向外擴散開來”,“上一圈”的力要“傳導”到“下一圈”纔會擴散。由此看來,這兩組次序倘若對調一下更說得通。

二是中關聯。主要是段和段之間的連接是否連通、緊湊、合理,“各抱一線,貫穿其間”。比如,有一篇領導的講話稿對某行業工作提出五點意見:抓住根本;立足創新;發揮優勢;保持特色;走在前頭。通過標題可以看出,這五個部分相互交叉重疊,很難做嚴格區分,其中,“根本”比較寬泛,可以說後面的幾點都可以說是“根本”,“創新”也屬於“優勢”和“特色”,而“優勢”正是“特色”。僅看標題,至少可以有兩個方法“理頭緒”:一是按發展順序安排爲“夯實基礎,創新機制,力爭領先”,二是圍繞某一主題按總分順序展開,比如或圍繞“創新”安排爲“創新理念抓根本,創新機制彰特色,創新管理求實效”;或圍繞“特色”安排爲“起步較早有一個好基礎,立足創新有一套好機制,緊扣民生有一片好口碑,着眼長遠有一個好設計”,總之,要能準確分析出事物的.特點,找到一個適當的着力點,能把各方面的工作內容串聯和統一起來。

三是大關聯。這是從全文來看的。文章通篇的結構、意思的表達必須要有一個嚴謹統一的邏輯,要合乎常理,否則,言不及義,不知所云。

看架構,消除不對路

公文的主題對文章的邏輯演進和結構安排有着根本性影響,主題一變,帶來的可能是文章邏輯和結構“改頭換面、面目全非”的變化。這也正是我們要準確把握領導意圖的原因。一方面,我們要習慣用領導思路和實際事理的“大邏輯”來決定和左右自己寫作的“小邏輯”;另一方面,我們還要高度關注公文語體特色和文種要求對文章邏輯結構的潛在影響。例如:

【例3】

在“貼心××”動員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

根據市委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總體安排,今天,我們在這裏召開“貼心××”動員會,其目的是圍繞“爲民、靠民、親民、利民”的要求,創新思路,整合資源,凝聚力量,進一步確立××工作新標杆,着力打造我市××新的增長極。我主要講兩個方面:

一、突出重點

(一)圍繞“爲民”,畫好路線圖

(二)立足“靠民”,打好組合拳

(三)着眼“親民”,唱好暖心曲

(四)旨在“利民”,築好美麗夢

二、落實舉措

(一)出臺“貼心城管”具體實施方案

(二)着力推進“門前新三包”

(三)加強××隊伍建設

(四)深化“貼心××”重點課題研究

(五)完成本年度“貼心××”工作任務

【例4】

同志們:

…………

一、打造“貼心××”,實施“××”,共創共建美麗××,我市具有很好的羣衆基礎。

二、打造“貼心××”,實施“××”,共創共建美麗××,要建立社會聯動和全民行動機

制。一要堅持社會聯動。二要堅持全民行動。

三、打造“貼心××”,實施“××”,共創共建美麗××,要加強管理,落實長效。一要加大管理力度。二要建立激勵措施。三要落實長效。

“例3”是某市領導在“貼心××”動員大會上的講話稿。不同寫作者代擬的原稿和改稿一比,高下立判。原稿開場白太單薄,沒有高度,信息不全,不像領導的講話。改稿“例4”克服了這個缺陷,在高度上有了很大提升,有認識,有肯定,有追溯,有分析,信口所至,輕鬆寫意,舉重若輕,左右逢源。

看行文,消除不貫通

古人行文講究氣韻貫通。上下文之間必須前後照應,左右勾連,正如飛流直下,滾滾向前,倘若中途遇阻,則要麼變向,要麼停滯,最終影響文章“情節推進”和“語意合攏”,從而產生表達的“裂紋”“陷阱”或“斷崖”,必須加以“焊接”或“填補”。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