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中醫理論知識中醫診斷知識整合

導語:在執業醫師的考試中,關於中醫部分的知識你懂得多少?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一些相關的中醫診斷內容,大家一起來學習一下唄。

醫師中醫理論知識中醫診斷知識整合

  合病:

合病是指兩陽經和散陽經同時受邪發病。常稱“二陽合病”,“三陽合病”。如“太陽陽明合病”是指一開始即表現爲既有太陽病的症狀,又有陽明病的.症狀。“三陽合病”是指一開始既有太陽、陽明、少陽病的臨牀表現。合病強調多經病證的同時發生,通常指在三陽病範圍內。

  並病:

並病是指一經症狀未罷,又出現另一經的症狀,此時兩經症狀同時存在,但有先後之序,常稱“二陽並病”。如“太陽陽明並病”是指先有太陽病的症狀,然後又見陽明病的症狀,此時兩病證的症狀均存在。

並病強調兩經病證的先後出現,通常也指在三陽病範圍內。

  兩感:

兩感是指一陽經與一陰經同時受邪發病。而這兩經往往在經絡上有表裏關係。如太陽少陰兩感,陽明太陰兩感,少陽厥陰兩感。“太少兩感”證是指一開始即有太陽病與少陰病的症狀。兩感強調陽經與陰經同時受邪發病。

  中醫平脈辨症法:

平脈辨證法就是脈癥結合的辨證方法,是臨牀上最常用的最基本的辨證方法。這個方法適應範圍很廣,無論內傷、外感疾病,均可應用……這個方法,開始於《內經》,成熱於《傷寒論》,是《傷寒論)辨證的一種主要方法。

運用平脈辨證法首先要確定主症,主症可以是一個症狀,也可以是兩個密切相關的症狀,或者是一組症狀,二是要確定脈象。然後把二者結合起來,經過辨析,再參考一些輔助症狀,使辨析更爲全面,然後確定爲什麼證。在平脈辨證中,脈診是否正確是個關鍵,脈診有誤,辨證必然錯誤。例如;身疼痛而脈浮,有可能是外寒證,如果有感受風寒病史,在主症中還有惡寒發熱,則外寒證的辨證結論便可確立。如身疼痛而脈沉細遲,這有可能是氣血兩虛證,如有產後、發汗之後等病史,或有氣血不足的其他見症,則氣血兩虛證便可確立。

  足太陰脾經病症:

本證是足大陰脾經循行部位及相關臟腑脾的病證。

主要臨牀表現:舌本強痛,食則嘔,胃院痛,腹脹善噫,身重乏力,活動不利,股膝內腫脹厥冷,足大趾麻木,活動欠佳,食不下,煩心,大便溏薄,或泄瀉,水腫,黃疸。

病機分析:脾經之脈連幹舌本,病則舌本強痛;

脾病及胃,胃氣上道則嘔;氣機阻滯,則胃脘痛;健運失職,升降失司洲腹脹善噫;溼困脾土則身重乏力,活動不利;脾脈起於足(足母)趾上行膝股內廉,經氣不利,則股膝內腫脹厥冷,足大趾麻木,活動欠佳;脾與胃相表裏,脾失健運,胃失和降測食不下,煩心;脾虛水溼內停,傳化失司,則大便溏薄或泄瀉;水溼氾濫則水腫;脾虛水溼影響肝膽,肝失疏泄,膽汁橫溢,則黃疸。