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臨牀執業醫師醫學免疫學必背考點

免疫學是研究機體免疫斯通結構和功能的科學,包括:免疫系統的組織結構、免疫系統對自身和非己的識別及應答、免疫系統對非己的排異效應及其機制、免疫耐受的誘導、維持、破壞及其機制等。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爲大家編輯整理的2017年臨牀執業醫師醫學免疫學必背考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7年臨牀執業醫師醫學免疫學必背考點

 免疫器官

1 中樞免疫器官

 一、骨髓(bone marrow)

造血誘導微環境(HIM):由基質細胞產生的造血生長因子(GM-CSF, SCF, IL-3、4、6、7)與細胞外基質共同構成了造血細胞賴以生長髮育和成熟的環境,稱爲造血誘導微環境。

 HSC

人HSC表面標誌:CD34、CD117

【骨髓的功能:】

①產生各類免疫細胞和血細胞

②B細胞、NK細胞分化成熟的場所

③再次體液免疫應答和抗體產生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thymus)

皮質內多爲胸腺細胞(85~90%);髓質內多爲上皮細胞,常見胸腺小體。

胸腺微環境——決定T細胞增殖、分化和選擇性發育的重要條件

【胸腺的功能:】

①T細胞分化成熟的場所

②自身免疫耐受的建立和維持

③免疫調節作用(胸腺基質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等可調節外周免疫器官)

2 外周免疫器官和組織

一、淋巴結(lymph node):有DC、HEV

淋巴結的功能:①T、B細胞的定居場所(T:75% B:25%)

②免疫應答發生的場所:接受抗原刺激、發生適應性免疫應答主要部位之一

③參與淋巴細胞再循環

④過濾作用(濾淋巴液)

二、脾

脾的功能:①T、B細胞的定居場所(T:40% B:60%)

②免疫應答發生的場所:主要對血源性抗原產生應答

③合成生物活性物質(如補體成分和細胞因子等)

④過濾作用(濾血)

三、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

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主要指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層和上皮細胞下散在的淋巴組織,以及含有生髮中心的淋巴組織,如扁桃體、闌尾等,是發生黏膜免疫的主要部位。

MALT的功能:①黏膜局部免疫應答

②產生SIgA

3 淋巴細胞歸巢與再循環

淋巴細胞歸巢(lymphocyte homing):血液中淋巴細胞選擇性趨向遷移並定居與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區域或特定組織的過程,淋巴細胞表面黏附分子(歸巢受體)與特定組織HEV表面黏附分子(地址素)的相互作用決定細胞去向。

(記憶:“各回各家、各找各媽”--選擇性遷移;“一把鑰匙開一扇門”--歸巢受體與地址素)

淋巴細胞再循環(lymphocyte recirculation):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細胞,由輸出淋巴管經淋巴幹、淋巴導管進入血液循環;經血液循環達外周免疫器官後穿越HEV重新分佈於全身淋巴器官和組織的反覆循環過程。

淋巴細胞再循環的生物學意義:(簡記)分佈更合理、接觸機會更多、聯繫爲整體。

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 Ig )

Ab是B細胞接受Ag刺激後增殖分化爲漿細胞所產生的,主要存在於血清等體液中,通過與相應Ag特異性結合發揮免疫功能的糖蛋白(球蛋白)。

Ig是指具有Ab活性或化學結構與Ab相似的球蛋白

Ig可分爲:分泌型Ig(sIg ),主要存在於血清或組織液中,具有Ab的各種功能(Ab);

膜型Ig(mIg),是B細胞膜上的Ag受體(BCR)。

 第一節 Ig 的結構

一、Ig的基本結構

Ig 基本結構是一個由兩條相同的重鏈和兩條相同輕鏈經二硫鍵相連的“Y”字型四肽鏈結構。

(一 )重鏈和輕鏈

1.重鏈(H鏈)分子量約爲50~75kD,由450~550個氨基酸殘基構成。

(1)有5種氨基酸組成和排列順序不同(故抗原性也不同)的H鏈:

Ig重鏈將Ig分爲5類(同種型):

IgG, IgA, IgM, IgD, IgE

(γ、 α、 μ、 δ、 ε)

(五類Ig 鏈內和鏈間二硫鍵的數目和位置、寡糖的數量、結構域的數目、鉸鏈區的長短不同)。

(2)γ 鏈 有 4 種: γ1, γ2, γ3,γ4

將IgG分爲4個亞類:IgG1, IgG2, IgG3, IgG4(根據鉸鏈區氨基酸組成和重鏈二硫鍵的數目、位置不同分)。

(3)α鏈有 α1、α2兩種,故IgA有兩個亞類: IgA1、IgA2 。因此,IgG和IgA又分爲若干亞類。

2. 輕鏈(L鏈)約爲25kDa,由214個氨基酸殘基構成。

(1)有兩種: κ鏈和λ鏈

將Ig分爲兩型: κ型和λ型。各類Ig都可以有兩條相同的κ鏈或λ鏈,兩型Ig功能上並無差異。

Ig κ型/λ型,正常人約爲 2∶1,小 鼠 爲 20∶1。

(2)根據λ鏈恆定區個別氨基酸的差異,λ型Ig分爲四個亞型 λ1、λ2、λ3、λ4

(二)可變區和恆定區(V區和C區)

1.可變區 :由H、L鏈N端110個左右氨基酸殘基組成。此處針對不同Ag的Ig的氨基酸序列變化很大,故稱爲V區,佔H、L鏈的1/4和1/2。

H鏈和L鏈的V區分別稱爲VH和VL。而兩鏈靠近C端的其餘氨基酸序列很少變化,稱爲恆定區,佔H、L鏈的3/4和1/2。

可變區又可分爲高變區和骨架區。

(1)高變區(,HVRVH和VL各有3個氨基酸組成和排列順序高度變化的區段,稱爲高變區。

因其與抗原表位呈互補結合,又稱互補決定區(CDR)。

H鏈和L鏈各有三個CDR,分別命名爲:HCDR1、HCDR2、HCDR3 、

LCDR1、LCDR2、LCDR3。

它們共同形成了Ig的“抗原結合部位”,CDR3變化程度最高,是與Ag表位結合的關鍵部位。

針對不同Ag的Ab的CDR氨基酸序列、空間構型不同,故決定了Ab結合Ag的特異性。

(2)骨架區 (FR)V區中CDR之外的其他區段變化較小,稱爲骨架區。

分別用FR1、FR2、FR3、FR4表示。H、L鏈各有4個FR。

2. 恆定區(C區)

L鏈的C端其餘1/2、H鏈的C端約3/4~4/5同類Ig氨基酸數量、種類、排列順序及含糖量都比較穩定,稱爲CH和CL。

針對不同Ag的同一類Ig的這部分是相同的(但因物種而異!),其抗原性相同,但V區各異。

前面所述Ig重鏈有五種,主要是指恆定區有5種變化,故有5種重鏈,5類Ig!

C區不與Ag結合,主要和Ab的效應有關。

L鏈的C區用CL表示;

H鏈的C區用CH表示,且分爲CH1、CH2、CH3(IgG、IgA、IgD)、CH4(IgM、IgE)。

總結:針對不同抗原的IgG, C區相同, V區不同 ;

針對同一抗原的.抗體,有不同類別,如IgG、IgM、IgA,它們 V區相同, (H鏈)C區不同。

(三)鉸鏈區

是Ig H 鏈CH1和CH2之間的區域。脯氨酸含量較多,肽鏈比較舒展,容易彎曲,使Ab的兩個Ag結合部位能與不同距離的Ag表位結合。該區也是各種蛋白酶的敏感部位。

鉸鏈區較短的Ig:IgG1、IgG2、IgG4、 IgA

鉸鏈區較長的Ig:IgG3、IgD

無 鉸 鏈 區 的Ig:IgM、IgE

(四)Ig的結構域(功能區)

Ig四條多肽鏈的V區、C區都有約110個氨基酸殘基摺疊的球形結構域,而每個結構域具有其相應的功能,又稱功能區。

每個結構域都是二硫鍵連接的兩個反向平行的β片層(β桶或β三明治),稱爲Ig摺疊。 有該結構的分子,被統稱爲“Ig超家族”(IgSF)。

IgG、IgA和IgD H鏈有4個結構域: VH、CH1、CH2、CH3。

IgM、IgE H鏈有5個域結構:VH、CH1、CH2、CH3、CH4。

Ig L鏈有2個結構域: VL、VH 。

二、Ig的其他成分

1.連接鏈(J 鏈)是由漿細胞合成的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鏈(含糖10%)。起連接IgM五聚體和SIgA雙體的作用。

IgG、IgD、IgE爲單體的Ig,無J鏈。

2.分泌片(SP Or SC)

是粘膜上皮細胞合成的60~70kD的多肽鏈(含糖6%),在上皮細胞內與J鏈連接的IgA雙體結合,組成SIgA。

介導SIgA的轉運(通過粘膜上皮細胞),並保護其不受蛋白酶的水解。

三、Ig的水解片段

(一)木瓜蛋白酶

水解爲:2個Fab的片段,爲單價,與Ag結合後不能形成凝集反應和沉澱反應。

1個Fc片段,是IgG的CH2和CH3功能區,無Ag結合活性,是Ab分子與補體和細胞結合的部位。

(二)胃蛋白酶

水解爲: 1個F(ab’)2片段和pFc’殘片。

F(ab’)2仍爲二價抗體,與抗原結合可發生凝集和沉澱反應,且避免了Fc段免疫原性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如過敏)。

pFc’殘片生物學作用完全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