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閱讀教學在英語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是提高英語教學有效性的主要途徑,長期來受傳統教學法的影響,在閱讀教學中存在着一些問題,影響着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取得。以下是小編爲大家精心蒐集和整理的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希望大家喜歡!

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摘要】閱讀教學在英語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是提高英語教學有效性的主要途徑,長期來受傳統教學法的影響,在閱讀教學中存在着一些問題,影響着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取得。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觀念,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加強對學生閱讀技能的訓練,採用語篇教學法,閱讀前作有效的導入,採用問題教學模式,有效地設問貫穿整個閱讀過程,閱讀後加強訓練以鞏固,同時課外擴大閱讀量,形成一套科學的教學習慣,持之以恆。

【關鍵字】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語篇教學法、教學習慣

一、引言

(一)教學有效性的定義

(二)新課程標準對英語教學的要求

(三)閱讀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

二、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觀念上

(二)教學方法

(三)課程設置上

三、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改變觀念,指導閱讀技能

(二)語篇教學法,閱讀前有效的導入

(三)閱讀中採用問題教學模式

(四)閱讀後練習鞏固,課後擴大閱讀量

(五)形成一套科學的習慣

教學的有效性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採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和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英語是中學教學的主要科目之一,新《課程標準》對英語教學的目標要求是:在義務教育國中英語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鞏固、擴大基礎知識,發展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培養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使他們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促進心智、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的發展,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整體提高人文素養。著名學者柯魯克先生主張把英語的大量閱讀當作英語教學的主要手段。新課程中學英語大綱要求“側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可見,閱讀教學在英語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閱讀課是我國英語教學中也一直是主幹課,在教材的編排上每個單元以對話引出話題,學習或複習有關日常交際用語,接着閱讀同對話題材相同的語篇,訓練閱讀技能和學習語法和詞彙,然後將所學知識進行運用。因此,閱讀教學不僅要傳授語言知識,而且要培養技能。怎樣才能讓閱讀教學更好的'發揮如上作用呢?

閱讀就是對書面信息進行認知構建的心理語言過程。閱讀是英語學習過程中一個極爲重要的組成部分。人們通過閱讀學習,獲得外來信息。因此閱讀的過程實質上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20世紀80年代初,卡魯爾等人提出了“現代圖式理論”。根據這一理論,在閱讀教學中,人們將圖式區分爲內容圖式與形式圖式。內容圖式指讀者對一篇課文的熟悉程度,即狹義的背景知識;形式圖式指讀者對課文結構排列的熟悉程度,即通常所說的篇章知識。該理論充分揭示了閱讀的本質,強調閱讀實質是讀者及其背景知識與閱讀材料所輸入的文字信息交互作用的過程。閱讀研究表明,在閱讀教學中,只有對這種交互作用的兩方面予以足夠的重視才能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過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閱讀還受習慣、心理、技能、策略等因素的影響。過去,我們對閱讀是交際活動這個概念認識不夠,因而在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課堂以教師爲中心,教師滿堂灌,不注意對學生閱讀技能的培養,學生被動地接受語言知識。

其二、受傳統的語法翻譯法和直接法的影響,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過多地重視語法,把閱讀當精讀,教學過程就是拼讀生詞,講解單詞,補充詞組,羅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結構、語法等。有的甚至把閱讀當課外閱讀上,勾劃詞組,對對答案,學生自讀了解一下故事情節即可。教學方法單一,陳舊,學生感到乏味,沒有閱讀興趣,很難鍛鍊他們的閱讀能力。

其三、教師忽視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尤其是課堂聽課習慣、課堂合作學習習慣的培養,或者是不能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地去培養學生的好習慣,稍遇到阻力和困難就退步,失去信心,怕影響教學預案、教學進度,對課堂上學生的一些壞習慣一味地遷就,造成學生的壞習慣得不到有效制止。

其四、許多教師對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不夠,實踐不多,沒有形成一套科學、有效、易操作、體現新英語課程標準、體現學生主體作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促進學生體驗參與,形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方法。

其五、閱讀教學的量不夠,閱讀僅僅是體現於課堂教學中的一小部分的訓練,忽視課本的現象十分嚴重,一是用聯繫代替複習,再就是讀過了就算學過了,學過了就等於學好了。還有在師資、課時、組織上得不到保障,沒有明確的教學部標、教學計劃,沒有配套的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能力的閱讀材料。

那麼,如何改變這一現狀,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呢?

第一,必須改變觀念,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爲主導,確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加強對閱讀的基本技能的訓練指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葉聖陶先生也曾說:“教師之爲師,不在於全盤授予,而在於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領悟之源光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爲善教者。”因此,在提倡素質教育的新形式下,教師應避免滿堂灌,做到以學生爲中心,對閱讀的速度、技巧及猜詞技巧等作相應的指導。爲提高閱讀速度,可引導學生進行泛讀、速讀、略讀、尋讀等。這裏講的泛讀是指廣泛閱讀大量設計不同領域的書籍;速讀可採用記時方式,每次進行5~10分鐘即可,不宜太長,因爲記時閱讀,精力高度集中,時間一長,容易疲勞,精力分散,反而乏味。閱讀是先記下開始時間,閱讀完畢記下停止時間,即可計算出本次閱讀的速度。隨手記下,長期監場,必定收到明顯效果。略讀可以運用以下技巧:

(1)印刷細節,如書或文章的標題、副標題、小標題、斜體字、黑體字、腳註、標點符號等。

(2)閱讀文章開頭的第一、二段,力求抓住文章大意、背景情況、作者的文章風格、口吻或語氣等。

(3)閱讀段落的主題句和結論句,特別關注句中的動詞、名詞、形容詞、轉折詞和序列詞等。

尋讀可運用下列技巧有效地進行:

(1)利用材料的編排形式。有的資料是按字母順序排列的,如詞典、索引、郵政編碼簿、電話號碼簿以及其他參考資料等。有的資料是按日期和時間排列的。不管資料來源怎樣,它都是按照某中邏輯方法排列的。

(2)利用章節標題和說明。

(3)抓關鍵詞或與關鍵詞相近、相反的詞。

猜詞可運用下列技巧進行:

(1)根據上下文提供的內容猜測;

(2)根據語法結構猜測;

(3)根據構詞法猜測;

(4)根據定義、解釋猜測;

(5)通過對比關係來猜測。

總之,只有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倡導體驗參與的教學模式,才能使學習過程成爲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爲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採用語篇教學法。篇章是具有內在邏輯相關性的結構系統。實現了連貫的語句,並不一定能夠形成篇章,原因是連貫只能保證語句間能建立起一定的邏輯關係,但不能保證作爲一個結構系統所必須的完整性,這種完整性反映在邏輯關係上,就是邏輯的完備性。如果我們把語言基礎知識從它的載體(篇章)上剝離下來,鼓勵地教學一個個語言點,所理解到的知識便會成爲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這無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無助於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無助於閱讀技能和習慣的培養。因此閱讀課的教學過程應該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即按“整體-局部-整體”的方法知道學生進行整體閱讀和訓練。爲此,閱讀教學時我們採用語篇教學法,通過整句、整段閱讀,達到對全篇文章的正確理解,讓學生“見之森林”,知其概貌。我們引導學生通讀全文,藉助上下文等來揣測詞義,理解句子的隱含意義,弄清全文的中心思想,層次結構,行文線索以及作者對筆下人物的態度和寫作意圖。要求學生要先粗讀課文,理解總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模式。詞句的學習,觀點的理解都在一個完整清晰的全篇認知圖中進行,通過關鍵詞、主題句有針對性地分析理解點,並以點帶面,深化閱讀。在閱讀前作必要的導入,能先聲奪人,使學生在心理上和知識上做好學習上的必要準備,引導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激發興趣和求知慾,從而自己的過度到新的內容的教學。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前的要小到如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如利用圖片、幻燈片、攝影片、簡筆畫、實物、多媒體等的直觀導入法,利用緊密聯繫現實生活的時間或故事導入法,利用自由交談或討論的導入法等。課文的導入方法很多,不同的教學內容應設計不同的導入技巧,將新內容有機地融合在導入活動中,同時注意時間不宜過長,3~5分鐘爲宜。

第三、在閱讀中以問題爲契機,精心設計各類問題,採用問題教學模式。閱讀並非被動的解碼過程,而是一個語言心理的猜測過程。讀者在對語言層次的詞語進行解碼的同時,也在運用自己的知識對文章的下文進行預測,閱讀檢驗自己的預測、修訂自己的預測、進行新的預測……整個閱讀過程實際上就是讀者與文章的交互過程。因此,提問無疑是引導學生進行預測-檢驗預測-再預測的最佳方式。古希臘的學者普羅塔戈早在3000年以前就指出:“頭腦不是一個需要被填滿的容易,而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教師的責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點燃學生的火把,而有效的體溫正是這種星星之火。實際上,教學始於提問,並以進一步的提問來推進。提問可以喚起學生注意,鼓勵學生參與;檢查學生對閱讀任務的準備情況,發動學生回憶,運用有關知識,幫助學生對文章進行理解;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學生對文章基本事實的理解;降低難度,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技巧;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診斷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但是教師的提問並非無的放失,隨意發問,必須有明確的目標。根據閱讀教學的目標,問題可分爲以下四種類型:對背景知識的提問,對字面理解的提問,對文章內涵的提問和開放式的提問。前兩種問題學要學生的低層次閱讀技巧,通常的問題如下:

The main idea of this text may be…

Who/where/when/what/why/how…

According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statement?

後兩種問題需要學生的高層次的閱讀技巧,通常可以提出推斷型的問題,如: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author implies that…

第四、閱讀後應利用對比、圖表等手段再現文章的整體結構,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對語言知識加以鞏固,閱讀可以結合聽、說、寫來加強訓練。如閱讀材料可以作爲聽力材料,可以改爲完型填空,可以作爲討論的話題,還可以當作書面表達要求學生進行改寫、續寫等。同時必須擴大課外閱讀。目前,閱讀教學主要是通過課堂來完成,課外閱讀能拓寬學生的創新視野,常言道:“厚積薄發,熟能生巧。”沒有大量的閱讀輸入,就不可能有良好的運用性輸出,更談不上創新運用了,大量的閱讀也可以幫助學生擴大詞彙量,鞏固語言知識,豐富認知圖式。閱讀是一種技能,雖然可以通過培訓學習一些技巧,但要真正獲得技能,最終是要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來完成。擴大課外閱讀的方式有很多,如可以通過互聯網、收音、電視、報刊、雜誌等來達到,甚至還可以讓學生互相閱讀自己的作品。

最後,課堂教學要形成習慣。習慣的力量真是大得驚人,一旦形成,想改是相當難的。歌德說過這樣一句話:“由於習慣的力量,我們總要看眼已經停了擺的鐘,似乎他還在走。” “把一個信念播種下去,收穫的將是一個行動;把一個行動播種下去,收穫的將是一個習慣;把一個習慣播種下去,收穫的將是一種性格;”的確如此,我們身爲教師,在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去獲取成功的同時,自身也應該看到在爭取教育事業成功的道路上,其良好習慣的重要性。良好的教育習慣能培養出教師良好的教育性格。“一種性格關係到一個人的命運”,教師的事業也很大程度上受到這方面的影響。

總之,要提高英語教學有效性,教師要改變觀念,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加強對學生閱讀技能的訓練,採用語篇教學法,閱讀前作有效的導入,採用問題教學模式,有效地設問貫穿整個閱讀過程,閱讀後加強訓練以鞏固,同時課外擴大閱讀量,形成一套科學的教學習慣,持之以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