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內科疾病的護理

心血管內科疾病有哪些你知道嗎?心血管內科疾病應該怎麼護理你知道嗎?下面是yjbys小編爲大家帶來的心血管內科疾病的護理知識,歡迎閱讀。

心血管內科疾病的護理
  一、心律失常的護理

  一、護理要點

(一) 病情觀察

(1)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心率、心律、血壓和先兆症狀(如心悸、氣短、頭暈、暈厥等)。

(2)觀察有無頻發室早、多源性室早、每分鐘5次以上的室早、室速、心室顫動等。

(二) 落實治療

1. 特殊檢查 動態心電圖、心電圖、食道內心電圖的檢查配合。

2. 特殊用藥 遵醫囑給予抗心律失常藥物,注意給藥途徑、劑量、速度。

(三) 護理措施

1. 心理護理 囑患者安靜勿躁,心情舒暢,避免誘發因素(情緒不穩)。

2. 症狀護理

(1) 心悸發作時立即做心電圖;心動過緩時排便避免屏氣用力,以免因迷走神經興奮而加重心動過緩。

(2) 呼吸困難、發紺時給予吸氧。

3. 臥位護理 取半臥位,避免左側臥位。

(四) 康復指導

(1) 勞逸結合,生活有規律,保持情緒穩定。

(2) 遵醫囑服藥,教會患者及家屬測量脈搏的方法。

  二、護理質量標準

(1) 觀察病情及時,處理正確。

(2) 患者及家屬能正確測量脈搏。

附4 心臟起搏器植入術

  一、護理要點

(一) 病情觀察

術中密切觀察心率、心律的變化和有無起搏心率,術後嚴密觀察傷口有無滲血、血腫。

(二) 落實治療

做好術前準備(如備皮、藥物過敏實驗等)。

(三) 護理措施

(1) 密切觀察心率、心律的變化和有無起搏心率,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

(2) 臥位護理 局部傷口沙袋壓迫止血6~8h,絕對臥牀24h,限制患側肢體活動,防止電極脫落及移位。身體較瘦的患者需增加臥牀時間。

(3) 心理護理 告知患者及家屬手術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消除患者的顧慮和恐懼。

(四) 健康指導

(1) 告知患者避免接觸強磁場。

(2) 一般家用電器(如微波爐、電視機、電腦)對起搏器均無影響,外出活動或使用電器時若發生頭暈、心悸要馬上離開現場。若症狀仍不能緩解,需及時就診。

(3) 術後外出時,需隨身攜帶隨訪卡。定期複查,如有不適,及時就醫。

  二、護理質量標準

患者掌握起搏器的相關知識。

附5 心導管射頻消融治療術

  一、護理要點

(一) 病情觀察

術後密切觀察心率、心律、血壓的變化。

(二) 落實治療

(1)術前穿刺部位(常規頸部、腋下、雙側腹股溝區)清潔備皮及做藥物過敏實驗。

(2) 房顫消融治療的患者術後行常規抗凝治療3~5天。

(三) 護理措施

股動脈穿刺術後平臥24h,股靜脈穿刺術後平臥12h,局部傷口沙袋壓迫6~8h。若病情允許可應儘早下牀活動。

(四) 健康指導

(1) 術前向患者介紹擬行射頻消融術治療的方法、目的和可能出現的反應,簡要說明手術操作過程。

(2) 術前1~2天練習牀上大小便等。

(3) 遵醫囑服藥,勞逸結合,生活有規律,保持情緒穩定,如有不適,及時就醫。

  二、護理質量標準

(1) 護理措施落實到位。

(2) 患者能正確服藥。

  二、病毒性心肌炎的護理

  一、護理要點

(一) 病情觀察

觀察有無發熱、全身痠痛、咽痛、腹瀉,有無心悸、胸悶、心前區隱痛、乏力、氣短等心肌受損的表現,重症者可發生嚴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二) 落實治療

遵醫囑使用改善心肌營養與代謝的藥物。

(三) 護理措施

(1) 體溫過高給予藥物和物理降溫。

(2) 用藥的護理 應用洋地黃的患者應特別注意其毒性反應,因爲心肌炎時心肌細胞對洋地黃的耐受性較差。

(四) 康復指導

(1) 飲食指導 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戒菸酒,必要時限制鈉鹽攝入。

(2) 急性期絕對臥牀休息,時間爲2~3個月,6個月~1年內避免重體力勞動及劇烈活動。

(3) 教會患者及家人自測心率、心律,堅持藥物治療,定期隨訪。

  二、護理質量標準

(1) 對症護理措施落實有效。

(2) 患者會自測心率。

  三、感染性心內膜炎的護理

  一、護理要點

(一) 病情觀察

(1) 觀察有無高熱、寒戰、呼吸急促、面色蒼白等中毒症狀和杵狀指(趾)等症狀。

(2) 觀察有無腦栓塞、腦溢血、腰痛、血尿、氣急、發紺、咯血、脾栓塞(左上腹劇痛,伴呼吸或體位改變時加重)。患者頭痛、胸痛、肢體活動障礙時,要高度警惕是否有細菌栓子脫落。

(3) 觀察有無血管損害 冠狀動脈損害可引起心肌梗死,腸繫膜動脈損害可出現急腹症,肢體動脈損害表現爲肢體變白、發冷、疼痛。

(4) 觀察有無皮膚黏膜病損 下肢、口腔和眼結膜處可出現淤點(中心呈白色或黃色,常成羣出現,數天後可消失,也可重新出現)或Osler結(一般出現於手指或足趾末端的掌面、足底或大小魚際處,呈紅色或紫色,略高出皮膚,有壓痛)。

(二) 落實治療

(1) 做好實驗室檢查,尤其是留取合格的血培養。根據致病微生物對藥物的敏感程度。

(2) 遵醫囑合理應用抗生素,嚴格按時用藥,觀察用藥的效果及藥物的不良反應,並及時報告醫生。

(三) 護理措施

(1) 注意用藥後的反應,如有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及時報告醫生配合處理。高熱時給予物理降溫。

(2) 皮膚護理 出汗多時在衣服與皮膚之間墊軟毛巾,潮溼後及時更換,防止因頻繁更衣而受涼。

(四) 康復指導

(1) 飲食指導 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鼓勵患者多飲水,限制鈉鹽和膽固醇的攝入。

(2) 教會患者正確測量體溫的方法,告知患者不可擅自停藥。

(3) 注意休息和營養,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呼吸道感染。

  二、護理質量標準

(1) 正確測量體溫。

(2) 患者配合治療。

(3) 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服務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