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醫學檢驗輔導:樣本採集及運送

臨牀醫學上的樣本採集時間若對同一病人作多次測定最好每次在同一時間收集標本,便於比較,以減少人體內各分析物晝夜變化的影響。下面一起來看看關於樣本採集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6年醫學檢驗輔導:樣本採集及運送

1、樣本採集時間若對同一病人作多次測定最好每次在同一時間收集標本,便於比較,以減少人體內各分析物晝夜變化的影響。晝夜變化有內在因素(主要取決於人是在活動還是在睡眠狀態),以及外來因素(如飲食體育活動或其他和某一特定時間有關的活動)。

血樣標本採集理想的時間是早晨7:00到8:00,尤其在目的爲監測時,最後一次食物和液體攝入應在前一天下午6:00到7:00;對於某些試驗要有特殊的說明。如做糖耐量試驗或餐後兩小時血糖的病人,一定要詳細告訴病人何時抽血等事宜。

2、採樣系統的使用長期以來,我國臨牀生化採血沒有統一的器材,有的使用經反覆洗滌的玻璃試管,有的使用一次性塑料試管,使用中存在不少問題,如試管洗滌不乾淨造成溶血或殘存物質對測定的干擾;軟質塑料試管採血,血液自然凝固析出血清時間長,容易造成血清中被檢成分的改變,如葡萄糖酵解、酶活性降低、細胞中鉀離子外溢等。

血樣標本最好採用真空採血系統,這是保證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推廣使用真空採血系統可有效避免用錯抗凝劑,保證了血與抗凝劑比例,解決了交叉污染,防止標本溶血,加分離膠還可加速血清分離等有效措施。真空採血系統採集血液後,應輕輕顛倒混勻5~10次,以確保抗凝劑和促凝劑(分離膠)發揮作用。

3、正確使用抗凝劑 目前常用的抗凝劑有肝素、EDTA鹽和枸櫞酸鹽,實驗室應正確使用相應的抗凝劑,且標本採集時應注意血液與抗凝劑的比例。

(1)肝素:通常用肝素鋰,濃度爲14.3IU/mL血,用量範圍爲12~30IU/mL,常用於血粘度測定,血氣酸鹼分析及酶學檢查。

(2)EDTA鹽:通常用EDTA-K2,濃度爲1.5~2.0mg/dl,常用於全血細胞計數及血粘度測定。

(3)枸櫞酸鹽:通常用枸櫞酸鈉,濃度爲109mmol/L或3.8%,主要用於凝血試驗(抗凝劑與血液1:9混合,過高或過低,均可影響PT、APTT的結果),RBC沉降率試驗(抗凝劑與血液1:4混勻)。

4、標本的運送血液標本採集後應儘快從採血現場運送至實驗室,儘快檢驗,減少標本的放置時間,因爲細胞的代謝、光學、化學反應、微生物分解及其蛋白質酶的裂解都將對生化檢測結果產生影響。

目前,多數醫院住院病人的血液標本都是由夜班護士完成採血,由於工作的特殊性,任務重、時間緊,大多數護士採集時間在早晨5~6點,而檢驗時間在上午9~10點開始,這樣無疑就耽擱了四五個小時。血標本的化學成分在放置後可有某些變化。

如標本放置時間過久,可由於糖酵解而導致血糖下降;有些物質可以通過紅細胞膜或由於紅細胞的破壞而進入血漿,如紅細胞內鉀、乳酸脫氫酶、轉氨酶、鹼性磷酸酶等;血漿中無機磷可由紅細胞內有機磷酸酯水解而增加,因此測無機磷時應及分離血清;有些不穩定的酶放置後易失活,如酸性磷酸酶等。因此,常規生化標本採集後應由專人及時收取或送檢,急診標本隨留隨送。採集後的`標本放置時間越短,結果的變異就越小。

如標本確實不能及時檢測,必須貯存時應:

(1)防止蒸發:血標本應貯存在密閉的容器中,即使貯存在冰箱內,蒸發的危險性依然存在。

(2)血標本貯存的溫度越低,血樣保存時間越長。但是特殊指標如血液形態學指標除外。

(3)血樣保存應豎立放置以加快凝血。

(4)避免晃動血樣,以免產生溶血。

(5)貯存時注意避光,儘量隔絕空氣。

(6)血樣深冷凍再溶解後,應重複混勻數次,以防檢測物質分佈不均。

全血採取後應儘快自然地使血清(漿)從與血細胞接觸的全血中分離出來。一般應於採血後2小時內分離出血清或血漿,以防止血細胞內外多種成分發生變化。血清標本離心前一般要先自行凝集,所等的時間包括凝血和血塊收縮時間,通常這個過程大致要30分鐘,加促凝劑時凝集可加快,切勿用竹籤剝離凝血塊,因人爲剝離會誘導溶血。

血漿標本的最大優點在於及時檢測,而不需要等到血液凝固後檢測,而且可以避免血液凝固引起的輕度溶血所導致的錯誤,血漿標本還可避免血凝過程中RBC釋放鉀離子和酶,使得鉀離子和部分酶增高,另一方面血清標本由於缺乏纖維蛋白原,而使血清總蛋白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