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史背誦考點:古代新聞史簡介

2017考研已經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對於此階段的複習同學們應將重點放在知識點,以下是本站小編搜索整理的關於中國新聞史背誦考點:古代新聞史簡介,供參考複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中國新聞史背誦考點:古代新聞史簡介

第三部分 古代新聞史簡介

  1、露布

露布起始於漢魏,是一種帛制在旗子上,書寫文字,通報四方的傳播媒體。內容:雖然大談國威帝德,但更主要的是用來傳遞軍事捷報。特點:公開性和時效性都很強,傳播面也較廣,是報紙誕生以前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一種新聞傳播媒體。

  2、唐代進奏院狀

唐代進奏院狀是經由進奏官傳發給各藩鎮用來介紹朝廷政事動態和各項消息的書面報告,是官報的雛形。機構:隨着藩鎮勢力的發展,各 節度使紛紛在京都設立辦事機構,稱爲邸或進奏院。進奏院的負責人稱爲邸吏或進奏官。內容:①皇帝的活動。②詔旨。③官吏任免。④臣僚章奏。⑤其他軍事政治 方面的重要信息。特點:①不定期,無報頭,由進奏官從首都直接發給各地的主官。②帶有某種上行公文的色彩,但不同於一般的公文,它所提供的官方信息往往比 正式的公文要早。③它所提供的信息有些與收閱者並無直接關係。有不少是進奏官自行採集或篩選的,他們所着重傳報的,往往是他們的主官所關心的那一部分內 容。

“開元雜報”:唐代人孫樵的《讀開元雜報》一文,其中提到的“開元雜報”可能是流傳下來的開元年間“留邸報狀”的原件殘件,也可能是抄件。屬於進奏院狀一類的古代報紙。

特點:無正式名稱(“開元雜報”只是孫樵自己隨意加的稱呼)、刊期和報頭,不是印刷品。

意義:爲唐代中期以後逐步發展起來的“留邸報狀”即後來“進奏院狀”提供了重要的旁證。

“敦煌進奏院狀”:是兩份現存的進奏院狀的原件,都是唐僖宗時期,由駐地在沙州的歸義軍節度使派駐朝廷的進奏官發回沙州的。因爲沙州在今敦煌地 區,這兩份進奏院狀又曾長期被封存在敦煌莫高窟,故稱“敦煌進奏院狀”。這兩份進奏院狀現分別存於倫敦和巴黎的圖書館。①存於倫敦的那一份,是進奏官從皇 帝的臨時駐地陝西鳳翔發回歸義軍的。只殘存了開頭60行,沒有結尾。內容主要是歸義軍節度使派遣的專使們在興元、鳳翔兩地的活動情況。②存於巴黎的那一 份,是進奏官從長安發回歸義軍的。首尾完整。內容主要是歸義軍節度使派遣的專使們在長安的活動情況。這兩份進奏院狀還證實了唐代進奏院狀的以下一些特 點:①沒有報頭。②發報方式是進奏官直接發給主官。③提供的信息都是進奏官自行採集的,內容主要是發生在朝廷或從朝廷採集到的重大政事消息。

  3、宋代邸報

宋代邸報就是宋代經由進奏官傳發出去的封建官報。機構:宋代設立了都進奏院,對各進奏院的業務活動實行統一管理。進奏官一般由地方委 派,但由中央政府統一領導。發報制度方面,先是由各地進奏官自行採集編髮,後來發報工作仍由各地進奏官自行負責,但稿件的採編、整理、審定等環節則逐步由 中樞部門接管。內容:①皇帝的活動。②詔旨。③官吏任免。④臣僚章奏。⑤戰報;⑥刑罰。特點:①不像唐代那樣只是一種進奏官向自己的主官報告新聞的新聞 信,而是一種在統一管理下,按一定製度,一式多份地發往各地的中央一級官報。它已經完全從官文書中分離了出來,成爲一種官方的新聞傳播工具,信息量和時效 性都有所提高。②它的讀者逐漸擴展到中央和地方和各級官員和士大夫知識分子。

③它是定期連續發行的。已有一部分採用了雕版印刷。④邸報發出後允許傳抄、複製和發售。

限制:①災異。②軍情,特別是涉及兵變、起義、反抗官軍等信息。③朝廷機事,主要是指容易遭到反對和引起爭議的事情。④未經批准公佈的章奏。

“定本”制度:所謂“定本”,指的是經官方審定的邸報樣本。進奏官們必須根據這一樣本進行發報,不得超過範圍。“定本”制度起始於宋真宗,曾兩 度取消,都在不久後恢復,由此一直沿用到宋末。“定本”制度加強了當局對邸報的控制,使邸報能夠更好地貫徹皇帝和當權派的意圖。

  4、宋代小報

是中國新聞史上最先出現的民間報紙,以刊載新聞和時事性政治材料爲主,始於北宋,盛於南宋。內容:詔令、官吏任免、章奏等。特點:① 無報頭和固定名稱,不定期,有手寫也有印刷。②發行人是邸吏、使臣、在政府機關工作的中下級官員、書店主人。③讀者面很廣,有京官、地方官、士大夫知識分 子及社會上關心政事的各方面人士。④信息比較靈通,時效性較強。⑤所發表的大多是尚未公開的“朝廷機事”,消息並不完全準確,還出現過故意作假的情況。意 義:爲讀者提供了不少官報所不載和禁止刊載的信息,或先於官報報道,滿足了社會上對信息的需求,成爲邸報的一個重要補充。限制:從它誕生的第一天起,就受 到了統治者的查禁。但小報始終沒有完全被禁絕,原因是邸報從內容到發行範圍都有侷限,無法滿足社會上對信息的需求。

  5、明代邸報

明代邸報就是在明代中樞部門統一安排下發自首都的官報。機構:明代不設進奏院,由中樞部門統一安排邸報的發佈抄傳工作,主要通過通政 司、六科、提塘三個環節。通政司彙集各類題奏和地方上報的`信息;六科收集和發佈有關的詔令和題奏;提塘將這些詔令和題奏從六科抄出,經過篩選和複製,傳發 到省,再傳到府縣,通過輾轉抄錄,在各級官紳中傳閱。內容:①詔旨。②皇帝及皇室的消息。③官吏任免。④章奏。⑤軍事信息。⑥社會新聞。特點:①日刊。② 無固定報頭,書冊形式。③以手寫爲主;到明末時手寫和印刷並存。

限制:明代各朝都對邸報的抄傳活動進行控制,但控制尺度不一,主要禁止傳播的是容易渙散人心、動搖統治者權力地位的事情。限制邸報抄傳活動的結果,雖然保住了一些機密,但也使廣大官員信息不靈。

  6、明代民間報房

明代中葉以後,在北京和不少省的撫按駐地及大一點的府縣,開始出現了民間的報房和從事抄報工作的專門行業。最初的民間報房,很可 能是從官方的提塘報房分離出來的。消息來源:民間報房的官方消息仍然得自六科或提塘報房,兩者的內容基本一致。印刷:民間報房發行的邸報,最初都是手抄 的,後手抄與印刷並存,直到明末,才普遍使用印刷。因爲民間報房報紙的發行量大,所以比官報更需要使用印刷術。經濟聯繫:明代民間新聞事業的發展,和萌芽 狀態的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有一定的聯繫。民間報房和抄報活動比較活躍的地區,也都是當時商品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

  7、萬曆邸鈔+天變邸抄+急選報

《萬曆邸鈔》明代邸報抄本,共32冊,抄錄者不止一人。所抄邸報起於萬曆元年,止於萬曆四十五年,中間有缺失。抄錄者在抄錄過程中還作了一些整理工作:①篩選和刪節。②增加了一些摘由、附錄和註釋。③對同一題材的稿件進行綜合。

《天變邸抄》是一份專門報道一起北京“天變”情況的邸報,因被作爲附錄收入明人文集,才間接地被保存下來。所謂“天變”,其實是一次因地震引起火藥庫爆炸,波及周圍近百里地區的特大災異事件。

《天變邸抄》的報道涉及方面很廣,是抄報人採訪了現場和衆多受害者後自己編寫的,出自民間報房的可能性較大,屬於臨時發刊、大量複印出售的那一類民間報紙。

《急選報》是目前能看到的唯一一份明代報紙原件,也是現存最早的印刷報紙,具有極珍貴的價值。這份《急選報》很可能是民間報房的產物。作小冊狀,有報頭,使用雕版印刷,逐個介紹了被“急選”的162名官員的姓名、籍貫和被任命的官職。

清代官報:機構:清代官報的發佈和發行和明代十分接近,經由通政使司、六科、提塘三個環節。通政使司負責收受臣僚題奏;六科負責發抄諭旨和章 奏;提塘負責官報的抄傳發行。從清代初年起,就出現了提塘奉朝廷之命自設的報房。內容:①宮門鈔,主要報道皇帝起居、大臣陛見陛辭以及禮賓祭祀賞賜等朝廷 消息。②上諭。③章奏。特點:①逐日進行。②手抄與印刷並存。③讀者主要是各級官員,平民百姓則與官報無緣。

  8、清代小報

小報又稱小抄,主要見於清代前四朝,由提塘官發行,內容主要是提塘官和提塘報房的人員自行採錄的消息,目的在爲官員們提供更多的朝廷 信息。限制:小報在清初是公開存在的,雖非官報,但也未受查禁。小報受到當局的限制,始於康熙末年,經雍正、乾隆兩朝一再查處後,才被完全禁止。小報受查 禁的原因是:①先於部文到達地方,使獲罪的官員得已逃避刑罰。②報道失實。③刊發了未經六科發抄的章奏。

  9、清代民間報房

私人辦報活動在清初是被禁止了,直到乾隆中葉情況纔有所改變,開始出現民間報房。清代民間報房主要集中在北京,是從一部分提塘報 房中逐漸分離出來的。所出報紙通稱京報。內容:①宮門鈔,主要報道皇帝起居、大臣陛見陛辭以及禮賓祭祀賞賜等朝廷消息。②上諭。③章奏。

特點:①乾嘉兩朝時無報頭、封面,每天一期;同治以後各朝有報頭和封面。基本都是印刷的。②京報全部稿件都來自內閣和科抄,沒有自己採寫的新 聞,也沒有言論。各報房的京報大同小異。③讀者絕大部分是官員和士大夫知識分子,清末有個別市井賈兒也成爲讀者。④以盈利爲目的。限制:由於京報內容基本 上是官報的翻版,因此當局對其採取寬容態度。

京報:①最初用來泛指發自京都的各項文書邸報。②清代中葉以後也用來稱官報。③清代民間報房所出報紙也通稱京報。

  10、轅門抄

轅門抄是一種以報道地方官場消息爲主的私營報紙。出版於各省省會和一些重要的府城,由當地熟悉官場情況的抄報人編印發行。無報頭,不定期。內容包括上諭、江藩牌示和出版者自行採錄的官場信息。目的是爲官紳們提供他們關心的地方官場信息,彌補京報的不足。

清代單頁小報:出現於清代中葉以後,無報名,不定期,內容往往是當地的突發性重大新聞,一事一報,公開發售。這類小報雖不完全具備報紙的條件,但已突破了舊式官報的模式和京報、轅門抄壟斷報業的格局,成爲中國人自己辦的近代化報紙的先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