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學跳蒙古族舞蹈

蒙古民族的舞蹈文化與他們的狩獵、遊牧生活有密切聯繫。那麼大家知道怎麼學跳蒙古族舞蹈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怎麼學跳蒙古族舞蹈

蒙古族舞蹈是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間舞系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學生們必須接受蒙 古舞的正規訓練,並達到一定的水準。作爲一名素質全面的演員,怎樣跳好蒙古舞呢? 我認爲跳好蒙古舞應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即蒙古舞肢體的解放、蒙古人的氣質和藝 術化的節奏處理。雖然我們可以認爲這三個環節在舞蹈的過程時要加以注意(三個環節 是並列存在),但事實上,首先是通過肢體訓練達到肢體的解放,肢體的解放是把握蒙 族舞氣質的基石;其二是把握民族氣質;其三是在把握氣質的前提下恰到好處的處理動 作節奏;這是藝術上的再昇華。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三個環節已經超出了它們作爲舞蹈 訓練中的“要素”的性質,而是使學生通過三個環節的訓練,達到三種不同水準的藝術 境界,三種境界構築成層層遞進的邏輯關係。舞蹈演員也只有“積跬步”才能致千里。

一、從肢體訓練到肢體解放 肢體訓練,在蒙族舞蹈中可以視作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它的目的就是要使演員具備蒙族舞的基本素質。

換言之,也就是全面掌握蒙族舞的動態特徵。在蒙古舞蹈的風格視覺模 式中,體現在動態上的最鮮明、最有表現力的特徵部位是肩、臂和腕。因此蒙族舞的肢 體訓練着重要求演員在肩,臂、腕上下功夫。蒙族舞中有柔肩、聳肩、彈肩、甩肩、抖肩 六種“肩功”,練就一番爐火燉青的肩功同樣不應尋求什麼捷徑,而應一步一個腳印的

從單一的硬肩訓練起。之所以強調訓練步驟的規定性,是因爲各種外部形態的肩,具有 肢體結構上的統一性,而這種統一性恰恰體現在肩的外部形態在發展變化過程中的衍生 。如從硬肩到柔肩,柔肩即具有對硬肩的“誇張化”的特徵,在相同的動態中,柔肩應 發力緩慢形成對硬肩的聚焦特寫,好似電影拍攝當中的慢鏡頭,從這個角度來說,柔肩 是硬肩基礎上的特殊化硬肩。所以在學習蒙族舞的肩部過程中,必須記住心急吃不了熱 豆腐,尊重規律、尊重科學,在由易到難的艱苦實踐中才能練就具有豐富表現力。同樣, 在訓練臂碗的過程中,也應以單一的提壓腕開始練習。在肢體的訓練中,除了講究穩紮 穩打,從零開始,還應注意一點,就是演員自身對舞蹈本體的肢體體驗,從而在心理上 產生美感效應。作爲一名演員,他對柔肩的審美體驗應該是一種概念性的反射,即延續 慢發力、幅度大、呈連綿不斷的波浪狀,充滿延伸的質感,而對彈肩、硬肩則應有快發 。幅度小、有棱有角、瞬間靜止的審美意識。其實,這是要求舞蹈演員對自己所習舞蹈 具有形式美的把握,即有“我的動作何爲美”的意識。演員們除了在平常訓練中注意對 動作美的把握,還應通過欣賞演出來獲得。比如,莫德歌瑪舞蹈“藍藍的天”中的出色 表演就使觀者爲之折服,那隨着音樂從小 槎 肩到大 槎都緄 下腰的一系列動作,形成 了純形式上的動作美,是同類的蒙族舞蹈的典範,而這種模仿是自覺性的。

二、把握氣質——動態特徵在情感面上提升在掌握了蒙族舞的基本動態以後,作爲一名舞蹈演員需要對此種只具備形式意義的外殼注入內涵。

就蒙族舞來講,是對風格美的外部形態的蒙族精神化。蒙族人民的精神特徵 是由草原生活的點點滴滴積澱而成的,主要表現爲勇敢、熱情、爽直的性格,反映在舞蹈 中,應該要折射出“天之驕子”的豪邁氣質。演員要把握這種氣質,如果從環境因素來考 試,當然最好能把自己置身於“天蒼蒼,野茫茫”的大草原中去生活、去體驗。正如賈作 光老師一樣,在表演時的投入,恰到好處地把握情感。我想,一個學員應該從學習、關注 直至體味草原文化開始做起。只有當蒙古族的草原文化意識在演員的思維的內部紮根,演 員們纔有可能在舞蹈中表現出“那一個”蒙族氣質來。事實上,舞蹈本身就是一種文化,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一邊跳着某個民族的舞蹈,一邊也就在演繹着某個民族的文化,演 繹的好壞直接與舞者對此民族文化的知識相關,並體現出該民族的情感特徵。所謂“氣質 ”,我想演員加強蒙族文化意識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做:一是對蒙族民間舞蹈中典型的動態 形象鷹、大雁、馬之習性及它們的氣質神韻的把握。例如蒙古民族對鷹和大雁有特殊的感 情,將其視作吉祥、理想、生命的象徵。那麼,演員們通過書本上的`知識瞭解到關於它們 的某些生活習性後,就應該關注由這些生活習性出發的,與該民族的生活意識相關的東西 ,如雙臂延伸動作的象徵意義,寬闊的胸懷、坦蕩的性格。如“開”和“放”的基本形態 的情感線索:熱情的靈魂,積極探索的精神;二是在肢體訓練的同時通過觀賞錄相資料或 者現場演出體驗“眼神”、“表情”所蘊含的文化意味。

在蒙族舞蹈中,腳步、眼神、面 部表情的有機結合形成了視覺上的立體化,而這種“有機”源於生活的根基,具備着一定 的文化內涵。肩部的動律呈現出流動性質,而身體習慣於側向,眼睛時而極目遠眺,時而 俯臨前方,表情明朗豁達而又堅毅,這一切體現出一個文化傳統悠久的民族舞的素質,另 外還要多看、多聽、多學、多想、在心理結構內部建築一個蒙族文化的實體,這樣,表演 時對蒙族舞蹈的氣質把握就能做到從容不迫,遊刃有餘。

三、處理節奏——舞技意義上的再昇華節奏表現在所有的藝術中,尤其是在表演藝術更爲顯著。

在舞蹈中,節奏是舞蹈力 度、感情的基礎。因此處理好蒙族舞蹈的節奏,是爲了凸出蒙族的精神氣質。並且,它 可以視作是舞技意義上的再昇華。作爲一名舞蹈演員,在掌握了蒙舞的基本動態並對蒙 族氣質有一定的認識後,下面的任務就是學會恰到好處的處理節奏,力求把蒙族舞的氣 質發揮得淋漓盡致,使表演盡善盡美。如果說,肢體訓練是形式意味上的奠基,把握氣 質是內容方面的補充,處理節奏則是在前面二者的基礎上對總體表演水平的圓潤。處理 節奏,標誌着舞者對肢體的把握能力達到一定的水準。如蒙族舞中經常出現的由一個急 速地旋轉接着一個穩定性的止步舞姿造型(如大雁展翅),這裏包含着一連串均衡動作, 在急速平轉中帶有衝擊力,當完成緊張的舞姿亮相時,演員絕對要有泰山壓頂的穩定力 量來控制身體,這樣才通用完美的舞姿造型。這些動作和造型是連續的、有規則的,有 很強的節奏性。處理節奏還標誌着演員能在感情色彩極其強烈的蒙族舞中,極其自然的 表現出相同情感的不同層次以及不同類型的情感。事實上,表現情感本身也體現出演員 自身的情感素質。 我想能夠恰到好處的處理節奏不是一蹴而就的,作爲一名舞蹈演員,在跳蒙古舞時 ,必須不斷體會力量,動作的對比與幅度的快慢,不斷圓潤舞技,深化舞蹈意識。具體 來說,在舞蹈運動過程中,要注意力度,幅度的強弱、快慢、高低、大小、輕重的變化 和對比,交替與重複,導致含有各種感情動作姿態的體現,注意通過節奏把各種動作按照表情達意的需要有機地組織聯繫起來,爲表現舞蹈的內容服務,增強舞蹈動作的表現 力。如蒙古舞的“雙擺手”,它的高低、快慢都有獨特的節奏,演員必須通過節奏的處 理,結構出不同視覺層面意象和心理層面的情感內蘊,這樣的舞姿,才能煥發感人的藝 術魅力。 舞蹈離不開節奏,正如生命離不開呼吸,聰明的合格的演員以恰到好處的節奏去構 造舞蹈,正如調整呼吸以使生命穩健而順暢。另外,處理節奏不僅要學會從舞蹈本體上 下功夫,正如於平老師強調的“別忘了功夫在舞外”對音樂理論素質的培養以及對充滿 節奏韻律的生活的關照,都是修煉節奏意識的必要手段。 綜上所述,作爲一名舞蹈演員,要跳好蒙古舞,達到一定的藝術水準,必經三個階 段:認真學習,腳踏實地的進行肢體訓練、氣質培養和動作節奏處理的技術把握。通過 以上分析,這三個境界是層層遞進關係,後者前者的昇華,前者則因爲某種基礎性對後 者的訓練形成一定的實踐規範,因而三個方面的學習都要 仍? 打,不可偏廢。我相信 “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我們的演員只要肯下功夫,並按照科學方法進行訓練, 個個都能成爲舞臺上的“天子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