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生理知識如何運用在在聲樂課堂中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民衆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國聲樂領域也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在高校的課堂教學中,已經產生了多元化的聲樂演唱教學模式,併爲聲樂人才的培養提供了重要的場所。當前,高校聲樂教學的內容和思想已經與實際有效結合,且其內容和思想還在不斷地被改進與豐富。但是,聲樂教學內容中大部分還未涉及到生理知識的講解,對此,本文對如何在聲樂課堂中運用聲樂生理知識進行分析與研究,具有一定的教學意義。

聲樂生理知識如何運用在在聲樂課堂中

  一、運用發聲器官解剖圖,開展聲樂生理知識教學

(一)人體的發音器官

在開展發音器官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解剖圖,讓學生學習發音器官的構造和工作原理,其中發音器官包括喉頭和聲帶、口腔和鼻腔,喉頭位於氣管連接咽頭的起始部分,主要包括喉軟骨與喉肌;聲帶位於喉腔中部,左右對稱,主要由聲帶肌、聲帶韌帶和粘膜幾個部分構成。在瞭解了器官構造之後,學生就要接着學習在發音時聲帶的狀態,在發音時,聲帶隨着喉頭中軟骨和肌肉的收縮而運動,吸入氣息時聲帶分開,聲門被打開,聲帶併攏且閉合的同時就可以發出聲音。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發音時用手感受喉頭,體會呼氣、吸氣與發音時聲帶振動的區別。

(二)人體的呼吸器官

人體的呼吸器官主要有:鼻、口腔、咽、喉、氣管、和肺等。教師須藉助解剖圖來向學生講解呼吸器官的構造與位置,結合解剖圖進行講解可以幫助學生更快掌握呼吸器官的工作原理。比如,教師在分析橫膈膜這一器官時,由於橫膈膜位於人體內部,如果不利用解剖圖,學生就無法知道其具體位置,也無法理解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師結合解剖圖進行講解,學生就會知道橫膈膜是在演唱時幫助呼吸的重要器官,其是一種膜狀肌肉,位於胸腔與腹腔之間。在吸氣時,肺部注入空氣,胸腔向外擴張,橫膈膜向下移動;在呼氣時,肌肉推動橫膈膜向胸腔移動,促使肺部空氣被呼出。由此可見,演唱時深呼吸可以使橫膈膜的運動幅度增強。這樣學生在學習了橫膈膜之後就可以理解演唱時呼吸的基礎原理與要求。

(三)人體的共鳴器官

人體的共鳴器官主要包括了胸腔、口腔和頭腔三大共鳴腔體。其中只有口腔能夠直接進行觀察,而其它腔體位於人體內部,無法直接觀察。教師可以使用共鳴器官的解剖圖,讓學生直觀地學習這些共鳴腔體的構造與位置。比如結合解剖圖進行鼻腔構造的講解:鼻腔共鳴是鼻腔、鼻咽腔和鼻竇三者的共鳴,聲音在咽腔和胸腔等產生聲波後,聲波被傳到硬齶,在硬齶上振動後,聲音的焦點就被定位在鼻腔內,致使鼻腔內的.器官產生共振。由於聲音的焦點聚集在了鼻腔內,所以使聲音薄且明快,比較靈活。

二、使用簡單教學用語。增強學生理解聲樂生理知識的能力

教師在進行聲樂生理知識的教學時,應儘量避免使用無法直接觀察、體會且感覺到的有關演唱器官的教學用語。比如橫膈膜,橫膈膜是一種呼吸器官,在人體呼吸的過程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橫膈膜無法從人體外部直接觀察,且無法通過神經的感覺來對其進行控制,而要使用間接手段進行控制。人體外部腰腹部肌肉的運動可以直接被人體所感覺到,所以通過有效控制與橫膈膜相關聯的腰腹部肌肉的運動,就能很好地理解橫膈膜的運動。對此,教師在對學生演唱呼吸的方法進行教學時,應儘量避免提到橫膈膜,要讓學生自己感受:在吸氣時,腰腹部肌肉向外擴張,在呼氣時,腰腹部肌肉向內收縮,這是橫膈膜運動的最直觀的體現。

對初學聲樂的學生,因其對聲樂知識沒有了解,所以教師不應過多提及聲樂生理知識,而應使用通俗易懂的教學語言開展教學。比如:發音像口中含着一口水、唱歌時就像要打哈欠等。在學生了解了相關的演唱方法後,教師就可以根據生理知識進行分析,如:要打哈欠就是演唱時要打開喉嚨和咽腔,爲引起發音器官的共鳴做準備,這個過程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瞭解了理論之後,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加強練習,鍛鍊發音器官,使其能夠更好地進行演唱。在經過長時間的演唱訓練後,學生就能夠輕鬆且收放自如地進行演唱,這時教師再適當結合生理知識進行演唱指導,以鞏固學生的演唱水平,並增強其理解聲樂生理知識的能力。

三、結語

在聲樂課堂的教學中,聲樂生理知識是一個重要的版塊,是學生演唱基礎提升的前提。聲樂生理知識不僅能夠幫助教師更具體地對聲樂知識、相關的發音器官等進行講解,還能夠促進學生對聲樂知識的深度掌握以及對演唱技巧的學習。因此,聲樂生理知識在聲樂課堂中的運用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值得被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