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生地對氣候條件要求不太嚴,但要求氣候溫和。陽光充足,排水良好,上層深厚、肥沃而疏鬆的壤土和砂壤上。過較過沙的土壤,廕庇處生長不好。低窪或鹽鹼地採取輪作,忌連作。下面是yjbys小編爲大家帶來的生地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的知識,歡迎閱讀。

生地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生地的作用

生地甘寒質潤,既善涼血瀉熱,又善養陰生津。凡血分有熱及諸髒津傷陰不足者,均爲常用之品。

生地甘寒質潤,既善涼血瀉熱,又善養陰生津

1、清熱涼血。本品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能清營血分之熱而涼血。用於溫熱病之高熱、口渴、舌紅絳,處方如清營湯。

另外,本品通過涼血尚有止血之功效,可用於血熱的各種出血症。

2、養陰生津。本品質潤多液能養陰,味甘性寒能生津,有養陰潤燥生津作用。用於溫熱病後期、邪熱傷津者。

另外,取本品滋陰清熱作用,常用於治療陰虛火旺的口乾口渴、頭暈目眩,處方如六味地黃丸。消渴病屬熱盛傷津者亦可用生地治療。

3、生地具有清熱涼血功效用於溫熱病熱入營血,壯熱神昏,口乾舌絳。如清營湯。

治溫病後期,餘熱未盡,陰液已傷,夜熱早涼,舌紅脈數者,如青蒿鱉甲湯。

可用於治溫熱病熱入營血,血熱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

如四生丸,養陰生津功效,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治溫病傷陰,腸燥便祕,如增液湯。藥用時煎服,10~30g,鮮品用量加倍,或以鮮品搗汁入藥。

鮮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與乾地黃相似,滋陰之力稍遜,但清熱生津,涼血止血之力較強。本品性寒而滯,脾虛溼滯腹滿便溏者,不宜使用。

  生地的功效

生地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用於熱病舌絳煩渴,陰虛內熱,骨蒸勞熱,內熱消渴,吐血,衄血,發斑發疹。

鮮地黃功效: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用於熱病傷陰,舌絳煩渴,發斑發疹,吐血,衄血,咽喉腫痛。

  生地的.禁忌

地黃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適用於熱病熱入營血以及熱病傷津等證,清熱涼血作用不及鮮生地,養陰作用強於鮮生地、弱於熟地黃。

生地是種中藥材。清熱、生津、潤燥、滑腸、破瘀、生新、止痛、調經、涼血、止血。味甘、苦,性寒。但是要注意對於一些寒性體質不要用。

  生地是種中藥材

生地黃苦寒清熱,甘寒質潤養陰,爲清涼滋潤之品,擅長於滋陰清熱涼血。功效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潤腸。

主要用於瘟病熱入營血癥,血熱妄行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等諸出血症,還治熱病後期傷陰,陰虛發熱,內熱消渴的陰虛症,對於陰虛腸躁便祕可引起增水行舟的作用。

所以生地是可以長期吃的,吃生地有很好的涼血作用,長期吃生地的人還可以養顏,是一種很好的中藥材。

但是能長期吃也是有些禁忌的:脾胃有溼邪及陽虛者忌服生地。勿令犯銅鐵器。

生地忌蘿蔔、蔥白、韭自、薤白。而且生地有早吃涼血,晚吃燥血的說法,這點需要注意。

生地忌蘿蔔、蔥白、韭自、薤白

  生地的食用方法

凡溫熱病後期,餘熱未盡,津液耗傷,口乾舌燥,夜熱早涼者,可與青蒿、鱉甲、知母等配伍,凡溫病血熱發斑者,可與牡丹皮、白芍、犀角(水牛角代)配伍,凡心陰不足,心火偏亢,驚悸怔忡,心煩不眠者,可與黃蓮、硃砂等相配。

本品與蘿蔔蔥白、韭白、薤白相剋。

生地排骨湯

功效:具有養血、潤色美膚的功效,但感冒未痊癒、口乾苦者,不適合食用。

材料:生地黃1兩,排骨半斤,蓮藕半斤,紅棗5顆,鹽適量。

做法:把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適量的水,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燉煮約1小時,調味後即可食用。

冬瓜生地螃蟹湯

主料:螃蟹250g,生地15g,肉片100g,冬瓜100g。

輔料:鹽適量,水適量。

步驟

1.大螃蟹用流水與刷子刷淨。

2.砍成二塊。

3.生地5塊。

4.豬肉切片。

5.把螃蟹倒鍋中煮出鮮味。

6.放下生地,蓋上鍋蓋煮20分鐘。

7.放下肉片一起煮。

放下肉片一起煮

8.冬瓜去皮,切片放下一起煮,煮至冬瓜熟後下鹽調味即可。

小貼士:生地最多一次使用15g,不要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